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受内压的回转壳 团队成员 王学明王兴文陈明濠梁家勇 主讲人 王学明 高端设备创新团队 所谓回转壳体 指壳体中间面是由直线或平面曲线绕其回转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壳体 主要内容 范围与符号说明 圆筒 球壳 锥壳 成形封头 锥壳大端与圆筒的连接 锥壳小端与圆筒的连接 变径段 范围与符号说明 使用范围承受内压的回转壳体厚度 当回转壳是圆筒时 当回转壳是球壳时 符号说明Di 回转壳的内直径 mmDis 锥小端与圆筒连接处 锥壳小端的内直径 mmF 壳壁上所考虑点的经向薄膜力 由除内压以外的一次载荷所产生 N mm圆周长度 若此力不均匀 如由风或地震力矩载荷所产生的 则应采用壳体所需最大厚度的载荷 拉伸载荷为正值 注 由重力载荷 偏心载荷 风或地震载荷引起的经向薄膜力 按JB 4710的有关规定计算 Hi 封头曲面深度 mmK 载荷组合系数 见表3 3 pc 计算压力 按表3 1确定 MPaRi 球壳或碟形封头球冠部分的内半径 mmr 碟形封头过渡区的内半径 mmrs 锥壳小端过渡区的内半径 mmSm 设计应力强度 其值见第6章 MPa 锥壳半顶角 回转壳的计算厚度 mm r 锥壳大端或小端连接处的计算厚度 mm 圆筒 仅受内压作用 e为自然对数的底 e 2 71828 7 1 7 2 内压与经向薄膜力F同时作用当F为正值 且超过0 25pcDi时当F为负值时 应按8 6校核圆筒的轴向稳定 7 3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主应力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变形理论 未用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能量理论 适用塑性材料 强度理论及其相应的强度条件 圆筒 主应力 强度设计公式 根据前面所讲的第三强度理论 有 将直径换为D Di t 其中壁厚t 将压力换为计算压力Pc 考虑其载荷组合系数K 将改为KSm 则有 故壁厚为内压与经向薄膜应力F同时作用 还是按照第三强度理论 可以推导出壁厚 球壳 仅受内压作用当pc 0 4KSm时当pc 0 4KSm时 7 4 7 5 7 4 仅受内压和径向薄膜力F作用当F为正值时当F为负值时 应校核球壳稳定性 若不存在双轴向压缩时 则按8 6校核球壳稳定 7 6 球壳 对于球壳的主应力为 利用上述的推导方式 内压与经向薄膜应力F同时作用 还是按照第三强度理论 可以推导出壁厚 锥壳 锥壳的计算厚度 应根据载荷情况确定 仅受内压时 7 7 7 8 内压与径向薄膜力F同时作用当F 0且F 0 5pcRic时当F为负值时 按8 6校核锥壳稳定 7 9 锥壳 由锥壳体的应力分析可知 受均匀内压的锥形壳体的最大应力在大端 同样可以推导出壁厚内压与经向薄膜应力F同时作用 还是按照第三强度理论 可以推导出壁厚 封头 封头 半球形封头 碟形封头 冠形封头 椭圆形封头 椭圆封头 球形封头 球冠形封头 半球形封头计算厚度半球形封头的计算厚度可以按照7 4设计计算 封头与圆筒的连接 当厚度不一样时 过渡连接形式采用附录H 注意1 注意2 7 4 碟形封头计算厚度 当 当pc KSm 0 08时 用下式求取 当 Ri 0 002时 封头的设计须按附录A 附录B进行 必要时尚应校核其稳定性 7 10 碟形封头厚度设计时应注意 与封头切线处相接的圆筒段 从封头切线量起应有一段不小于的距离 其间之厚度不小于封头的计算厚度 向较薄圆筒的过渡连接应在此段距离以外 封头设计尚应满足 a 球冠部分的内半径不大于封头内直径 b 封头过渡区内半径应不小于封头内直径的6 且不得小于3倍的名义厚度 椭圆形封头厚度设计 球冠形端封头 球冠封头可做端封头 也可做两端独立受压室的中间封头如7 2所示 封头的计算厚度 7 11 球冠形中间封头 当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封头两侧的压力都同时作用时则应分别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封头厚度 取其较大值 球冠形中间封头 当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封头两侧的压力同时作用时 可以按封头两侧的压力差进行设计 当封头一侧为正压 另一侧为负压时 则必须按封头两侧的压力差进行设计 与封头连接的圆筒 在任何情况下 