宇宙周易逻辑.doc_第1页
宇宙周易逻辑.doc_第2页
宇宙周易逻辑.doc_第3页
宇宙周易逻辑.doc_第4页
宇宙周易逻辑.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从公认的逻辑条理出发,试探索世界的本源。 一 宇宙的澄清 生活中,比如某人不存在,某物不存在,等等不存在统称不存有。然而,现实世界不可能是一片虚无,世界必然有与不存有不同的事物。如果某事物本身就存在,不生不灭,不含有这种事物的事物将无法保持自身存在,成为不存有,现实世界不是一片虚无,故保持自身存在的事物现实中存在,与不存有相对,称其存有,存有者,有其形体。研究存有本身,存有是一个集体名词,而且存有是一切非不存有事物的统称。存有之所以为存有,不同于不存有,是因为它每一个基本单位都保持存在,因为其基本单位保持存在,所以不会消灭,当然也不会创生,所以存有整个总体也保持不生不灭。因为其基本单位保持本身的存在,而有了存有这一性质的事物就成了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所以存有以外其他事物均不存有,这样,世界的基本构成就成了存有与不存有。 如果有存有以外其他事物存在,则该事物非存有构成,所以存有以外的事物均不存有。因此,存有本身极其简单。 世界的本质就是存有与不存有。中国古代称之为阴阳,为尊重传统,不存有命名阴,存有命名阳。阴与阳是宇宙的基本元素。阴与阳本身无法生,无法灭,无法转换身份。故这个宇宙无法创造,无法毁灭。 阴与阳的关系,事物只能体现其存有的一面,不能体现其不存有的一面,存有与不存有就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描述,而不是两种基本事物,即便把不存有本身当成一种事物,这种事物也是不存在的,这是由不存有本身决定;即便把存有当成一种事物,也可以发现存有(即事物本身是存在的)与不存有(即事物本身不存在本身以外其他事物)必然结合,必须结合存有与不存有描述事物,而不能把存有本身当一种事物。这就是说阴与阳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二者是必然伴随的,否则就不能称为事物,而这种不生不灭,必然存在又保持本身唯一的事物,就是宇宙的基本构成。 二 宇宙如何变化 阴阳的边界是什么?如果是存有,那么不存有与存有相伴,如果不存有,存有还要与不存有相伴,故阴阳的边界既有存有,又有不存有。这个现象将永远因为边界的存在而存在,这个宇宙也会一直变化下去。我把事物边界以外称之为“混沌”,混沌本身不是事物,它必然被阴阳占据,因为宇宙中只可以有阴阳,但一旦阴阳占据又出现新的边界,出现新的混沌,宇宙就是这样不断运动。有一幅图可以说明一切:(0)110 11100 101 110 111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1代表阳,0代表阴。开始的1与0相伴,0用括号标注,之后略去。在1(0)后,又生出10,11.在10,11的基础上又生出100,101,110,111。这个过程,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八卦”。所谓“无极生太极”,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太极无法生。周易中只有“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并没有无极生太极的说法。这里指出,“阴”与“阳”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描述,这里的“阴阳”讲的是宇宙的基本构成,而不是两种事物。这必须与哲学上“阴类事物”与“阳类事物”区分。问:你说的存有是能量吗?答:类似于,比能量更基本,是一切物质,能量的本质。问:为什么说存有者,有其形体?答:有形体的事物是由存有构成的,极微观下的有形体导致宏观上的有形体,如果极微观下无形体,那么宏观上也无形体。科学家也发现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到了一定境地,便无法继续探测更微观的事物。问:在存有之前可有事物存在?答:没有,因为如果有存有以外其他事物存在,则该事物非存有构成,所以存有以外的事物均不存有。存有之前的事物亦然。问:你说存有者,有其形体,那没有形体者可否认为不存有?空气没有形体,空气不存有?答:前半句对,后半句错。世人常常把“看不见摸不着”与没有形体等同,但是,看不见摸不着不代表没有形体。比如一块石头,你只能看到摸到它的表面,里面的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说石头里面没有形体?空气也是一样,你看不见摸不着它的形体,但是空气是由更基本的微观物质构成,这些微观物质同样构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所以,空气也有形体。问:水没有形体,水也不存在吗?答:这句话表述不完整,水没有固定的形体才对。