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控制标准.doc_第1页
螺纹控制标准.doc_第2页
螺纹控制标准.doc_第3页
螺纹控制标准.doc_第4页
螺纹控制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21EJ 145 2009螺纹控制标准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20091023发布20091023实施 Q/21EJ 1452009变更记录序号章条编号改前内容改后内容13.2.2对于MAM8的螺纹对于MAM8的螺纹(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除外)23.2.2对于MAM8的螺纹对于MAM8的螺纹(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除外)33.2.23)对于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使用相应螺纹环塞规进行测量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控制:通端止端镀前严格按3.3.1控制止端螺纹环规的旋合量不得多于1牙镀后严格按3.3.1控制严格按3.3.1控制4附录PJ28J28CJ29J29B前言为了明确零部件表面涂覆前后内外螺纹加工及检验控制要求,规范工艺编制及表面涂覆前后螺纹特性检验标准,保证入库零部件螺纹符合产品图样要求,结合PDM系统要求,对Q/21EJ145-2006进行修订换版,形成本标准。2009年8月,增加全牙型螺纹加工要求,取消代用量具,提请专用量具,修订换版为2009版。2009年10月对个别数据进行了勘误,同时对全牙型螺纹要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附录A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连接技术研究院工艺技术部提出。本标准由连接技术研究院工艺技术部标准化室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连接技术研究院工艺技术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伟。发放单位: 连接技术研究院、军代表、质量保证部、交付管理部、采购部、供应商管理部、针孔分厂、壳体分厂、塑压分厂、热表分厂、模具分厂、高新机加分厂、制造技术部33螺纹控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零部件表面涂覆前后米制普通螺纹(本规范统称为公制螺纹)及美制统一螺纹(本规范统称为英制螺纹,但不同于英制惠氏螺纹)的加工、检验控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零部件表面涂覆前后公制螺纹及英制螺纹的加工及检验控制。2 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192-2003 普通螺纹 基本牙型GB/T193-2003 普通螺纹 直径与螺距系列GB/T196-2003 普通螺纹 基本尺寸GB/T197-2003 普通螺纹 公差GB/T2516-2003 普通螺纹 极限与偏差GB/T3934-2003 普通螺纹量规 技术条件GB/T5796.1-1986 梯形螺纹 牙型GB/T5796.2-1986 梯形螺纹 直径与螺距系列GB/T5796.3-1986 梯形螺纹 基本尺寸GB/T5796.4-1986 梯形螺纹 公差JB/T7981-1999 螺纹样板ANSI B1.1 美标统一螺纹3 要求3.1 镀前控制要求3.1.1外观螺纹的表面粗糙度应满足图纸要求,无毛刺、细屑,无磕碰伤。3.1.2牙型3.1.2.1外螺纹牙型大径大于8的外螺纹应符合全牙型螺纹特征,即应采用全牙型刀片加工。全牙型刀片要求见21E/105.022. 079关于全牙型螺纹刀片入厂复验的有关规定。外螺纹牙型用螺纹样板检测,把与被测工件螺距相同的样板和被测工件螺纹靠在一起,检查样板与工件螺纹的接触情况。若不透光,则被测螺纹的牙型是合格的;若有不均匀间隙透光,则被测螺纹牙型定为不合格。3.1.2.2内螺纹牙型大径大于14的内螺纹应符合全牙型螺纹特征,即应采用全牙型刀片加工。全牙型刀片要求见21E/105.022. 079关于全牙型螺纹刀片入厂复验的有关规定。内螺纹牙型通过刀具控制:用样板检查刀尖角符合GB/T192-2003规定。3.1.2.3加工要求螺纹公称直径8mm的公英制内、外螺纹,必须采用成形刀具加工。螺纹公称直径8mm(0.315in)的公英制内螺纹应采用专用丝锥加工,我公司常用公英制内螺纹用丝锥标识方法见表1。表1 公、英制内螺纹用丝锥标识表镀层厚度螺纹大径 标识方法1m -3m3m -8m8m -17m20m 30m8mm(0.3150in)公制小螺纹孔丝锥标识尾部加H2丝锥标识尾部加H3丝锥标识尾部加Za丝锥标识尾部加Z英制小螺纹孔丝锥标识尾部加H2丝锥标识尾部加H3丝锥标识尾部加Z丝锥标识尾部加Za 加Z丝锥镀层余量按照817m设计。3.1.3基本尺寸1) 镀前螺纹大径、中径、小径尺寸要求如表2。表2 镀前螺纹大、中、小径尺寸要求 尺寸类型 要求大径中径小径外螺纹A上4上 下4下B上5上 下4下C上5上 下4下内螺纹C上+4下 下+4上B上+4下 下+4上A上+4下 下+4上注:A图纸规定外螺纹大径、内螺纹小径的最大实体尺寸。