与球冠形封头连接的圆筒厚度应不小于封头厚度 否则 应在封头与圆筒间设置加强段过渡连接 圆筒加强段的厚度 r应与封头等厚 端封头一侧或中间封头两侧的加强段长度均应不小于 如图7 2所示 对于碟形和椭圆形封头 内压以外的载荷影响应按附录A 附录B及附录K确定 对于封头的锥形或球形部分 组合载荷的影响可按7 3 7 4及7 5中的方法处理 与封头连接的圆筒 锥壳大端与圆筒的连接 本条规定适用于仅受内压 具有同一回转轴且采用对接焊缝的锥壳大端与圆筒的连接 焊缝接合处与另一接合处或总体结构不连续处的距离应不小于 凡半顶角者 查图7 6 若比值与 值得交点位于曲线左上方 连接处圆筒和锥壳的厚度分别按7 3与7 5计算 比值与 值得交点位于图7 6曲线右下方时 在连接处邻近的锥壳和圆筒必须予以整体补强 补强体的厚度按下式计算 其中Q值以比值及半顶角 值查图7 7确定 且规定 a 任何情况下 值不得小于按7 5计算的厚度 b 连接处的圆筒段 应增加厚度的长度范围不小于 c 连接处的锥壳段 应增加厚度的长度范围不小于 锥壳小端与圆筒的连接 本条规定适用于仅受内压 具有同一回转轴两元件且采用对接焊缝的锥壳小端与圆筒的连接 焊缝接合处与另一接合处或总体结构不连续处的距离应不小于 凡半顶角 45 者 查图7 8 若pc KSm比值与 值的交点位于曲线左上方 连接处圆筒和锥壳的厚度分别按7 3与7 5计算 45 pc KSm比值与 值的交点位于图7 8右下方时 连接处的锥壳和圆筒必须予以整体补强 补强的厚度按下式计算 其中Q值以pc KSm比值及半顶角 值查图7 9确定 7 13 且规定 任何情况下 r值不得小于距离连接点处的按7 5计算的锥壳厚度 连接处的圆筒段 应增加厚度的长度范围不小于 连接处的锥壳段 增加厚度的长度范围不小于 锥壳小端与圆筒连接处的过渡连接当半顶角45 60 的范围内 小端连接处必须采用折边过渡连接 见图7 10 过渡区的转角半径为rs 0 05Dis 且不小于锥壳过渡区厚度的3倍 小端过渡区的厚度 按式 7 13 计算 但其中的Q值由图7 11查取 同时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任何情况下 过渡区的厚度应 r应不小于过渡区相接点的距离为处的锥壳按7 5计算的锥壳厚度 与过渡区相接的圆筒段 厚度应与过渡区厚度 r相同 此增加厚度的长度范围应不小于 与过渡区相接的锥壳段厚度 应与过渡区厚度 r相同 此锥壳段的长度应不小于 变径段 本条规定适用于仅受压力载荷的轴对称变径段的设计 当同时作用有其他载荷时 应按附录A 附录B及附录K进行分析 本条规定不适用于由其他元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钻桩管线保护施工方案
- 2025年氨纶锦纶包覆丝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橡胶加工专用设备项目提案报告
- 六年级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600字2025年8篇
- 4.1.3动态信息图广告的分类1使用指南有些动态信息图广告
- 光电式传感器课件
- 护理公共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员工离职发言稿
- 舞蹈培训班学员发言稿
- 丽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完整)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考试必考多选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2024年自投光伏安装合同范本
- 乳制品配送服务应急处理方案
- 陕西延长石油靖边煤业有限公司海测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3年3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一)数学试题(解析版)
- 塔式起重机群塔安全作业施工方案完整
- WB/T 1057-2015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 GB/T 4857.20-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碰撞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