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kV穿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审 定: 审 核: 工程负责人: 校 核: 编 写: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宁波市城乡建委证乙级129138-sy2003年06月15日110kV穿港输电线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一、 总述1 设计依据(1)关于北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供电线路设计委托函;(2)宁波北仑规划局关于“110kV线路路径走向意见”;(3)“110kV穿港线初步设计审查意见”。2 设计范围(1)220kV芦江变110kV构架侧出线至110kV穿港变的110kV双回路输电线路本体设计;(2)220kV芦江变110kV穿港变电所ADSS通信光缆设计;(3)35kV穿柴线改接工程设计(北仑供电局)。3 设计及验收规范 (1)设计规范:(DL/T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2)验收规范:(GBJ23390)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二、 工程概况本线路为220kV芦江变至110kV穿港变的110kV双回路输电线路,新建双回路线路长度为11.00km,新建线路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项 目参 数电压等级110kV线路长度双回路11.00km导线型号LGJX240/40避雷线型号GJX50/17杆塔型号7727、SZ、7737、7738、SJ1基础型号现浇刚柔式基础、台阶基础、树根桩基础三、 系统概况根据穿港变接入系统设计审查会议及局计划处技术联系单意见,芦江变110kV出线间隔利用110kV华峙备用线间隔,作为本期穿港线间隔。在芦江变南侧扩建两间隔作为远期华峙线间隔。四、 线路路径1.线路路径在初设审定路径基础上进行堪察定位,后经北仑规划局要求对涉及到规划调整沿线的规划快速道及隧道、排洪河道约7公里的路段做路径修改,经二次线路走向修改并重新勘测设计,报经规划局同意,最终确定本路径方案。2.本线路由220kV芦江变110kV原华峙线间隔出线并设终端塔,线路在220kV小峙线及110kV穿大线改造段中间走廊前进,在绕过部队汽车库后穿越35kV穿柴线及110kV穿大线后,在穿大线北侧与穿大线保持30米左右的距离平行前进,在经过3.5公里山地后,跨越陈家村一座民房后下山设电16左转;跨越规划中公路在对面山头设转角塔并向右前进;线路经小山防村,跨越一个水塘和一条公路,在门浦村的南侧设转角塔电20,线路左转;在门浦东面的山头设转角塔电21后线路右转,前行约1公里至李家西北侧设立转角塔电24,线路左转,至庵坑岭北侧的山头后线路,在华峙水库西侧沿山坡前进,至老胡家村北侧山头线路右转下山;下山后在港区内距厂区公路10米处设电34,后右转前行约300米至110kV穿港变电所。3.本工程线路长度为双回路11.00公里。线路至220kV芦江变110kV构架出线,线路经过地段除两端变电所出线端位平地外,其余地段均为山地及山坡地形。线路经过地段除山地及部分丘陵为杂树林外,平地及部分丘陵为花木经济作物。五、 交叉跨越1本线路电6电7穿越110kV穿大线,因此采用转角塔7737-15和7738-12,以满足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穿越110kV线路;但由于电7塔降低后至电8的山坡高差较大, 需根据线路导线对树木安全距离确定进行砍伐通道。2本线路在后新屋电15电16跨越民房,民房高度约为10米,而且两基铁塔的施工基面悬殊较大,故电15采用7727-27直线塔,以保持对屋顶5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3本线路在电16电17之间跨越规划道路,两基转角塔采用7737-21和SJ1-21型转角塔,可以满足远期跨越公路的安全距离。4电25电26已预留规划隧道路径。5电33电34跨越规划建设用地及规划道路,为避免对该地段影响,采用跨越型式并提高跨越高度。6由于线路经过山地部分树木较繁密,采取适当提高铁塔高度 以提高对树木的安全距离。