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介绍 宗尽炎 感觉统合理论概述 感觉统合 SensoryIntegrationTheory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 Ayresa J 在1972年系统提出的 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一个神经生理过程 而存在感统障碍的儿童是因为种种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了一些神经生理上的缺陷 她认为这种缺陷是可以进行弥补的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针对这些神经生理过程缺陷 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 使大脑的相应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 促进脑神经的成熟 从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合过程 因此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质是脑功能训练 核心概念 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其接收器官 成为感觉讯息并输入中枢神经系统 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及整合 然后按着系统所发出的指示讯息 应付环境的需求 做出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反应强调的是 适当 主动 的特点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 湿度 疼痛 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前庭平衡觉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 碳酸钙结晶体 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 及保持身体的平衡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 是指肌肉的收缩与伸展 弯曲 推拉及关节间的压缩的感觉 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 关节 肌腱 韧带的感觉 是了解肌肉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前庭系统与本体感觉系统的关系前庭刺激引发肌肉张力提高 带动肌腱 韧带 骨骼与关节做出平衡动作 并维持姿势 前庭平衡觉与本体感觉的信息整合 能够掌握四肢在三维空间的位置 形成有意义的身体知觉 触觉的功能 1 安抚情绪2 促进成长3 保护性防御4 识别性反应5 促进动作灵活6 辅助视知觉7 充当沟通途径 前庭平衡觉的主要功能 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半规管与耳石器官内 功能在于感知头与地平面的关系 以便及时平衡身体 免于跌倒 或在跌倒的瞬间调整头与地面的角度 以避免撞击头部 把伤害降到最低 本体感觉的主要功能 维持姿势 控制力度及感受运动变化 使人体在没有视觉的讯息时 仍能有目的运动身体各关节 1 滑板 滑板的特点 滑板由一块木板的一面均匀位置安装四个万向轮组成 活动设计 孩子俯卧在滑板上 上身身躯紧靠滑板 以腹部为中心 头颈抬高 挺胸 双手双脚抬高 如同飞机起飞状 保持静态 作用原理 颈部张力的提高可刺激儿童的前庭体系和本体感觉 俯卧姿势的维持可促进身体的双侧协调 2 滑梯 滑梯特点 滑梯的坡度应小于30 一般为15 坡度角度过大容易使滑下的速度过快从而造成危险 且如果角度过大而接近垂直 则易使儿童在滑行的过程中脱离滑板而摔倒 在坡度上端是高度大约为40cm的平台 滑梯一般与滑板一起使用 活动设计 先将滑板放在平台上 儿童俯卧在上面由高处滑下来 作用原理 不断加快的速度 重力的变化及身体位置的移动会对儿童的前庭体系产生较强烈的刺激 同时在活动中头部颈肌的收缩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也能对本体觉产生一定的刺激 3 平衡台 平衡台的特点 平衡台是底部略呈弧形的方台 其长宽约80 40cm 高度约20cm 活动设计 站在平衡台上保持平衡 静态平衡 可以让儿童手插腰保持平衡 也可以双手伸展保持平衡 作用原理 由于平衡台的着地面积较小 如果身体重心控制不好 两边易着地 易使身体失去平衡 而且站在平衡台上提高了人体的重心 所以维持平衡的难度较大 站在平衡台上人容易两边摇晃 使身体双侧不能协调 这时为维持平衡所做的身体调整对前庭体系的刺激较大 