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青江医院.doc_第1页
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青江医院.doc_第2页
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青江医院.doc_第3页
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青江医院.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顽固性腹泻中医治验四则陈智渊1,杜 娟2(1.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卫生院 甘肃 会宁 7307142.甘肃省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计生站 甘肃 会宁7307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对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运用西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腹泻用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治疗4例均有明显疗效。结论:中医对顽固性腹泻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关键词:顽固性腹泻 中医药疗法现代医学之腹泻,是临床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文所指顽固性腹泻,是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多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肠道疾患,如结肠炎,慢性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本病症常迁延几月甚至几年,久治不愈,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很大的痛苦,又因现化医学无特效疗法,故对之常束手无策。顽固性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肠风”,“肠僻”等范畴。主要以排便次数增多,类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病程常迁延两个月以上或间期在2-4周内复发,常伴有神疲乏力,腹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现就笔者运用中医中药治愈的几个顽固性腹泻的验案列举如下。1、 婴幼儿腹泻王某,女,1岁半。患儿反复腹泻三月有余,每日大便4-8次不等,呈稀水样,或鸭溏状,蛋花状,兼有黏液或泡沫,色黄绿,有时淡,曾在一家医院以小儿腹泻收住,采用抗生素、补液、纠酸等多种措施治疗近十天,无明显疗效。遂出院,寻多家中医诊治,均无疗效。经人介绍,来我院求治。刻诊:患儿精神倦怠,面色青,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指纹淡。家长补诉:患儿夜间多惊啼,白天时伴眨眼弄舌。西医诊断:婴幼儿腹泻。中医诊断为:小儿泻泄,腹虚不运、虚风内乘型。治法:健脾益气,祛风止泻。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处方:人参6 g (另炖),白术6g,茯苓6g,山药6g,赤石脂10g,蝉蜕3g,僵蚕3g,防风5g,龙骨5g,牡蛎5g,三剂,一日一剂,水煎频服。三日后复诊,患儿大便已成形,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续服五剂,一周后患儿全愈,改用龙牡壮骨颗粒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按:本病例因患儿久泻脾气虚,运化失常,升降不调,虚风内乘,致迁延不愈。治以扶脾益气为主,兼祛风止泻,故收到明显效疗效。别外,笔者体会到,治疗小儿腹泻,无论有无虚风惊啼之症状,均可加入蝉蜕、僵蚕、防风、龙牡等祛风镇惊药,疗效比单纯补脾益气好。2、 妇产科术后腹泻杜某,女,26岁。患者行剖腹产手术后三天即出现腹泻,每日四至六次,每次量少,多为鸭溏状,有时为稀水,伴乏力,肠鸣,腹胀,头晕。持续近两个月。曾服用“苯乙哌啶”,“FPA”,“泻痢停”,“黄连素片”等药,均无明显疗效。刻诊: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形体较瘦,头晕,眼前时发黑,食欲不佳,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无力。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血虚肝旺,肝脾不和型。治法:养血柔肝,调和肝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处方:白芍10g,防风12g,白术15g,陈皮9g,当归10g,阿胶10g(烊化),赤石脂20g,三剂,一日一剂,水煎服,生姜为引。四日后复诊:患者腹泻已止,诸症均缓解。续方五剂,以固疗效。一周后告知,患者全愈,随访半年无复发。按:本例患者产后阴血不足,血虚不制肝,肝旺横逆侮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发为腹泻。故治以养血柔肝,调和肝脾,疗效显著。3、 老年腹泻王某,男,66岁。腹泻半年余。初因过食油腻之物而发为泄泻,经“复方苯乙哌啶”,“泻痢停”,“山楂丸”等治疗而略有好转,后又因夜间受凉而诱发加重,再服上述诸药,均无明显疗效。迁延几月渐渐发展为每在黎明前腹胀作痛,肠鸣而泄,泄后稍舒。在一家私人诊所曾静滴“FPA”等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刻诊:神疲,消瘦,食少,乏力,动则气喘,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补脾阳,暖肾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味。处方:五味子16g,煨肉豆蔻15g,吴茱萸6g,补故脂12g,煨生姜6g,煨诃子10g,制附子6g,人参10g,肉桂6g,大枣三枚,乌梅12g,五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服完五剂后三天复诊。自诉黎明前腹下作痛、肠鸣、腹泻均明显减轻,余症也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嘱其按原方续服五剂后,改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善后,早晚分服一丸。服用一月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按:本例患者年高体衰,加之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而发肠鸣腹痛腹泻。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则诸症自愈。另外,老年患者,病程久,治疗也慢,故只要辩证正确,略有疗效,就不要轻易放弃,或更改治则,方药。4、 水土不适之腹泻张某,男,32岁,间断性腹泻近半年。患者原居住在四川,一年前来甘肃打工。来第二日即发腹泻,日泻三、四次,大便稀软不成形,有时为水样便,多泡沬,便下肛门不爽。自服用“FPA”,“庆大霉素片”、“黄连素片”“泻痢停”等多种中、西药,均疗效不著。后改服“藿香正气丸”,症状略有好转,停药腹泻又发,续用“藿香正气丸”,则疗效不明显。迁延三个月后,遂回家修养。回家后腹泻即愈。二周后又返回工地,腹泻又发,寻多家医生诊治,均疗效不著。经人介绍,来我院求治于中医。刻诊:神清,面色铁青,乏力,形体较可,胸闷食少,伴鼻塞,咳痰,大便泻下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略滑。西医诊断,慢性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型。治法:祛风散寒,温中行气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汤加减。处方:藿香15g,紫苏12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10g,厚朴6g,防风10g,蝉蜕10g,僵蚕10g,干姜10g,良姜12g,焦三仙(各)10g,五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周后复诊,自诉腹泻明显缓解,胸闷减轻,食欲转佳。遂去焦三仙,续用五剂。三诊时,患者腹泻全愈,饮食自如。另嘱其生活用水改用矿泉水,避免用当地咸涩的井水。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本病案因患者久居四川,初来西北,不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也不适应当地的饮用水而发腹泻,俗称“水土不服”。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寒湿相合,困阻脾阳,脾阳不升,脾失健运,升降失调,传导失司,而发腹泻。故以祛风散寒,温里化湿,行气止泻为治法,诸症自愈。体会:顽固性腹泻往往病程日久,迁延不愈,现代医学对之颇为棘手。但笔者运用中医药理论,坚持辩证论治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