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doc_第1页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doc_第2页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doc_第3页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doc_第4页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模板 考察报告写作文本格式要求 没有参加该线路的考察的同学,需要在学校就近城市进行考察,并将考察报告与之前的申请书复印件一并装订。 一、递交要求及格式: 1、 审核合格后,文章必须要严格按格式要求排版。 2、 全班论文统一装订成册。班长或学习委员注意,封面格式见附件。封面需要采用a3铜版纸打印,并胶装。(每个同学不需要单独设定封面) 二、考察报告的具体格式要求 1、 文章题目格式:宋体、三号、加粗、居中;设置为:一级标题 2、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必须大小一样,图片居中,并附有图片说明。图号采用如:图1 3、 正文部分均采用:宋体、小四、1.5倍行距。 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设置方法 以下举例设置一级标题的过程,其他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设置方法与一级标题相同。 第一步:选择要设置的文字内容 第二步:从格式中选择“标题一” 第三步:再分别设置其字体、字号大小、加粗模式(需要加粗的才设置)、居中模式(需要居中时才设置) 四、封面格式见下页(以班级为单位打印,个人不需要) 五、文章格式详细要求见后面的范文 封面(打印时删除) xx年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专业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北京、平遥、西安 考察时间:xx年3月21日至4月1日 班 级:艺术设计(环境*班) 带队教师:* 装订册数:共*册第*册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传统元素的传承与保护 姓名:* 班级:* 学号:* 考核成绩:(宋体,小四,居中) (空一格) 摘要(宋体,四号,加粗):。(200字以内,宋体,小四, 1.5倍行距) (空一格) 关键词(宋体,四号,加粗):;(3-5个关键词,宋体,小四,) (空一格) (正文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一、营造出剧景的真实感(二级标题,四号,加粗) ,如图1话剧一九七七。(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图1 话剧一九七七(宋体、五号、居中) 二、加强角色外观形象的塑造(二级标题,四号,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2.1角色造型(三级标题,小四号,不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2.2形象塑造(三级标题,小四号,不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2.3情感表达(三级标题,小四号,不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三、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二级标题,四号,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四、总结(二级标题,四号,加粗) (文字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参考文献:(二级标题,四号,加粗) 1金长烈.舞台灯光.j.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2郑国思.论剧场艺术. j.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年 3王字钢.舞台灯光设计. m.中国经济出版社.xx年 4秦俊香.影视心理学. 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xx年 (文献内容的字体为:宋体、小四、单倍行距) 云南民居建筑装饰造型传统元素的传承与保护 摘要: 为期两周的云南考察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导游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这次的行程,我们考察了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特色进行了解,特别是对云南大理市的居民建筑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云南大理当地的建筑特点结合了现在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感触,在以后的设计中,无论是室内,广告,还是装饰品,等等我们都可以大量的加入云南民族的特色。让我们的设计有更大的突破,也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得到更大推广。 关键词:大理居民建筑、民族文化 云南大理概况 1.1大理地理位置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 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 1.2大理自然地貌 大理境内有巍峨苍山,浩瀚洱海。东是鸡足山的南出山脉,海拔在2500 3000米之间;西为点苍山脉,平均海拔3782米,最高4122米;洱海是燕山造山运动时昆明凹陷地区产生的断层湖泊,平均水深9米,海拔1973米。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1.3大理历史文化 大理历史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有白族先民繁衍生息。秦汉之际,通过蜀(四川)、身毒(印度)古道就已与内地和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均建都于大理。唐宋五百年间,大理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3大理气候特点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1)四季温差小。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2)干湿季分明,冬干夏雨;(3)垂直差异显著。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4)气象灾害多。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二、云南大理居民建筑 2.1大理古城建筑特点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 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 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现存的 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 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 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 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 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 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2.2大理白族居民建筑特点 白族民居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 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 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 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 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 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 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 ,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 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 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2.3大理三塔建筑特点 大理三塔,它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 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崇圣寺原是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是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祐所建。 