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系统教案PPT课件_第1页
监测系统教案PPT课件_第2页
监测系统教案PPT课件_第3页
监测系统教案PPT课件_第4页
监测系统教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煤矿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培训课件 授课人 冯德新建设煤矿职教科 内容提要 上篇系统组成系统功能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火灾监控与预警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 下篇系统与事故关系规范标准系统设备维护制度建设事故应急预案 上篇监控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一 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监测监控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产品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 测 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 设备工况参数 过程控制参数等 二是 控 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 报警装置 生产设备 执行机构等组成硬件组成 传感器 执行单元 测控分站 信道 隔离栅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施 软件组成 操作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自动采集资料 处理资料并进行控制的系统 具有及时 准确 连续 可靠的优点 对保障矿井安全 提高矿井 一通三防 管理水平 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监测监控系统结构图 国外瓦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相关技术的发展 1946年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0 1970年代 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生 1960年代 通信技术发展 瓦斯遥测技术遥测瓦斯仪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的CCT63 40煤矿环境监测系统 它可测量瓦斯 一氧化碳 风速 温度等参数 最多可测40个点 20世纪70 80年代 先进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相继诞生 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了矿井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国内瓦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958年的山西省 它采用纯铂丝元件为传感器 后经多方协作研制出我国第一个达到实用水平的载体催化元件 随继研制成功以这种元件为传感器的AQR 1型瓦斯测量仪 1973年 由重庆煤矿安全仪器厂等5家单位协作 研制成功了长期连续监测瓦斯的AYJ 1型瓦斯遥测仪 随后又有ABD 1型瓦斯断电报警仪 AQD 1型采煤机瓦斯断电控制仪等产品出现 我国催化型矿井瓦斯检测仪器的品种渐次丰富起来 1970年代我国煤矿已经采用了多路载波传输技术和模拟显示进行环境参数和机械状态的监测 用电话来指挥生产 改革开放的国策出台 开始引进了波兰CMM安全检测系统 英国的MINOS系统 美国的DAN系统和联邦德国的TF 200系统 到了1980年代 随着引进消化并进一步实现 国产化 创造了一系列适合我国煤矿条件的监控系统 1990年代 自主研制的监测监控系统普遍推广使用 传感器简介 定义 国标GB7666 87 把 能够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 如物理量 化学量 生物量等 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称为传感器 可用输出信号 是指便于传输 便于处理的信号 就目前而言 电信号最能满足便于传输 便于处理的要求 也可以定义为把外界非电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信息采集 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 信息采集离不开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位于信息采集系统之首 检测与控制之前 是感知 获取与检测的最前段 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所要获取的各类信息 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转换成为电信号 没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传感器的优点 测量灵敏度高 应用范围广 感测系统结构紧凑 安装调试方便 测量惯性小 反应速度快 频率特性好 可进行无接触测量和远程监测 并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 具有很高的自动测试程度 智能化前景好 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 又称预变换器 是用来感受被测物理量 并将它预先变换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物理量的器件 转换元件 是将经预变换的非电信号变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信号处理电路 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放大或处理为便于显示 记录 控制 传输的信号 二 安全监控系统功能 矿井有害气体监测矿井环境状态参数监测矿井风门开关状态监测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矿井生产状态在线监测 2 1矿井有害气体监测 热催化原理 催化燃烧原理 监测瓦斯甲烷等可燃气体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在催化剂 铂 铑 钯 等催化作用下 进行无焰燃烧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定量的甲烷燃烧放出定量的热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出的热量Q使元件的温度上升 