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龙——不甘做牛粪的蔬菜大王.doc_第1页
郑长龙——不甘做牛粪的蔬菜大王.doc_第2页
郑长龙——不甘做牛粪的蔬菜大王.doc_第3页
郑长龙——不甘做牛粪的蔬菜大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甘做牛粪的蔬菜大王郑长龙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个残疾农民,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走过了精彩的43年。现在我每年种出来的蔬菜达500多吨,被人誉称 “蔬菜大王”。我一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残疾,不能干重的农活。小时候,父母看着我一瘸一拐,摇摇晃晃的样子,除了摇头,就是唉声叹气;很多好心人对我既怜悯又同情。大家都知道,在农村,残疾的代名词就是残废,就是废人。但是,我自己没有放弃,起跑线上落后了,只要我肯跑,一样追得上,我相信,我过的日子不会比别人差。因为在家里做不了重活,1991年,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在离家不远的刘家站街道上开了一家副食品批发部,从这里,我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实现了自食其力的初衷,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1993年,这一年对我来讲是个重要的一年,我和一个健全美丽的姑娘相爱,姑娘顶着家庭和社会压力和我结婚了,但“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流言也相伴而来,不绝于耳。我深知,这既是对我妻子的惋惜,更是对我的嘲讽。面对饱受委屈的娇妻,特别是孩子的出生,让我感受了身上的责任。我要证明给别人看,我不是“牛粪”,我要成为一块“金子”,我要给妻子、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要由“牛粪”变“金子”,靠什么去锤炼?唯有去创业,创出大业才是出路。鹰潭的人都知道,刘家站的花生很出名,每当花生收获的季节,这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名地的花生经营商,我也寻思着能不能从花生市场找到机会。1995年,乡政府拿出了1000多亩地让农民承包种花生,一年一包。别的农民都只承包五亩、十亩,我一咬牙承包下了108亩地。当时,我的批发生意也还算是顺风顺水,亲朋好友都为我捏了一把汗,认为我是个残疾人,选择种这么多地是不现实的,都劝我要知足,要我坚持这份能维持生计的批发生意,不要贪大出头。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担忧,无论他们怎么劝说,都浇灭不了我要创大业,我要成就大事业的激情与梦想,因为残疾,我走路是那样的摇摆不定,但在创业的道路上行走一定要坚定。我盘出了副食品批发生意,专心种植花生。就在大伙都为我捏一把汗,认为我一个残疾人接手这么大面积的地不现实的时候,花生喜获丰收。事实证明,尽管残疾,但是,我能行!种花生让我尝到了甜头后,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萌生了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念头。1999年的时候,村里有100多亩地对外投标承包,签订20年使用合同,租金按照当时的行情比较贵。由于新湖村与刘家站的土质不一样,不适合种花生,别的村民都不敢接手,我全部承包了过来。因为我发现,这里距离鹰潭城区近,要是种植蔬菜供应鹰潭城区市场,需求不成问题。创业就是这样,别人没想到,我想到了。2000年,我正好30岁,在妻子的支持下,种了10多亩辣椒、一些蔬菜和水稻。经过精心管理,辣椒长得非常好,送到鹰潭城区卖,很受商贩的欢迎,一年下来光种辣椒的收入就接近万元。第二年,我就扩大了种辣椒的面积,达到了20多亩。虽然有前一年的经验,但我们俩仍然不敢马虎,育苗、浇肥、除草、防虫、采摘、送货。那时,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在菜地边上搭了一个茅草房,夫妇俩住在地里,一天要劳作10多个小时。特别是到了采摘的时节,我和妻子每天凌晨1点就起床,要走3个多小时的路,用板车拉新鲜辣椒赶到鹰潭杏园菜市场,将辣椒批发出去。由于辣椒质量好,卖相也好,很受那些菜贩子的欢迎。时间久了,我的辣椒居然在杏园菜场小有名气。种辣椒让我结识了很多蔬菜商贩,也让我的菜有了很好的口碑,于是,有些菜贩子就问有没有种别的什么菜。看到别的蔬菜也很吃香后,从2003年起,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种蔬菜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会碰上卖菜难,一天到晚都卖不出几十斤,没有卖出去的只有扔在菜地里烂。为了减少种菜的风险,我积极寻求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走上了“订单蔬菜”的路子。“订单蔬菜”虽然利润低一点,但风险较小。为了将自己的蔬菜订出去,这些年,浙江、福建、广东,很多省市我都跑遍了。2009年,我还参加了省里在樟树举办的“阳光培训工程”,与全省37家蔬菜公司实现了信息共享。现在,我的种植基地面积已经扩大到370多亩,年出产供应市场300多吨蔬菜瓜果,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由此,当地乡亲都亲切地叫我“蔬菜大王”。靠着自己十多年的努力,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的精神,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创了一番新事业。我感慨,残疾人只要肯想肯干肯创业,一样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也许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与富足。我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不光我郑长龙做得到,其他残疾人也同样做得到。就这样,在各级政府和残联的支持下,我的种植基地现在已经吸纳了周边农村20余名残疾人就业。我与他们每个人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合同期限内,按时给他们发工资。现在,他们的工资平均有1700多元钱一个月,生活比以前好转了很多。同时,每年春节,我还走访慰问村里4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向他们发抚助金。2011年,我的种植基地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我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残疾人可以致富,正常人更应该能致富。新湖村有很多农民在小规模种植蔬菜,但效益不是很好。2009年,我牵头组织附近60多农户,联合成立了辉煌蔬菜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00多亩。规模大了,大家一起闯市场,风险就小,效益也就有了保障。仅仅种植这一项,每个农户就可以增收3000多元。回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