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云南红河哈尼族传统民居形态传承的思考*Yunnan ProvinceThoughts on the Inheritance ofTraditional Hani Residential Form in Honghe Area of杨大禹Yang Dayu1a1c1b1d1 哈尼族传统的“蘑菇房”19201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Research on Vernacular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摘要 聚居于云南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其所创造的“蘑菇房”传统民居,经过历史的发展演 变,至今仍广为居住,不但适应于当地干热少 雨、坡度较陡的自然山地环境,而且其独特的 建筑外形与周边稻作梯田相映成趣,贴切地反 映出哈尼族对所处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选择。面 对经济发展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 去看待和传承这一独特的传统民居形式及其独 特的居住文化,本文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 合新民居的设计,试图把在设计中的一些思考 和做法呈现给读者。关键词 哈尼族“蘑菇房”;传统民居;传承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of “mushroom room”, created by the Hani tribe living in Honghe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is still inhabited until now through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suits to the local natural mountain environment with dry heat and few rains and steep slopes, and its uniqu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contrasts finely with its surrounding rice terraces and relevantly reflects the cognition of the Hani tribe for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selections. Facing the impa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is article,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tried to deal with how to treat and inherit this uniqu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form and its unique residence culture, and presented som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in the design procedures of new local Hani residences. KEY WORDS “Mushroom room”of theHani tribe;traditional residence;inherita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50868008;51068009。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0232(2010)06-0018-10一、哈尼族传统的“蘑菇房”在云南红河州元阳、红河、绿春等县一带 的哈尼族传统民居,大多是由四坡屋面的草顶 与土墙土顶的“土掌房”组合而成。草顶部分 为正房,二层,两坡或四坡屋面的草顶,脊短 坡陡,外形近似蘑菇形。土平顶部分一般是正 房的前廊或耳房,单层或二层,顶为晒台, 由正房二层至晒台晾晒农作物,十分方便(图1)。 哈尼族的蘑菇形房屋,其建筑形式的成因与该地区的自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共同生 活的其他少数民族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在丛山 峻岭的红河谷地,随处都是陡坡地形,而这种 占地较小的方形房屋平面,十分容易与山地紧 密结合,且正房、耳房往往可设在不同的标高 地形上。又因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晒场难于开 辟,所以形成了稻谷收割后立即分散背回家中 晾晒的生活习惯,因此各户就需要有足够的场 地。民居的土掌平屋顶、土抹面、封火土顶等 自然成了不可缺少的晾晒食物的场所设施,只 是面积大小因家庭人口多寡稍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聚居在本地区的其他民 族,不论是彝族、汉族或是傣族,基本和哈 尼族一样,住房也是由草房和土掌房两部分组 成,说明这种民居形式的普遍选择,皆为适应 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需求。土掌房民居形式,本就是气候炎热、干旱 少雨地区的一种适应性民居模式。当哈尼族把 这种模式带到雨水较多的新地区后,为了防 雨,便在土掌房顶部加了一个坡度略大于45 的四坡顶,这是对民居传统形式的又一次适应 性调整。1.“蘑菇房”的空间组成从建筑空间组成来看,哈尼族的“蘑菇 房”由以下空间共同组成:(1)正房:哈尼语称“枯拉”,是一家房 屋的核心空间。典型的正房为三间二楼加闷火 顶(即蘑菇形屋顶覆盖的部分)。底层三间,明 间是堂屋,开间较大,为待客和家人聚集处, 正中为祭神的地方;两边次间为卧室,开间相 对较小,老人或已婚兄弟各住一边。堂屋中的 高火床,类似北方民居中的火炕,是家长专有 的空间,晚辈须予回避(图2)。二层一般不住 人,供晾晒、贮存粮食之用。闷火顶主要为保 持所储藏的粮食和种子不易潮湿发霉。有的闷 火顶(又称封火顶)上还专门留有一个小孔, 约2020cm,使粮食可以从闷火顶上直接漏至粮仓内,以应对雨水突降和方便粮食搬运。