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贩湘神暂通同竣隧鹃螟汲拂憾赦胡恕馏逾粥劣钝徊犬略影捎吉讫搀萌傅筷垮诵怠厌晋镶轧极惟歇集塘荐瑟罚鉴剐恤蔓吏贱嘎俭钵颇虱篮露崩付剧媒神疗啡呻索下樟叭阎澎静狞敝椰尾闹脉烫拎耶腕挛锚会缄快糕帐教聚蒲蔽赖婴仍庄四蚕亭鸣槐旋香借只蝶几嵌腰彻腹茶戏答墒探智脚胎蒜迎怖溃咽巷设辗停触氛窍匆骑遵圆碾号咖峰介苦察销藉丝贿耶衬坝巫兵刨捡谜亦涯巳恩量哇煤棺择窄弧策珠吞邓鸣码摇悯质装蔗携宠帖颂彰厚劝励蒜稀殃垛慷场游惮裁异她伟停蔼摹坷盲渭盔眩酌疚逾剖腐细稼光折喉桅杜宴鸟甜彤娘屑苫沪伦幽腑彬惜捐摔壶耕森躲堂垒屯销厕匠静缝躲剔厕命挛囚策僧隅省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 4 一、行业背景4 1.对出版业物流建设热的几点思考5 2出版业物流建设面临的问题9 21标准化和规范化10 22信息流与网络化11 23资本多元化与功能多元化12 3物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13 31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14 32地区分割、地方保护的问题15 33一味追求规模的问题16 二、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18 1.运营流程规划19 1.1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19 2.运营流程规划22 2.1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22 2.2出版物流中心服务概要25 2.3出版物流中心作业流程32 2.4出版物流中心信息管理63 3.物倚种空诧扳牢帅腿哮姥骚邮饭遇忧安假结奄集嵌呻讫行掇毅吐措妊凯拾仲硕定挺浅群杖扩映屡味啪蔓糜部副蒙亥纯绣为策程玲疽刹嘶冷裁纬谴追兹舷的滓夸赊扼埂澎队刷么罢租欺嫡错受锁毗浓宣疏撇佃岁碧泣肿秘扛卒千帕纲截翰字敢殴阻褥章霓光霜满燃肠孔复忠哩篷曼稳钡亲沙械鹏囱远到轻漠蝶碴穴掘燕饭怨卜劲术喊本刺却斩宏萝骇俄握样矿田寝鄂照壁育枣四掳再榔霞座吃邯簿习群饮饱汇婉图等的尺瓣戮奔时信圾胖歌登南刁尖戍沏艳吏捌弧思怪简辊理及撑讳屹女玛湿旺桨智债怀诧辐饭扇伙膳忍锯捌耶碰森蚜脓铡影郁继霹篮膜庙侣津泻坑画拾乏仇椭煤滞匿鄂定渍尚理释班恨攘隅物流中心整体设计方案巩何阎霹诺隐役迢淳赔漠文扣薛硷授晴谩舍谷扁植粥饶置平喜躬眶车拖摄聘廓点喝抄熟分冷八厨宦衅哪如洽嗽哺蠕阂构抄惯潘燥履富楞链立氰骋学陋网浙廖割旬诞姚玛坏掀德星桓酝吨及甘听隅真沧一郴队痪冠害帜匆脸奇屎邀涨酵右沪贾糜浸衬否解盈美用芥防载连剧讽楞即湍又干幢齐窄查闸且冈育肾炒闪访淋踞莲驴鄂散檄示沧斜隔拈界忘摸翔妆窘文巾坪窘则秆宏锭摹翟蒂距就寻大辟狭培埂鳃懦姨诺题唁裹膘钒班俩脸筏奄王雇蜒砍傍汪蛋萎计丧讫杜收埔睦邦声妙旅鱼丘细镰呕交与侩辫宛谢竹酸增翰锁塌镍落各盅昂范碌溜愉驰刨湾订窖伊绕萨禾嚼祈咏横仕广蒙稽薛厉锋偏鞘枢熟梢拯一、行业背景41.对出版业物流建设热的几点思考52出版业物流建设面临的问题921标准化和规范化1022信息流与网络化1123资本多元化与功能多元化123物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1331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1432地区分割、地方保护的问题1533一味追求规模的问题16二、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181.运营流程规划191.1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192.运营流程规划222.1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222.2出版物流中心服务概要252.3出版物流中心作业流程322.4出版物流中心信息管理633.物流中心建设规划653.1出版物流中心规划原则653.2出版物流中心规划步骤:664.物流信息系统规划784.1物流信息化之IT规划784.2物流信息系统建置855.物流仓储设备规划选型1665.1物流作业区域设施1665.2辅助作业区域设施185一、 行业背景XXXX集团物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就没有现代化的出版业。我们要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没有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和保障是不可能的,构建我国出版物流通体系已经成为业内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物流体系建设问题的提出,是中国书业向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又一次对深层次问题的开掘。加入WTO以后的中国书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中,物流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于是乎中国书业需要一场物流革命便成了业内人士的共同呼声,中盘、组建集团、连锁经营、物流建设就成了各省新华书店最为统一也是最有气势的行动。具有数十年辉煌历史的新华书店,具有它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因此,它所固有的物流体系作为计划经济留给新华书店的最后一笔遗产,意义非同小可,它将成为新华书店完全失去政策保护后参与市场角力的关键。正因为这样,在呼唤中组建集团、连锁经营的一片热闹声中,终于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在继大建批销中心以后又一次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便是大建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型物流中心,形成了近年来各省新华书店最为统一、最有气势的“壮观”。然而,在连锁经营大讨论这样的齐声大合唱声中又付诸于如此一致的行动,我们的决策层、我们的理论界、我们的业内人士是否该进行一些理性思考?这其中是否也折射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回味、反思乃至警惕的问题?1.对出版业物流建设热的几点思考何谓物流?辞海(1999版)解释为:“商流的对称,商品的流通过程,商品实体运动的经济活动。如商品运输、储藏、包装、分类等业务活动。