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_第1页
实验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_第2页
实验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_第3页
实验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_第4页
实验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二 鱼的急性毒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 熟悉和掌握鱼类急性实验的设计 条件 操作步骤 以及实验结果的计算 分析和报告等全过程 二 实验原理在规定的条件下 使鱼接触含不同浓度受试物的水溶液 以96h为一个实验周期 在24h 48h 72h 96h时记录实验鱼的死亡率 确定鱼类死亡50 时的受试物浓度 LC50 通过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可以评价受试物对水生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 以短期暴露效应表明受试物的毒害性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不仅用于测定化学物质毒性强度 测定水体污染程度 检查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 也为制定水质标准 评价环境质量和管理废水排放提供环境依据 我国可采用的实验鱼有四大养殖淡水鱼 青鱼 草鱼 鲢鱼和鳙鱼 金鱼 鲫鱼 野生的食蚊鱼 斑马鱼等 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 斑马鱼 zebrafish 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 最早是作为胚胎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实验动物模型 被广泛地运用于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三 实验材料与试剂1 斑马鱼 购自绍兴花鸟市场 体重0 15g左右 体长2 8cm 实验前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中驯养7天 2 重铬酸钾 分析纯 3 实验用水选用曝气3天的自来水 硬度为60mg l 四 实验步骤1 预实验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1 10 100 1000mg L的处理液10L置于各塑料桶中 每桶放斑马鱼6条 每24h换一次实验处理液 实验持续96h 每日至少两次记录各容器内的死鱼数 并及时取出死鱼 求出24h100 死亡浓度和96h无死亡浓度 2 正式实验根据预实验得出的结果 分别配制吡虫啉浓度为280mg l 294mg l 308mg l 322mg l 336mg l 364mg l的处理液10L 以不加吡虫啉的自来水作对照组 每个处理组放斑马鱼10条 每24h换一次实验处理液 实验开始后3h或6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 并记录实验鱼的异常行为 如鱼体侧翻 失去平衡 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 色素沉积等 在24h 48h 72h 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 如果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 如鳃的扇动 碰触尾柄后无反应等 即可判断该鱼死亡 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 另外 实验结束时 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否则实验结果不可靠 需再次实验证实 五 实验报告1 数据处理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 死亡率为纵坐标 在计算机或对数概率纸上 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 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24h 48h 72h 96h的半致死浓度 LC50 值 如果实验数据不适宜计算LC50 可用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和引起100 死亡的最低浓度估算LC50的近似值 即这两个浓度的集合平均值 2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依据LC50值的大小 可以将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为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和微毒5级 如下表所示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毒性分级标准鱼起始LC50 mg L 11 100100 10001000 10000 10000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3 编写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应包括 实验名称 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的准确起止日期 以及 1 实验鱼的种名 来源 体重 体长 健康和驯化状况 2 受试物质名称 来源 物化性质和保存方法 3 实验用水的来源 物化性质和实验前的处理等 4 实验溶液的浓度与配置方法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