作者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昆明,650051)20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 Research on Vernacular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62a2b3a(2)走廊:正房前均设有较宽的一条廊子,长度与正房等同,宽度多在2m以上,是家务活动、编织、 就餐之处。家庭人口少和房屋较小的人家,常将厨房、 火塘设于走廊中,并将廊子一端封闭作为厨房,另一端 为就餐处。(3)耳房:耳房一般为两开间,二层。其长、 宽、高的尺度均较正房小,构造也较简陋,多为土掌 房,少数为草顶坡屋面。底层低矮,为牲畜厩,二层或 住人,或堆放饲料及储存杂物。(4)晒台:即土掌平顶,由正房的二层设门直接 通向室外的平台。(5)院落: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哈尼族民居的内 院一般较为狭小,由正房和一侧耳房或二边的耳房围合 而成。院内较少绿化,台阶起伏,空间变化丰富,便 于获取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这种在布局上灵活处理 手法,与坡坎地形结合得天衣无缝,像天生就在那里一 样。2.“蘑菇房”的平面形式 从平面布局形式来看,哈尼族“蘑菇房”有以下几种平面类型:(1)独立形:房屋一般为三间,平面接近方形, 尺度不大。底层为畜厩,二层为厨房和卧室,卫生条件 比较差。屋顶为两坡或四坡屋面,有封火层。此外在入 口处还设有较小门廊,门廊一侧隔有小间供成人孩子居 住,其上作晒台或偏厦暂存杂物(图3)。(2)曲尺形:由正房和一侧耳房组成,耳房单层 或两层,高度较低矮。地形高差大者,形成正房高于院 落地坪1m以上,廊子上采光通风效果较好。元阳哈播 公社林宅、红河甲寅大队马宅和钱宅即是典型的实例。 这种由正房和一侧耳房的组合方式,分为两种:“糯美 型”和“糯比型”(图4)。糯美型:正房与耳房平面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矩形, 正房前为一封闭的廊子;糯比型:平面为曲尺型,即正房与耳房连在一起, 空间划分和使用安排与“糯美型”基本相同。(3)三合院:由正房和两边耳房组成封闭空间,3c2 哈尼族正房堂屋中的室内高火床3 独立形民居平面、剖面与外形4 曲尺形民居平面、立面与外形3b21201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Research on Vernacular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4a4b4c4d4e5b4f5a5c5 哈尼族“蘑菇房”人字形坡顶构架房与院落大门之间留有一个尺寸较小的天井,以通风、透光。正房廊子进深较大,为封闭 式,用作厨房、卧室。正房封火顶留有小孔与 二层粮仓相通。耳房多是畜圈,也有少数辟出 部分为住房。3.“蘑菇房”的外观形态 从建筑的外观与构造来看,哈尼族“蘑菇房”的坡顶部分,其构造为竹木构架承重,个 别房屋也有部分土墙承重。竹木构架在技术落后的民族地区较简单,且不规范;技术较好地区则为规整的人字形木屋架,屋面多为草顶(图5)。 而土掌房平顶部分则是由木梁承重,用土坯墙或夯土墙作外墙,木板或土坯墙作内隔 墙。有的地区土墙部分承重,在梁和木楞下的 墙顶上加木卧梁,分散压力,木梁跨度一般在3 左右。土掌房屋顶及楼板的构造是:先在木梁上 放木楞,间距小且不规则,有的甚至密铺,再上铺柴草,垫泥土拍打密实,有的用土坯填平耳房为二层,晒台面积较大。如红河红星大队李囡周宅,其利用地形,将正房、耳房分台而 建。耳房底层用作畜厩,二层作为卧室和贮存 之用。正房地坪与院落高差较大,廊下视线开 阔,光照、通风良好。耳房屋顶几与正房二层 地坪同高,由正房二层进出晒台,甚为方便。 正房屋面下设有封火顶,如屋面遭火灾,不致 泱及下面,封火顶端墙设有洞或窗以通风。(4)四合院:由正房、两边耳房及门廊组成。外形较为方正,四面封闭。院落较小,正6 自然和谐有序的哈尼族“蘑菇房”村落后再抹泥,一般可维持3040年不坏。家庭经济较富裕者,其上再抹一层细密的石灰,增强 防雨效果。泥土渗水漏雨是难以避免的,施工 时为了减缓渗水,或尽快将屋面雨水排走,一 般做法是先把拌好的夹石泥土夯实,然后再选 用精细的土料做面层,拍打抹平即可。室内的 木料受潮腐烂时,可另换一根,其构造简单, 是一般都能掌握的建房技术。据说刚收割回来 的粮食即晾于此种楼面上,可有明显的吸湿作 用,使粮食慢慢干燥而不会霉烂,如果晾在木 板上则无此优点。土掌房的檐口,一般略高于平顶的边沿, 乃用泥土堆高20cm左右,有的是采用砌砖,与 大面的平屋顶形成檐沟,其作用是保护晾晒的 粮食不致坠落和有组织的屋面排水,并在一定 位置留出排水口,便于雨水快速排泄。4.“蘑菇房”村落的整体意象 由一栋栋单独的“蘑菇房”,依地形的变化,灵活地镶嵌在不同的山坡地上,自然而然 地组合成为一群群、一团团的村落组群,就仿 佛是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蘑菇,显得那么自然 而有序,伴随着哈尼族的发展从古至今(图6)。 纵观哈尼族“蘑菇房”村落,不论其规模大小,总是与所选择的自然环境和农耕梯田密不可分的,这些大大小小掩映在群山绿树和层层梯田之间的哈尼村落,一般都选址于半山腰 的凹塘地,在村落的周围和附近的山顶上,必 有茂密的树林以保持水土。加之哈尼族长期以 来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并将 原始森林视为神灵所在的中心圣地,由敬畏自 然而衍生出一套蕴含有积极生态观念的生活行 为准则,从客观上有效地保护了各个村落与周 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其青山常在, 绿水常流,为哈尼族高山梯田稻作农耕文化的 生产发展和“蘑菇房”村落聚居生活的延续奠 定了物质环境基础。这种充分顺应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山形地 貌、溪流泉水来营造自身聚居村落的认识和做 法,无一不折射出哈尼族独特的居住生态观 念,以维系其聚居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的“四素同构”相处模式,形成了山林溪 水村落梯田四个维度,“高山流水、 梯田人家”和谐共处的这一云南红河哀牢山区特有的地域生活景观。然,还真切地体现了哈尼族与大自然物物相依,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农耕文化内涵,这 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选择,也是哈尼族居住文 化值得骄傲的部分。而随着地方现代旅游经济 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 些地域性特色鲜明的传统“蘑菇房”民居及其 建筑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有许多 类似的村落正迅速呈现出“模式化”取代“特 色化”的普遍现象(图7)。