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人生_第1页
中医药与人生_第2页
中医药与人生_第3页
中医药与人生_第4页
中医药与人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醫藥與人生 主講人 侯豐灝June10th 2009 自我介紹 教育背景2008 07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博士2001 05 學習傳統中醫理論 脈診 中藥 針灸及推拿並於中醫診所實習2000 06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生物工程學士 UCSD 南京中醫藥大學 大綱 中醫藥發展史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中醫藥理論五行學說陰陽學說經絡理論氣 血 津液學說望聞問切八綱辯證中藥材藥性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 大綱 用藥原則君臣佐使分類中藥材劑型飲片 炮製科學中藥中草藥現在與未來中藥存在問題GAPGMP藥食同源體質寒熱食物的寒熱十二經絡養生飲食建議結論 傳說中的中醫藥始祖 黃帝及其史官對後代作出更多貢獻 例如制造器皿 交通工具 創造文字 發明天文曆法和貨幣等 在中華文化史上 黃帝統治時代已開始把土地固定劃分世稱 井田制度 現今廣泛相信黃帝是醫藥之祖 也是中華文化的始祖之一 相傳黃帝活到110歲 炎帝 又名神農 相傳神農樹藝五谷 稻 黍 稷 麥及豆 促進農業發展 神農嘗百草 察知其平毒寒溫之性 以醫治人民的疾病 於是世稱神農為 藥王 重要醫學理論 黃帝內經 分為 素問 及 靈樞 二冊 是當時醫療實踐經驗的總結 亦標誌中醫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 神農本草經 最早期的完整中藥學文獻 總結了當時的用藥經驗 共載藥物365種 對藥性 功能等已有概述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確立了 辨証論治 原則 亦即現今流傳的 傷寒論 及 金匱要略 李時珍 本草綱目 總結了16世紀前的中草藥經驗與知識 素問 內經 素問 記載了皇帝與醫事顧問岐伯的對話 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記載 主要闡述解剖學 生理學及治療方法等 文章描述人體有五臟 肝 心 脾 肺及腎 屬陰的 有六腑 膽囊 胃 大腸 小腸及三焦 屬陽的 書中描述的三焦並非現代認識的實質臟腑 而是集有消化 心臟 呼吸及泌尿功能的一個功能統稱 另外亦提出氣與經絡兩個重要概念 氣是一種能量 運行在體內十二經絡當中 素問 把經絡和氣的運行與水相比較 素問 離合真邪論篇 謂 天有宿度 地有經水 人有經脈 天地溫和 則經水安靜 天寒地凍 則經水凝泣 天暑地熱 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 則經水波涌而隴起 靈樞 內經 靈樞 的內容包括針灸療法 還有脈診法 針療法是以細針刺激 補瀉身體俞穴的阻塞 艾灸療法是以艾葉製成的灸柱灼燙皮膚 兩種方法所施行的身體部位相同 可互相配合使用 中醫的脈診法是診斷疾病的基礎及重要的手法之一 通過按脈部位 了解相關臟器的盈虧虛實而定其功能狀態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 確立了辨証論治的原則 即奠定了中醫治療的基礎 他首創以太陽 少陽 陽明 太陰 少陰及厥陰等六經辨証論治的原則及方法 是中國最早的理論結合臨床診療專書 之後在宋朝 公元960 1279年 此書再次被編寫 並分為 傷寒論 及 金匱要略 兩冊 本草綱目 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 共52卷 載藥1892種 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 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 方劑11096首 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 約190萬字 分為16部 