水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在地上就各种形状,叫做“无常形”,简称“无形”,不是真正的无形。还有,存有与不存有一样重要,而且没有形体也可以被观察,这与以前唯物论只强调存在不同。比如说影子,影子是光被遮挡形成的,影子中被遮挡的光是不存在的,但是影子为什么有“形体”?因为影子虽然没有充足的光,但是影子周围存在光,这样影子与周围产生发差,影子没有形体反而被显现出来。这也印证了道德经的名言“有无相生”是也。问:我曾经见过“无极”的说法,那是什么?难道这是无可考证的玄谈?答:这个“无极”,是说没有阴阳互相分离存在的状态,比如宗教界说“无极境”是说那里没有男女分别,“太极境”则有了阴阳事物的分别,“皇极境”则有了飞禽走兽,男女万千。它讲的是一块地方,我这里讲的是事物的基本构成,不要混作一团,而且“无极生太极”应理解作“有了无极境后有了太极境”。三 时间与空间 根据上述陈述,事物的发展是阴阳运动。从1(0)到10,11,1就运动成了10与11,完全1(0)这种形态已经没有了。所以,过去的事物不存在,这也就是时光机无法制造的原因,因为没有过去,根本无法回也不能回,只有事物的存在,没有所谓过去的事物与未来的事物存在。那么时间是什么?准确的说,时间与记忆有关。具体流程是,事物记录,新事物新纪录。新纪录排在旧记录后,一个个排列起来,就成了历史。如果记录变成了表,太阳运行的轨迹,月亮的消长,就成了历法,时间。也就是说,时间是思维的概念,反映运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时间在自然界无法找到,也就是为什么穿越时间的时光机无法制造。所谓预测,准确的讲是一种“有条件的概念”。即有什么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有什么事发生与概念相符,就说这个预测是准的。但未来没有发生,“未来的物”不存在 长度与时间一样都是描述世界的概念。世界本身就是阴阳。因为世界有基本的构成阴阳,所以世界无法存在更基本的事物。世界有基本的构成,这构成了事物,包括空间,能量等一切。那么宇宙是否无限大呢?首先,宇宙是阴阳规律演化而来。阴阳类似今天的“能量”,具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把阴阳的总量当成1,就没有第二份阴阳总量,以此类推,把总量当成“2”“3”“万”“亿”,阴阳的总量依然有限。所以宇宙不是无限的,甚至宇宙有边际。那么宇宙以外呢?内外都是描述空间,空间本身都是阴阳构成,宇宙没有以外。就类似于地球上南极没有更南方,北极没有更北方。事物的基本构成是否有大小?如果事物的基本构成无大小,那么无论多少个基本微粒,总大小都是0,但事实上不可能,所以大小是有的,事物不是无限可分的。问:你说时间不存在,那我过去所做的一切好事坏事都可以不管不顾,因为时间不存在,我过去所做的好事坏事都没有了,是这样吗?答:荒谬。以前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我称之为甲,另一个,称之为乙。甲向乙借了500块钱,到期没还,乙向甲讨债。甲说“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钱就向过去的我讨债吧”。乙一气之下把甲打了一顿,甲说要去法院告他,乙说“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要告就告过去的我吧”。你曾经做过的好事坏事到现在已经结束了,但是好事坏事的记录在,根据这些记录,你就会被“赏善罚恶”。而且特别要指出,“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是根本错误的观念,应当做“我的过去状态”与“我的现在状态”。为什么这样?“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是两个人,“我的过去状态”与“我的现在状态”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对于任意事物,不要理解做“过去的某物”与“现在的某物”,而要理解做“某物的过去状态”与“某物的现在状态”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过去的事物”与“现在的事物”是两个事物,“事物的过去状态”与“事物的现在状态”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有的人经常说“错误是我以前犯的”,“错误是我的祖辈犯的”,所以“现在你们不应该跟我计较”,向“我的祖辈,过去的我计较”。这个推理等于是说一个人不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是完全割裂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的讲法,非常的不负责任。