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溪规划文本(报审稿).doc_第1页
九仙溪规划文本(报审稿).doc_第2页
九仙溪规划文本(报审稿).doc_第3页
九仙溪规划文本(报审稿).doc_第4页
九仙溪规划文本(报审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第1章总则 仙游县九仙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审稿)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二OO四年十月仙游县九仙溪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评价单位: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赵黎辉委托单位:仙游县九仙溪水电开发总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建飞(工程师)编写人员:李建飞(工程师)陈必邻(高工)翁国坚(助工)审核:赵黎辉(高工)编制时间:二四年十月莆田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地址:莆田市城厢区文献西路619号电话:05942692128、2688850传真:05942692128邮编: 351100E-Mail:目录第 1 章总则11.1前言11.2编制依据21.3规划范围21.4引用标准31.5规划期限31.6规划原则31.7技术路线4第 2 章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概况52.1自然环境特征52.1.1地理位置52.1.2地质地貌52.1.3气候特征62.1.4水文泥沙72.1.5植被特征72.1.6动物情况82.2社会经济情况与发展规划82.2.1人口分布82.2.2村镇建设92.2.3经济发展情况92.2.4基础设施建设92.2.5社会经济发展规划9第 3 章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建设现状113.1 开发规划背景113.2水电开发规划历程123.3九仙溪梯级水电工程总体概述133.4建设现状173.5九仙溪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183.5.1施工期环境保护183.5.2运营期环境保护20第 4 章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分析224.1水资源224.1.1地表水资源量及利用现状224.1.2水质现状224.1.3污染源294.1.4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314.2土地利用324.2.1土地资源324.2.2林业资源:324.2.3草地资源334.2.4旅游资源334.2.5矿产资源344.2.6土地及自然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344.3区域生态环境354.3.1区域生态环境现状354.3.2存在的问题38第5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 46 -5.1社会环境发展趋势- 46 -5.1.1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46 -5.1.2污染源强变化预测- 47 -5.2.3COD排放量预测- 49 -5.2水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49 -5.2.1有机污染物预测- 49 -5.2.2富营养化预测- 50 -5.3水电工程开发建设趋势- 51 -5.4生态的变化趋势- 52 -5.4.1资源开发与生态破坏发展趋势- 52 -5.4.2森林资源变化趋势- 53 -5.4.3水土流失趋势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54 -第6章规划目标及功能区划- 56 -6.1规划目标- 56 -6.2功能区划- 57 -6.2.1水域环境功能区划- 57 -6.2.2饮用水源地陆域功能区划分- 58 -6.3饮用水源保护对策- 59 -第7章规划方案- 61 -7.1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61 -7.1.1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61 -7.1.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62 -7.2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64 -7.2.1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 64 -7.2.2生态保护规划- 65 -7.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 71 -7.2.4林业工程规划及保护措施- 76 -7.2.5生态旅游规划及开发策略- 80 -7.2.6水电开发工程的环保措施和恢复规划- 82 -7.6.7矿产资源开发规范- 84 -第8章实施保障- 85 -8.1规划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85 -8.2保障措施- 87 -附件1:委托书附件2:规划大纲 第 1 章 总则1.1前言流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空间,如果不能对流域进行持续的开发利用,人类将会失去发展的依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必将受到威胁。流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是以河流为网络的、分水岭包围的在地域上有明显边界的区域。流域又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区域。流域不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水资源基础,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基础,是世界上最具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开发模式,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流域生态环境规划是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战略措施。