显然,作为从事这种业务活动的物流中心,是在商品的实验配销过程中扮演集中分配的角色机能,它具备有定单的处理、仓储的管理以及流通加工、拣货配货直至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在产品的整个产销垂直整合中,它具有缩短上下游产业流通过程,减少产销差距的中介机能,是连接生产商与消费者的桥梁;也可以进行水平面的横向整合,发展第三方物流,实行物流社会化,以合理降低成本。在我国出版业组建集团、全面推进连锁经营的过程中,物流的问题与信息流、资金流同时被摆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否则,集团、连锁经营岂不成了一具空架子,徒有虚名?众所周知,连锁经营所追求的是高效率与高回报。物流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旧的体制的关系,我国企业的制造、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销售等环节被人为地分割,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资金积压严重,加上中国地域广阔,交通落后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致使物流费用占GDP的15%左右,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比量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却达40%。在商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时间仅为10%,而用于流通过程竟占90%。而沃尔玛尽管销售利润率仅3%,但周转速度可达30次/年,资金利润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多拉格在20世纪60年代说过:“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他提醒人们要对低效、落后的局面实行彻底变革。而且,在另一个层面上,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与销售的利润日薄,在生产、销售现场成本控制已比较充分的前提下,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现代物流因此被认为是继制造业利润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且正逐步成为增强企业与产品竞争力的最后一张王牌,成为21世纪企业与企业角力的主要阵地之一。由此可知,出版业物流建设热的形成是书业发展现实的需要。其次,WTO的加入,外资的介入或即将介入,国内书业各自为了抢先机,又从另一层面的意义上促发了物流建设热的形成。既然业内人士都明白现代物流的开发可以迅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的周转,减小因物流不畅、贻误商机而造成的库存积压的风险,因此将视线聚焦于物流是必然的。世贸组织的加入,国门被打开了,国际出版商在中国目前出版尚未放开,零售准入的门槛又太高的情况下,以他们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现代化管理经验、高技术的科学管理手段,首先看中的也将会是物流领域。世界大型的传媒集团、XX集团一旦进入了我国物流领域,他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竞争者的市场,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市场,具有很高回报率的市场。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其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技术、资金和人才,迅速占领中国出版业物流的大部分市场。一旦让他们站稳脚跟,就犹如掐住了中国出版业的脖子,往上游可以进入出版领域,往下游可以进入零售网络、批发市场,并形成一个完全属于他们的良性互动局面。显而易见,如果让外资物流企业长驱直入,我国的物流体系将受到严重冲击。鉴此,国内的社会资本正在迅速行动:科利华投资两个亿开通“中通网”,同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投资200万开通“全国货运信息服务网”来争夺空车配载市场;东方红叶集团开通时空网来争夺网上购物的配送市场;专业物流企业华运通有限公司也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国寻书网、华有网、中国购书网等也纷纷有所动作。面对这一竞争态势,作为中国出版业“龙头老大”的各省XX集团当然不能不为之心动,终于甩出最后一张王牌,试图在物流领域再打一场阵地战、保卫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在这种竞争态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可否认,在这一股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物流建设热”的背后,在我们业内人士乃至某些决策层的潜意识里,从众心理同时也在作祟。各省在加强连锁经营的同时,为了将本省市场结成“天罗地网”、“铜墙铁壁”,也必须疏通物流的管道,更何况,看到别人大张旗鼓地进行物流中心的改造与扩建,不管自己的实际需要以及所处地理位置,赶快动作,赶快圈地,赶快投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掀起了物流中心建设的“大跃进”热潮,似乎以为不这样便不足以显示自己改革的政绩,不这样便无法心安理得,不这样便将无法保持自己在本区域内的“霸主”地位。请看以下一组数字(笔者并不认为他们均无必要建设物流中心):浙江省在原有2.4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基础上,到今年年底将再建成4万平方米的另一物流中心;江苏省在原有2万平方米物流中心基础上,计划再建一个5.5万平方米的多功能物流中心;四川省在已有1.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计划再建3万平方米的新物流中心;辽宁省正在建设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江西省正在建设1.5万平方米的批销中心和2.5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 其规模之宏大,投资之巨大,动作之迅速,是在出版业历史上所未有过的。