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赵德霞 新闻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一般新闻的写作特点,学习新闻的写法。2、让学生了解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能准确筛选并能获取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3、学会鉴赏内涵深刻的语句,能准确把握语句所传达的情感。4、能从新闻中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理性思考,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评判。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3、 学习作者侧面描写和正面叙写相结合的方法,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4、了解作者打破“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新闻传统,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关注着个人的情感。纯主观性的报道。4、 联系历史,关注当今国际形势,唤起对战争恶魔的憎恶。牢记教训,尊重生命,珍惜幸福。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通过描写景物,游者神态、细节等侧面描写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2、通过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发现作品中极具新闻价值的“反差”,挖掘本则新闻的意义。教学方法:自主预习 讨论交流 探究质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说说罗森格尔及本文背景。罗森塔尔,纽约时报记者,现任纽约时报执行总编,即全权负责该报新闻报道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地二次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14年访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美国国家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成为了新闻史上的杰作。【过渡】一篇消息,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当然是因为它有轰动当时的大新闻了,可是罗森塔尔却说奥斯威辛没什么新闻。那么,到底有什么?二、检测初读感知(一)、读完全文,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学这篇新闻?预设:愤怒 沉痛 同情 反思 悲痛 (二)、初读课文,概括本则新闻的主要信息。参考:通过介绍奥斯威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游客游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揭露、抨击纳粹的滔天罪行,警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史为鉴,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珍爱幸福。 (三)在3-5段的新闻背景中,作者告诉我们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参考答案:预设波兰小镇 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四)作者新闻事实部分,告诉我们游客走访了奥斯维辛的哪些地方?读完全文,奥斯维辛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参考:焚尸炉、毒气室、女囚室、不育实验室、纪念墙、绞刑室。令人恐怖、人间地狱 令人惊惧【过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如何行刑,那么我们是如何感觉到恐怖,惨绝人寰的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同学们对游客描写部分做的批注,听听同学们的见解。三、合作交流,班级展示(一)、请对作者描写游客部分做旁批,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或问: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预设:“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他们表情茫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715段,作者跟随着参观者的脚步,通过外显反应表现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针对相关描写畅所欲言,想象参观者的心理活动) (重点讲解议论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杀人着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行的,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通过参观者的动作、神态,侧面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教师总结:通过游客的表情、神态、动作还有经典的细节描写,侧面控诉了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对生命的践踏,对良善人性的摧残。【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品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了作者的情感。其实文中还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句子,段落,那一组的同学来为我们导引一下呢?预设: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几个儿童在追逐游戏。” 如此美好、和平的景象,作者为什么觉得可怕?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维也纳的多瑙河旁,只会锦上添花。可怕的不是景象本身,而是布热金卡出现了这种景象,布热金卡的历史与此太不相配了,这才有了第二段的四个“不该”。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景象。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作者因此感到“可怕”。无一句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同时在开头给读者造成情感上的震撼和心理上莫名的压抑。 2、“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 第十三段:被囚禁的人们表情木然、姑娘的微笑 木然:被困难、苦难折磨而产生麻木的表情。(插入资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扇高墙上写着:“来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网。”集中营的头头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木然”及对姑娘的描写揭露了法西斯对美好的摧残以及作者的愤恨之情,暗示人们应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总结以上片段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些饶有意味的场景曲折表达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长,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或许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过渡】这里到底有没有新闻?五、深入思考,师生探究,质疑问难1、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并没有可报道的新闻”“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你与你的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文章题目如果换成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好不好?是作者的愤激之语。是在说反话。看似平静的叙述、描写中蕴含作者深刻的情感。奥斯维辛是一个人间地狱,“其惨状被人们将了很多次”,其臭名昭著之行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是“旧闻”;奥斯维辛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看到的是令人窒息的残杀、恐怖,都感到窒息。(个人看法:对纳粹德国来说,惨无人道的虐杀是世界上鲜有的,但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对它们来说,有什么“新鲜”)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愤怒之情。预设:我不赞成换题。原题一语多义,为全文也定下压抑的基调。【过渡】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的新闻,却引起了轰动,是什么原因?比较此则新闻与其他新闻,看看有什么不同?2、新闻一般要求新闻工作者公正、客观、平实地报道,不掺杂自己的情感与判断,留给读者去评判。请找一篇消息与本文做比较,说说本文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课外完成)参考: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还有哪些疑问?结语:记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作者于平静中发现了震撼人类心灵的触角,让我们再一次面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史为鉴,可知得失。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而对于战争的祸首来说,逃避先罪责,是对受害民族的又一次伤害。我们赞赏勃兰特的勇气,1970年波兰犹太人遇害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站起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反观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教科书歪曲历史,右翼分子、国家领袖参拜靖国神社,无疑是对战争中受害的亚洲人民特别是对中国人民的伤害。当南京上空的钟声响起,亲爱同胞啊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六、当堂检测读完此文你想说点什么呢?老师建议:(1)写一段排比句与同学共勉。(2)为罗森塔尔写一段颁奖词。参考:突破“零度写作”的传统,于平静处震撼心灵,你用善感的眼睛警醒曾经的灾难;于艳阳下揭露黑暗,你用犀利的笔触解剖罪恶的谎言。奥斯维辛怒放的雏菊花,太平洋上空翱翔的和平鸽,见证着你的誓言与使命:捍卫和平。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作者、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的梅汝璈法官曾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也曾经呐喊:“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所有历史都是当下,我们活在历史中。在罗马神话里,雏菊是森林中的妖精贝尔帝丝的化身花。所谓森林的妖精,便是指活力充沛的淘气鬼,因此雏菊的花语就是快活。受到这种花祝福而诞生的人,可以过着像妖精一样,明朗、天真快活的人生。 雏菊花语深埋心底的爱 雏菊(Daisy)白色的小花,白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被人称作小小的向日葵,散发着谈谈的香味. 雏菊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坚强而美丽.那种深埋有力量和赋有不顾一切的爆发力的爱情方式. 新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新闻。新闻的阅读不同于散文小说的阅读,学习完这个单元,要及时地归纳、梳理,帮助学生清晰新闻的阅读图示。并对学生的日常新闻阅读提出建议。 确立单元教学的目标第一:了解新闻事件,分析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获取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第二:鉴赏内涵深刻的语句,准确把握语句所传达的情感。第三: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理性思考,形成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评判。 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约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避免滥用形容词,避免滥用大量副词修饰动词” “在直接引语和转述中寻求平衡”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目标 一是新闻阅读习惯的养成。二是新闻知识和表达技巧的学习。三是新闻、通讯阅读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能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 把握本单元的教学价值 一方面,新闻之为新闻,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这些可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引导我们关注身边的生活; 另一方面,当我们阅读这些新闻作品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并非正在发生的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分析师笔试重点考点及模拟题集
- 2025年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能力考试重点题库
- 2025年宠物营养师营养伦理方向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领导谢辞致词模板
- 2025年安全员岗前考核模拟题含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能力测评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协管员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烹饪厨艺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考古发掘工程师专业水平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教师和学校的故事征文
- IATF16949质量体系年度过程指标范例
- 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广东建筑材料检测员上岗考试卷
-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案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工程量确认单
- 先进制造技术第1章
- JJG 966-2010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 中班语言绘本《点》课件
- 大数据与金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