60類 每種藥物分列釋名 確定名稱 集解 敘述產地 正誤 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 修治 炮製方法 氣味 主治 發明 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 附方 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 等項 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 附錄61種 共942種 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 共計1095種 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 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 谷部 菜部 果部 本部五部 又把草部分為山草 芳草 溼草 毒草 蔓草 水草 石草 苔草 雜草等九類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 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 在生物 化學 天文 地理 地質 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是一套以整體觀認識世界的邏輯 認為萬物只是整體的一部分 每一個體都與整體互相關連 陰陽本身並非物質 亦非能量 而是一套邏輯理論 用以解釋各項事物 這種邏輯後來發展成一個思想體系 並在不同的範疇中被廣泛應用 中醫學便是其中之一 陰陽學說 滲透到醫學領域後 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係的形成和發展 成為中醫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係的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份 被廣泛地應用到醫學的各個領域 藉以闡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質 人體的生理功能 病理變化和疾病的診斷 治療及預防的根本規律 五行學說 五 是木 火 土 金 水五種物質 行 即運動變化 運行不息的意思 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認為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種物質所構成 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 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中醫學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 以系統結構觀點來觀察人體 闡述人體局部與整體之間的有機聯繫 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 使中醫學所採用的整體系統方法進一步系統化 對中醫學特有的理論體系的形成 起了巨大的推動的作用 五行學說 五行與自然界 人體對應表 如上圖所示 五行 自然及人體間有著規律性的關係 通過這個思想系統 所有事物與自然便有著對應的關係 五行學說 肝 膽 心 小腸 脾 胃 肺 大腸 腎 膀胱 五行學說 氣 血 津液學說 氣 血 津液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它們既是臟腑生理活動的產物 又為臟腑經絡進行生理活動提供必須的物質和能量 氣 血 津液學說 經絡理論 經脈 是系統中的主幹 絡脈 是小網路 縱橫交錯 無處不至 經絡聯通周身表裡 運行氣血 濡養全身 把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連接成協調統一的整體 經脈 12正經 如 手太陰肺經 足太陽膀胱經 奇經八脈 如 任脈 督脈 絡脈 15別絡 浮絡 孫絡 十二經脈命名 手太陰肺經 手少陰心經 任脈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經閉 