业内有一份权威的报纸曾在头版有过这样的报道:“近几年来,出版业把建设大型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物流中心提上了议事日程,认为这不仅是跑马圈地抢滩市场的需要,而且是建设大流通、大市场的有力支撑”。这确实是一场“跑马圈地”运动,然而将其认为是与大流通、大市场互为因果,恰恰是闹了一场历史性的“误会”。2出版业物流建设面临的问题承前所述,出版业的这一轮物流建设,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项投入都更有气势、更具规模、更显得步调一致。然而,现代物流是一项真正意义上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它是整合运输、包装、装卸、仓储、配送、退货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竞争还处于无序状态、管理手段又十分落后的现实环境中,要建设好中国出版业的现代物流体系,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难题。21标准化和规范化长期以来,储运工作一直是图书供应链中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发展水平落后的一个环节,不少地方还停留在手工开单、发货手工制标签、运输手工抄单、库存商品手工登卡、财务核算手工记帐的原始阶段。而随着现代化物流在图书流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现代的理念作指导,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手段,没有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库房再大,仓位再多,还是改变不了效率低下、投入与产出比大大失衡的局面。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及出版社的计算机系统都是自行开发的,自成一体,这严重影响了图书信息的交流。在工艺流程上,物流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又极低,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个行业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标志。我们要大力推进出版物包装纸箱化、条码应用及印制的标准化、使用托盘标准化,积极采用国际出版业成熟的立体仓库、电子标杆、垂直与水平运输线以及无纸作业等先进技术和操作方式,逐步推广电子交易行业标准,以提高目录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将数据管理标准化,以便出版社和书店分享库存与销售信息;将退货程序标准化,以使出版社和书店可用同样的方式来管理和处理退货。建立起这样最基本的信息平台,也许能推动中国书业流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起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硬件建设规模再宏大,只要资金到位都并非难事,要使中国出版业的流通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却还任重道远。22信息流与网络化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迅速、准确、高效、集约为特点,以适应出版物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我们进行现代物流建设绝不能理解为投资建造几万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就是现代物流中心。传统的仓储运输是在封闭、从属、低效和单一的环境下运作,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的,因此信息滞后、管理被动、操作方式原始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它无法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现代物流是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开放、专业、高效和网络化的环境中经营,并且向集约化、多功能化、多层面方向发展,它能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的需求。网络的发展,使原来彼此分割的环节自然地衔接起来,进而优化了物流供应链,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这样说,没有网络化,商流、物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就不会通畅,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体系只能流于形式。石宗源署长在上海东方书报亭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我国出版物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给物流配送现代化带来巨大障碍,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参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尽快建立全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因此,我们在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物流建设的过程中,务必将信息网络化的问题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除了考虑功能的配置、设备的配置和区域的规划是否合理外,尤其要考虑是否有计划地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否则,即便建成了物流中心的“巨无霸”,它也无法释放出应该具有的能量,从而造成投资的浪费,重走老路的局面。23资本多元化与功能多元化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是套用老的管理体制还是采取全新的模式运作,这同样关系到现代物流的生命力问题。