制定和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规划,是为了在谋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持区域生态平衡、改善和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协调的发展目标,依托现有的环境资源条件,充分挖掘系统内部潜力,使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从而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九仙溪流域生态环境规划以九仙溪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围绕“保护九仙溪流域水质”要求,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提出环境规划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为实现环境目标实施的环境建设规划,规划期为20042020年。通过编制和实施九仙溪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努力促进九仙溪流域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相协调,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和保护流域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不受到破坏,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恢复九仙溪流域生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九仙溪流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指导,以实现保护九仙溪水资源和水质的目的。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土地利用规划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莆田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仙游县总体规划2003.8九仙溪流域生态规划委托书,九仙溪水电开发总公司2004.6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其它书面资料,2004.6;1.3规划范围九溪:源头至溪尾水库坝址之间的集雨范围,包括柳园水库、前溪水库、溪尾水库、汾阳水库坝址以上集雨范围。仙水溪:源头至双溪口水库坝址之间的集雨范围,包括山门水库、塘西水库、双溪口水库坝址以上集雨范围和前松电站、汾山洋电站、黄洋电站、双溪口电站项目区。1.4引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GB38398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96)1.5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基准年为2003年。1.6规划原则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水资源永续利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可操作性相结合。1.7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详见图11。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问题分析变化趋势预测规划目标提出规划方案制定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编制专家评审批准实施图11规划技术路线9第2章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 2 章 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概况2.1自然环境特征2.1.1地理位置九仙溪流域是九溪(闽江大樟溪支流)跨流域引水至仙水溪(木兰溪支流)的合称。流域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九溪发源于仙游县西苑乡凤顶村的鲤鱼朝天山,海拔高程1813.5m,从西南流向东北,经仙游县西苑乡的凤顶、凤山、白岩村至石苍乡老山、高阳村的大斜自然村进入永泰县的梧桐镇后溪、西林村大洋自然村与潼关溪汇合后经梧桐镇流入大樟溪。九溪在仙游境内流域面积235.2km2,九仙溪跨流域引水面积69.6 km2。河长40.8km,河段平均坡降33.6,海拔高程在1000m左右,沿溪两岸山高谷深,坡陡流急,人烟稀少,植被良好,水量充沛。仙水溪源于仙游县西苑乡凤山宝顶山,自北向南流经仙游县的象溪、社研、钟山、书峰、榜头等乡镇,于榜头镇汇入木兰溪,流域面积234km2,为木兰溪的第二大支流,全流域位于仙游县境内。仙水溪全长41.1km,平均坡降10.4,上中游山高坡陡流急,偶尔有小块山间盆地,人口耕地稀少。下游河道坡降平缓,两岸土地平坦、集中,人口稠密。2.1.2地质地貌九溪流域地质基岩属中生代火山岩系及燕山早晚期的花岗岩,火山岩和花岗岩为本流域形成红壤提供物质基础。因此,项目区多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和黄壤,土壤类型分为耕作土壤和山地土壤。土壤pH值在5.06.5之间。耕作土壤主要是水稻土,山地土壤主要为酸性岩土壤和赤土壤(黄壤)。由于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日益沙化,有机质含量较低,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缺乏。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山高谷深,多为中山。仙水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峰高程海拔400650m,属于侵蚀低山。