月經不調 小便不利 遺精 腹痛 腹瀉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腹脹 腹痛 嘔吐 胃痛 水腫 心胸痛 督脈 百會 百會 頭痛 頭暈 神經衰弱長強 痔瘡 腰背痛 中醫診斷 中醫診斷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診察 主要任務是通過醫生的感官進行四診 從而了解病人的病史 病情 蒐集病人的症狀以為辨證診斷基礎 第二階段是辨證 辨病 主要是將診察所得的資料 通過抽象的臨床思維過程 做出診斷 四診 望聞問切 望 觀察五官氣色 體態 尤其是臉部和舌部狀態 例如舌診可藉由舌苔推測健康情況 舌苔白厚的人通常胃口較差 聞 透過聽覺和嗅覺 收集與疾病相關資訊 比方聽聲音 說話響亮 多話的人多屬實證 聞口氣 若有口臭通常表示有胃腸功能障礙 問 一般中醫的問診非常詳細 包括得病的來龍去脈 大小便 飲食 睡眠 是否容易口渴及月經情況等 藉以了解病情虛實轉變 中醫尤重飲食狀況及胃口好壞 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 食慾正常 表示脾胃消化功能正常 也代表疾病有逐漸好轉的跡象 切 切是切脈的意思 人體脈象可反應疾病的內在變化 也用來檢驗之前的綜合研判是否正確 切 脈診 傳統 二十八種脈象論述 脈象是通過脈位 至數 型態 氣勢等方面來體察 但由於脈象繁多 不容易記憶 因此相關學者多主張以浮 沉 遲 數 虛 實 作為脈綱 以統二十八脈 切 脈診 傳統 中醫用三隻手指診寸口脈 由手指到手臂方向分 寸 關 尺 三部 每部反映的東西都不同 左手寸關尺脈分別代表心 肝 腎 右左手寸關尺脈分別代表肺 脾 命門 但不同理論派別對脈象的理解存在差異 相傳宮廷把脈法 切 脈診 切 脈診 八綱 八綱是中醫臨床辨證的基本法則 也是指導治療的主要依據 陰陽範圍較廣的症候概括 為八綱中的總綱 表裡表明病變的部位及深淺 也包括病情輕重 寒熱身體對疾病反應的型態和疾病的性質 虛實身體正氣和邪氣對抗的狀態 每人身體對疾病的抗載能力皆不同 表現出的患病症狀也各異 八綱 四氣五味 四氣 中藥的寒 熱 溫 涼四種性能特徵 能夠治療熱性病症的中藥 屬於寒性或涼性 能夠治療寒性病症的中藥 則屬於溫性或熱性 五味 中藥的辛 甘 酸 鹹 苦五種味道 辛有發散 行血之功效 多用來治表症 甘有補益 和中等作用 用來治療虛症 酸有收斂 固澀作用 多用於治療虛汗 洩瀉之類病症 鹹有通便瀉下及軟堅散結之功用 常用來治療有腫塊症狀的疾病 亦可消除痰火結核等 苦味有瀉火解毒和化濕作用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 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 浮是發散 沉是收斂固藏和泄利二便的意思 中醫認為各種疾病有不同的病勢趨向 向上 向下 向外 向內 因此能針對病情 改善或消除這些病證的藥物 相對來說 也分別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 掌握藥物的趨向性 就能夠更好的指導臨床用藥 既可以糾正機體功能失調 使之恢復正常 或因勢利導祛邪外出 歸經 歸經表示藥物作用的部位 歸是指藥物作用的歸屬 經是指人體的臟腑經絡 有些藥物只歸一經 有的則歸數經 掌握歸經 有助提高用藥的準確性 不過臨床上不會單純使用某一經的藥物 因為臟腑經絡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影響 用藥時有必要考慮到它們之間的關係 四氣五味 例 四氣五味 例 四氣五味 例 四氣五味 例 四氣五味 例 四氣五味 例 用藥原則 君臣佐使 神農本草經 中有 藥有君臣佐使 以相宜攝合和 所謂 君臣佐使 即制方的法度 也就是中藥處方的準則 君 藥 就是治療某一主症的藥 臣 藥 就是幫助君藥 發揮治療效果的藥物 佐 藥 就是協助治療次要症狀或減少主藥的副作用的藥 使 藥的作用 是為了幫助藥性到達生病的處所 或調和諸藥功能的藥 四物湯 君 當歸辛苦甘溫 入心脾生血為君 四物湯 臣 生地甘寒 入心腎滋血為臣 四物湯 佐 芍藥酸寒 入肝脾歛陰為佐 四物湯 使 川芎辛溫 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氣為使 用藥原則 分類 一 用藥原則 分類 二 用藥原則 分類 