可唤醒个体较弱的前庭平衡感觉 对前庭感觉过度敏感的儿童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提高身体双侧协调能力 同时对身体本体感觉有一定的刺激 对注意力的改善有所帮助 4 海洋球池 海洋球池的特点 海洋球池是一个大塑料筐内装有许多软硬适度 颜色各异 直径10厘米的塑料空心球小球 活动 儿童置身其中自由活动 躺在球上 钻进球堆中并可与伙伴展开游戏或追逐打闹 作用原理 可提供较大面积的触觉刺激 改善触觉过敏反应 置身海洋球池中可给予儿童较强的安全感 在球池中与伙伴游戏还可改善儿童的社交和合作技能 没有固定玩法 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 5 大笼球 大笼球的特点 大笼球一般直径为65 95cm 表面有光滑和带突起状的两种 一般来说 前者所产生的触觉刺激较弱 而后者较强 对于刚开始接受触觉训练的儿童 宜先选用光滑面的大笼球 待熟悉之后再选用带突起面的 活动设计 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 由治疗师拿着大笼球在其身上轻轻转动按压 注意对于刚开始接受训练的儿童 应先压其背部 即采取俯卧式 而不宜按压其腹部 因为腹部较易产生过敏反应 且身体的很多重要器官在此 而对于训练有一段时间并且不太敏感的儿童 可按压其腹部即采用仰卧式 在开始按压腹部时注意动作要轻柔 并注意观察儿童反应 按压时可前后 左右 上下转动 可全身按压 按压脚底 作用原理 大笼球对身体的不断挤压可以给身体提供较强的触觉刺激 对触觉过敏或迟钝均有调节作用 6 羊角球 羊角球的特点 羊角球一般直径为45 55cm 是适合3 6岁儿童的运动器材 活动设计 儿童坐在羊角球上 双手握住把手 身体屈曲 用力向前跳 可以做方向 速度 高度的变化 作用原理 身体屈曲姿势的保持 握把手以及跳动的动作都会对身体肌肉 关节 肌腱提供一定的刺激 可提供较强的本体感觉刺激 同时运动的维持也对平衡能力有锻炼 不断跳动时头部位置的变化还可以提供给前庭体系较强的刺激 身体与羊角球面及手部与把手的接触还可给身体提供一定的触觉刺激 7 竖抱筒 竖抱筒的特点 竖抱筒是一个有圆形实木底座的圆柱 外面用帆布包裹 悬吊固定于铁支架上 悬挂高度距离地面25 30cm为宜 活动设计 抱住竖抱筒摇晃 儿童坐在竖抱筒底座上 双腿紧紧夹紧 屈曲身体 双手抱紧圆筒 在治疗师的协助下或自己发动自己做前后 左右摇晃 也可以以圆筒为圆心连续旋转 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也可以做360度大旋转 注意旋转速度不宜过快 应密切注意儿童的反应 以防眩晕跌落 如果旋转后眼球震颤时间过长 眩晕厉害 说明前庭体系过度敏感 如果完全不眩晕或眼球震颤时间较短 说明前庭体系迟钝 作用原理 竖抱筒摇晃起来使身体有一种收紧蜷缩的感觉 荡起来很稳定 很有安全感 较易被前庭平衡觉敏感的孩子接受 身体蜷缩时的姿势以及抱竖抱筒时的用力有利于强化儿童的本体感觉 摇晃可提供给儿童强烈的前庭刺激 可使迟钝的前庭平衡觉复苏 同时身体与筒底的接触及手对圆筒的抓握对触觉敏感的孩子是很好的锻炼 8 网缆 网缆的特点 网缆一般离地20cm 可在水平方向做任意角度旋转 活动 儿童可以俯卧 蜷曲仰躺的方式置身于网缆中 由治疗师推动或自己做前后 左右 旋转的摆动 作用原理 无论儿童以何种姿势置身于网缆中 重心都将发生变化 在维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中 前庭平衡觉受到了刺激和锻炼 同时身体与网缆的接触可以锻炼儿童的触觉体系 如果是儿童自己发动身体旋转 其中力度的控制及身体肌肉 姿势变化的信息感受对儿童的本体感觉也有帮助 9 大陀螺 大陀螺的特点 外观象大漏斗 底部呈锥形 直径80cm 高42cm 可以进行前后 左右摇晃和旋转 活动设计 坐在大陀螺中借助身体姿势的调整和陀螺底部的反弹力量使陀螺旋转 转圈数视儿童情况而定 一般正反各转20 30圈 作用原理 通过调整身体姿势使陀螺旋转 这种有目的的动作及在动作中所做的调整对儿童身体形象概念的建立帮助很大 同时对本体感觉有较大刺激 陀螺的旋转会给儿童的前庭平衡觉较大的刺激 有利于前庭平衡觉迟钝的调整 10 横抱筒 横抱筒的特点 横抱筒是一个悬吊固定于铁支架上的圆柱 内为实心圆木 外面用帆布包裹 长约1米 直径50 60cm 悬挂高度距离地面25 30cm为宜 活动设计 由儿童趴在横抱筒上 双手双脚抱住横抱筒 由治疗师协助做前后 左右的摇晃 摇晃3分钟休息3分钟 再接着摇晃3分钟 如此往复5 8次 注意观察儿童反应 作用原理 身体与横抱筒有较大接触面积 可改善儿童的触觉敏感 为不至于跌落 儿童需抱紧抱筒 其中力度的把握及趴的姿势的运用对于本体感觉是较好的刺激 不断的摇晃可使颈肌产生强烈收缩 有助于强化对前庭体系的刺激 11 太极平衡板 太极平衡板的特点 太极平衡板是一个由圆形基座和两个不同图案套盘组成的平衡板 有大小两种规格 分别适合双单人使用 活动设计 站在太极平衡板上摇晃作用原理 站在太极平衡板上通过运用下肢力量伸膝关节使平衡板摇晃 对本体感觉有很大的刺激 