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A. 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B. 染色体加倍和中心粒复制C. 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 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详解】DNA复制和染色单体形成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着丝点分裂;中心粒复制在间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B错误;细胞板出现在后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两者不在同一时期,C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观察不到细胞核B. 可用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 可观察到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板上【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光学显微镜下多数细胞处于间期,能够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解离过程是先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染色是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详解】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有细胞核,故能观察到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A错误;B. 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B错误;C. 实验中将根尖放入盛有15%的氯化氢和95%的酒精的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正确;D.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末期,D错误。3.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若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A. 大于46B. 等于92C. 等于46D. 大于9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9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即有92个DNA分子;但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故此时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确切地说应大于92,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还需考生明确细胞质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4.下列事实中,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A. 花药离体培养成植株B. 种子发育成幼苗C. 蝌蚪发育成蛙D. 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详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种子的胚是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和分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蝌蚪发育成蛙,属于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将烧伤者皮肤培养后移植,没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5.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无法合成黑色素所致B. 癌细胞的产生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掌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引起的,A错误;正常机体内都存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是一种累积效应,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B、C正确;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6.孟德尔曾用豌豆的花色性状展开实验,发现F1紫花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二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1紫花产生配子时,因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导致F2代的性状分离B. 上述现象属孟德尔研究所用“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C. 若对F1紫花进行测交,则一定要对该紫花植株去雄操作D. 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F1紫花产生配子时,因基因分离导致F2代的性状分离,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上述现象属孟德尔研究所用“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的实验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B错误;若对F1紫花进行测交,则可以对该紫花植株去雄操作,也可以对白花植株进行去雄操作,C错误;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D正确。【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发现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7.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下列杂交组合中,在外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子代高产比例最高的是A. CCccB. CcCCC. ccCcD. CcCc【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基因型CC为高产,Cc为中产,cc为低产”,若想子代高产比例最大,则应亲本杂交不产生低产个体时,如CCCC和CcCC的后代高产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详解】CCcc,后代基因型为Cc,全部为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2Cc,一半高产,一半中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2cc,一半中产,一半低产;CcCc,后代基因型为1/2Cc、1/4cc、1/4CC,其中1/4高产、1/2中产、1/4低产。综上所述,B项产生的子代高产的比例最高,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B. 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C. 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D. 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在进行杂交操作时,需要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进行去雄操作;进行测交,是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测交结果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并不能反映其配子数量情况;孟德尔对于染色体,减数分裂等后人才发现的知识并不知晓,同时,孟德尔称作的遗传因子实质上后人提出的基因的概念雏形;孟德尔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对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正反交实验。【详解】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授粉,A错误;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但不能反映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错误;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也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涉及其杂交方法、假说内容、验证手段等内容的考查,均属于教材正文中核心内容,部分属于旁栏知识点,因此,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和活学活用是考生能力提升的第一道关卡。9.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孟德尔“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A. 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B. 子二代植株中矮茎又出现了C. F1测交,后代植株出现1:1的比例D. 子二代植株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假说演绎法,要求考生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说、验证实验及实验结论,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并正确区分各选项所属科学研究过程的环节,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均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茎,将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A、B、D正确;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这是孟德尔验证实验的结果,不是发现问题的现象,C错误。【点睛】熟记教材相关过程是解题关键。10.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A. 100%B. 50%C. 25%D. 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和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分离定律,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详解】双眼皮手术只能改变该女性的表现型,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单眼皮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aa,该女性与单眼皮男性结婚,后代应均为单眼皮,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0,选D。【点睛】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11.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A. 儿子、女儿全部为非秃顶B. 女儿全部为秃顶,儿子全部为非秃顶C. 女儿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D. 女儿为秃顶或非秃顶,儿子全为非秃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从性遗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和理解从性遗传及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女性基因型为BB或Bb,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则子代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所以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故选C。