近来一部人批判历史,把现在中国的落后统统归结于历史,现在的恶劣情况嘴上说说,不见实行,或者根本就乱实行。把自己的根,自己的本挖掉,导致了“文化断层”的严重恶果。或者某国对自己的侵略行为一概不反省,也属于上述情况。问:有人看到过未来发生的事,而且生活中的确发生了,你怎么解释“某物未来的状态不存在”?答:看到的预知梦,是一个影像,比如一个人,照片是其影像,画像是其影像,但影像不是真实,你看到的是影像,不是真实。 三 逻辑问题1上帝是否存在?通过上述探讨,宇宙本身就存在,并没有谁去创造。那是否可以说明上帝是不存在的呢?上述结论同时不与一种情况排斥,那就是,宇宙经过漫长的演化产生了上帝,上帝又把宇宙中的事物按一定规则组建,成了一个新宇宙,就像宇宙中生出了人类,人类又把地球用自己的智慧建设了一样。所以,神创论与自然发生论不矛盾。2 定理是否是真理?比如我在这里用到的逻辑推理,它们是否是真理?有人认为,逻辑推理,比如三段论,没有办法证明它是正确的,所以它是先验的,人为设定的;也有人认为,逻辑基本定理是实践得来,所以不是先验的。两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不知道三段论究竟起源与实践还是先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法用推理证明。有人就据此跳到一个极端,认为真理是虚幻的,我想说,您可以证伪三段论吗,所以真理是完全现实的?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跳出来,首先思维在一开始是任何概念都是空白的,任何定理无论怎样产生,都是思维设定的。三段论虽然至今没有充足的反例进行挑战,但是不能保证反例一定不存在,一切已知定理都是如此。同时,已知定理又是可用的,都可以经得起检验。所以,一切已知定理无论是先验的还是实践的,都是对已知现象在定理应用范围内的最佳拟合。所以,如果把“真理”定义为主客观相符的概念,那么“定理”不是“真理”,因为无法保证没有反例,但是“定理”又能无限逼近“真理”,因为可以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定理”使之更与世界相符。如果随便设置一个“定理“,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它一旦脱离了“定理”应用的范围,它就可能是错误的,如同一部小说,无论小说多么精致,前前后后没有矛盾,但它是虚构的。3 因果是否存在。前文指出,世界的变化本质是运动,是阴与阳的排列组合。因果本质上是对运动的描述,比如“滴水穿石”,有了这种运动,人们把这种运动描述为滴水与石穿的因果。所以,因果是人的概念,描述在什么情况下甲与乙的联系。因果虽然是人的概念,但是在因果应用范围内,因果如果可以经得起检验,那么可以用因果预测,我们就说这个因果是正确的。那么因果是否存在于客观世界?如果没有思维,就没有因果的概念,只有因果描述的运动,所以,因果的概念不是客观的,但因果的运动是客观的。 4 逻辑的基本判断。不应是“真与假”,而应是“是与不是”或者叫“是与非”。为什么这样?宇宙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事物之间相互区分,而相互区分就应用“是与不是”。真与假的应用范围非常狭隘。举一个例子,现在有人说中医不是科学,中医就是伪科学,这种讲法错在哪?首先,现代科学是可以证伪的,目前的中医不可证伪,所以目前的中医不是现代科学。但是,“目前的中医不是现代科学”不是“目前的中医是伪科学”。“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坑蒙拐骗,而中医却能治病救人,中医不是伪科学。还有一个逻辑难题,“我说的话都是假的”,这句话是真还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句话就可以是真的。如果引入“是与不是”,就可以解决了。说谎者悖论“我正在说的话是假的”,就可以判断成,这句话不是可以完全判断真假的语句。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可以完全判断真假的语句,比如“明天会下雨”,“以后会成功”。 还有,现代哲学已经发现,证实一件公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公理本身没法讨论,只能不断的证伪。根据“真与假”的判断,因为公理没法证实,公理就是假的?显然,公理在数学逻辑科学上受到了广泛普遍有效地应用,公理在拿不出说它是假的证据之前,也不能说它是假的。所以,“真与假”的应用在公理上不太适用,引入“是与非”呢?公理不是假的,公理也不一定是真理,这样问题也解决了。所以,引入“是非”,不仅可以解决逻辑难题,还可以避免科学的滥用误用。问:罗素悖论证明集合论是错的,你的“是非论”是否是错的?答:罗素悖论上个世纪就解决了,1908年,策梅罗(Ernst Zermelo)在自己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除ZF系统外,集合论的公理系统还有多种,如冯诺伊曼(von Neumann)等人提出的NBG系统等。