三 用藥原則 分類 四 飲片 未經精製的中藥習慣上稱為中藥材 包括植物藥 動物藥和礦物藥三大類 其中以植物藥佔極大多數 中藥材若經過加工 淨選 炮製 切片 以方便中醫師調配入藥 則稱為飲片 中藥材炮製的方法 中藥炮製的方法一般可分為淨選切片 水製 火製 水火共製和其他製法五種 淨選 切片 去除非藥用部位及切製成一定大小之飲片 以利煎煮及調劑 水製 用水處理藥材 使其達到潔淨 除去非藥用部分 便於切製 或降低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目的 常用水製法有洗 泡 潤 漂等 火製 有些藥材使用前需經加熱處理 稱之為火製法 主要包括炒 燙 炙 處 煨等 炒法依據受熱程度不同 又分為炒黃 炒焦 炒碳三種 加輔料炒又分為麩炒 米炒 土炒等 水火共製 將藥材通過水 火共同處理的方法稱為水火共製法 主要分為蒸 煮 燀等 其它製法 如製霜 提淨 發酵 發芽等 中藥材炮製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 如附子 川烏 草烏 半夏 天南星 馬錢子等生用內服很易中毒 經蒸煮洗漂等炮製後 其毒性刺激可大為降低 提高藥效 如蜜炙款冬花能使其潤肺止咳效用加強 半夏用薑汁製 可加強其止嘔作用 改變或緩和藥性 如地黃生用涼血 製成熟地黃則可以補血 生薑煨製後發散功效減緩 而溫中之效增強 改變或增強藥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 由於每一味中藥往往有多種功效 有時這些不同的作用 並非全部適用於臨床某一病症 舉例如麻黃 有辛溫解表和止咳平喘的作用 對於風寒表實兼喘咳者 可全面發揮功效 但是對於肺熱壅塞 汗出而喘咳者 其溫散發汗作用顯然不利於病情 通過蜜炙炮製之後 辛溫發汗之力受到制約 而平喘止咳之力增強 使麻黃適用於喘咳之証 中藥材炮製的目的 便於調劑和製劑 如礦物類 貝殼類等質地堅硬的藥物 必須加工使之酥脆 才能便於製劑 同時也利有效成分的析出 保持淨度 藥材在採集和運輸過程中 往往混有各種雜質 在使用前必須達到一定的乾淨度和純度標準 利於儲藏服用 中藥材進行烘 焙 炒等加工 可以吸乾藥材水份及殺死蟲卵 並除去特殊異味 中藥劑型 中藥製劑乃根據中醫臨床用藥要求和中藥藥料的性質 以及生產 儲藏 運輸 攜帶 服用等方面的需要 將中藥製備成適宜的劑型 並指導合理應用 因病有緩急 證有表裏 須因病施治 對證下藥 所以對劑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治療急性病 為使藥效迅速 宜用湯劑 茶包劑 有些疾病則需要藥物的持久或延緩作用 可用丸劑 散劑 膏藥了適應給藥部位的特點和治療的需要 也要選用不同的劑型 如皮膚疾患一般可選硬膏 軟膏 糊劑等 而對某些腔道疾患 如痔瘡 潰瘍等則用栓劑 至於針劑因國內法令中醫不准打針之規定 而未積極發展 中藥劑型 針劑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 冠心寧注射液漢語拼音 GuanxinningZhusheye 成份 丹參 川芎 輔料為聚山梨酯80 依地酸二鈉 亞硫酸氫鈉 性狀 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明液體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 通脈養心 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規格 每支10ml 用法用量 肌內注射 一次2ml 一日1 2次 靜脈滴注 一次10 20ml 用5 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釋後使用 一日1次 貯藏 密封 遮光 包裝 安瓿裝 每盒5支 120 600 件 中藥劑型 科學中薬 歷史上 日本人首先發明科學中藥製劑方式 在1950年代 許鴻源博士當時任職於台灣省衛生試驗所 有機會到日本參觀長倉藥廠 親見日本人用大鍋煎煮藥材再濃縮 混合藥粉 包裝出售 不須如一般中藥飲片需煎煮即可馬上服用 這種濃縮中藥的流程技術 令許鴻源大開眼界 便把此觀念帶回台灣 許鴻源博士在衛生試驗所任職時 因職務的關係而了解到很多西藥會產生副作用 使得他逐漸地轉向生藥材領域發展 他運用了長倉藥廠的濃縮技術 在順天堂自行生產濃縮中藥 正式開啟了台灣中藥濃縮製劑的紀元 科學中薬 科學中藥為 