B图纸规定螺纹中径的名义尺寸。C图纸规定外螺纹小径、内螺纹大径的最大实体尺寸。上图纸规定的螺纹大、中、小径的上偏差。下图纸规定的螺纹大、中、小径的下偏差。上图纸规定镀层厚度上偏差。下图纸规定镀层厚度下偏差。2) 对于MAM3的内螺纹,小径尺寸在A上+4下 下+4上基础上允许超大0.03mm。3) 复合材料壳体外螺纹大径、内螺纹小径不留镀层余量。4) 我公司常用公制、英制螺纹大(小)径镀前尺寸偏差表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D为复合材料壳体螺纹镀前尺寸,供模具设计、机械加工、工序检验时参考使用)、附录E、附录F、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中没有列出的螺纹规格的大(小)径尺寸按3.1.3条1)款进行计算、控制。5) 镀前外螺纹作用中径用螺纹环规进行控制,镀前内螺纹作用中径用螺纹塞规进行控制。非铜基体零件公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按照表3规定;铜基体零件公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按照表4;非铜基体零件英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按照表5;铜基体零件英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按照表6。6) 表3表6没有列出的镀前螺纹规格的中径尺寸按3.1.3条1)款规定进行计算、控制。7) 当计算后螺纹中径公差带小于50m时,其基本偏差按计算值确定,公差带按50m处理。8) 需进行表面处理的复合材料壳体螺纹中径、底径按照镀层厚度817m预留电镀余量。9) M1.4螺纹采用5H/6g螺纹环规、塞规进行检测;M1.6、M2.0、M2.5螺纹采用6H/6g螺纹环规、塞规进行检测;英制统一螺纹采用2A/2B螺纹环规、塞规进行检测;其他公制螺纹按照图纸要求一般采用7H/6g、6H/6g螺纹环规、塞规进行检测;未标注螺纹公差等级的零件采用7H/6g螺纹环规、塞规进行检测。10) 对于需进行表面处理的锥管螺纹,镀前尺寸等同于镀后尺寸,不进行镀层余量预留。11) 对于配置码为H6、H7、H8、H13、H14的零件:a. 若出现图1中所示的结构(外螺纹在径向与内孔封接部位重叠且烧结孔只有一个),外螺纹镀前尺寸按照表2.1中镀层厚度等级进行加工和检测;b. 若出现图2中所示结构(外螺纹在径向与2个内孔封接部位重叠),外螺纹镀前尺寸按照表2.2中镀层厚度等级进行螺纹加工和检测;c. 若出现图3中所示结构(外螺纹在径向与内孔封接部位错开),外螺纹镀前尺寸按照表2.2中镀层厚度等级进行螺纹加工和检测。表2.1 H6、H7、H8、H13、H14与封接部位重叠的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图1结构)序号配置码军民品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公制英制H07H7用6g-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H08H8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H13H13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H14H14用6g-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H06H6见下注释注释:H6配置码的螺纹大中小径需要在配置码正常镀层厚度等级D的基础尺寸上再双边下浮0.07mm进行机加,必须采用全牙型螺纹刀片,100%检测外螺纹大径 表2.2 H6、H7、H8、H13、H14正常镀层厚度等级序号配置码军民品厚度等级序号配置码军民品厚度等级H06H6DH13H13AH07H7CH14H14BH08H8A图 1 图2图3表3 非铜基体零件公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 镀层厚度螺纹规格 控制方法1m3m3m8m8m13m20m30maM3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bM3外螺纹不留余量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3MM8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bM3MM8外螺纹不留余量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8内螺纹不留余量用7G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7G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同时螺纹小径按中上限控制。用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8外螺纹不留余量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a M3螺纹太小,镀层厚度太厚时,螺牙形状变形较大,故一般不推荐使用。