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先锋科教室内教辅设计非难事004.doc_第1页
天津先锋科教室内教辅设计非难事004.doc_第2页
天津先锋科教室内教辅设计非难事004.doc_第3页
天津先锋科教室内教辅设计非难事004.doc_第4页
天津先锋科教室内教辅设计非难事00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非难事 第二章 设计的进化史第一节 史前时代在设计界有一部分人认为,史前时代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设计(Design)是近现代才出现的词汇(1),其作为一种职业也是近百年以来的事情,远古时代的造物顶多是受自然界启发的一种模仿性质的劳动。对此,笔者完全不能认同,因为这和业界对设计本身的定义是自相矛盾的。(注释:design,设计以前本来是动词,后来被名词用。英语中设计长期作为动词。一战后,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设计被用于某些课程名字(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金属设计),成为名词。)原始人类的智商并不比现代人低下,一个智力正常的现代人如果从出生后就被遗弃在原始森林中,与狼群为伴,结果又会如何呢?这并非假设,而是的确就在现代社会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狼孩事件”曾轰动世界)。事实表明,“狼孩”茹毛饮血,其行为和能力与原始人无异,这从反面证明了原始人和我们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离开了所必需依赖的“前置造物”,人的原力便无从发挥,原始石器诞生的前提是石头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群体在劳动中的相互促动,离开了前置造物的基础,人类将迷失在虚无中。 人是一种典型的群居物种,当个体“与世隔绝”疏于与同类间的交流与促动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原力便极难释放史学界将史前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从公元前200万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段极为漫长的历史时光中,原始人的生产力不断发展,婚姻以群婚为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婚姻关系发展为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族群从母系氏族发展到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氏族公社,氏族公社又演变为庞大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出现语言、音乐、宗教等精神文化活动。从我们已知的第一件人工设计制品开始,这期间已经衍生出品类清晰、数量众多的“设计”。1生存工具史前时代的生存工具主要用于狩猎、自卫以及挖掘(植物果实、根茎),因为此时人类尚未掌握金属冶炼和农耕技术,所以这个年代出土的器具中没有任何金属制品和农具。图示中的“作品”材质多为石头、动物爪牙、骨骼以及木材(棍棒等)。这个时代的设计当然还谈不上美学上的“风格”和“流派”,它们的诞生只有一个目的“不被猛兽吃掉、不被饿死、活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先人们的设计在前人造物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请注意第2、3款图中石铲中精美的孔洞,无疑是先人们利用和钻木取火同样的手法用更坚硬的骨骼或岩石在石块上钻出的,其目的是用藤条从中穿过,一来便于携带,二来可以象“甩鞭子”那样使石块反复击打猎物,同时增大击打的力度,这在当时应该算得上一项“高科技”的发明了。如果你对这两款还不以为然,那么请看最后一款。这是一种由石头和木材(或骨质)组合而成的用具,为什么要两种材质契合而成呢?因为这样可以改变器具重量分布的平衡(石头重、木头轻),在抛击时可以投掷得更远、力度更大(如同榔头的发力原理)。这种东西叫做“飞去来器”。1770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库克船长在澳洲首次发现这种制品,船长百思不得其解,竟然到死都没有搞明白它的用途。后来经过英国科学家们的反复试验,才发现它原来是一种极为精妙的猎杀武器,一次抛掷出手后如果未击中目标,其特殊造型及材质能够使其自动飞回猎人的手中!现代学界才将其命名为飞去来器(亦称回旋镖、自归器)而经过后来的考古发掘,世界各地出土的飞去来器越来越多,最早的一款是在波兰喀尔巴阡山脉中发现的,经鉴定其竟然距今已有18000年的历史了。你还会怀疑史前人类的智力水平吗?2 居住空间史前石器时代的人类住宅,其目的同工具设计一样,仅仅就是为了保命,谈不上美学价值与舒适享受。乍看上去与其称之为“住宅”,不如干脆称其为“巢穴”更为恰当。但是当你仔细衡量某些细节,你会惊叹于远古人类基于当时技术条件下的务实与生存智慧。请看前两款洞穴“设计”,完全依托于自然造物,“建造”省时省力,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其设计理念理解为“拎包即住”的类型。考古学界惊奇地发现虽然山岩上被凿得“千疮百孔”,但是从中挖掘出的骨骸化石数量似乎只有“一家人”。那为什么要开凿那么多孔洞呢?仔细思量你就会顿悟,这么多相连互通的出入口原来是为了方便在外敌和猛兽突然入侵时迷惑对手和随时准备出逃用的。其分区合理,卧室、餐厅、储藏间、厕所一样都不缺。第三幅图中所示的居所虽然位于平地,但先人们巧妙地将大石块摆成类似迷宫的石阵,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在遭到强敌入侵时使之困住对手,让自己“全身而退”。下方的5副图片其设计时间早已跨过了旧石器时代,从舒适性上考虑,更多地采用了竹、草、木混合材质,虽同样取材于自然,但整体建筑形式已经有了更多的人类自主因素。互为支撑的、倾斜的尖顶设计,不仅是结构力学上最为坚固的样式选择,而且建造简便,时至今日,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建筑形态选择。搭建在树上的“巢”,以及平地架高的形式设计,防洪水、防猛兽。中国的半坡遗迹(新石器时代)建筑,采用更为牢固的双锥体结构、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以供采暖,周围有1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倒数第二张图片是在建筑界非常著名的“中国河姆渡遗址建筑遗迹”,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之为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在猛兽入侵时牲畜还可以起到警报作用,而且它非常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因此被后世沿袭至今。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仍然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最后一款设计是爱基斯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一种最为保暖且坚固的住宅形式,且在几个小时内便可建造完成。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简洁实用的住宅建筑设计。几千年以来,原始人的这种设计作一直被北极人奉为为经典,未加任何改变。3 绘画及平面视觉传达艺术上图中的一系列画面,笔者仍然是按其年代顺序进行排序的。第一幅图画距今已经有二十万年的历史,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矿石中颜料的奥秘,因此所有“绘画”遗迹几乎都是用石器在洞穴石壁上刻画成型的。最后三幅是非常著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17000年。在前人启发的基础上,其技艺已日渐成熟,其概括归纳的写实描摹能力已经很接近于现代的绘画技术了。 史前平面艺术所传达的信息,基本都是原始人日常生活的所闻所见,或记录、或纪念、或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牛羊成群,人丁兴旺)。由于此时的人类尚未发现光影塑形原理与透视成像的奥秘,因此其绘制表现形式多为单线条的轮廓描绘,其比例尺度也完全凭借于脑海中的印象,故此最终的成品与儿童画的风格相近,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有抽象绘画的韵味。特别是拉斯科洞窟壁画,其画风奔放,意境充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者可以堪称是史前的“达芬奇”了。如果从现今平面视觉传达的学术角度来看,其构图疏密有致,配比得当,排列有序,也不失为佳作。而在公元前15000年,作者没有任何美学理论和规律可循,其设计创作完全依赖于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和自身的“原力”。上组系列图片展现了一种颇具趣味的对比,从上至下,左列是现代艺术巨匠毕加索的作品,他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