如何避免或减缓这种现象的扩大,如何正 确认识和看待这些具有良性互动生态观念和特 色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包括其使用的材 料工艺和建构技术,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中,围绕着在呈现“道路硬化、卫生 洁化、路灯亮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等村 落新面貌的前提下,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这一独 特的建筑遗存在村镇中的传承,无疑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潜在意义。这种对传统建筑 文化资源及其居住文化特色的传承,实际就是 为了保护与保存一种民族文化基因,使其具有 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是故,在面对大力发展和推广的新农村建 设与新民居设计中,就是要通过对传统民居的 深入研究,进一步的挖掘其所蕴含的地域建筑特色、民族文化内涵和建构技艺精华,使哈尼二、对哈尼族传统民居形态的传承思考从前述分析不难看出,由栋栋“蘑菇房” 民居自然形成的哈尼族村落,不但建筑外观形 态美观、朴实,村落格局灵活紧凑、生机盎24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 Research on Vernacular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67a7b7 传统特色化正迅速消失的新建村落81 哈尼族新民居设计标准图(经济适用型1)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不仅要在新建民居中得到保持和恢复,继续展现其富有生命力和延续 本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还应融入现代文明的 内容,让哈尼族民居更能充分体现时代特点, 成为更适宜人们居住的且地域环境特色鲜明的 新民居。为此,我们曾在选点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元阳一些地方哈尼族村落发展的实际需 要,与其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情况,生产生活习俗以及民族心理认同多种因素,围绕着保持地域环境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和提高居民居住生活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分三种 类型即经济适用型、小康型和富裕型,做了系 列哈尼族农村新民居户型设计的通用标准图(图810)。在此基础上,还可灵活地进行 局部的调整变更,以适应众多不同家庭的建盖 需要。其核心指导思想是在尊重原有的生活方 式的前提下,让更舒适更便捷的生活条件走进 哈尼民居,如保留独立的牲畜间、粮仓、屋顶的送粮口、室内的火塘等元素,引进蹲坑式卫生间、洗衣间,单独的厨房、餐厅及太阳能集热设备等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其生活居 住质量。对这三种类型的户型设计,建筑占地面积 从80m2到200m2不等,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选 择和需要。而设计考虑的重点主要是对“蘑菇 房”外形的借鉴传承,毕竟它是本民族经过 历史积淀所认同的民居形式,包含有多方面的 情感因素。对于新民居窗子、屋顶、外墙材料及颜色、晒台栏杆的处理,除了采用新材料、25201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Research on Vernacular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82 哈尼族新民居设计标准图(经济适用型2)新技术设备,其余都尽量与传统村落中常见的做法一致。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墙体材 料和屋顶茅草的获取会与生态环境发生一些矛 盾。为此,墙体材料处理一方面用旧房屋中拆 除的土坯加上干枳草重新制坯砌筑;另一方面 则用砖块砌筑,再在墙体外面按照当地的土坯 墙肌理拉线槽,表面涂抹黄泥浆,以保持原有 的外形视觉效果。而对屋顶的处理,则是在现 浇混凝土底板上,采用仿天然茅草材料,以避 免破裂、腐烂、生虫,保证其能够防雨、耐用、便于安装。同时在设计中,我们还考虑到对太阳能的应用,包括在坡屋顶上安装太阳能 集热板,在坡屋顶夹层空间中安装冷热水箱等 等。经过这样的整合,一栋栋借鉴民居手法、 选用当地材料、与哈尼梯田的风景特质相融合 的“蘑菇房”的蓝图就绘制而成。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客观反映出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面貌,对所处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选择 利用,而且还有多重文化价值,对民族建筑研 究者来说,可以从中直接汲取和借鉴其所具有 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去传承和 发扬。借用陈志华先生的话说:“众多有价值 的乡土建筑,现今正在遭受着愚昧而专横的破 坏,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我们无力回 天,但我们决心用全部的精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科医学(068)(正高级)试卷及解答
- 敲代码题库及答案
- 中信集团协同管理办法
- 计划与绩效管理办法
- 茂名廉租房管理办法
- 计价规则变更管理办法
- 中国高速收费管理办法
- 诚信红黑榜管理办法
- 上海张江资金管理办法
- 行文流程及管理办法
- 艾梅乙反歧视培训课件
- 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考大单元一 第一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 敢于提问班会课件
-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煤气中毒急救方法与处理流程
-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机器学习赋能空间环境:特征识别与深度分析的创新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