造成铂丝的阻值变化 铂丝的电阻在0 630 74 范围内与甲烷可燃气体浓度成正比 载体热催化传感器结构 热催化元件纯铂丝热催化元件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元件仅有一个纯铂丝螺旋圈 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载体热催化元件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催化元件 由铂丝线圈 载体和催化剂组成 一氧化碳监测 原理 CO传感器的电化学池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 其内是一个装有三个电极的电池 W为工作极 C为对极 R为提供恒定电位 该电池在恒定电位器产生0 9 1 1V的恒定电位作用下 在恒电位电池场中 通入CO气体并扩散至工作极时 CO气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 同时 气体中的氧扩散到对极C处 发生还原反应 MSA 570系列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 可连续检测空气中CO在0 600mg m3范围内的浓度 当一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的预报值和报警值时 可分别发出报警信号 同时启动联锁触点信号带动蜂呜器发出报警 其控制系统安装在控制室 传感器安装在测定现场 可远距离连续检测1 5点存在一氧化碳气体场所的浓度信号 传输距离可达1 5km 测量精度为5 FS 响应时间小于60S 传感器寿命为12个月 MSA 580系列硫化氢检测报警器 测定原理 同CO测定580系列的传感器是由电化学极普电池及有关电路组成 被测气体通过隔爆片以及探头表面的塑料薄膜以扩散方式进入极普电池采样区 极普电池使硫化氢氧化为硫酸 这种氧化过程与采样区内硫化氢的分压成正比 通过采样电路 放大电路及接口电路输出与环境气体中硫化氢浓度成比例的电信号 氧气 O2 检测 电化学化测氧电化学燃料电池 也称伽伐尼电池 其原理如图 一个失去电子 另一个得到电子 如果在两极间加上负载就会有电流输出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透过薄膜的氧气量的多少 测量出电流的数值 即可获得氧气的浓度 从而达到测定氧气 O2 浓度的目的 电磁法测氧 O2 氧气与其它气体不同的物理特性 氧气具有顺磁性 指气体能被磁场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当待气体进入具有磁场和加热线圈的气室时 由于磁场和加热线圈的作用 使气流不断地流动形成所谓磁风 使气室中的热敏元件阻值发生变化破坏电桥平衡 不平衡电流大小与气样中氧气量有关 2 2环境状态参数监测 温度检测技术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 热点阻 半导体热敏电阻 半导体PN结测温传感器半导体PN结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 响应时间快 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度较好 功耗低 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因而在煤矿井下比较恶劣的环境下 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红外测温计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就会不断产生红外辐射 温度越高 辐射功率越大 只要知道物体的温度T和比辐射率 就能计算出它所发射的辐射功率P 若知道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功率 则可求出它的温度 超声波旋涡风速传感器原理 卡曼涡街理论 就是在无限流场中 垂直流体流向插入一根无限长的非流线型阻挡体 旋涡发生体 在雷诺数为200 50000范围内 阻挡体的下游将产生内旋的 互相交替的旋涡列 其旋涡频率f与流体流速V成正比 与阻挡体直径d成反比 式中St 常数 在雷诺数Re 200 2 105范围内 对于园柱体St 0 21 f 卡曼旋涡频率 次 s V 流体流速 m s d 挡阻体直径 m 由公式可知 只要准确测出旋涡频率f 就可以确定出流体流速的大小 即风速的大小 超声波旋涡风速传感器构造 超声波旋涡风速传感器性能指标 目前 这类传感器型号有 FC 1型 FC 2型 KG5002型 KGF3型 VA216型 CW 1型 KG3088型等风速传感器 CW 1型主要技术指标 本安电源 12 24V 300mA 输出信号 0 150 200 1000 Hz 1 5mA 测量范围 0 3 15m s 测量误差 1 F S KG3088型主要技术指标 本安电源 12 18V 80mA 输出信号 0 150 200 1000 Hz 1 5mA 测量范围 0 3 15m s 测量误差 1 F S 压力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负压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原理 其探头是由差压膜盒和差动变压器组成的差压变换器 并将差压膜盒和差动变压器封装在一个容器内 容器上留有两个压力输入孔以传递压力 压力传感器 固态压阻型传感器 压阻效应 半导体材料 硅晶体 在压力作用下 晶格发生变化 导致其电阻率发生变化 湿度检测仪器 电解质湿敏传感器不挥发性的盐溶解于水的结果是降低了水的蒸气压 盐的浓度愈大 则溶液的蒸汽压降低愈多 利用这一现象 可在有一对电极的绝缘基板上 涂上潮解性盐的水溶液 这种电解质溶液薄膜 能随空气中水蒸汽的变化而吸湿或脱湿 从而使两电极间的电阻值随空气湿度大小而变化 羟乙基纤维素 炭湿敏元件和金属氧化物陶瓷湿敏元件制作的传感器以聚苯乙烯塑料作基体 基体上面两侧敷以两金属电极 中间敷以湿度感应薄膜 湿度感应薄膜由羟乙基纤维素 炭粉 山梨醇和三硝基甲苯等混合而成 炭粒在胶膜内处于悬浮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 纤维素不导电 但炭是导电体 由于悬浮炭粒的互相接触 在两电极间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电阻的导体 电阻的大小与炭粒接触情况有关 由于纤维素具有吸湿膨胀作用 2 3风门开停状态监测 KGE12系列矿用风门开关传感器是磁性驱动的位置开关传感器 系矿用本质安全型产品如图 一 工作原理 KGE12系列风门传感器是一种磁性驱动的接近开关 它将触发磁铁装在风门上 而把开关组件安装在对应的门框上 当风门关闭时 触发磁钢紧靠开关组件 由磁力产生的磁场使开关组件维持闭合 或断开 状态 这时由舌簧开关输出一闭合 或断开 信号给监测系统分站或向地面传输信号的载波设备 经数据线在地面中心站或模拟盘显示风门 关 状态 当风门打开时 触发磁钢离开了舌簧开关 开关组件即输出一断开 或闭合 信号给监测系统让或向地面传输信号的载波设备 