【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透彻理解“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进而分析作答。12.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可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埃博拉病毒 酵母菌 大肠杆菌 念珠藻 水稻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内容,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明确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详解】埃博拉病毒为非细胞生物,不适用孟德尔遗传规律,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可进行有性生殖,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错误;念珠藻属于蓝藻,为原核生物,不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错误;水稻为真核生物,可进行有性生殖,适用于孟德尔遗传定律,正确,故选B。【点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13.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用豌豆杂交时,去雄前后均须先套上纸袋B. 人工异花传粉时,需借助传粉昆虫才能完成C.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D.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及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其获得成功的原因,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用豌豆杂交时,去雄后须套上纸袋,A错误;待雌蕊成熟时,可人工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无需借助传粉昆虫,B错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取了正确的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C正确;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确保实现亲本杂交,D错误。【点睛】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1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D. 可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详解】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B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错误;可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D正确。【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5.用玉米做实验材料,相关基因为A、a和B、b,欲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因素对得到该性状分离比影响最小的是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C. AA和Aa的表现型是否相同D. 是否严格遵守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分析】欲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用亲本为双杂合子(即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自交,也可以用亲本为纯合子(AABBaabb或AAbbaaBB)的玉米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玉米再进行自交。【详解】由分析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影响最小,A正确;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非独立遗传,则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可能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AA和Aa的表现型不相同,可得到361231的性状分离比,不可能得到9331的性状分离比,C错误;不遵守统计分析方法,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很难判断实验结果是否正确,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的关键。16.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约为1:1,原因是A. 雌配子:雄配子1:1B. 含X的雌配子:含Y的雌配子1:1C.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D. 含X的雄配子:含Y的雄配子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X表示,雄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雌性只产生1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雌配子),雄性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精子(雄配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含有X和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含有X和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雄性,因此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 : 1。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B. 该实验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只出现光滑型菌落C. 艾弗里提取的DNA中掺杂有非常少的蛋白质,实验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两种肺炎双球菌的异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与过程及结论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A错误;该实验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DNA的培养基上出现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菌落,B错误;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仍至少混有0.02%的蛋白质,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C正确;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得出该结论,D错误。【点睛】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8.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其生殖器官内精原细胞A进行有丝分裂,精原细胞B进行减数分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精原细胞A处在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B. 精原细胞B分裂至着丝点断裂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为2NC.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精原细胞A在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型相同D.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两个精原细胞(A和B)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精原细胞A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是:2N4N2N,DNA数目变化是:2N4N2N;精原细胞B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是:2NN2NN,DNA数目变化是:2N4N2NN。【详解】精原细胞A处在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精原细胞B分裂至着丝点断裂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N,DNA分子数目为2N,B错误;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精原细胞A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在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型相同,C正确;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精原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B产生的子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雄性动物体内,有些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些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再根据题意作答。19.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 R 型肺炎双球菌是唯一能够引起人类肺炎或小鼠败血症的菌株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部分新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D. 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详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A正确;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B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实质是标记了亲代噬菌体的DNA,故用其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部分新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C正确;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故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点睛】S型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不同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因而导致结构有所差异。20.下列有关某生物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B. 受精卵中的DNA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C. 卵细胞和精子的特异性结合,有利于生物进化D. 