M1.4、M1.6的内、外螺纹不允许镀2030m厚的镀层;(下同)b DQX螺纹塞规预留余量不够,实际容纳镀层厚度不超过22m,故含有M8内螺纹且图纸厚度要求为2030m的零件,电镀时实际镀层厚度按照1822m控制。表4 铜基体零件公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 镀层厚度螺纹规格 控制方法1m5m5m13m20m30mM2.5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或6G)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3MM8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或6G/7G)(按照图纸)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X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8外螺纹不留余量用6f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控制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8内螺纹不留余量用7G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小径按中上限控制。用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M8外螺纹不留余量用6e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表5 非铜基体零件英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 镀层厚度螺纹规格 控制方法1m3m3m8m8m17m20m30m8mm(0.31500in)2A类外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2B类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8mm(0.3150in)2A类外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2B类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表6 铜基体零件英制螺纹镀前中径尺寸控制 镀层厚度螺纹规格 控制方法1m5m5m8m8m17m20m30m8mm(0.3150in)2A类外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8mm(0.3150in)2B类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塞规测量,通端通过,止端止8mm(0.3150in)2A类外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环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环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环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2B类内螺纹不留余量用DQ5螺纹塞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用DQ螺纹塞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用Q螺纹塞规测量时,通端通过,止端止12) 各PDM配置码对应镀层厚度等级见附录M。3.2 镀后控制要求3.2.1外螺纹大径、内螺纹小径镀后外螺纹大径或内螺纹小径应符合图纸或标准规定。公称直径M12的外螺纹大径允许超小0.06mm;公称直径M12的内螺纹小径允许超大0.04mm;公称直径M3的内螺纹小径允许超大0.06mm。我公司常用公制、英制螺纹大(小)径尺寸偏差表(镀后)见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3.2.2 螺纹中径控制1) 对于MAM8的螺纹(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除外),镀后用图纸规定的标准螺纹环塞规测量时,必须保证螺纹量规通端通过,允许螺纹量规止端不止,同时保证外螺纹大径、内螺纹小径符合3.2.1条的要求。对于图纸标注6g的外螺纹,当采用6g螺纹环规通端量规测量螺纹不通过时,允许采用6h螺纹环规通端量规进行测量,若6h螺纹环规通端量规通过,则该螺纹视为合格。2) 对于MAM8的螺纹(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除外),镀后用图纸规定的标准螺纹环塞规测量时,必须保证螺纹量规止端止。允许螺纹量规通端测量时,通端不通过,对于用螺纹量规测量通端不通过的螺纹,必须用与之配套的上极限标配件或零件试配,试配通过的螺纹视为合格。3) 对于配置码为H8、H13,蓝图中表面处理为ECP的产品,使用相应螺纹环塞规进行测量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控制:通端止端镀前严格按3.3.1控制止端螺纹环规的旋合量不得多于1牙镀后严格按3.3.1控制严格按3.3.1控制3.3 螺纹环、塞规使用原则3.3.1 螺纹环塞规使用判断原则螺纹量规通端:螺纹都应被通端螺纹工作量规顺利旋入。 