经数据线在地面中心站模拟盘显示风门 开 状态 风门开停传感器性能 防爆型式 矿用本质安全型 防爆标志 ExibI 150 使用环境温度 5 40 输入电源 DC10 24V 动作距离 不小于30mm 不大于70mm 防护等级 IP54 信号输出型式 型 一组转换接点 型 恒流 5mA 5mA 型 恒流0 5mA 输出信号传输距离 2Km 外型尺寸mm 开关组件 138 52 31 触发磁钢 138 52 31 触发磁钢材质 氧化物磁钢 触发磁钢特点 抗老化 抗杂散磁场 全密封 2 4机电设备开停状态检测 KGT9型开 停传感器开 停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煤矿主要机电设备的运转状态 该传感器把检测到的开 停信号以 5mA的恒流或一继电器触点信号的形式传输给监测分站如图 为了解矿井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 运转时间长短 统计设备利用率提供依据 该传感器适用各种类型交流驱动的用点设备 在供电电流不小于10A的情况下 均可检测出设备的开 停状态 开 停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供电电源本安型15VDC最大工作电流30mA使用环境温度 20 40 相对湿度 95 输出信号恒流 5mA继电器触点信号防爆标志Exib KGKT C10型开 停传感器电路原理KGKT C10型开 停传感器电路如图5 3所示 图中L为检测线圈 当机电设备工作时 有电流流过供电电缆 在其周围产生磁场 通过电磁感应 在L上感应出电压信号 感应信号经IC放大 电压放大倍数Av RP1 R1 470 0 51 1000 放大的电压信号 再经V1 V2及C2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 将交流信号变为直流信号 2 5矿井生产在线监测 煤仓位状态监测煤仓贮煤位置检测 采用超声波料位传感器 超声波料位置测量原理与回声测距原理相同 装在料仓顶部的探测器不断发射固定频率的超声波 经被测物料表面的繁盛 其反射回波部分由探测器接收 根据超声波往返时间即可换算出反射物料表面与探测器发射之间的距离 料仓料位即可得知 KG1003型矿用超声料位计由1003 1控制箱 KG1003 2探测器和1003 3显示箱组成 适用于连续检测井下各种物料料仓的料位 同时也可适用与地面易爆环境场合的料仓的料位检测 KG1003型矿用超声料位计主要技术指标探测器工作频率18kHz探测器重复频率2 5Hz测量距离 125m控制箱输入电压AC127V显示箱显示11个发光二极管显示料位百分数显示箱输出1 5mA 核子皮带秤电子皮带秤重部分机械机构复杂 维护不方便 因此 人们研制出利用放射性原理的核子皮带秤 该皮带秤检测装置如图所示 只需将检测框架套在皮带外即可使用 采煤机组位置传感器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主要机械 它的运行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进程 采煤机机组位置速度传感器可以将采煤机在工作面的位置变动情况连续地采集并报告给地面中心 这样在地面中信站可以用屏幕或模拟盘显示采煤机开停状态和位置从而使调度人员掌握工作面生产情况 链式牵引采煤机在工作面的布置图 图5 8接近开关位置示意图 三 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KJ110系统煤与瓦斯突出预警功能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条件 由用户通过参数定义 和综合布置瓦斯 风速 地音 声发射 红外测温探头和开关量传感器 构成实时分析监控单元 综合分析和实时处理资料 能够自动寻找 确定适合安装矿井实际生产条件的 预测突出危险的判据和指标 通过分析瓦斯 风速 声发射 红外温度传感器收集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处理 判断 预测突出危险性 倾向性突出危险预测 估计未来2 7天内有无突出事故发生的危险性 确定工作面是否已进入突出危险区域 威胁性突出危险性预测 对已预报进入突出危险区域的工作面 评估工作面是否已处于突出危险状态 详细分析 处理临近突出前的数据和资料 预测工作面应力集中的程度 确定突出事故可能发生的位置 突出事故发生后 预告已经发生事故的规模和类型 为控制事故涉及的范围和处理事故提供依据 事故 突出 发生后 能够鉴别事故类型和规模 自动建立事故档案 为查询分析事故原因提供依据 分析突出事故特性参数 根据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自动校核危险判据指标 逐步提高突出危险预测判据指标的准确性 四 火灾监控与预警 矿井火灾在线监测技术利用监测监控系统 安装布置CO 氧气 烟雾 温度等参数传感器进行矿井火灾监控 安装地点 皮带机头 外因 硐室 外因 工作面 上隅角 内因 采空区 内因 及时发现火灾事故隐患 当监测点CO 氧气浓度等发生突变是 即时报警 矿井火灾束管检测系统 是一套集实时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数据存储及数据发布功能于一体的矿山气体发火和爆炸性全自动分析 预警和发布系统 对矿山各重点区域的CO CO2 CH4 O2浓度进行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分析 C2H6 C2H4 C2H2 H2 N2等气体的浓度通过色谱进行采样分析 并将监测结果和采样气体组分存入数据库中 以报表 曲线 爆炸三角形 爆炸趋势四方图等形式在网上实时发布 JSG6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将广泛使用的煤矿实时监控系统监测到的气体组分数据 各区域的人工现场测量组分数据 现场球胆取样地面测量的组分数据自动导入到系统的数据库 并以报表 曲线 爆炸三角形 爆炸趋势四方图等形式在网上实时发布 矿山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掌握这些气体的数据来了解矿井的状况 可以对矿井的井下瓦斯 通风系统做到最好的管理 让矿山管理人员侦测出早期自燃发火 爆炸和毒气的气体指标 以便有效地控制潜在的煤矿自燃发火和爆炸风险 为煤矿自燃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发生的机率 从而减少矿井安全事故 五 矿山压力监测与预警 矿山压力事故 周期来压 顶板冒落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实时预测 是监测监控系统的一智能模块 利用监测信息进行分析 实现预测 功能及特点 根据监测冲击地压事故工作面的类型 由用户定义有关参数 按照一定的阵列布置声发射探头 构成冲击地压监测单元 通过实时分析声发射传感器所接受的探头总事件数 大事件数 能量等参数的变化 评估工作面是否已进入集中应力区 对于已经进入应力区的工作面 加强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的密度 判断是否已处于危险状态 通过声源定位 确定集中应力区的位置 判断事故可能发生的规模和涉及的范围 