六、进出线方面以及相位排列1本工程新建杆号排列按芦江变至穿港变方向定位; 2线路相位布置参见线路相位示意图:X106;3由于穿港变电所两侧间隔较大(21米),使用一基7738-21塔为终端塔无法保证安全距离,故增加一基7737-18G铁塔,使得两回路分别进入变电所构架,终端塔导线挂线示意图参见X1-07;七、机电部分1设计气象条件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线路设计采用浙江省第典型气象区参数。如下表: 气象条件运行状况风速(m/s)冰厚(mm)气温()最低气温0010覆冰厚度1055最大风速35015年平均气温5015最高气温0040安 装1000内过电压21015外过电压180152导地线选型及使用应力 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线路导线采用LGJX240/40稀土铝钢芯铝绞线,全线采用双避雷线,型号为GJX50/17稀土合金钢绞线。导地线应力及安全系数取值如下表:序号耐张段导 线避 雷 线备 注应力(MPa)安全系数应力(MPa)安全系数1正常架设1102.7293004.0822正常架设803.7522504.8983正常架设605.0032006.1234孤立档407.5041508.1635构架档小于500kg小于300kg3绝缘配合 根据【2000】版浙江电网污秽区域分布图图集,本工程所处区域为三级污秽区,其泄漏比距为2.8cm/kV。本工程悬垂采用合成绝缘子,跳线串采用重锤型合成绝缘子(双均压环,重锤重量不小于20kg),干弧距离不小于1100mm,双回路选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耐张串采用8片玻璃防污绝缘子,泄漏比距达到3.0cm/kV,满足技术要求,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杆塔型式绝缘子串型式绝缘子串型号及片(根)数备 注直线塔单 悬1双 悬2用于跨越、大档距耐张塔单 悬1用于跳线单 耐81用于构架档双 耐824线路防雷 全线架设双避雷线作为线路防雷措施,避雷线采用GJX-50/17。5铁塔接地 全线铁塔逐基接地,山丘塔基采用浅埋式接地,平地塔基采用深埋式接地,接地引下棒及接地体均采用12镀锌圆钢。6金具 全线采用(97)电力工业部部版标准金具。耐张线夹选用如下表:导地线型号耐张线夹备 注LGJX240/40NY-240/40液压线夹GJX50/17NX2锲形线夹7导地线防震 导地线采用节能型防震锤作为线路的防震措施。防震锤选型如下表:导地线型号防震锤型号备 注LGJX240/40FDZ4LGJX50/17FDZ2T八、杆塔部分 本线路工程由于进出线段复杂及路径经多次变动线路出现较多转角,并且路径基本沿山地走向需预留规划通道,气象区风速大,部分110KV标准塔超出了使用条件,因此选用部分220KV铁塔以满足设计要求,其与初步设计比较铁塔重量有所增大1全线采用双回路自立式铁塔共3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塔19基,塔型有7727、SZ;转角塔17基,塔型有7737、7738、SJ1。 2平地直线塔一般采用呼高为2127米的7727型110kV标准塔,部分受山地地形影响超出使用条件,采用SZ型220kV标准塔。3转角塔视线路转角的大小及跨越物采用7737、7738标准铁塔,呼高为1821米。部分受山地地形影响大档距超出使用条件,采用SJ1型标准塔。4由于进入穿港变电所两侧间隔较大(20米),使用一基7737-18G塔进线过渡措施,该塔为拆除一侧横担改为单回路排列。5全线铁塔6米以下采用经省局鉴定合格的防盗螺栓,塔材均需热镀稀土铝锌。九:基础1本工程基础分坑塔腿编号:穿港变2134芦江变2 由于本线路大部分经过山区,且路径几经改动,测量时的桩位在施工图中部分也略有变动,请施工单位在线路复测、基础放样时注意校核。线路复测时,应核对杆塔档距桩位及基面降低情况,其中电8往小号移10米及电23往大号移10米需根据施工基面降低情况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3平地的地耐力为6080Mpa,位于穿港变段位粉质淤泥质土,地耐力为55Mpa;山地的地耐力为150Mpa,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树根桩基础,垫层铺石灌浆。 4自电34线路进入港区,由于所处的地基承受力较差、档距较大、张力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