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答案】D【解析】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留在了外面,A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而DNA来自母亲的多于父亲,B错误;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利于生物进化,C错误;卵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体细胞的数目,D正确。2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细胞分化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B. 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C.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D. 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后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稳定性差异,故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A正确;B.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功能会出现差异,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均会发生改变,B正确;C.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各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改变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D正确。故选C。【点睛】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会增加细胞的数目,细胞分化会增加细胞的种类,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22.下列有关基因型为 DdXBY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X、Y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但能发生联会B. D与d、XB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D、d与XB、Y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 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X和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详解】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联会,A错误;D与d、XB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D、d与XB、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存在精卵随机结合,C错误;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及本质。23.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A. 3:1B. 5:1C. 5:3D. 1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显性,所以可设宽叶的基因型为AA和Aa,窄叶的基因型为aa。【详解】植物的叶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将该植物群体中的窄叶植株(aa)与宽叶植株(A_)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说明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为AA和Aa,比例为2:1因此,将亲本宽叶植株自交,F1中窄叶植株的概率为1/31/4=1/12,则宽叶植株宽的概率为1-1/12=11/12,因此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1故选D。【点睛】关键:根据亲代植物群体杂交结果为5:1,说明亲代宽叶群体中产生的a配子为1/6,A配子占5/6,结合宽叶群体中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a),进而推出亲代宽叶中AA:Aa=2:1。24.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 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 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而无35S元素,A、C、D错误;因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故子代噬菌体还可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B正确。【点睛】(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5.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需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B.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C.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自交,取F2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D. 若含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差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然后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F1可产生含A、a基因的两种数量相等的花粉,用显微镜观察到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即可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无需再通过F1自交验证,A、B错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Aa),F1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花粉A:a=1: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1/2,C错误;由于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所以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是Aa11,而雄配子是Aa21,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AAAaaa(1/22/3)(1/22/31/21/3)(1/21/3)231,D正确。【点睛】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6.某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Y、y和R、r表示,若基因型为YyRr的该植物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_R_Y_ rryyR_ yyrr=9331,下列叙述不必要的是A. 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 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C. 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不存在差别性致死现象D. 受精过程中各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YyRr自交后代9:3:3: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由子代中Y_R_Y_ rryyR_ yyrr=9331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无论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还是同时控制一对性状,自交后代Y_R_Y_ rryyR_ yyrr均为9331,B错误;后代Y-:yy=3:1,R-:rr=3:1,说明没有致死现象,C正确;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是得到9:3:3:1的前提,D正确。故选B。27.香豌豆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长花粉(L)对圆花粉(l)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现让高茎紫花长花粉的杂合体(PpHhLl)与矮茎红花圆花粉杂交,子代性状及比例如表所示,则亲本高茎紫花长花粉的杂合体的基因型是()子代表现型 高紫长 高红圆 高紫圆 高红长 矮紫长 矮红圆 矮紫圆 矮红长比例(%)252500252500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让高茎紫花长花粉粒杂合体(HhPpLl)与隐性的矮茎红花圆花粉粒(hhppll)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高:矮=1:1,紫色:红色=1:1,长:圆=1:1,说明3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表格中高紫:高红:矮紫:矮红=1:1:1:1,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紫长:红圆:紫圆:红长=1:1:0:0,说明红与圆、紫与长连锁,即P与L连锁,p与l连锁,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透彻理解测交实验,并能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28.某植物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开红花,再将Fl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如果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和aabbccB. 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C. 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D. 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Fl红花自交,后代白花植株占37/64,则后代红花植株占1-37/64=27/64=(3/4)3,说明Fl红花至少含有3对基因,且含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如AaBbCc。【详解】已知两个亲本都是白花,而AABBCC表现为红花,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2红花占总数的27/64,红花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1/3)3=1/27,因此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B正确;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3对,假设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为3对,则纯合白花植株AABBcc与纯合白花植株aaBBCC杂交,则后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D错误。29.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明确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及细胞生物不管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都只能是DNA,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但要清楚一种具体的病毒其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中的一种,不可能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错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正确;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错误;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错误;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正确;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30.