12 平衡触觉板 平衡触觉板的特点 平衡触觉板是一些可以任意变化方向的步道 上面有触点 活动设计 将平衡触觉板布置成不同形状 让儿童在上面走 作用原理 触觉板较窄 脚步受到触觉板方向的限制及行走方向不断变化 因此对平衡能力和注意力的要求很高 对身体形象的建立和协调能力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触点对触觉过敏或触觉反应过弱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13 平衡踩踏石 平衡踩踏石的特点 平衡踩踏石是一些表面有触点 呈球形凸起的塑料块 活动设计 将踩踏石摆成一排或排成不同形状 当作过河石 让儿童在上面走 作用原理 训练儿童单脚站立平衡 并且在提高重心的情况下沿设定好的路线行走 行走过程中身体必将产生摇晃 因此需要不断调整身体姿势以维持平衡 对平衡能力 身体形象的建立和身体双侧协调能力是很大的锻炼 14 手摇旋转盘 手摇旋转盘的特点 手摇旋转盘是一个四周有把手的圆形旋转盘 活动设计 坐在平衡台上 手握把手 左右摇晃 作用原理 由于坐姿重心较高 对平衡器官的刺激很大 肌肉的张力很高 对前庭体系和本体感觉有高度统合作用 摇晃和旋转时的身体活动 借由肌肉伸展反射信息对运动企划的养成和提高帮助很大 15 平衡踩踏车 平衡踩踏车的特点 平衡踩踏车是一种手扶踩踏车 由两个扶手 两块踏板和四个轮子组成 活动设计 让儿童站在踏板上 手扶扶手 用脚的力量踩踏 使踩踏车前进或后退 作用原理 脚部力量的运用对腿部肌肉和膝关节 髋关节都是较大的刺激 手扶把手的力度掌握和变化 对手臂力量 手腕关节 肘关节和肩关节也有一定的刺激 因此可以强化儿童的本体感觉 16 平衡圆 平衡圆的特点 平衡圆是由塑料或木材做成的圆形状的平衡器材 可以拆卸下来进行自由组合 活动设计 将平衡圆组成圆形 让儿童在上面绕圈行走 可以正走 倒走 闭眼走 抱球走和拍球走 作用原理 绕圈行走 身体位置的不断改变对前庭平衡觉是较大的刺激 倒走和闭眼走因为在维持平衡时缺少视觉信息 对平衡能力要求更高 抱球走使行走时不能通过摇摆双手来维持平衡 同时还需要保持球不脱手 因此对平衡能力 专注力要求更高 17 独角凳 独角凳的特点 独角凳是由塑料或木材制成的平衡器材 活动设计 坐在独角凳上 左右摇摆 并伸展手臂 保持身体平衡 作用原理 坐在独角凳上 腿部肌肉和颈部肌肉会产生较强的收缩 能输入较强的本体感觉信息 对平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左右摇摆对身体的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是一种锻炼 手臂伸展坐在独角凳上维持平衡可以提供较强的本体感觉信息 对平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18 平衡木 平衡木的特点 平衡木宽度约15cm 仅够儿童双脚并拢站立 高度约20 30cm 长度和方向可作不同变换 活动设计 将平衡木摆放成直板形 正方形 圆形 让儿童在上面行走 作用原理 因为脚步方向受到限制 因此对儿童的专注力要求较高 较窄的走道对平衡能力要求也较高 行走动作及为维持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本体感觉也有较强的刺激 19 阳光隧道 阳光隧道的特点 阳光隧道是由塑料 布或金属做成的隧道 活动设计 让儿童钻进去再爬出来 待儿童熟练后可以在儿童爬的过程中轻轻转动隧道 作用原理 儿童钻进隧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团贷款管理办法》
- 语音包业务管理办法
- 西宁机动车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物资管理办法
- 心脏康复生活质量影响-洞察及研究
- 红薯储藏期管理办法
- 产品改进计划管理办法
- 产品对外报价管理办法
- 营口特殊资产管理办法
- 装修工程绿色管理办法
- 人教版(2019)必修三 Unit 3 Diverse Cultures Listening and Talking课件
- 四川省眉山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建筑结构试验知识点总结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课件
- TOP100经典绘本课件-《大卫上学去》
- 日本川崎市武藏小杉格林木(GrandTree)创新型购物中心调研分析报告课件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
-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
- 初中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PPT课件
-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