螺纹量规止端:螺纹不应该完全被止端螺纹量规通过,允许旋入一部分,具体规定是: a)小于等于4牙的外螺纹,止端螺纹环规的旋合量不得多于2牙。 b)大于4牙的外螺纹,止端螺纹环规的旋合量不得多于3.5牙。 c)内螺纹当旋合长度小于等于4牙时,止端螺纹工作规从两端旋合量不得多于2牙。d)大于4牙的内螺纹,量规旋合量不得多于2牙。3.3.2 测量力测量时应采用不大的力:测量力基本上应与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时所用力相同。4 加工中注意事项4.1 车刀刃磨应正确,考虑前角对刀尖角的影响,应使用相应的螺纹样板检测刀尖角度,保证刀尖与样板规两侧没有间隙,不透光。车刀刀尖角=。cos, 。-牙形角 -前角,车精密螺纹时最好=0。4.2 车刀安装正确,车刀中心高一般略高于工件旋转中心,以保证切削时刀具中心高与工件旋转中心一致。安装后要保证车出的螺纹有符合规定的牙型半角。4.3 螺纹牙形:公称直径大于M8的外螺纹和公称直径大于等于M14的内螺纹,一般应采用全牙型螺纹刀具加工。对于退刀距离不大于1.5P(P为螺距)螺纹、断屑加工螺纹及陷入式外螺纹,允许采用标准螺纹刀具加工,采用标准螺纹刀具加工的螺纹,螺纹大径的公称位置在等边三角形上部1/8H削平处(H为螺纹理论高度),注意牙顶应削平,不允许有尖锐的尖角。4.4 螺纹去半扣4.4.1 不同材料零件螺纹去半扣要求见表7。表7 不同材料零件螺纹去半扣要求 公称直径材料 要求A8mm8mmA40 mm40 mmA不锈钢、碳钢、钛合金、铜合金螺距0.75mm-内外螺纹前端倒角内、外螺纹前端倒角螺距0.75mm-内、外螺纹前后端去半扣内、外螺纹前后端去半扣铝合金、锌铝合金螺距0.75mm-内、外螺纹前端倒角内、外螺纹前端倒角螺距0.75mm-内、外螺纹前端倒角内、外螺纹前后端去半扣注1:XC及其派生系列产品图纸中零件螺纹已标注去半扣的,仍按图纸加工及检验(壳体号1439); 注2:铝合金及锌铝合金压铸件由压铸直接得到的螺纹,模具均需进行螺纹去半扣设计;注3:当螺纹总长度小于等于3扣,并且螺纹前后端无区别,如安装螺母,只需加工螺纹两端倒角,不再去半扣;注4:图纸要求前后端均需去半扣的零件螺纹,应按图纸要求执行。4.4.2 去螺纹半扣的方法不做规定,可以车加工也可以铣加工。4.4.3 不符合去半扣处理原则的螺纹,均需进行螺纹端部倒角处理。5 非标量具设计5.1 非标镀前螺纹量规标识见表8。表8 非标镀前螺纹量规标识螺纹量规标识应用范围设计依据(镀层厚度)DQ镀层厚度38m的M8镀前公制内螺纹38m镀层厚度817m的镀前英制螺纹817mDQ5镀层厚度38m的镀前英制螺纹58mDQX镀层厚度813m及2030m的M8镀前公制内螺纹817mQ镀层厚度2030m的镀前英制螺纹2030m镀层厚度2030m的公制外螺纹及M8的镀前公制内螺纹2030m5.2 镀前螺纹量规尺寸按照表1镀前螺纹大、中、小径尺寸要求进行设计。5.3 外螺纹小径、内螺纹大径按照螺纹中径浮动量进行设计。5.4 其它参数不变。6 说明6.1执行标准6.1.1 本规范未提及的公制螺纹相关规定符合现行的普通螺纹国家标准GB/T192-2003、GB/T193-2003、GB/T196-2003、GB/T197-2003、GB/T2515-2003、GB/T2516-2003、GB/T 3934-2003。6.1.2 本规范未提及的梯形螺纹相关规定符合现行的普通螺纹国家标准GB/T5796.1-1986、GB/T5796.2-1986、GB/T5796.3-1986、GB/T5796.4-1986。6.1.3 本规范未提及的统一螺纹相关规定符合美国标准ANSI B1.1-1982。6.2 本规范不适用于英制惠氏螺纹、管螺纹及其他种类螺纹,本规范不适用于执行其他标准的螺纹。如有采用,应在产品图纸或其技术规范中明确该螺纹执行的标准。6.3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所有产品零件。6.4 图纸标注镀层厚度为工艺要求镀层厚度下限;组合镀层应对各镀种镀层厚度进行累加;图纸标注镀层厚度为8m、10m、12m、13m的螺纹均按照817m厚度范围进行螺纹加工和检验。6.5 为了方便螺纹量具设计及采用,对镀层厚度归类如表9所示。表9 镀层厚度归类序号镀层厚度范围镀层厚度等级备注113mA对于铜基体为15m238mB对于铜基体为58m3817mC41730mD7 关于外螺纹后端相连的光外圆尺寸以及内螺纹后端相连的光内孔尺寸认定的有关规定7.1由于车间在认定螺纹后端相连的光外圆或光内孔尺寸上存在不统一意见,为方便生产加工以及设计员出图,特编制此规定7.1.1 对于外螺纹,若其后端的光外圆与螺纹相连:a)光外圆尺寸若图纸上标注,则按所标注的尺寸执行b)光外圆尺寸若图纸未标注,则按外螺纹大径执行,公差与螺纹大径公差一致。如图4图47.1.2 对于内螺纹,若其后端的光内孔与螺纹相连:a)光内孔尺寸若图纸上标注,则按所标注的尺寸执行b)光内孔尺寸若图纸未标注,则按内螺纹小径执行,公差与螺纹小径公差一致。如图5图58. 