玉米的株高是一对相对性状,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多长5cm。现将株高70cm和50cm的植株杂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F2,F2中株高70cm:65cm:60cm:55cm:50cm的比例约为1:4:6:4:1若取F2中的60cm植株随机授粉产生的F3中60cm纯合植株的比例为()A. 1/36B. 2/9C. 1/2D. 3/16【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题属于数量遗传,株高与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具有累加效应,且每多一个显性基因,株高增加5cm;F2中70cm:65cm:60cm:55cm:50cm约为1:4:6:4:1,而1:4:6:4:1是9:3:3:1的变式,说明小麦株高这一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F1的基因为AaBb。【详解】F2中60cm(含两个显性字母)的个体及比例为4/6AaBb、1/6AAbb、1/6aaBB,其产生的配子为1/6AB、1/3Ab、1/3aB、1/6ab,随机授粉后代中60cm纯合植株(AAbb、aaBB)的比例为1/31/3+1/31/3= 2/9。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数量遗传,切入点是“1:4:6:4:1”,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F1的基因型及株高与显性基因数量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会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31.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脉翅(D)与小脉翅(d)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F1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只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B. 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C. F1中体色和翅型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3:1和1:1D. 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答案】D【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可把两对性状分开考虑,根据灰身果蝇进行杂交,后代中灰身:黑身=3:1,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均为Bb;大翅脉与小翅脉杂交后代中大翅脉:小翅脉=1:1,可知亲本对应性状的基因型为:Dd和dd。【详解】由题中数据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Dd和dd,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dd,A正确;由A项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BD、Bd、bD、bd共4种类型,B正确;由题中数据可知F1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C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Dd,Bbdd。32.假设图所示为某动物(2n4)体内一个分裂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 GgXE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B. 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 6 条染色单体C. 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 2 种或 4 种配子D. 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 G、E两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Y,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图中细胞此时有姐妹染色单体,且细胞的一极中只有基因G、g、E,无Y染色体,故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详解】据分析可知,图示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A正确;该动物共有4条染色体,图示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完整的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单体,B错误;正常情况下,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分裂只能得到2种配子,但据图可知,由于图中G、g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推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故图示未绘出的一极一定存在Y染色体,可能还存在g、g或G、G,或G、g,因此产生的配子数可能为3种或4种,C、D错误。【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出细胞所处时期,并进一步推断另一极的基因类型是解题关键。33. 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的值为03,则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为( )A. 1111B. 2233C. 331010D. 10103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配对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一条链、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以及转录形成的RNA相对应碱基之和的比值均相等,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为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03,则整个DNA分子中(A+T):(G+C)=03=3:10,所以A:T:G:C=15:15:5:5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4.如图所示中,甲图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乙图丙图分别表示某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B.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C.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D.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的变化曲线【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根据乙图中染色体可知,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乙图所示的情况,A错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极体是均等分裂的,因此可能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最终变为0对,因此甲图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C错误;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着丝点数目即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D正确。【点睛】明确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是基础,正确辨析各图形含义是解题关键。35.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结茧)和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WB. 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和ZLmZLC.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D. 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家蚕为ZW,雄家蚕为ZZ若L基因和Lm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不论L基因为显性基因,还是Lm基因为显性基因,只有雌家蚕不结茧或结茧,与题意不符合;而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说明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家蚕不结茧基因型为ZLmW,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详解】雄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ZLm,A错误;雌蚕不结茧的基因型为ZLmW,B错误;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不结茧的比例,C正确;L基因和Lm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则雄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雌蚕不结茧的比例,D错误。故选:C。【点睛】伴Z隐性遗传病雌性患病率大于雄性;伴Z显性遗传病雄性发病率大于雌性。36.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 和AaXBYB. 灰身与黑身基因位于果蝇常染色体上C. 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D. 子代灰身直毛雌性个体中,能稳定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淘宝客户购物合同范本
- 车辆司机租赁协议合同
- 配送平台转让合同范本
- 酒楼餐椅转让合同范本
- 私人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采购合同分包协议范本
- 还款协议属于哪种合同
- 酒水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电脑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民间抵押黄金合同范本
- 2025年司法局招聘司法所协理员历年考试试题与答案
-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案
- 小学学校“十五五”(2026-2030)发展规划
- 2025一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考前十页纸(完整版)
- 红楼梦第34回课件
- 摩托车整车采购合同范本
- 民事起诉状(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样式
- 9《犟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乡村产业发展笔试模拟题库
- 2025滨海投资(天津)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度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试题【名师系列】附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