区域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堆积物,侏罗系上统南园组凝灰岩,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凝灰熔岩、粉沙岩、流纹岩等。以及后期侵入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和辉绿岩脉等。区域属闽东火山断泑带内的福鼎云霄断陷带,区域内构造活动以断裂活动为主,褶皱不发育。由于经过多次复杂的构造变动,形成不同的构造体系,其主要有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北西向构造,一级的北东向构造断裂和北西向构造断裂比较发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06-2001),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度。2.1.3气候特征九仙溪流域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只有短暂冬季,暖热湿润。降雨集中在49月,其中:4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为台风雨季节。气温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上半年气温逐月上升,下半年气温逐月下降。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018.0之间,气温年自西北向东南随着地势、海拔的降低而递增,变化明显。年平均风速1.8m/s,最大风速18 m/s。年相对湿度81,年平均降雨量2155mm,水面蒸发量1100mm。九溪区域内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7.1,年平均大于5mm的降雨天数87.6天。仙水溪区域内基本相似,其中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高气温36左右,最低气温平均为2左右。九溪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60mm;仙水溪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89mm,从上游向下游呈递减趋势。九溪各水库周边前县、枣坑及仙水溪各水库周边塘西、汾山、社硎等雨量站的年降雨量资料见表2-1。表2-1 九仙溪流域平均年降雨量统计表雨量站前县枣坑塘西汾山社硎平均年降雨量(mm)234219782104170019962.1.4水文泥沙九仙溪流域枯水期为10月至下年3月,汛期为49月。九溪年径流量2.6亿立方米,仙水溪年径流量1.296亿立方米。采用同水系的濑溪站作为泥沙分析的参考站。其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模数300t/km2,推移质年输沙模数90t/km2。 九仙溪流域梯级水电各坝址处设计的多年平均流量为:表2-2 九仙溪流域梯级水电站各级多年平均流量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天然流量1.730.4871.524.09引水流量8.48.5511.9817.76总流量10.139.03713.521.852.1.5植被特征九仙溪流域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和竹林。常绿阔叶林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群落,由于长期破坏,光照、湿度条件的改变,常被喜光、耐旱的树种所替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荫蔽,人为活动较少及林地土壤较为良好的地带,以天然更新混交次生林为主。植物种类以壳斗科树占优势,混交乔木次之,还有常见的草木植物;常绿阔叶针叶林主要有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杉木林等;常绿针叶林主要由裸子植物林木组成的森林群落。按乔木层的不同种,可分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油杉林、柳杉林、福建柏林、黄山松林等。马尾松林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溪流两旁险峻陡坡上常见矮化的青冈林、石楠等灌木。流域内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水杉、杜仲、银杏、福建柏、格木、楠木和铁刀木等二十多种。省级保护树种有杜仲、枫树等。2.1.6动物情况该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提供了长期保持生态相对平衡的生息环境,野生动物资源比较稳定。但由于近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建设,化学农药与其他有毒物品的使用,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等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野生动物生息环境逐渐恶劣,加上人工猎捕、毒杀严重,野生动物资源消耗大量增加,许多常见野生动物大量减少。九仙溪流域野生动物以陆栖野生动物为主,现存两栖类44种、爬行类5种、鸟类30种、哺乳类8种等共计87种,淡水鱼类种类较少。兽类有野兔、野猪、刺猬、野猫、山羊、黄鼠狼、獐等;爬行类有龟、鳖、蛇、壁虎等;鸟类有锦鸡、田鸡、八哥、画眉、猫头鹰、水鸭、斑鸠、鹧鸪等,其中猫头鹰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水生生物中,仙水溪淡水鱼类有65种,主要有罗非鱼、胡子鲶、鲮鱼、白鲳、银鱼、鲤鱼、鲫鱼等。2.2社会经济情况与发展规划九仙溪流域规划区域涉及三个乡一镇的12个行政村,包括西苑乡的柳园村、前溪村、前县村、凤山村和凤顶村;社硎乡的塘西村、田利村和田楼村;象溪乡的黄洋村;钟山镇的临水村、汾山村和南湖村。2.2.1人口分布2003年流域总户数为2410户,总人口共892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7680人,占总人口的86%,人口密度39人/km2。各行政村的人口见表2-3。表2-3 流域涉及乡村人口统计表村别柳园前溪前县凤山凤顶田利田楼塘西黄洋汾山临水南湖人口9905307191989116148940650548614005007452.2.2村镇建设流域内各村基本实现路、水、电、通讯、有限电视“五通”。