为防止冲击地压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突出事故发生后 确定已经发生事故的规模和位置 为控制事故涉及的范围和处理事故提供依据 冲击地压发生后 自动建立事故档案库 为查询分析事故原因 提供依据 分析冲击地压事故特征参数 根据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自动校核危险判据指标 逐步提高预测指标的准确性 下篇监控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一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事故现存问题煤矿应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 和 AQ1029 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安装 使用 维护和管理系统 但部分煤矿传感器装备数量和地点不满足上述规程和标准的要求 更没有按照规程和标准调校和维护 甚至将传感器报警浓度调高 不使用断电控制功能等 几起瓦斯事故因素分析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 12 7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08人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焦家寨矿 11 5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47人 山西临汾瑞之源煤矿 12 5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05人 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 2 22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78人 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四矿 9 8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79人 事故矿均没有按规程和标准要求安装 维护和使用系统 有的传感器装备数量不足 有的安装地点不正确 有的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和断电控制设置不正确 有的从不调校 有的不能正常运行 形同虚设 例如 2009年2月22日发生死亡78人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屯兰矿是事故矿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维护最好的煤矿 但仍存在着下述严重问题 1 将回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值和断电值调高至2 5 如图2所示 2 将4台电气开关开关设置在微风的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 但不设置甲烷传感器 如图3所示 因此 煤矿安全规程 2010年版 第132条第二款修改为 井下个别机电设备设在回风流中的 必须安装甲烷传感器并具备甲烷超限断电功能 这就要求开关等电气设备应设置在全风压进风处 若不能满足 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并具备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功能 由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已设置甲烷传感器 因此 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的电气设备可不再单独设置甲烷传感器 3 系统工作不稳定 事故前20分钟内 监测信号中断4次 如图2所示 图2瓦斯监测数据多次中断 断电值调为2 5 CH4 图3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布置图 二 标准规范 2 1相关标准及规程有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 使用 维护与管理的标准和规程有 煤矿安全规程 第3章通风安全监控 AQ1029 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有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生产 设计 测试与检验的标准有 6201 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MT T1004 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 T1005 2006矿用分站 MT T1006 2006矿用信号转换器 MT T1007 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 T1008 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MT T1079 2008矿用断电控制器 MT T1078 2008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MT T1081 2008矿用网络交换机 MT T772 1998煤矿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MT T899 2000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等 2 2 煤矿规程 第3章通风安全监控2 3 1029 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2 4 AQ6201 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2 5其他相关标准 三 系统设备维护 3 1检修机构煤矿应建立安全测控仪器检修室 负责本矿安全测控仪器的调校 维护和维修工作 国有重点煤矿的矿务局 公司 产煤县 市 应建立安全测控仪器检修中心 负责安全测控仪器的调校 维修 报废鉴定等工作 有条件的可配置甲烷校准气体 并对煤矿进行技术指导 检修室各类仪器仪表的配备 3 2校准气体甲烷校准气体宜采用分压法原理配制 选用纯度不低于99 9 的甲烷 氮气和氧气做原料气 甲烷校准气体配气装置应放在通风良好 符合国家有关防火 防爆 压力容器安全规定的独立建筑内 高压气瓶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气瓶安全管理的规定 3 3调校安全测控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调校 