问:“是与非”没有局限吗?“我是动物,猪是动物,我是猪”,这不就显示了“是与非”的局限吗?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里的“是”有两种含义,一是“属于”,二是“等于”或“相互属于”,“我属于动物,猪属于动物,我属于猪”?现代西方有集合论,“是与非”完全不与集合论矛盾,反而“真与假”部分脱离集合论。在此,我提出是非论三大定律首先定义,任意甲属于乙,甲必须是乙的元素,不可以不是乙的元素。三种关系,属于,交叉,相离,属于即是“是”,交叉相离就是“非”一, 与同一律一样,甲是甲,甲不是非甲。二, 甲属于乙,则甲不能不属于乙,则甲不属于完全非乙。三, 甲不属于乙,丙属于乙,则甲不属于丙。关于第三条,因为甲不属于乙,则甲中的元素或集合至少有一部分不属于乙,乙中的任意集合或元素不包含全部甲,丙是乙中的元素或集合,所以甲不属于丙。关于罗素悖论,把所有集合分为2类,第一类中的集合以其自身为元素,第二类中的集合不以自身为其元素,假设令第一类集合所组成的集合为P,第二类所组成的集合为Q,则有:P=AAA Q=AAA 问题:QP 还是 QQ? 若QP,则根据第一类集合的定义,必有QQ,而Q中的任何集合都有AA的性质,因为QQ,所以QQ,引出矛盾。若QQ,根据第一类集合的定义,必有QP,而显然PQ=,所以QQ,还是矛盾。其中“第二类中的集合不以自身为其元素”不符合定义,语句构造错误,“P=AAA Q=AAA”不符合第二条,语句构造错误。关于说谎者悖论, 用是非逻辑解决“这语句这语句是假”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是假的,然而根据矛盾律,该句话为真与该句话为假不可以同时成立,所以这句话判断成真违反矛盾律;反之,如果这句话为假,则这句话为真,也是违反矛盾律的,所以该语句不可以判断为假。一个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然而该悖论不可以判断真假,所以该悖论不是命题。或者说如果把它作为命题则语句构造错误,再进一步推广,对于真假命题,一个命题不可以否定自身,否则就不是真假命题,这样就解决了说谎者悖论。再问:佛说没有分别是非之心,是非是烦恼的根源,你的“是与非”产生了烦恼,不也是局限性吗?答:连释迦摩尼都说,自己说的不是法,以法为师不是“以师为师”,而后人竞相阐述,各立门派,致使佛教失去了原本探索宇宙真理的初衷,反而成了讲经说法,坐禅敲木鱼的学问。没有了是非就没有了烦恼,但是没有了是非,连智慧不也没有了吗?有句话叫“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了烦恼就连“是与非”都否定了,人类几千年来,科学,数学,道德,法律,都是建立在是与非之上,相反最近几百年来,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滑坡,进入了你们佛家所谓“末法时代”。更何况烦恼是思索的开始,思索是真理的源泉。一些佛家人士打坐念经,不做不想,以前的佛法到现在也没人理解,佛法损之又损,到现在真的“以至于无为了”。其结果就是佛家被世俗浸透,高僧大德能有几欤?。4实证科学的局限。这一点西方波普尔曾指出,判断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在于是否能证伪,而不是是否能证实,更何况科学不能被证实,因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归纳总结的材料也是有限的,怎样可以保证反例不存在?而且现实中科学也是在不断地被推翻。但是,波普尔认为定理上的提出起源于“灵感”所成的假设,之后再利用证伪法不断修改原来的假设。我想实证科学的归纳总结是有用的。罗素曾经反驳说,“一只鸡永远不可能归纳出自己被宰杀”,但是我想说,在宰杀之前,鸡如果归纳出自己会“一直被饲养”,鸡如果饲养了两个月,鸡的“被饲养”定律实用了两个月,60天,1440个小时,而且其它鸡在观察到鸡被一只一只宰杀也可以归纳出“自己会被宰杀”这一总结。站在人的角度上讲,鸡的定律十分荒谬,对于鸡来说,至少是有用的。根据科学的可错性,鸡的定律也是科学的。因此,归纳总结有局限性,但是它带来的效用确是存在的,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证明了这一点,归纳总结是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依旧有用。那实证科学的局限在哪?在于实证科学对于反例的忽视。生活中的超自然现象就是存在的,但是实证科学不承认。对于反例,科学的做法是直面它,研究它。科学是对现象的归纳与总结,因此,现象是科学的基础。一个理论往往与另一个理论矛盾,正确的做法不是用一个去否定另一个,而是搜集到两种理论所研究的现象,用一个新的理论统一掉,而且这个理论是已知现象的最佳拟合。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