通过大力治理空心村,积极推行旧村改造,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利用率,整个流域村镇用地面积达到1732亩。约占整个流域土地面积的0.51。2.2.3经济发展情况该流域经济以农林牧为主,工业比较薄弱。200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约137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约778万元,林业产值约121万元,牧业产值约213万元,渔业产值约260万元。粮食产量2617t。农村经济总收入约14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2103元。与其他乡镇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2.4基础设施建设该流域地处仙游县偏僻山区,历史上文教卫生设施落后,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教设施和医疗设备等条件逐年得到改善,普遍建立了广播电视、中小学、乡卫生院、村医疗卫生室等设施。2.2.5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该流域广阔的山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林业综合开发提供了足够的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拓宽林业企业发展道路,挖掘内部潜力,扩大森林资源,大力发展保护生态公益林。建立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以培育湿地松、马尾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发展毛竹林和名特优经济林,建设以阔叶树为主的九仙溪流域库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基地。在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发展楠木、建柏、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规模。 加快发展以木雕、漆木碗、仿古家具、竹编、藤编、草编为主要产品的林副产品加工业。 在塔头顶实施5万亩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性畜禽,建立10万头山羊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肉、奶牛养殖。该流域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肥沃的山地,适宜各种树木花果等植物的生长,重点建设以枇杷、龙眼、黑梨、脆桃等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开发竹笋、野菜、食用菌等绿色无公害食品及厚朴、杜仲等森林药材。依托该流域丰富的森林景观,通过引进外资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业,如凤山十八股头原始森林开展登山、原始森林山林生态旅游线路;改造景区道路,利用南少林遗迹及红花会石鱼、石鹰等遗迹,开展九座寺考古、学术研讨、登山和狩猎旅游;塔头顶万亩草山草坡山水观光游等。21第3章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建设现状 第 3 章 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建设现状3.1 开发规划背景仙游县人多地少,无煤缺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7.07亿m3,人均年水量1880 m3,为我省人均值4738 m3的40,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北部山区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51.3,人口约占全县的14.7,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水量充沛,年径流总量10.19亿m3,人均水量达7639 m3,而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多(约占85.3),耕地多(约占72),经济发达,但人均水量只有888 m3,为地表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区域,加上木兰溪、枫慈溪上游糖厂的废水污染,造成南部地区水资源奇缺,严重制约了仙游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由于仙游地形高差较大,因此水力资源较丰富,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7.4万千瓦,地方电力的开发可以为外引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廉价的电力,以此来吸引外来投资,加快仙游县的引资步伐;仙游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之一,工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建设一批骨干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目标。开发水电一方面可以就近解决电力需求增长问题,减少对省电网的依赖,减轻省网供电压力,另一方面提供廉价的电力可积极引导及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构筑良好的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而且随着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力度的加强,传统粗放经营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往高优农业、创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发展也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仙游县水资源分布情况和电网电源结构需求,必须开发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电站。