安全测控仪器使用前和大修后 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 调校合格 并在地面试运行24 48h方能下井 安全测控仪器的调校包括零点 显示值 报警点 断电点 复电点 控制逻辑等 安全测控仪器在井下连续运行6 12个月 必须升井检修 3 4其他维修使用要求 1 选用符合 AQ6201 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等 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准用证和防爆合格证的系统 2 按照 煤矿安全规程 和 AQ1029 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设计 安装 使用 管理与维护系统 3 甲烷 风速 风压 风筒 风门 局部通风机开停 主通风机开停 馈电状态等传感器要按规定的数量和地点正确安装与维护 4 根据被控对象的不同 正确连接甲烷断电闭锁和风电闭锁 5 根据工作面和回风巷等不同地点 正确设置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和断电区域 6 每隔10天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对甲烷传感器进行正确调校 同时对甲烷断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进行测试 7 甲烷超限报警 断电 馈电异常 停风报警后 要及时采取停电 撤人等安全措施 四 监控系统制度建设 4 1应建立安全测控管理机构 安全测控管理机构由煤矿主要技术负责人领导 配备足够的人员 4 2煤矿应制定瓦斯事故应急预案 安全测控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 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4 3从事安全测控仪器管理 维护 检修 值班人员应经培训合格 持证上岗 4 4帐卡及报表煤矿应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 1 安全测控仪器台帐 2 安全测控仪器故障登记表 3 检修记录 4 巡检记录 5 传感器调校记录 6 中心站运行日志 7 安全测控日报 8 报警断电记录月报 9 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 10 安全测控仪器使用情况月报等 安全测控日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表头 2 打印日期和时间 3 传感器设置地点 4 所测物理量名称 5 平均值 6 最大值及时刻 7 报警次数 8 累计报警时间 9 断电次数 10 累计断电时间 11 馈电异常次数 12 馈电异常累计时间等 报警断电记录月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表头 2 打印日期和时间 3 传感器设置地点 4 所测物理量名称 5 报警次数 对应时间 解除时间 累计时间 6 断电次数 对应时间 解除时间 累计时间 7 馈电异常次数 对应时间 解除时间 累计时间 8 每次报警的最大值 对应时刻及平均值 9 每次断电累计时间 断电时刻及复电时刻 平均值 最大值及时刻 10 每次采取措施时间及采取措施内容等 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表头 2 打印日期和时间 3 传感器设置地点 4 断电测试起止时间 5 断电测试相关设备名称及编号 6 校准气体浓度 7 断电测试结果等 4 5煤矿必须绘制煤矿安全测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 并根据采掘工作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改 布置图应标明传感器 声光报警器 断电控制器 分站 电源 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 接线 断电范围 报警值 断电值 复电值 传输电缆 供电电缆等 断电控制图应标明甲烷传感器 馈电传感器和分站的位置 断电范围 被控开关的名称和编号 被控开关的断电接点和编号 4 6煤矿安全测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应报当地煤炭行业主管部门 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和上级网络中心备案 4 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网络中心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 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 4 8图纸 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 五 事故应急预案 某矿瓦斯事故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 1瓦斯事故危害程度 范围预测 1 瓦斯窒息事故 2 瓦斯爆炸事故1 2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瓦斯事故及危害程度分析矿井瓦斯基本情况 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 工序 事件等 2 应急处置工作原则2 1事故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后 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 2统一指挥原则矿成立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 落实责任 科学组织 保证抢险工作快速 有序的进行 2 3救人优先原则坚持 以人为本 原则 切实把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 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 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是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 4及时抢险原则 1 事故发生后 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自救 互救工作 2 事故发生后 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 迅速组织抢险 3 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 组织有关单位 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 