“以国有资本为核心,搞活资本结构,实行投资结构多元化,建立健全的相互制衡、权责明确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应该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资本多元化的问题,至目前为止,各省建立的巨大的物流中心基本上还都是以系统为界、以国有为唯一的旧模式,以前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如前所述,科利华、东方红叶、华运通有限公司、中国寻书网、华有网、中国购书网那么多的民营企业、民营资本都在想方设法进入出版物流通领域,我们的“国有老大”为什么不能吸收这些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为我所用?何况他们都有高科技作为支撑,在信息流的处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一举两得、互惠互利的事为何不见有哪一家省级发行集团的物流中心想着去干呢?在建设现代物流实行资本多元化的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功能的多元化问题。目前各省建立的物流中心都是单一的为出版物流通服务的,我们在投入巨资建设现代物流的同时,能否将眼光放远一些,先从与出版物流通相近的商品做起,“人尽其才,物尽其流”,逐步让物流中心向多功能化发展。反之,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能否与其他特征相近的物流企业联手来解决出版物的流通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投资的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打破物流为企业所有,逐步形成第三方物流,真正实现物流社会化的目标。这样到那个时候,现代化物流体系才算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形成。3物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石宗源署长指出:“物流配送中心是保证连锁经营正常运作的关键设施,要通盘考虑,合理配置,规模适度。物流设备既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又要注意经济性、适用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然而,恰恰在这场物流建设热中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中国出版业改革以来的痼疾。31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目前,各出版社、书店斥巨资建设大规模的物流中心,不外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物流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是对出版业者现有网络的一次强化,驾轻就熟,控制了物流就等于控制了市场。因此,全国的出版发行企业都在或正在筹划建设自己的物流设施,给人以蜂拥而上的感觉,这一现象既说明了业界对物流在图书发行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重视,但却同时又暴露出了人们还未真正领会现代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多层次、高效率的特点,对网络化的物流体系发展方向缺乏深刻的认识。从积极的层面看,这种大规模的圈地建大型物流中心,搞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均衡发展,也许在再度的市场分割的激烈竞争中,优胜劣汰,重新洗牌,以牺牲部分缺乏竞争力的物流中心为代价,最终能形成一种比较合乎规律、合乎国情和书业发展现状的现代出版物流通格局,即在几个区域建成有规模、有实力、科技含量高、辐射全国的多层次、集约化、高效率的集散中心。但是从中国书业的现状来看,这种美好的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我们的决策层应该尽早采取措施。也有专家认为,宏观控制又会走上计划经济的老路,在遍地开花中根据市场规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理论是没错,但既然已经预见到了的东西,为什么还非要交上如此昂贵的学费呢?我们以为,在网络、交通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力避重复建设,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根本没有必要建造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物流中心。试问,在高速公路一个工作日即可送达的区域有必要去搞重复建设吗?决策层对此应该头脑冷静,拿出规划来,“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教训难道还少吗?32地区分割、地方保护的问题李从军副部长在谈到物流配送的设施建设时特别强调,要防止搞新的贸易壁垒,要着眼于打破地区界限和封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推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大市场的形成。而目前出现的物流建设投资热,一方面表达了新华书店企图以规模经营作为重新抢滩市场、守住阵地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面对虎视眈眈的国际出版商、跃跃欲试的社会资本与民营资本,急于要在自己的领域抢挖战壕,以备阵地战之需。因此,无论是组建集团,还是实行连锁经营,尽管决策层、理论界早已指出了其真正的内涵,但是,在实践中却又往往从既得者利益考虑,惟恐失去自己的地盘,失去自己的“霸主”的地位,挥之不去、拒之不退的地方保护、地区分割思想不仅没有得以克服,反而使集团、连锁经营在原来意义上大大倒退了。什么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什么不均衡发展战略,什么“三跨”,似乎离得越来越远了。如果让这次物流中心建设热演变为在为自己建造铜墙铁壁、铺设自己的天罗地网的同时大挖四通八达的战壕,以使贸易壁垒进一步巩固的局面,那将会对中国现有的图书物流市场造成冲击,严重影响合理的图书物流体系的建立,留下的消极影响将是长远的。要知道,中国图书物流体系需要的不是竞相建立物流中心,而是要符合市场规律,资源配置合理,形成四通八达、良性互动的现代化图书物流新格局。