九仙溪梯级水电工程的建设,一可以为乡村企业和工业提供电源,以电代柴,减少木材消耗,保护森林植被,保持水土流失,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二可以为企业和人民生活提供用水,提供量约为16990万立方米;三可以为仙游中南部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可增加灌溉面积5万亩,保灌面积3.8万亩;四可以为木兰溪补充水资源9600万立方米,可淡化木兰溪下游水质污染;五可以通过水库的拦截,减少下游洪峰流量,提高木兰溪中下游的防洪标准。3.2水电开发规划历程九仙溪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系把大樟溪流域支流九仙溪丰富水资源跨流域引水至具有天然落差的木兰溪支流仙水溪进行水电梯级开发的总称。仙游县从1974年就开始对九仙溪水电工程进行踏勘、规划工作,1978年再次进行规划工作,于1979年完成规划报告,1984年又进行补充,同年6月提出修改规划报告,推荐一库六站的开发方案,事后经审查,提出修改意见,于1985年7月提出五级开发方案的补充报告,经厅审查后,以闽水电(1985)计530号文审批通过。并选定第一期工程在九溪上建溪尾水库,通过引水隧洞,将水引到仙水溪前松发电,即九仙溪一级水电站(前松水电站)。省水电设计院于1986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初设报告,并经省建委、省厅审查在案。此后,省水电设计院于1990年7月在县水电局配合下,再次进行现场查勘、讨论,推荐采用四级开发方案,即在九溪的柳园溪建库将水引入前溪的前溪水库,再通过隧洞将水引入溪尾水库,再发电隧洞中间,将汾阳水库的水并入至仙水溪前松发电,即九仙溪一级九仙溪水电站(前松水电站)。在一级电站厂房下游0.5km的山门建坝形成反调节库,于左岸经隧洞将水引至汾洋发电,即为二级汾山洋水电站。在圹西下游双溪口村附近建圹西水库,于左岸经隧洞将水引至黄洋村附近发电,即为三级黄洋水电站。在原双溪口坝址建坝,于左岸打洞穿过小支流兰石溪后发电即为四级双溪口水电站。九仙溪梯级开发规划7.1万千瓦。占仙游县水利资源可开发量的35。表3-1 2010年九仙溪水电工程电源构成概况表水电站装机容量(MW)年电能(亿kwh)保证出力(MW)一级(已建)250.7804.40二级(在建)60.1971.07三级(已建)200.6713.74四级(在建)100.2991.903.3九仙溪梯级水电工程总体概述仙游县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其中木兰溪11.72万千瓦、延寿溪1.08千瓦、九溪7.1万千瓦、粗溪3.9万千瓦、枫慈溪0.8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发电站近200处,总装机容量17.43万千瓦,其中木兰溪7.81万千瓦、延寿溪0.65万千瓦、九溪5.61万千瓦、粗溪2.58万千瓦、枫慈溪0.1万千瓦、其他溪流0.669万千瓦。仙游县是全国“十五”期间建设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九仙溪梯级开发工程是该县电气化建设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位于仙游县西北郊,系从大樟溪支流九溪跨流域引水至木兰溪支流仙水溪进行梯级发电后,提供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整个工程总投资4.35亿元,规划分四级开发,建设七库四站,其中七座水库总库容4763万立方米,四座电站总装机容量6.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亿千瓦时,年可创电费收入7000万元、创税利4000万元以上。九仙溪一级水电工程该工程以九溪的溪尾水库为中心,将汾阳、前溪、柳园四个水库联在一起,组成龙头水库,将水跨流域引入仙水溪前松电站发电,该电站为一高水头蓄、引结合混合式开发的发电工程,也是九仙溪梯级开发重龙头水库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四座拦河坝、四条隧洞和厂房组成。溪尾水库的坝址在溪尾公路桥下游2km的峡谷中,河床狭窄,基岩裸露,溪面高程785786m,右岸山体高大,左岸山头高程872m,垭口高程854m,河谷上部较宽,分布白垩纪石帽山群碎熔岩,地形、地质条件宜建重力坝和拱坝。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8.4km2,平均流量1.73m3/s,年径流量0.545亿m3,正常蓄水位为850m。总库容1503万m3,调节库容1128万m3,为一年调节水库。溢洪道布于坝顶中部,不设闸门,自由泄流,堰顶高程850 m,共分5孔,每孔净宽10 m,溢流总净宽40 m。该水库为三等三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为505 m3/s,设计洪水位852.56m。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为716 m3/s,校核洪水位为853.35m,坝顶高程854m,最大坝高70m。发电引水隧洞布于右岸离坝轴线上游约500m处,为竖井式进水口,隧洞长5.19km,洞径3.0m,穿过高山后接长1.04km高压钢管与厂房相联,厂内装三台单机容量为1.0万kw机组。电站最大毛水头369m,平均水头361.0m,发电最大流量11.5 m3/s,水库淹没耕地267亩,无迁移人口。汾阳水库:库区置于盆地,地质条件较好。坝址在汾阳村盆地出口处,谷地较宽,两岸山高坡陡,分布白垩纪石帽山群碎斑熔岩,右岸坝肩岩体较宽整。左岸山坡为断裂带,小断层较多。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1.9km2,平均流量0.54 m3/s,年径流量0.17亿m3,正常蓄水位850 m,总库容799万m3,调节库容586万m3,位一多年调节水库,溢洪道布于坝顶中部,不设闸门,自由溢流,堰顶高程850 m,共分四孔,每孔净宽10 m,溢流总净宽40m。该水库为四等四级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为346 m3/s,校核洪水位为852 m,坝顶高程为853 m,最大坝高41m,该水库淹耕地330亩,迁移人口约300人。前溪引水工程:由两库两洞组成,引九溪支流前溪的水入溪尾水库。即建柳园水库及730m的引水隧洞将水引入前溪水库。再由前溪水库经4.07km引水隧洞将水引入溪尾水库,将小支流水量予以集中,从而增加梯级发电量。柳园、前溪两水库的大坝均为砌石双曲拱坝,坝址分别在柳园村下游2km的缺口处和前溪村北侧约0.6km的深谷中。