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doc_第1页
伯牙绝弦说课.doc_第2页
伯牙绝弦说课.doc_第3页
伯牙绝弦说课.doc_第4页
伯牙绝弦说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说课 一、 说教材 伯牙绝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音乐家俞伯牙为悼念知音钟子期而摔破古琴不再复弹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标准,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编者把这篇课文放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感受艺术之美”的首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在优美灵动的语言中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在聆听“知音”的动人旋律中感受艺术的美好、友情的纯真。 三、 说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文言文本身的特点,预设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惊人之举,感受二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六、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确立了“以读贯穿课堂”的理念,设计以下教学:1、学生自己读,反复朗读,读通全文。2、抽学生读课文,师生读、生生读要求做到正确、有节奏停顿得当。读中理解意思。3、小组合作交流文章意思。4、小组上台展示交流结果。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6、展开想象,品“知音”之情。7、结合背景,感失“知音”之痛,8、整合资源,积淀友情。9、熟读成诵,感怀知音于心。下面我将着重说说我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 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反复诵读,读通全文“中,我将本文的朗读梳理分成三个层次:1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范读。2读懂意思,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志”、“哉”、“兮”以及四个“善”字等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借用工具书、插图试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知音之义。3读出韵味,文言文的吟诵,不仅要读通顺、读流利,还要读出文言特有的节奏、韵味,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停顿,读好一些语气助词。 此举设计我意在抓住文言文的特点,通过逐层朗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发挥语言的音韵美,让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音韵,让声音回在空中,韵味深入心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炼,正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展开想象,品知音之情”板块中,为了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促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丰富表象,并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我围绕文本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想象理解。 1换位性想象感两“善”。 我让学生从“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中,从子期的角度想象伯牙的弹奏艺术;让学生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中,从伯牙的角度想象子期的赞叹与常人赞美的迵异;让学生从此时两人的心情角度想象相知的愉悦。师生一起想象:连绵起伏的巍巍群山,缓缓流淌的清清溪水,一起想象子期的那种深层理解,真诚的赞叹。 2借用式想象解“念”“得”。 为了加深理解,突出伯、期之间的默契,我引导学生进行“借用式”的拓展和运用: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子期分别是怎样赞叹的?师生分角色想象读。最后让学生排比式地连读,领悟文本内涵:伯牙我心有念,我的好朋友子期必得之、必解之、必懂之、必衷心而赞之。 3音乐情境式想象品知音之情。在解读知音之义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融入到伯牙与子期的知音境界中,我通过播放高山流水曲子,让学生转换身份身临其境感受伯牙与子期心灵相通的知音之情。 在第三个板块“结合背景,感失知音之痛”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心情,我通过音乐背景的渲染,结合历史资料的解说,让学生对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悲伤之情产生心理上强烈的冲击,拨动学生的心弦。 在“整合资源,积淀友情”板块中,我让学生诵读自己摘抄的有关友情的诗句,进一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美德。 古诗文不但要立意,还要让学生化言。把文字内化成语言,把语言运用到生活中,铭记在心中。因此,在课的最后我安排了 “熟读背诵,感怀知音于心”这一环节,使整节课在古典诗文的浸润中落幕。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