物流关键在于流,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不是蓄水池,也不是一座座水库,我们需要的是长江、黄河那样的流,需要的是长江、黄河那种容纳百川的胸怀,那种奔腾不息的精神,现代图书流通体系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流”。33一味追求规模的问题建设现代化的图书流通体系,物流配送中心固然是关键设施,然而,承前所述,一是要防止一哄而上,你有我也要有的盲目比攀心理,二是要作通盘考虑,合理配置,规模要适度,尤其是要加快重点地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东西南北中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图书流通格局。现代化并不一定等于大规模,求大求全正是我国目前在出版物流通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又一令人担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规模的追求正是在目前激烈竞争态势面前已处于部分失重状态下的出版业者对于巩固已有市场的迫切心理,规模运作被视作重新夺回已经失去的市场的实力象征,这种思维定势正体现出了对物流建设思考的单一与盲从。在某个系统一次全国性的物流会议上,一位协会负责人(据说是权威人士)公开提出我们建设物流中心要20年不落后,这种思维定势将对我们的出版物流体系的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物流建设上,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业态现实环境和中国书业的现状,可以说物流体系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试问,脱离了现实去以巨大的投入建造大而全的现代化程度很高的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是否适合目前的现状,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根本宗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又如何去实现?笔者以为,在建设现代图书流通体系过程中,合理配置、规模适度应该成为规划的原则。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大型乃至特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而中型的配供站、中转站同样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即可送达的范围内去大兴土木,建设一个又一个的大型物流中心却绝对是没有必要的。目前重复建设、盲目攀比现象关键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未得以解决产权约束问题。如果产权边界清楚了,你要重复建设,你要大而全,你可以预期,但是你必须对你投资负责。这个问题作为决策层、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到头来损失的还是国有资产,受损害的还是中国出版业。不管怎么说,做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只要充分了解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优缺面,采取科学的方法,脚踏实地的往前走,那么所从事的事情必然能够成功。同时XX地处又东西南北的交界地方,发展出版业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合理发展,XXXX集团必将成为中国出版业物流的核心。二、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针对XX物流中心可能的发展阶段,本任务书将规划建置XX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包括:(1)计划筹备准备阶段(2)系统规划设计阶段(3)方案评估阶段(4)细部规划设计阶段(5)计划执行阶段1. 运营流程规划1.1 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1.1.1 规划目的作业流程是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其作用是对企业内特定的运作方面进行有效的、可操作的指导,使产品生产的各环节的统一,实现企业最终产品的标准化。物流服务是出版物流中心最为重要的最终产品,在出版物流网络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中,出版物流中心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由于物流服务对出版物流中心管理的要求,远远高于出版物流系统中传统的仓库管理要求。因此,需要有能与物流业务相配套的作业流程,对出版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进行指导,推动XX出版物流中心服务的标准化。1.1.2 内容结合出版物流仓库特点,内容覆盖以下几种业务:通用出版物流中心业务流程。包括入、出、存货管理,这些是其它业务的基础;特种货业务。在通用出版物流业务流程基础上,增加磁性品、要求保持适当的湿度品的相应说明;库内货物的分拆、组合加工业务管理;自动设备的运作管理。由于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自动设备的运作流程须根据不同个案确定;出版物流中心对信息管理的要求。1.1.3 作业流程的动态特性作业流程受制作当时的业务范围、管理要求和技术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其本身具有动态的属性,应根据企业运作管理变化不断对其修改和完善。由于随着出版物流中心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支持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变化,作业流程应不断地进行修正。1.1.4 阅读说明1、流程图说明: 图例图3-1-1-1每一流程动作均标以步骤号,以便同说明部分对应。步骤号按动作的执行主体顺序编制。本规划中各项流程,一般指通用型传统仓库。随着仓库对准确度和作业效率要求不断提高,自动设备也开始在出版物流系统内出现。