坝址集雨面积分别为9.0km2和10.3km2,平均流量为0.41 m3/s和0.47 m3/s,年径流量为0.129亿m3和0.148亿m3,正常蓄水位分别为940m和880m,库容为65万m3和131万m3,调节库容为52万m3和115万m3,可达周和季调节,坝高分别为40m和50m,引水隧洞洞径分别为2m和2.5m。除柳园水库需淹耕地25亩外,没有移民,一级电站四座水库共淹地622亩,迁移人口300人。九仙溪二级水电工程该工程为九仙溪流域仙水溪的龙头库,可减少流域内各梯级弃水量特别是一级水库群弃水量,提高梯级发电效益。该电站为混合式开发电站,坝址在一级厂房下游0.5km处,厂房位于汾山洋村宽谷河岸边,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发电隧洞和厂房组成。坝址谷底较宽,两岸山坡较陡,左岸与河床有基岩出露,分布白垩纪石帽山群沉凝灰岩及凝灰质沙砾岩。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6 km2,平均流量为0.32m3/s,年径流量为0.10亿m3/s。正常蓄水位461m,与上一级厂房尾水相接。总库容60万m3,调节库容32万m3,对本溪来水可起周调节作用。溢洪道设于坝顶中部,不设闸门,自由溢流,堰顶高程461m,分三孔,每孔净宽10m,溢流总净宽30m。水库为五等五级建筑物,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为151m3/s,设计洪水位为462.85m,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洪峰流量为217m3/s,校核洪水为为463.36m,坝顶高程为464m,最大坝高35m。发电引水隧洞布于左岸,洞长2.18km,洞径2.5m,洞后接长150m高压钢管与厂房相联。厂内装两台单机容量为0.3万kw的混流式发电机组。发电尾水与下一级相接。该水库需淹耕地51亩,无迁移人口。九仙溪三级水电工程该工程是将塘西水库通过引水隧洞引至黄洋电站发电,尾水排入仙水溪。该电站为高水头混合式开发电站,水库坝址在塘西下游2km的双溪口村附近,发电站厂址在下游左岸黄洋村东南方的河谷,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发电隧洞和厂房组成。坝址两岸较陡,右岸有公路通过,河床基岩裸露,分布侏罗纪南园组流纹质凝灰岩,左岸岩石出露较好,右岸可能有顺河向区域断层通过,风化较深,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1km2,平均流量1.76m3/s,年径流量为0.554亿m3,正常蓄水位385m,与上一级尾水相接,总库容907万m3,调节库容519万m3,可起年调节作用,溢洪道布于坝顶中部,不设闸门,自由溢流,堰顶高程385m,共分5孔,每孔净宽10m,溢洪道总净宽50m,该水库尾四等四级建筑物,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为547m3/s,设计洪水位为387.64m,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为795m3/s,校核洪水位为388.7m,坝顶高程为389.5m,最大坝高57m。发电引水隧洞布于左岸,洞长5.6m,洞径3.5m,洞后接长520m高压钢管与厂房相联,厂内装两台单机容量为1.25万kw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尾水与下一级相接。该水库需淹耕地100亩,无迁移人口。九仙溪四级水电工程 该电站为混合式开发电站,坝址位于仙水溪支流樵溪汇入口下游约1.5km,厂址在右岸兰石溪汇入口下游约0.5km的岸边,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隧洞和厂房组成。坝址两岸陡峻,河谷较窄,分布侏罗纪南园组流纹质凝灰岩。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10.4km2,平均流量4.1m3/s,年径流量1.29亿m3,正常蓄水位163m,最大坝高66.2m,正常蓄水位为153m,与上一级尾水相接,总库容1229万m3,调节库容648万m3,可起季调节作用。溢洪道设于坝顶中部,不设闸门,自由溢流,堰顶高程153m,分5孔,每孔净宽10m,总溢流净宽50m,该水库为三等三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1270m3/s,设计洪水157.4m,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1840m3/s,校核洪水位158.91m,坝顶高程160m,最大坝高55.5m。 发电厂房位于兰石支流下游,尾水位为84m高程处,以增加发电利用水头25m,发电隧洞布于大坝的右岸,穿过兰石溪河底,洞长2.24km,洞径3.5m,洞后接长110m高压钢管与厂房相接,厂内装两台单机容量0.5万kw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尾水泄入河道,供下游灌溉,工业、人、畜用水之需。该水库需淹耕地105亩,无迁移人口。3.4建设现状九仙溪梯级水电工程中一级、三级电站已分别于1998年8月8日、2002年7月1日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万千瓦,至今安全运行发电4.2亿千瓦时,电费收入1.5亿元,创税利6000万元,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二级、四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万千瓦,总库容万立方米,年平均发电量万千瓦时。2003年5月同时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完成坝基开挖回填并分别砌筑高度米和米,引水隧洞分别完成开挖进尺米和米,主副厂房土建基本完成,管理房施工进入装修阶段,发电机组正按计划制造、安装,可望于2005年内投产发电。整个九仙溪水电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梯级运作系统,年发电总量可达亿千瓦时,同时可实现跨流域调水亿立方米,受益农田达万余亩,并且将显著提高下游乡镇的防洪能力,对仙游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3.5九仙溪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 3.5.1施工期环境保护施工生产废水处理工程施工的生产废水包括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系统废水、施工机械设备清洗废水和汽车冲洗废水等,主要含悬浮物及油类。