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子规》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doc_第1页
从《弟子规》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doc_第2页
从《弟子规》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doc_第3页
从《弟子规》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弟子规浅谈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陆文志 2005.6.30本学期,我校选择弟子规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读本。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也是清朝的贾存仁先生修订改编,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年代久远,可到现在为什么我们还要来学它呢?有这必要吗? 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中,只有时刻刻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注意社会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所以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社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可是,现在我们的许多孩子身上缺少灵性,胸无点墨,开口不能言,闭口不能思。外界的许多诱惑使他们的心灵和情绪无所归依,五花八门的广告词和一些低级趣味的打油诗时不时从学生的口中朗朗诵出。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动力匮乏等等让人堪忧的现象。为此,我校以弟子规为范本,为大家讲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文化教育,把小公民道德教育的重心放在为孩子的将来服务,向前人学习,传承中华美德,以“诗教”陶冶孩子,引领孩子们修养中华美德,筑起坚实的人格长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历经沧桑五千年,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德育资源。明清时期的蒙学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这些曾经远离了几代中国人视线的读本,实在是有太多的精华不应该被我们抛弃的。它们是“国学”,是“经典”!“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它像一条河,源远流长;似一棵大树,根深叶茂。它铸造了民族灵魂,哺育了华夏儿女,它使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然屹立于东方,依然光照世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高尚境界;“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优良传统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这些都凝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经典,是历代先贤的文化与思想的结晶,不管是学文还是厚德,她都强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做人的良好习惯是从幼年开始养成的,所谓“童蒙养正”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青少年上网成瘾、犯罪低龄化、道德水准滑坡等问题严重,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国学有一定关系。几十年来,国人只知道“孔老二”不知有孔夫子。岂不知,儒家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称为“国学”。现在很多国人已经不会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观察中国乃至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一个民族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如果在自然状态下是根深蒂固的,无须忧虑但如果是有意的破坏,则可使其消亡。我们的民族文化正是遭受了十几年的人为破坏,造成今日好多人崇洋媚外,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妄自菲薄、对自己的民族缺乏认同感的现状。我校选择了弟子规这本中华蒙学内容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充分开发少年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段,利用他们记忆力强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有利于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也许孩童不懂或少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心体悟,在耳濡目染中体味精神,其功效,真可谓“儿时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我认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是拯救传统民族文化的希望工程,也是塑造青少年人文品质,打造其文化人格意志的心灵工程。在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修身立德,传承文明,弘扬美德。在孩子心灵上植下纯洁希望,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积累细腻的涵养。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眼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也倡导:“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科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综合科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