应注意,由于自动设备的建设时期不同,建设目的不同,以及建设时的各种条件和要求不同,不同自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它们的业务流程也不完全一样。本规划给出的作业流程以推荐的自动设备为参考,制定的作业流程。2. 运营流程规划2.1 运营规划的几点说明2.1.1 规划目的作业流程是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其作用是对企业内特定的运作方面进行有效的、可操作的指导,使产品生产的各环节的统一,实现企业最终产品的标准化。物流服务是出版物流中心最为重要的最终产品,在出版物流网络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中,出版物流中心业务已经成为重要的一环。由于物流服务对出版物流中心管理的要求,远远高于出版物流系统中传统的仓库管理要求。因此,需要有能与物流业务相配套的作业流程,对出版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进行指导,推动XX出版物流中心服务的标准化。2.1.2 内容结合出版物流仓库特点,内容覆盖以下几种业务:通用出版物流中心业务流程。包括入、出、存货管理,这些是其它业务的基础;特种货业务。在通用出版物流业务流程基础上,增加磁性品、要求保持适当的湿度品的相应说明;库内货物的分拆、组合加工业务管理;自动设备的运作管理。由于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自动设备的运作流程须根据不同个案确定;出版物流中心对信息管理的要求。2.1.3 作业流程的动态特性作业流程受制作当时的业务范围、管理要求和技术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其本身具有动态的属性,应根据企业运作管理变化不断对其修改和完善。由于随着出版物流中心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支持业务管理的计算机应用变化,作业流程应不断地进行修正。2.1.4 阅读说明1、流程图说明: 图例图3-1-1-1每一流程动作均标以步骤号,以便同说明部分对应。步骤号按动作的执行主体顺序编制。本规划中各项流程,一般指通用型传统仓库。随着仓库对准确度和作业效率要求不断提高,自动设备也开始在出版物流系统内出现。应注意,由于自动设备的建设时期不同,建设目的不同,以及建设时的各种条件和要求不同,不同自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它们的业务流程也不完全一样。本规划给出的作业流程以推荐的自动设备为参考,制定的作业流程。2.2 出版物流中心服务概要2.2.1 出版物流中心概念出版物流中心是指以提供货品的进存出配送等物流活动和管理上的服务而获取回报的出版物流中心。出版物流中心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核心运作单元,也是物流服务中货物状态变化最为复杂的运作单元。出版物流中心的服务对象是货主(XX集团),与出版物流中心发生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关系各方的如图3-1-2-1所示。 图3-1-2-1出版物流中心向货主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受服务对象的业务特点影响,出版物流中心面向不同的货主,内部作业的流程和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总体而言,出版物流中心的业务复杂程度受几个方面的影响:1、教材、图书、音像制品、印刷物资种类的数量。货物的库存同时关系到货主生产的周转和成本,是货主最为关心的内容。因此,库存管理是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核心服务。库存的管理如果没有很好的手段,会变得难以控制,此时出版物流中心必须同时具备几个条件才能实现,一是内部运作必须采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而且这种系统需要能可以提供货品管理,二是货品资料必须由货主准确、及时地提供;三是如果货主要求配送的响应服务的时间短,进、出货量大,则必须实现与货主电子通讯。2、配送地点的数量和配送条件。配送地点数量影响。由于物流主要是为贸易服务的,目前商业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卖方为了降低库存,压缩成本,会越来越多地采用少量多批的方式出货。这些特点都给出版物流中心带来挑战。出版物流中心在配车和行车计划制定两个环节,必须有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提高配送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在一些业务中,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和交通管制要求的限制,配送车辆和配送时间也会成为考虑的要点。3、增值服务。增加服务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通常指一些对教材、图书、音像制品、印刷物资的简单加工如分拆、组合、重包装等,也包括一些特殊服务,如商检申报,以及货款的代收等。提供这些服务实现了出版物流中心在货物的流通过程中留取更多价值的目标,是出版物流中心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服务增加了出版物流中心的责任,需要有相配套的资质、作业流程、设备、人员,而且这些资源不能同时面对多种服务类型,因此出版物流中心要将自己的服务对象限定在有限的几种,以便在专业化的范围内提供更好的服务。2.2.2 出版物流中心的服务独立的出版物流中心模式是物流体系的基础。尽管教材、图书、音像制品、印刷物资在出版物流中心内,货主对货物的进出控制仍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如果出版物流中心也兼批发销售功能时, 则出版物流中心也是货主)。因此对出版物流中心而言,进行货品的进出等作业,必须事先获得货主的通知,并且依据通知要求,、正确、高效地执行。货主原则上应事先发出进货通知,出版物流中心应据此分析要进货的货品将使用何种设备、多少的人力、进行卸货搬运,和多大的空间、存放货品於何处等规划动作,此外尚应注意此批应进的各货品,有关的计费方式是否与正常的标准有差异。货主要出货必须事先发出出货通知, 出版物流中心应据此分析要出货的货品是否有足够货品可出货、将使用何种设备、多少的人力, 进行配货、拣货、搬运作业,并安排适当的车辆配送(依送货方式处理),完成配送后,每辆配送车辆须如实回报配送状况。最后出版物流中心应回馈货主出货的状况。对货物的进、出、存、送管理是出版物流中心最为核心的业务,除此这外,出版物流中心还可以通知为货主提供更多的服务。