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景区基础资料.doc_第1页
曹娥景区基础资料.doc_第2页
曹娥景区基础资料.doc_第3页
曹娥景区基础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娥景区模拟讲解基础资料曹娥景区坐落于城区西南凤凰山以东、曹娥江以西,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景区以孝文化为主题,以大舜庙和曹娥庙为核心,并将建设孝女文化园、舜帝文化园、凤凰山观光区等重点景观。来到曹娥景区,重点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虞舜。虞舜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以贤德孝行著称。史记五帝本纪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虞舜大帝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首先介绍舜出生的故事:上浦东山北面有座叫做握簦山的小山,也叫圣母山,那里就是大舜降生之地。舜的父母住在这小山下。一天,大雨滂沱,舜母上山躲避洪水,突然腹痛,要临产。舜母只好手握着竹制的雨具(簦),在雨中生下了舜。正当舜呱呱坠地,天就雨止放晴,见彩虹荡漾于山野,像上苍在欢迎这位贤人的降生。山下的小村,顿时有彩虹如桥,祥云腾升。自此,那小山就叫握簦山,这村子便叫虹蛘村,一直沿用至今,握簦山也叫舜母山,后人还在山上建舜母庙,后山还有舜母坟。相传,舜还是黄帝的九代孙,名舜,字都君,因目有双瞳,故又名重华,舜父“瞽叟”,是个盲人,舜母死后,瞽叟再娶妻生象。瞽叟本来认为舜是不祥之人,千方百计想致舜于死地。舜处在“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中,常有被杀害的危险,舜屡遭祸害,屡次脱险。而大舜心地善良,委曲忍让,不是记仇,而是更加孝顺父母、慈爱弟妹。他深知“欲治国者,先齐其家”,顺事父、后母及弟,不失子道,孝悌“求为变心易志“(绝越书语)。上虞相传为虞舜的故乡,这在史记中有记载。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也。”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曰:“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这是上虞县名和百官镇名的由来。除了史料的记载外,有舜的出生地虹蛘村、握簦山,有舜驾象耕作的象田山、象田村,有舜渔猎地渔浦湖,有供储处粟里,有舜隐居过的隐岭和舜井、百官桥(舜桥),有舜登临过的指石山、龙山,有舜的后裔丰惠夹塘姚氏古虞姚氏宗谱和姚氏祠堂“耕山堂”等等,还有人们为纪念舜帝而命名的舜江、小舜江,有两座大舜庙。上虞还有许多有关舜的传说和民俗。上虞的大舜庙始建于唐朝,地址在曹娥江东岸,在清乾隆年间进行过一次大的修葺,后毁于一场大火。1935年,上虞士绅谷旸再次主持筹资修葺,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轰炸,建国后又遭拆毁。原大舜庙建筑为四进三殿三戏台,庙基宽23米,纵深139米,前殿祀舜帝,中殿祀后稷,后殿祀四岳。据传,舜庙内有“三宝”,分别是一块阔三尺、厚九寸的重华石,一口深三丈的舜井和一个巧夺天工的大戏台。上虞人民历来对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推崇备至,特别是对虞舜孝德精神的传承。传承孝德精神,弘扬虞舜文化,莫过于建造一座大舜庙,供人们追思虞舜大帝的厚德忠孝,来提升全市人民的孝德品质。所以,大舜庙的重建一直萦绕在上虞人民的心头。随着上虞经济的飞速发展,上虞人民对大舜庙的重建愿望也更加迫切。2006年底,上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人代会将曹娥景区建设工程确定为市重点建设项目,并于2007年12月底正式奠基。2008年6月正式动工建设。景区规划面积37.5公顷,项目总估算投资3.5亿元,当前投入资金约1.6亿元。景区围绕孝文化主题,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构建。一期项目主要包括大舜庙、虞舜宗祠、重华寺、天下第一斋四组建筑工程。该项目由著名古建筑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朱光亚先生主持设计,充分体现“大象无形”理念,力求大气、雄伟,完整体现虞舜孝德品质。目前,大舜庙、虞舜宗祠已于2011年6月18日正式落成开放,其中大舜庙建筑面积4370,为框架结构,采用两汉时期风格,以体现建筑的古朴、大气、庄严和粗犷;虞舜宗祠建筑面积2775,为传统砖木结构,采用明清建筑风格,以精致的木雕见长。重华寺、天下第一斋部分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其中重华寺由大雄宝殿、山门、钟鼓楼、厢房、法物流通、大悲楼等组成,为砖木结构,该区域为传统佛教场所;天下第一宅为框架结构的覆土建筑,主要提供素斋为主的餐饮服务。来到曹娥景区门口大家看到是:1、鹊来石:曹娥景区正门口立有一块“鹊来石”。“鹊来石”顾名思义是喜鹊衔来之石,正面曹娥景区四字由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题写。2、舜耕群雕:这组群雕是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的杰作,是当今亚洲最大的群雕象。由1头大象、8头中象、6头小象组成。整个群雕长68米,高27米,采用北京房山的芝麻白花岗岩而成。驾驭大象的就是舜,他右手执日月星辰,左手握犁,代表着披星戴月劳作的场景。3、大型浮雕:讲述舜帝一生,上面描绘的是当时生活、劳作、祭祀的场景,底下为一篇介绍舜帝的碑文。4、景区的核心区块大舜庙:大舜庙分为山门、配殿、大舜殿、重华亭组成。