科學中藥濃縮製劑 的略稱 更有人簡化為科中 主要是利用現代製藥方法 取代中藥傳統煎劑 目的包括了 濃縮製劑 理論上可以服用少量即達藥效 由藥廠高溫煎煮再予以賦型 經過確切的洗淨 高溫殺菌等程序 僅需開水沖服 使用方便 免除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煎煮藥材較不方便的困擾 保存與攜帶方便 科學中薬 科學中藥的製作 乃是以藥廠依古籍方劑 經典 如 傷寒論 金匱要略等 中所記載的組成藥材 經過煎煮 萃取 濃縮 乾燥等現代科學技術製作 在視劑型與澱粉 浸膏等混合製成 而稱為濃縮中藥則更為貼切 而常見的科學中藥劑型包括有粉末 膠囊 藥丸等 科學中薬 小柴胡湯 組成 柴胡 黃芩 人參 炙甘草 半夏 生薑 大棗出典 傷寒論 效能 和解少陽 疏肝和胃 適應症 慢性胃炎 慢性肝炎 慢性支氣管炎 過敏性皮膚炎 更年期綜合症 急性腮腺炎 心肌炎 膽囊炎 感冒等 科學中薬 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黃 山茱萸 山藥 澤瀉 丹皮 茯苓出典 金匱要略 效能 滋陰補腎 適應症 腎陰虛證 腰膝酸軟 頭暈目眩 耳鳴耳聾 盜汗 遺精 消渴 骨蒸潮熱 手足心熱 舌燥咽痛 牙齒動搖 足跟作痛 以及小兒囟門不合 舌紅少苔 脈沉細數 科學中薬 龍膽瀉肝湯 組成 龍膽草 酒炒 梔子 酒炒 黃芩 酒炒 生地 酒炒 柴胡 車前子 澤瀉 木通 當歸 甘草 生用 出典 湯頭歌訣 瀉火之劑 效能 瀉肝火 利肝熱 適應症 臟腑積熱 耳鳴耳聾 耳腫疼痛 小便澀滯 中藥存在問題 使用中藥常見問題聽信誇大不實廣告 病急亂投醫 藥食同源 補 寒 過頭 中藥材的誤用 混用 西藥 會直接影響中藥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以漢防己減肥 但卻誤用廣防己 含馬兜鈴酸 導致腎功能受損 服用中藥與西藥須注意 大陸中藥品質參差不一 添加西藥 類固醇 或含有重金屬等情事 中草藥現在與未來 世界衛生組織發展傳統醫藥之方向是基於 實證醫學 以科學方法證明有效的醫學 而中草藥材品質是達成藥品之安全性與有效性急需證據的基礎 因此全面推動GMP及GAP是確保中藥安全與發展中藥產業必走之路 GAP是GoodAgriculturePractice之縮寫意思是 優良農業操作 GMP是英文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縮寫意思是 良好作業規範 中草藥現在與未來 加強中藥材生產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GAP加強對中藥材標準規範管理 制定科學合理的中藥材鑒別方法 建立規範的優質綠色中藥材生產基地 避免對中藥材的盲目採挖 保持生態平衡 制定中藥材收購的標準的規範 確保中藥材的品質穩定 重金屬及農藥殘留問題 加強瀕危動植物藥的開發或人工替代研究 解決藥源緊缺問題 地球暖化及有機栽種 中草藥現在與未來 進一步規範中藥飲片炮製2008年3月28日 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會 關於 中國藥典 2010年版中藥飲片標準研究起草用樣品實行統一加工炮製的緊急通知 首次對國家藥典飲片標準起草用的325個樣品實行統一加工炮製 全面提高藥品批發企業 零售藥店和醫療機構專業人員素質 採取老藥工親臨傳授與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相結合的方法 使得中藥飲片炮製操作技能有所提高 努力提高和改善中藥材 飲片 加工炮製的環境 增加除塵 除煙設備 加強從業人員的勞動保護 從而提高和保證中藥飲片的炮製品質 中草藥現在與未來 加快推進中藥飲片的批准文號管理中國 藥品管理法 第31條規定 生產新藥或者已有國家標準的藥品的 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 並發給藥品批准文號 但是 生產沒有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除外 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藥材 中藥飲片品種目錄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藥管理部門制定 由於中藥飲片自身的複雜性 