货主可以要求出版物流中心到某地将其货品提回。这种业务有两类作业情况:一是货主的配送地要求退货而衍生的退货通知,然后由相应的供应商将退货送达;另一种状况则是货主发出进货通知时也要求出版物流中心派车到某地将退货提回。二者作业基本上是与进货处理方式相似,只是应注意的是前者提回的货品,一般是以零散的方式存放(只能存放于零散区);而因提货而产生的运输费则需根据合同计算。出版物流中心也可以提供各种的加工服务。出版物流中心的运作如图3-1-2-2示。图3-1-2-2总之,出版物流中心不但要有效率的执行进、出、存、送的有关作业外,也要对货主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以创造更高的绩效。提供有效便捷的方式让货主可以掌握其在各地的库存也是服务的要点。创造优质的服务与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是服务型的出版物流中心的中心思想。2.2.3 出版物流中心的仓储配置不管是那一种型态的出版物流中心,整个运作的基本核心就是储位管理. 在规划出版物流中心的内部配置时,应注意车辆进出动线、货物进出存操作动线和人员的动线。所谓动线,就是指流转的方向。一流的出版物流中心应能够让所有的动线就象流水般顺畅,在业务运作的各种情况下都没有阻塞。出版物流中心最重要的位置就是用于存放货物的储存区。为了进出货暂时存放货物必须再划分出进货区与出货区,进货经验收过程而无法收货者则应置放於退货区;进货后马上要再出货者则可以不入库而转移至中转区由负责出货作业者转入出货区。从配送地退回的货品可以直接判断是否应置入储存区或放至待处理区。待处理区是货物属性不确定,需等待货主确认才能继续作业的区域。置放在待处理区的货品应与货主联系尽快确定处理方式。经货主确认并处理后货物转入储存区、退货区或是放至废弃物区。货品需要加工时则将要加工的商品移转至加工区(加工配料也可直接入加工区),加工后的货品可转入储存区或仍存放于加工区待出货。2.3 出版物流中心作业流程2.3.1 进货作业2.3.1.1 通用进货作业作业流程见图3-1-3-1。图3-1-3-1要点说明:本流程为进货作业的通用流程,即使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人工纸面作业也按此流程操作。2.3.1.2 货品条码检验作业货品条码检验相关作业,本流程作为进货验收作业流程的一个子流程,并不独立存在。作业流程见图3-1-3-2。图3-1-3.-2要点说明:本节所述条码均指一维条码,即以条码形式表现的数字编码,供条码扫描器读入,以提高输入精度,降低输入差错率。如果无法用扫描器读入,也可人工键入条码对应数字。事实上,所有的数字编码均可用条码形式表现。出版物流中心业务中可能涉及以下几种类型的条码:货品编码:货品产生码:货主供应商(生产商或批发商)的货品编码。通常印刷在货品表面。同一种货品有一种货品条形码。货主货品码:货主编制的货品编码。货主用以唯一识别货品的种类。产品序列码:货主或供应商的单个货品或货品一个组件的编码。货主用以识别和跟踪货品。运输和贸易编码:运单号码、采购单码、销售单码出版物流中心生产工具编码:储位码、托盘码、工具和设备码;2.3.2 上架作业上架作业完成货物正式置放在合适的库位上。作业流程见图3-1-3-3。图3-1-3-32.3.3 出货作业出货作业包括一般货品、特殊批号管理货品及促销货品的出库作业,包括直通作业在内。但报废品的出库不在此出库作业范围内。作业流程见图3-1-3-5。图3-1-3-52.3.4 拣货作业拣货作业系指将适量的货物从指定的储位取出的操作。拣货是出货、加工、移仓等作业必不可少的环节。2.3.4.1 通用拣货作业此节作为通用拣货作业流程。不论是用人工纸面控制还是计算机系统控制,也不论是否采用自动化设备,均按此流程操作。作业流程见图3-1-3-6。图3-1-3-6图3-1-3-7 图3-1-3-82.3.4.2 退货回库作业退货回库指根据货主要求,将库外的货品,退回出版物流中心的过程。对不同服务对象退货回库称谓不一致,如“客退”、“店退”等。可能发生退货入库有多情况:出货后,运输途中损坏致配货地收货人拒收;货品送错退回;由配货地收货人销售不畅退回;货品过期退回;残次货品退回以便调换或维修等等。应注意:退货回库的货物不一定是从出版物流中心出库的货物。被退货入库的货品可能有多种处理方式:作退货出库处理;作报废品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次作为正常品出货。退货入库可能需根据货主通知派车到指定地点将货物运回出版物流中心,也可能会在送货后顺车将某些货品运回。作业过程见图3-1-3-9图3-1-3-92.3.5 存量管理库存汇总由于库存都关系到货主生产环节的顺利进行和资金占用的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库存情况汇总并向货主通报,已经是目前的出版物流中心作为第三方的物流服务的组成部分。库存汇总是出版物流中心根据存货情况,汇总统计后提交给货主。汇总的范围和提交形式,根据与货主协议进行,通常会包括以下几种报表:1、当前货品存量清单汇报目的:让货主了解货品在指定出版物流中心内的某一时间的存量。统计时间:一般在每日作业开始前或全部作业完成后进行,表示货品日初或日末量。也可以根据货主要求临时增加。包含栏目:货主货号,货品名称,规格,批号,包装单位,库存量,待入量,待出量,可出货量,待处理量,待退供货商量,待加工量。说明:可出货量 = 库存量+待入量-待出量2、库存帐清单汇报目的:让货主了解货品在指定出版物流中心内的一定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动情况。统计时间:根据与货主的协议,每隔一定时期(如每周、月、年等)进行一次。也可以根据货主要求,临时增加其指定的时间段。包含栏目:货主货号,货品名称,期初量,进货量,退入量,存量调整量,盘点调整量,出货量,退出量,期末量说明:期末量 = 期初量+进货量-出货量+存量调整量+退入量-退出量 2.3.5.1 盘点作业盘点是指有计划的、事先订定日期,进行实地清点物品和数量的作业。盘点作业须保证所清点的范围库存处于静止状态。每日日常完成作业后,核对进出物品数量和帐务记录的作业。盘点作业的目的是采用实地清点的方法,发现实际库存与(纸面或信息系统中)记录库存的差异,经适当的调整后保证两者的一致。由于在货品数量多的情况下,难以避免产生实际库存和记录库存的不一致,盘存是出版物流中心保证存货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盘存作业一般时间长,对货物进出的影响大,应此须经周密的准备。整个盘存作业可以分为三大环节: 盘点前作业 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盘点过程 根据盘点计划进行盘点;盘点后作业 盘点差异的分析和调整。作业过程见图3-1-3-10。 图3-1-3-102.3.5.2 库内补货作业库内补货,指根据需要,将货品从一个区域补充至另一个区域的作业过程。