山门广场有五个青石浮雕,分别为岩画(亘古时期)图像是代表着亘古时期祭祀的一个场景,当时人类没有纸、笔、文字,所以只能将重大历史事件刻画在石壁上;彩陶(新石器时期)上面旋窝纹和星星点点代表着宇宙,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探索宇宙规律;青铜(商周时期);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中国人最崇尚玉,“君子比德于玉”;漆器(汉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其中髹漆工艺在汉代达到了鼎盛。这五块青石地雕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节点。5、山门两侧是“虞舜史话廊”,廊眉由中国美院史论专家王伯敏先生撰写。内廊用史记中有关虞舜的记载和壁挂进行装饰,其中史记引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充分说明了舜是我们上虞人。壁挂则分别为“百官朝大舜”,“白鸟和凤鸣”,“百姓传薪火”,“百孝创文明”。6、进入山门,门口有青石地雕四帛书,又称楚缯书。刻有十二月神,配以象形文字,描述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容丰富庞杂。7、经过山门,南北两侧为配殿,供奉四岳,四岳尧舜时期四大诸侯,历史上有“四岳举舜于唐尧”的典故。配殿高三层,登上最高层便可鸟瞰曹娥江两岸的风景。此外,舜时期管刑法的官员皋陶、掌管五教(即五种伦理道德母慈、父义、子孝、兄友、弟恭)的官员契、掌管水利的官员大禹、掌管草木鸟兽的官员益、掌管农业的官员后稷,都有在两旁配殿中供奉。8、从大舜庙山门走向大殿的八字形台阶照壁上,有一块青铜夔龙圆盘,镶贴在条石砌成的浅灰色照壁上,显得格外醒目,为大舜庙庙区平添几分神密,威严的气氛。 9、大舜殿顶上有一尊铜雕,为凤凰,屋脊上八只脊兽都是头朝里,代表着百鸟朝凤。舜做皇帝是顺应民意,天降祥瑞:凤凰巢于庭(屋顶上筑巢),蓂荚生于阶,百兽率舞。“蓂荚生于阶,百兽率舞”在整块青石御道上有所展示。正面的匾额上“明德始祖”四字,这是对大舜一生的概括(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题写。10、楹联匾额是通过中国楹联学会,从全国各地的楹联高手中征集而来,共征集到楹联匾额10000多条,并邀请国内著名书法家题写。其中大舜像两侧的楹联:定典章、明律法、分职司、考绌陟、正国风以显民功,帝纪昭彰,巍巍赫赫;敬父母、友弟兄、举元恺、逐凶顽、垂孝范而敷德政、人文炳蔚、穆穆皇皇(中国楹联学会荣誉主席常江先生撰联,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关田题写)。分别从治国、持家两方面对大舜的功绩、德行进行描述。11、舜帝像:这座大舜像为青铜铸造,重约13吨,台基高2米,舜像高7.5米,加起来是9.5米,展现舜帝九五至尊的威仪。大舜像由中国美院著名雕塑大师潘锡柔先生设计、制作。12、帝喾九洲图:帝喾也是五帝之一,五帝即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此图描述的是一幅疆域图,反映的是当时学者对国家统一的政治理想。13、大舜殿四周放置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指示东南西北。在正殿里还有两根梁枋值得向大家介绍:这是1937年修建的大舜庙中的两根楠木梁枋。因历史原因,大舜庙几度被毁,两根梁枋就此流落民间。大舜庙异地重建后,由民间人士捐赠。14、大舜殿与后广场之间是重华亭,一共由8根高10.5米、直径1.1米的石柱组成,这些柱子都是整根开采,一体成型的,从福建泉州运输过来,可见开采之难、运输之难、安装之难。柱子上有8个神态各异的泥俑,或吹、或拉、或弹、或唱,人在重华亭,仿佛真的听到了来自远古时代的乐声。15、现在我们来到虞舜宗祠,宗祠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由戏台、看楼、大殿等组成。虞舜宗祠展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建筑以木雕见长。据记载:舜是孝、德的化身,以“事亲至孝”的舜帝,恪尽孝道,名列“二十四孝”男孝之首;而东汉“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被历代封为孝烈,名列“二十四孝”女孝之首。为做深做透德孝文章,所有木雕均以男、女二十四孝图,百孝图,大舜故事为题材,有“孝感动天”、“舜会百官”、“投江寻父”等等,布局合理、内容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充分体现上虞地方文化特色。制作工作由中国著名木雕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先生主持,制作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真可谓是一座虞舜文化和孝德文化的艺术宝库,一个木雕的王国。16、前院大殿供奉舜帝像,左右两旁供奉了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大殿对面是戏台,戏台上的楹联为:花篱板栏随游处,亭林棚廊竞同光(使用上虞方言朗读),两旁分别是看楼。17、虞舜宗祠后院由照壁、厢房、寝殿组成,照壁正面为沈定庵先生题写的“大舜帝虞舜宗祠”,背面雕刻的是101个不同字体的“孝”字,象征百孝。其中中间采用朱熹的孝字。先看字的右偏旁,上半部分是一个老人,抱拳,跪膝,下半部分是一个子字,所谓孝子;再看字的左偏旁,上面是一个猴头,拳打脚踢,下面是一个不字,所谓不孝。18、后院正中的青铜雕塑是虞舜传说中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龙之七子狴犴,它专吃毒物,身上散发的毒汁还可以杀死毒物。相传,大禹治水,来到巴蜀之地,受瘴气毒物所阻,影响治水的进度,因此舜帝派出了狴犴大军作先锋,在狴犴大军的帮助下,消灭了虫豸毒物,治水成功。19、“狴犴”南北两侧为厢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