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1页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2页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3页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4页
土地评价: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评价 第三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条件的适宜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指某块土地针对这类利用方式是否适宜 如果适宜 其适宜的程度如何 做出等级的评定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1972年10月 在荷兰的瓦格宁根拟定了 土地评价纲要 草稿 1975年1月在罗马有召开一个小型专家讨论会 对 纲要 草稿提出了修改 1976年FAO正式颁布了 土地评价纲要 纲要 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 适宜纲 order 适宜类 class 适宜亚类 subclass 适宜单元 unit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 S 和不适宜 N 适宜纲是指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大于投入 而对土地不会产生破坏 不适宜纲是指土地对所考虑的用途不能持续利用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不适宜的原因何在 土地适宜类 反映土地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阿拉伯数字表示 类的数目不作规定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S1 高度适宜 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没有限制 或较小的限制 不致降低产量或收益 S2 中等适宜 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性 这些限制性将减少产量和收益并增加所需投入 但从这种用途中仍能获得利益 有利可图 但明显低于S1类的土地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S3 勉强适宜 有严重的限制 会降低产量或增加投入 收支仅仅勉强平衡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不适宜纲通常分为两类 N1 暂时不适宜 土地有限制性 但终究可以克服 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N2 永久不适宜 土地限制性相对严重 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土地适宜亚类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 亚类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附在适宜类符合之后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类的续分 单元与单元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影响土地生产特点和经营管理要求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置于适宜亚类之后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一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评价方法 实质 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 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分析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 最小因子法 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地适宜性等级的方法 评价方法 最小因子法 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通过对照比较 确定评价单元每个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最小因子法 通过对照比较 确定评价单元每个因子的适宜性等级 最小因子法 对评价单元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比较 选择最小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U1 S1U2 S3s 最小因子法 评价方法 加权指数计算法 在计算不同评价因子的指数值的基础上 进行加权计算 从而获得土地适宜性等级 评价指标的选择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指标定量化 将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单元 评价指标量化值在1 4之间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指标权重的计算 专家评分法 加权指数计算方法 土地适宜性的加权计算 关键环节 评价因子的选择评价标准的确定因子权重的计算 三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评价模型 1 加 减 法系统 表达式 P A B C 德国的加 减 法系统 2 乘 除 法系统 表达式 P A B C 例如 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 StorieIndexRating SIR 1933最早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P A B C 土壤剖面特性 表土质地 其它因子 如排水 碱化度 陡坡等 1944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P A B C X 土壤剖面特性 表土质地 坡度 其它因子 如排水 侵蚀危害等 斯托利指数分等 85 100 为一等 70 84 为二等 55 69 为三等 30 54 为四等 小于30 为五等 3 代数法系统 表达式 实例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应用的土地评价系统 讨论 1 评价方法的采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