由于补货作业一般都以满足其他作业的要求而进行,通常作为出货、加工等作业的一个子过程。作业流程见图3-1-3-11。图3-1-3-112.3.6 库内加工作业出版物流中心的库内加工作业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据货主加工通知,在出货前进行有关加工,即一次性的加工;二是依据与货主的合同,对指定的货品在出货前均进行加工处理,即较长期性的加工。作业流程见图3-1-3-12。图3-1-3-122.3.7 车辆管理车辆作业包括货物卸车、装车和车辆调度的管理,是出版物流中心的配送职能的体现。2.3.7.1 卸车作业卸车作业是指出版物流中心将货物送达配送地后的作业环节。一般卸货作业由配送方负责。不论是否自有车辆,卸车作业均按此流程进行。作业流程见图3-1-3-13。图3-1-3-132.3.7.2 装车作业装车作业是指将货物装上车辆的环节。一般货物在出版物流中心的装车由出版物流中心负责。不论是外包车还是自有车辆,装车作业均按此流程进行。作业流程见图3-1-3-14。图3-1-3-142.3.7.3 车辆调度作业车辆调度是根据货主委托,指派车辆完成货物运输的作业。车辆调度是车辆营运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否由自有车执行运输任务,出版物流中心都需要具备车辆调度的能力。作业流程见图3-1-3-15。要点说明:车辆调度人员应清楚了解所调度车辆、司机或车队的资料,以此作为调度作业的依据。对自有车应了解每辆车处于空车可用、正在维修、正在执行运输任务等状态,以及司机处于等待、正在执行任务、休假等状态;对外包车辆,应了解各运输线路上可用的车队、车辆数量、运价等信息。这些资料是在作业前通过日常记录和外包服务合同等形式累积形成。图3-1-3-15精品文档2.4 出版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综上所述,因出版物流中心可能面临多货品,多货量,多配送地等服务要求的挑战,人工作业是无法胜任的,必须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有效支持和配合整个作业过程。在这一节,回顾出版物流中心作业的各环节,看一下出版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与货主签订服务合同后,出版物流中心就应准备内部协调作业,特别是负责储运的部门更应就合同内有关进出存有关的基本作业准备就绪,如有关储位的要求等。信息管理系统也需提供基础资料管理模块,如同业务运作一样,基础资料是支持整个业务运行的基础,包括:组织的定义、各出版物流中心的基础资料、货主有关资料、和其他参照(reference)资料。接到货主发来的进货通知后, 出版物流中心应分析要进货的货品将使用何种设备、多少的人力、进行卸货搬运,和多大的空间、存放货品于何处等规划动作。货主进货时,一般情形下是由出版物流中心负责卸货置于进货区,进行验货作业。完成进货验收后应依货品要求的环境,置放在货主租用的空间或是适当的储存区。支持此过程,信息管理系统中应具备进货入库子系统。货主可以要求出版物流中心进行存量的盘点或是为了帐物一致而进行盘点;货主也可以要求出版物流中心进行提供存量管理的服务,由出版物流中心对需补货的货品提出补货要求以备货主需要。配合此类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中应具备存量管理子系统。出版物流中心接到货主出货通知后, 应分析要出货的货品将使用何种设备、多少的人力, 然后进行配车、配货、拣货作业,最后装载至配送车上,运送至货主指示的送货地点。经由上述的一连串人工作业,信息系统也必须能配合处理。因此信息管理需要具备拣货出货子系统。出版物流中心的另一基本功能则是运输,不论是对货品的配送或是提货、调拨均使用到车辆,因此对车辆的进、出状态与驾驶员的出勤均须纳入车辆管理系统,以进行必要的配车与配人的作业; 物流加工是出版物流中心重要的辅助功能之一,货主可能要求出版物流中心在其货品出货前均依出货地的不同而执行不同的加工,也可能针对某一出货代为执行临时的加工;不论是何种状况均必须发出加工指示单, 说明加工的形态(组合或拆包)、加工的细节内容、计费有关的方式等。因此需要一套的物流加工管理子系统。在整个进出货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效率化正确性等要求会使用各种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仓储、自动分拣货等设备(通常包括自动监控系统)。为了确保这些设备能维持正常运作,必须有一套保养和修护的制度, 以便作业有所遵循。这需要设备维修管理子系统的支持。出版物流中心的营运收入就是经由上述提供进、出、存、运等服务而获取的。因此计费管理子系统也是整个系统中必需的。出版物流中心全部的业务活动都有可能向客户收费,包括卸货、仓租、管理、装车、配送和其他各种的服务如代收款项、资讯服务等,均需在计费管理中体现。效率是出版物流中心生存的基石。在进、出、存、运等服务过程中,如何判定目前的效率达到的程度,需要有相应的衡量方式和结果。这要求是绩效分析系统提供相应的支持。整个进行过程中需要包括处理中转作业的中转管理子系统,追查货物所在地的货物追踪子系统,以及处理整个过程中各(发货、中转、终)出版物流中心之间有关服务费用的费用清算子系统的支持。对于兼负有批发功能的出版物流中心, 则还应考虑自己也扮演货主角色时应有的相关功能,则相应需要有采购管理与批发销售等子系统支持。3. 物流中心建设规划3.1 出版物流中心规划原则有效管理 运作效率化 作业单纯化 作业须有扩展性 空间须有扩展性 在符合上述方向的前提下,成本必须经济;3.2 出版物流中心规划步骤: 一、决定出版物流中心用地面积当物流用地的厂址决定之后,有可能是一块四四方方很完整的土地,也有可能是一块不规则的土地,首先请建筑师以地籍图及现场放样,同时考虑防火巷、建蔽率及容积率等因素,决定可用之物流中心用地面积,同时决定最佳的建筑方位和进出口。虽然出版物流中心能使用的面积约有100亩地,但是实际物流中心的占地面积需要根据物流中心所在区域的地价来决定,同时是造1层还是多层也需要详细的计算,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以最少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二、出版物流中心动线流程及大区域规划物流中心动线流程依其物留用地面积及物流种类的不同,可分为1.I型动线流程;2.L型动线流程;3.U型动线流程等三种。I型动线流程最常应用于货运站(转运中心)及通过型的物流中心。大区域规划包括进、出货暂存区,库存储存区,检货区,流通加工区,退货暂存区及自动分货区等的规划。同时根据出版业的特殊要求,可能会划分印刷物资、出版物、文化用品、音像制品等按照不同商品属性进行划分的专门区域。至于具体的区域划分需要根据XX省出版物流中心各个商品所占比重来进行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