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的由来.doc_第1页
南海子的由来.doc_第2页
南海子的由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海子的历史南海子不在我国的东南沿海,而是在北京南郊,它北距永定门几十里地。南海子又称南宫苑,鼎盛时期曾经筑有周围达120里的砖墙,历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了今天的亦庄、瀛海、旧宫、大红门、南苑、西红门、黄村等地区,俗称:“海子里”。南海子的形成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有王母娘娘震怒说和朱棣挖宝说。王母娘娘震怒说讲的是:一天早起,王母娘娘正在梳妆,忽有宫女来禀报,说七仙女私自下凡。王母娘娘听罢大为恼怒,一气之下将梳妆台上的头饰打掉,落入凡间。金钗凤簪形成了凉水河、凤河、小龙河;翡翠珠宝形成了一个个海子。朱棣挖宝说讲的是:明燕王朱棣打败元军,将其赶出边关。夜间朱棣偶做一梦,梦中仙人指点说,城南二十里有元军败退时埋藏的“九缸十八窖”金银财宝。燕王大喜,即下令成千上万百姓来此挖宝。挖了七七四十九天,什么也没挖出,却挖成了一个个很大的深坑,形成了诸多海子。以上只是民间传说。其实,南海子地区曾是北京南城最大的湿地,属于永定河与温榆河两水系的冲击平原交接处。历史上这里曾是诏泊遍布、草木丛生、禽兽出没的地方,是元、明、清三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猎苑。南海子在元朝称飞放泊,源自元朝统治者在这一片河泊遍布的地区多训练海东青扑捉飞鸟、小兽。为使海东青休息、晾晒为汗水霜露打湿的羽毛,特修建晾鹰台,至今犹存。到了明朝,成祖迁都北京,为了寻欢,于永乐十二年(1414),明统治者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于明宣德三年(1428)拨军修治南海子围墙、桥道、土墙长约一百二十多华里,四周开辟四个海子门(即北大红门今丰台区大红门)、南大红门(今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今大兴区西红门),同时还修建了庑殿行宫(今大兴区旧宫镇庑殿村)及旧衙门(今大兴区旧宫镇旧宫村)。新衙门(今丰台区新宫村)两座提督官署,并设“海户”把守。这样围墙内便是人们常说的“海子里”。 明朝改称南海子,系因为位于皇城之南,与紫禁城北面的后海、什刹海相对而定名。明永乐年间,修筑土墙,开四门:北为大红门、东为东红门、南为南大红门、西为西红门。为方便皇家行猎,又逐步修建了行宫、官署、庙宇,并派员管理。 清朝时也称南苑,把该地作为专供皇室、官僚行猎和操兵习武的围场。将土墙改为砖墙,在明朝四门的基础上加修5门:北墙大红门东面新开小红门(今小红门桥附近)、苑东北角开双桥门(今亦庄开发区东环中路附近)、苑东南角开城门(今大兴区大回城附近)、苑西北角开镇国寺门(今南四环马家楼桥东北的镇国寺)、苑西南角开黄村门(今大兴区黄村镇)。乾隆时,为方便进出还开有20多个角门,像大羊坊、马家堡南角门、大兴的高米店等都是当年的角门位置。南海子的面积约为二百一十平方公里,比明清北京城面积约大三倍。南海子之所以成为元、明、清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它的形成除了因其处于京南的地理位置外,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猎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