关于螺纹退刀槽加工工艺性的规定8.1 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工螺纹需要一定长度的退刀距离方可实现,对于外螺纹和内螺纹退刀槽尺寸有限制8.1.1 对于外螺纹后端有盘面或大于螺纹大径的台阶面时,螺纹退刀槽需满足以下条件,如图6图68.1.2 对于内螺纹后端有盘面或小于螺纹小径的台阶面时,螺纹退刀槽需满足以下条件,如图7图7 附录N(规范性附录)PEI类复合材料壳体镀前内螺纹尺寸控制表N.1 我公司常用内螺纹大(小)径尺寸偏差表(镀前)见表N.1表N.1螺纹规格大径中径小径M121-6H镀前12.07-12.1911.42-11.5410.92-11.15M151-6H镀前15.07-15.1914.42-14.5413.92-14.15M181-6H镀前18.07-18.1917.42-17.5416.92-17.15M221-6H镀前22.07-22.1921.42-21.5420.92-21.15M251-6H镀前25.07-25.2024.42-24.5523.92-24.15M281-6H镀前28.07-28.2027.42-27.5526.92-27.15M311-6H镀前31.07-31.2030.42-30.5529.92-30.15M341-6H镀前34.07-34.2033.42-33.5532.92-33.15M371-6H镀前37.07-37.2036.42-36.5535.92-36.150.62500.3(P0.1)-2B镀前16.04-16.4215.28-15.5014.71-14.970.75000.3(P0.1)-2B镀前19.22-19.5918.46-18.6817.89-18.140.87500.3(P0.1)-2B镀前22.39-22.7721.63-21.8521.06-21.321.00000.3(P0.1)-2B镀前25.57-25.9424.81-25.0324.24-24.491.18750.3(P0.1)-2B镀前30.33-30.8029.37-29.6428.64-28.941.25000.3(P0.1)-2B镀前31.92-32.3930.95-31.2230.23-30.531.37500.3(P0.1)-2B镀前35.09-35.5734.13-34.4033.40-33.711.50000.3(P0.1)-2B镀前38.27-38.7437.30-37.5736.58-36.881.62500.3(P0.1)-2B镀前41.44-41.9240.48-40.7539.75-40.06附录N续(规范性附录)PEEK类复合材料壳体镀前内螺纹尺寸控制表N.2 我公司常用内螺纹大(小)径尺寸偏差表(镀前)见表N.2表N.2螺纹规格大径中径小径M121-6H镀前12.12-12.2411.47-11.5911.04-11.23M151-6H镀前15.12-15.2414.47-14.5914.04-14.23M181-6H镀前18.12-18.2417.47-17.5917.04-17.23M221-6H镀前22.12-22.2421.47-21.5921.04-21.23M251-6H镀前25.12-25.2524.47-24.6024.04-24.23M281-6H镀前28.12-28.2527.47-27.6027.04-27.23M311-6H镀前31.12-31.2530.47-30.6030.04-30.23M341-6H镀前34.12-34.2533.47-33.6033.04-33.23M371-6H镀前37.12-37.2536.47-36.6036.04-36.230.62500.3(P0.1)-2B镀前16.09-16.4715.33-15.5514.83-15.050.75000.3(P0.1)-2B镀前19.27-19.6418.51-18.7318.01-18.220.87500.3(P0.1)-2B镀前22.44-22.8221.68-21.9021.18-21.401.00000.3(P0.1)-2B镀前25.62-25.9924.86-25.0824.36-24.571.18750.3(P0.1)-2B镀前30.38-30.8529.42-29.6928.75-29.021.25000.3(P0.1)-2B镀前31.97-32.4431.00-31.2730.35-30.611.37500.3(P0.1)-2B镀前35.14-35.6234.18-34.4533.52-33.791.50000.3(P0.1)-2B镀前38.32-38.7937.35-37.6236.70-36.961.62500.3(P0.1)-2B镀前41.49-41.9740.53-40.8039.87-40.14注:表N.2中螺纹检测时采用等同于金属类壳体镀层厚度为20-30m规格的量具进行测量。附录P(规范性附录)各配置码镀层厚度范围表P.1 各配置码镀层厚度等级见表P.1表P.1序号配置码军民品厚度等级序号配置码军民品厚度等级E01E1AH13H13见3.1.3条11E02E2CH14H14见3.1.3条11E03E3AH15H15BE04E4AH16H16BE05E5CH17H17BE06E6DJ03J3DE07E7DJ04J4AE08E8DJ05J5CE09E9DJ06J6CE10E10DJ07J7AE11E11DJ08J8AE12E12DJ09J9AE13E13DJ10J10AE14E14DJ11J11AE15E15DJ12J12AE16E16DJ13J13AE17E17DJ14J14AE18E18DJ15J15AE22E22DJ16J16CE23E23CJ17J17AE24E24AJ18J18AE25E25CJ19J19AE26E26DJ20J20AE27E27DJ22J22AE28E28DJ23J23AE29E29DJ25J25AE30E30DJ26J26AE31E31AJ27J27AE32E32DK01K1DE33E33CK02K2DE34E34AK03K3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