在施工期间采取一些污水处理措施。如设置各种沉淀池,混凝土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汽车、机械冲洗和修理废水经隔油沉淀达到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生活饮用水及废水处理为了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处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加强对生活水源取水点的保护。在水库运行中,定期对水库出水水质进行检测。生活污水处理在工程永久生活区设施建设中同时规划设计,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勇于农灌,并对隔油池和化粪池定期清理。施工粉法及噪声防护施工粉法及噪声污染,仅限于施工区。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生产工艺,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卫生防护(如配备防尘口罩、防尘眼镜和防尘帽等)。噪声防护采取建隔音室、限制工区行车时速、配备防护用品及增加个人营养等进行防护。施工废碴及生活垃圾处理为了解决施工废碴的存放问题,在工程施工中专门设置弃碴场,用于堆放施工废碴;考虑到渣体可能受洪水冲淘和降雨径流侵蚀的双重影响,可通过在弃渣场底坡修建浆砌石护脚、设立拦渣墙等防护措施,堆渣结束后在坡面上覆土绿化。对于生活垃圾,要求存放于指定地点,并定期处理,禁止将垃圾倒于路边或河中。施工人群健康保护施工区配备医疗设施,为防止传染病发生,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卫生常识宣传和对工区饮食服务业的监督管理;注重环境卫生清理,消灭“四害”;定期进行施工人员健康调查,建立医疗卫生档案,发现传染疾病,及时采取措施。绿化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迹地的具体情况采用场地平整、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水电站作为施工永久征地范围,结合大坝景观和场地具体情况,采取种植行道树、观赏植物及花卉等措施进行美化绿化,营造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创建花园式工厂。水土流失防治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对各区进行防治布设:永久占地区(拦河坝、厂区、进出水口等)开挖边坡结合主体工程安全需要,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提出对削坡采用喷浆、砌石护坡、排水沟等工程防护措施,厂区、开关站、进厂道路建设绿化、美化,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临时施工占地区场内设置排水沟,以截留径流,施工场地进行边坡削坡,削坡后坡比为1:1,为采取工程护坡保持边坡稳定,护坡上方设截水沟,以减少汇水对边坡的冲刷;对临河部分采用干砌石挡土墙进行防护,施工结束后对非库区部分要进行覆土绿化;弃渣场主要设置干砌石挡土墙进行防护,待弃土稳定后覆土恢复植被;临时施工道路在修建时做到挖填平衡,对道路两侧边坡松散土进行拍实,坡脚种植爬山虎对坡面进行植被覆盖,并设置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厂区采用草坪、绿篱、花类、灌木、乔木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3.5.2运营期环境保护蓄水前清库 水库蓄水前3个月按照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有关规定进行库底清理,具体措施有: 对库区内的粪池、厕所、垃圾等进行卫生防疫清理,将其污物运出库外或暴晒消毒,对坑穴用生石灰消毒,污水坑用净土填平。 将库区内坟墓(15年以内)全部迁出库区或就地处理并消毒,对埋葬传染病死亡者的墓地和病畜埋藏场进行专门清理。 园地、用材林、零星果木等尽可能齐地面砍伐并清理外运,残留树桩高度不超过地面0.3m,柴草砍伐后外运,林木砍伐参与的树丫、树叶、杂草、枯木等就地烧毁。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库区清理,以保证水库水质不受污染。库区环境保护水库水质保护:厂区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等处理后,污水当作农家肥使用。电站中机械清洗产生的废水通过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重复利用或填埋,定期清理沟底淤泥。野生动植物保护:由于水库淹没影响,水库区由陆地变成水面。对野物动物的保护重点是水库周边地区,主要保护措施有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区;对库周植物资源进行一次调查,对珍稀植物采取挂牌保护及定期巡查;加强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营造水库库岸防护林,扩大野生动物的生栖环境。库岸防护林建设:为保护库周水库淹没剩余森林植被,改善库周生态环境和景观,并加强库岸稳定,防治水土流失,规划在库周水库沿岸营造防护林。根据库周宜林荒地情况,设定营林规模。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管理:为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水电站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设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配备环保专职或兼职人员,把应保护的环境目标纳入工作计划,负责实施环保措施和环境管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国家、省(区)、地(州)、县(市)环保局负责监督检查。环境监测: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该水电工程环境管理实行环境监控计划。环境监测内容有水质、水温监测,水生生物采样监测及气候、陆生生态系统监测。