長期以來中國對中藥飲片一直未實施批准文號管理 藥品管理法 也未要求對中藥飲片強制實施批准文號管理 所以到目前為止 我國尚無實施批准文號管理的中藥飲片品種 既然中成藥能夠很好地實施批准文號的管理 那麼中藥飲片也一定能夠實施批准文號管理 中藥飲片的品質標準統一以後 將急需加強管理的品種 如特殊管理的中藥材及其飲片 和科研基礎較好的品種率先進行批准文號管理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然後 再分期分批 先易後難地逐步推廣 中草藥現在與未來 加快推進中藥飲片的GMP認證工作為加強中藥飲片生產品質管制 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於2004年下發了 關於推進中藥飲片等類別藥品監督實施GMP工作的通知 國食藥監安 2004 514號 要求 自2008年1月1日起 所有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必須在符合GMP的條件下生產 體質的寒熱屬性 以寒熱分 熱性體質 容易興奮 亢進 緊張 常自覺口渴 好冷食 尿量少色黃 便秘 寒性體質 容易倦怠 無力 萎縮 口不渴 好熱食 尿量多色淡 以虛實分 實型體質 體內缺乏排毒能力 但人體本身可加以撲滅 特徵為言語行動力足 體力充沛 無汗 易便秘 虛型體質 可將病毒由體內排出 但身體缺乏撲滅力 特徵為言語行動無力 體力虛弱 多汗 下痢 蒼白 以燥濕分 燥性體質 全身水份普遍不足 乾咳無痰 體燥 口渴 便秘 月經量少 濕性體質 身體局部水份相對過剩 浮腫 腹嗚 多痰 嘔氣 下痢 飲食習慣與體質 在日常飲食上要注意自己的體質 及當時的季節氣候等因素 再搭配屬性寒熱的食物 才能獲致身體自然平衡 儲備最佳體能狀態 西瓜是一種屬於寒涼性質的水果 體內火氣大的人 吃了會覺得身體清涼舒服起來 小便顏色變淡 尿量增多 心情平靜下來 另一方面 體內火氣大的人 只要吃了蔥 蒜頭 辣椒等溫熱性的食物 馬上會感覺興奮 睡不著覺 口渴口乾 甚至牙齦浮腫感 便秘等 會覺得體內 火氣 更加旺盛 藥食同源 台灣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 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所列之中藥材可供食品使用http food doh gov tw FoodNew Info Material aspx 藥食同源 中國 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 中的規定 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包括 87個 主要是中國傳統上有食用習慣 民間廣泛食用 但又在中醫臨床中使用的物品 丁香 八角茴香 刀豆 小茴香 小薊 山藥 山楂 馬齒莧 烏梢蛇 烏梅 木瓜 火麻仁 代代花 玉竹 甘草 白芷 白果 白扁豆 白扁豆花 龍眼肉 桂圓 決明子 百合 肉豆蔻 肉桂 余甘子 佛手 杏仁 甜 苦 沙棘 牡蠣 芡實 花椒 赤小豆 阿膠 雞內金 麥芽 昆布 棗 大棗 酸棗 黑棗 羅漢果 郁李仁 金銀花 青果 魚腥草 薑 生薑 幹薑 枳椇子 枸杞子 梔子 砂仁 膨大海 茯苓 香櫞 香薷 桃仁 桑葉 桑椹 桔紅 桔梗 益智仁 荷葉 萊菔子 蓮子 高良薑 淡竹葉 淡豆豉 菊花 菊苣 黃芥子 黃精 紫蘇 紫蘇籽 葛根 黑芝麻 黑胡椒 槐米 槐花 蒲公英 蜂蜜 榧子 酸棗仁 鮮白茅根 鮮蘆根 蝮蛇 橘皮 薄荷 薏苡仁 薤白 覆盆子 藿香 藥食同源 中國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 114個 包括 人參 人參葉 人參果 三七 土茯苓 大薊 女貞子 山茱萸 川牛膝 川貝母 川芎 馬鹿胎 馬鹿茸 馬鹿骨 丹參 五加皮 五味子 升麻 天門冬 天麻 太子參 巴戟天 木香 木賊 牛蒡子 牛蒡根 車前子 車前草 北沙參 平貝母 玄參 生地黃 生何首烏 白及 白術 白芍 白豆蔻 石決明 石斛 需提供可使用證明 地骨皮 當歸 竹茹 紅花 紅景天 西洋參 吳茱萸 懷牛膝 杜仲 杜仲葉 沙苑子 牡丹皮 蘆薈 蒼術 補骨脂 訶子 赤芍 遠志 麥門冬 龜甲 佩蘭 側柏葉 制大黃 制何首烏 刺五加 刺玫果 澤蘭 澤瀉 玫瑰花 玫瑰茄 知母 羅布麻 苦丁茶 金蕎麥 金櫻子 青皮 厚朴 厚樸花 薑黃 枳殼 枳實 柏子仁 珍珠 絞股藍 胡蘆巴 茜草 蓽茇 韭菜子 