大理三塔建筑特点 1)类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 表现了唐宋时期的云南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2) 大理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为奇数; (3)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梯形,而大理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 三、云南大理民族文化 3.1大理民族服饰文化 大理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白族男性的服饰,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肩挂绣花挂包,脚穿黑布剪口鞋,这种装饰色调明快大方,彰显白族男性的英俊潇洒。而白族女性服饰的基本构件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红、蓝、黑等色领褂(又称坎肩,无领)和围腰,下穿花边裤式样多为紧身和束腰,色调上追求明快大方,对比强烈。妇女发式为辫子盘头顶,缠以鲜红头绳,然后用绣花或彩色头巾包裹,左侧垂下雪白的缨穗。戴银质耳坠,领褂右衽佩有银制“三须”、“五须”。手上喜戴银质、珐琅或玉石的手镯和戒指,脚穿绣花鞋。未婚姑娘头戴色彩鲜艳的绣花头巾或花手帕,形如满月,发辫盘于头帕外,缠以大红绒线,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这一身打扮,结构映衬协调,色彩飘逸,对比明快,线条婀娜多姿。从服装样式上来说,白族服饰的产生除了代表本民族特色以及美观以外,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特色民居建筑文化考察 班级:环艺1001 姓名:袁媛 指导老师:王秀秀 云南特色民居建筑文化考察 环艺1001 袁媛 摘要: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丽江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成形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成形的“一颗印”式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云南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关键字:云南民居、建筑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1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个: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一,云南民居及其分布。 因为云南复杂的地理气候特点和多民族的影响,云南的建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云南有着各种各样的民居 二,云南民居具体分析 云南各种形式的民居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各民族的经济技术条件而的以存在和发展。在自然条件相同或接近的地区,由于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程度,艺术爱好,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不同。各民居的布局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云南各少数民族民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一),结构 云南各少数民居与云南丰富的森林资源想适应,以木结构为主。在当时的社会自然条件下,有一下特点。 1,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2, 适应地震区防震的要求。 3, 便于就地取材和适应各地气候条件。 (二)平面布局 一般以“间”为单位组成三间单幢建筑再以这种单幢建筑组成各种平面形式的 民居。另一种布局,如同现代单幢花园式住宅,不以“间”为单位,平面比较灵 活多样,有方形,矩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三)各居民建筑具体分析。 白族民居 白族主要聚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属高原的西南峡谷区。点苍山,鸡足山雄峙洱海之滨,山川秀丽。大理,喜州一带,西倚苍山如屏,东临洱海如镜,风景如画;剑川的金华,也大体相似,西靠金华山东望剑湖,都有清澈山泉流经市区。大理地区以风大著称,适应这这一特点,民居在朝向,布局上很注意避风,内院夏廊出檐较深,采用石板封檐等。该地区地震次数多,震级高,建筑抗震能力强。平面布局典型形式是“三坊一照壁”级“四合五天井”。既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有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 纳西族民居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部,聚居在青藏高原的南端,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县地形复杂,气候,雨量差异很大,丽江县的气候被称为立体气候。干湿季分明,季风显著,日照比较充分。与其社会,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该民族的建筑最早为井干式的木楞房,大门入口一般设置东,西向的侧角。经过不断发展 ,该民族民居的平面组合形式为方形或长方形,外形较为规整,主要有“三坊一照壁”,四合同及“四合五天井”,两重院,两坊房,一坊房依山引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哈尼族民居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也就是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他们大多居住在半山区,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他们分布的广大山区,森林茂密,物产丰富这一民族的民居主要为土掌房。其平面类型主要为曲尺形;三合院有房和两边耳房组成封闭空间,构成独家院落;四合院,由房,两边耳房及门廊组成,外型较为方正,四面封闭。在平面布局中,以土掌房晒台位置不同有以下几种;仅正方廊为晒台的,廊及一耳房为晒台的,廊及二耳房为晒台的,廊及所对耳房为晒台的。正房,耳房都为土掌房的。这一民族的民居是长期以来地形,气候,自然,习俗等等影响形成的。 彝族民居彝族一般居住在海拔两千至三千米的山区或半山区。滇南红河两岸,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优越条件。彝族民居大体可以分为;土掌房,瓦房,井干式房。民居一宅一户,适合独家独户的生活习惯,平面形式有无内院与有内院两种。平面形式基本是方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等。昆明地区为一颗印民居。彝族善于适应自然特点,以经济手段,建造出适合自然,社会,经济等发展的民居。 傣族民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省西部是平原多于山地的地形。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我省最西部。地势起伏差异大。傣族人民多居住于河谷平坝地区,地势较低,属热带气候,该地区,河谷纵横,土地肥沃。受其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傣族民居主要为干阑式建筑。其布局灵活多样,房间大大小也根据使用性质有所区别。 景颇族民居 景颇族聚居的山区,海拔一般在1500到2000米左右。气候温和。气候明显分为雨季和旱季。适应其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其民居多架空楼居,分低楼及高楼,平面多为长条形。木为骨架,片竹或圆竹做墙,草 顶,屋面呈倒梯形。屋脊向山墙方向伸出以获得较好的防雨效果。其房屋类型有低式楼,高式楼,平房,傣族干阑式,外廊式,该民居利于防潮通风,便于排水,有能适应地形变化节约土方工程。 德昂族民居 德昂族居住地区山峦叠翠,竹木成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属亚热带气候。其民居多建在郁郁葱葱的山梁上,一户一院,类似傣族竹楼,是干阑建筑,木梁柱,木屋架,竹壁草顶,楼上住人煮饭,楼下养畜牲。平面布置为矩形。其民居与其地理气候相适应。 佤族民居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属热带山区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茂密。其民居多建在崇山峻岭的山腰活山峦起伏的山顶,其民居各地不一,有干阑式竹楼,竹芭墙,土坯墙,草顶活瓦顶平房。 拉祜族民居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边陲,澜沧江西面的山区。其居住地区山峦起伏,溪涧纵横。山间坝子,土壤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