监测要求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立环境监测站实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站归属于水电站,下设水化室、气象室、农林生态室,同时建设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房、观测实验场及购置相应的设备和分析化验仪器。每年的丰、平、枯三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发现水质问题及时汇报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保护水质。- 47 -第4章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分析 第 4 章 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分析4.1水资源4.1.1地表水资源量及利用现状仙游县地表水资源拥有量为18.55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64m3/人,该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约为0.7亿m3,其中九溪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60毫米左右,年径流深约1423毫米,年径流量为2.6亿m3;仙水溪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889mm左右,年径流量1.296亿m3。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汛期。由于受地形复杂影响,水资源利用困难,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九仙溪水电开发工程平均每年可从九溪调水9600万m3,仙水溪可调蓄12960万m3,除用于灌溉5570万m3外,可用于乡村居民生活提供16990万m3的水量。4.1.2水质现状 监测断面设置和取样时间根据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电工程特征及纳污水域的水质要求,对已建的一级、三级水电站的水质进行监测,监测位置见表4-1、4-2。表4-1 一级水电站监测断面设置断面编号断 面 位 置采 样 垂 线层次1溪尾水库坝前50米处左、右上、下2溪尾水库中段左、右上、下3溪尾水库尾部(靠农田淹没区)中上、下4前松电站出口表层表4-2 三级水电站监测断面设置断面编号断 面 位 置采 样 垂 线层次1塘西水库坝前50米处左、右上、下2塘西桥下前100米中上、下3汾山洋大桥前500米处中表层4黄洋电站出口表层一级水电站地表水监测采样时间为2004年8月5日和8月6日,每天采样1次。采样时溪尾水库的水位为837.7m,库容为730万m3,占总库容的74.8,电站发电出力为1.25万kw。三级水电站地表水监测采样时间为2004年8月7日和8月8日,每天采样1次。采样时塘西水库的水位为381.85m,库容为660.5万m3,占总库容的83.7,电站发电出力为1.0万kw。监测项目与方法监测项目主要有pH、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氮氧、总磷、总氮等。监测项目和方法见表4-3。表4-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序号项目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mg/L)方法来源1水温温度计法0.01GB13159-912pH值玻璃电极法0.01GB6920-863DO碘量法0.2GB7489-874CODMn酸性高锰酸钾法0.5GB11892-895BOD5稀释与接种法2GB7488-876NH3-N纳氏试剂比色法0.05GB7479-877硝酸盐氮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0.02GB7480-878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0.05GB11894-899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GB11893-8910SSGB11901-8911石油类紫外分光光度法12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滤膜法13透明度塞氏圆盘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4叶绿素比色法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4-4、4-5,评价标准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分级判据,监测点位以类标准进行评价。从表4-4的监测结果来看,1、2、3断面及前松一级电站出口处水质监测结果平均值小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出现超标的项目为总氮、总磷,断面总氮超标12.5%、总磷超标37.5%,2断面总磷超标37.5%,前松一级电站出口处(4断面)总氮超标50%。超标点位集中在库区前段和电站出口处。由于溪尾水库及前松一级电站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的量也很少,故造成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养鱼时人为地向库区倒入大量的饵料所引起的污染。从表4-5的监测结果来看,1、2、3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总磷基本上均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在黄洋三级电站的出口处BOD5也有50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其余项目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由于塘西水库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主要以前松一级电站的来水作为主要的水源,因此清库初期库区内淹没植被、土壤释放出的有机质和营养盐、塘西村和田利村的生活、生产废水以及溪尾水库的受污染的来水可能是导致总磷超标的主要原因。从塘西水库顺引水隧洞到黄洋三级电站4636米,由于今年干旱少雨,供电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