响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2 5分级处置原则根据事故发生的级别 实行分级处置 2 6妥善处理善后原则按照相关规定 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 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 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 一对一 的包户安抚等措施 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3 组织机构及职责3 1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事故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负责统一指挥 协调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部总指挥 矿长 党总支书记副总指挥 经营副总经理 工会主席 党总支副书记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成员 掘进矿长 回采矿长 机电矿长 安监站站长 调度室主任 生产技术科长 机电科长 通风工区区长 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3 2矿事故救灾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组 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1 现场指挥组 2 抢险救灾组 3 技术专家组 4 物资保障组 5 保卫组 6 医疗救护组 7 信息发布组 8 后勤保障组 9 善后处理组 3 3部门职责 1 调度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及时准确的上报事故情况 传达总指挥命令 等等 2 党政办公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 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 3 安监站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4 矿卫生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时刻做好应急救援救治工作 接警后迅速组建现场救治医疗队伍 3分钟内派出救护队伍 5 物资供应部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 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6 技术科 运搬工区 通风工区 提供灾区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7 通讯组 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 内网畅通运行 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8 党政办公室 按指挥部的命令 负责安排事故现场拍摄 采访等 9 财务部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 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10 工会 参与事故调查 善后处理 4 预防与预警4 1危险源监控4 1 1瓦斯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 1 我矿安装KJ70N型安全监控系统 该系统由中心站主备机 传输接口 声光报警器 分站 传输线 传感器等设备组成 系统具有当地和远程瓦斯超限声光报警 断电功能 能够自动诊断出系统的传输状况 传感器 分站等监测故障 储存监测数据和历史曲线 可输出打印监测报表 目前我矿所有采煤工作面 煤半煤掘进工作面 串联通风地点按照安全监测AQ1029 2007行业标准已全部安装瓦斯传感器 能连续监测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能实时显示动态数据和图像 根据历史曲线分析瓦斯变化情况 2 局部通风机全部安设局扇开停量 正常监测局扇运转情况 杜绝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风现象的发生 3 每月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变化 编制下月瓦斯设点计划 通风工区按照计划分为三八制检查每个地点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情况 对瓦斯检查增减点及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 4 每个采掘工作面按照规定悬挂瓦斯报警仪 区队管理人员 班组长 放炮员配备瓦斯报警仪 对施工地点及时监测瓦斯变化情况 4 1 2采取措施防止瓦斯事故重点在于加强通风管理 杜绝瓦斯积聚 消除诱发火源 1 搞好矿井开拓布局 合理布置巷道 不出现平面交叉巷道 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老塘通风 建立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 2 根据生产接续 每月编制通风作业计划和瓦斯检查点设置计划 及时调整通风系统 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老塘通风 扩散通风 消除无风区 微风区 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 风速符合规程要求 3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特别是重点瓦斯管理区的局部通风管理 4 严格瓦斯管理 防止瓦斯事故 5 加强放炮管理 4 2预警行动 1 瓦斯检查员发现瓦斯超限或瓦斯异常时要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止作业 撤出人员 并立即汇报调度室和通风工区门 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 上井后填写瓦斯超限 异常 报告单 2 当采煤工作面上 下 隅角瓦斯浓度超过1 时 必须安装使用专用抽出式风机抽排上 下 隅角瓦斯 抽出式风机必须有专人负责 保证正常运转 当抽出式风机停止运转 上 下 隅角瓦斯浓度超过1 5 时 必须停止工作 撤出人员 切断电源 进行处理 3 放炮必须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 制度 由兼职瓦斯检查员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