首烏藤 香附 骨碎補 黨參 桑白皮 桑枝 浙貝母 益母草 積雪草 淫羊藿 菟絲子 野菊花 銀杏葉 黃芪 湖北貝母 番瀉葉 蛤蚧 越橘 槐實 蒲黃 蒺藜 蜂膠 酸角 墨旱蓮 熟大黃 熟地黃 鱉甲 藥食同源 食物也分寒 熱 溫 涼四大屬性 根據其屬性而調整飲食結構 達到體內的陰陽平衡 收到調養兼顧的效果 大長今的故事 主要描述一位小宮女如何成長成為御膳房的宮女 在學習處理御膳的過程中 如何瞭解並且運用食物的特性與食補的道理 做出美味健康的餐飲 因為他的廚藝與醫術而深受皇帝肯定 封為 大長今 據說 這是朝鮮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食物的分類 溫熱性食物 香辛料 辣椒 胡椒 芫荽 蔥 薑 韭 蒜 肉桂 茴香 八角等 酒 醋 羊肉 雞肉 牛肉 火腿 蝦 鱔魚 海參 龍眼 荔枝 桃 杏 櫻桃 核桃 松子 木瓜 南瓜 胡蘿蔔 大白菜 黃豆芽 紅棗 糯米 紅糖等 一般民間所說的 燥 或 熱 的食物就是指溫熱性食物 平性食物 豬肉 豬心 豬腎 鵝肉 牛奶 鯉魚 蘋果 葡萄 白蘿蔔 蜂蜜 米 育米 甘薯 花生 蠶豆 芝麻 紅豆 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以平性食物居多 寒涼性食物 鴨肉 蛋白 蟹 海帶 紫菜 西瓜 香蕉 梨 甘蔗 柿子 奇異果 楊桃 竹筍 冬瓜 黃瓜 絲瓜 苦瓜 黃豆 豆腐 芹菜 菠菜 金針 茄子 蓮藕 筊白筍 薏仁 茶葉 綠豆 綠豆芽 鹽 醬油 白糖 一般民間所說的冷 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涼性食物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參的種類 例 七種人士不宜服參a有強烈過敏體質的人 若服參後出現皮疹 則不可服用 有化膿性發炎時更不可服用 b高血壓病人屬肝陽上亢者 服後易引起腦血管意外 但虛寒的高血壓病者可用人參 不過用量宜少 當收縮壓 180mmHg時 無論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參 c感冒發熱時一般不宜服用 因發燒時心悸劇烈 服用人參會提高血迴圈使心悸 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d因突然氣壅而得的喘證 或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燥 一時衝動引發的吐血 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參 e溼熱壅滯導致的浮腫 服參後浮腫更甚 因人參有抗利尿作用 腎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f失眠 煩燥孱實證者不宜用 否則睡眠更差 g凡氣盛 身熱 脈滑實有力 大小便不通而實熱者均忌用人參 四神湯 四神湯是發源於台灣東部的小吃 因為使用淮山 山藥 蓮子 茯苓 芡實為主要材料 這四種食材在中藥中稱為 四臣子 而又在閩南語中與 四神 諧音 因此稱為四神湯 四神湯 四神湯 四神湯 四神湯 四神湯 十二時辰與健康 十二時辰與健康 子時 23點至1點 膽經旺 膽汁推陳出新 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 肝血推陳出新 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 其中4時呼吸最弱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 有利於排泄 宜喝水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 有利於消化 需吃早餐 巳時 9點至11點 脾經旺 有利於吸收營養 生血 宜慢飲水 午時 11點至13點 心經旺 宜午睡 未時 13點至15點 小腸經旺 有利於吸收營養 申時 15點至17點 膀胱經旺 宜運動 多喝水 酉時 17點至19點 腎經旺 有利於貯藏一日的髒腑之精華 宜休息 戌時 19點至21點 心包經旺 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 宜散步 亥時 21點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