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_第1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_第2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_第3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_第4页
脑电图基础知识终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生理脑电图室 电极 电极材料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 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但有些金属材料在有直流电持续通过时 由于电化学反应而在金属电极表面产生电荷积累 造成时间和频率的电阻增加 电极表面因为存在电荷和极性而产生直流电效应 经放大后产生大幅度的基线缘慢漂移伪差 因此 这种有极性的金属材料不能用于记录电脑信号 脑电图的电极通常为银电极 其可在外部直流电作用下形成时间和频率依赖性的双相表面电荷 因而没有明显的极化现象 脑电图电极也可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的无极性电极 二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波形是由频率 波幅 位相 波形等组成 脑波频率分哪几种主要频带 快波频段 慢波频段 波幅 波幅也称电压 单位微伏 调节与调幅 位相 位相又称时相 指脑波波形与时间的关系 波形 脑波的分布方式 广泛性弥漫性一侧性局灶性多灶性游走性对称性 脑波出现的方式 活动节律暴发阵发周期性散发偶发一过性同步性 脑电图诱发试验 睁 闭眼试验原理方法正常 异常反应过度换气原理方法正常 异常反应闪光刺激原理方法正常 异常反应睡眠诱发原理方法Wada试验原理方法 三 正常脑电图与良性变异型 成人清醒期正常背景活动 节律 活动 活动 节律 波 Alpha节律 rhythm 节律 指8 13 Hz 脑电活动 节律 指由 脑电活动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节律 主要见于后枕部导联 正常的 频率相当稳定 双侧对称 变异很少 0 5Hz 成人 波幅20 100 V 一般不超过150 V枕区波幅最高 可扩散到顶 颞 中央导联 右侧较左侧波幅略高 分布更广泛 节律波幅减低 睁眼 唤醒刺激 集中注视力等情况下 睁眼后单侧不消失为异常 节律 慢 变异 双重波或切迹波 通常为4 5Hz 可能为 活动未完全同步的结果 快 变异 为安静状态下的 活动的2倍 上图快 变异下图慢 变异 活动 Betaactivity 13Hz频率 一般波幅小于30 V 分布广泛 波幅较低 1 额区 活动最常见 频率在20 30Hz 睡眠期可达35 40Hz 随身体活动减低 2 中央区 活动 部分可能在Rolandic区 节律基础上变异 快波常混杂 节律 3 后头部 活动 频率多为14 16Hz 可达20Hz 可被睁眼阻滞 属于快 变异型 4 广泛 活动 额中央区最高 频率18 25Hz 波幅30 100 v不等 常成纺锤样节律 是脑电活动对药物的正常反应 药物巴比妥类 如硝基安定 苯巴比妥等 节律 Murhythm 又称梳状节律 9 11Hz 波幅30 80 v 常混有20Hz快波活动 负相尖 正相圆钝 短串出现 主要见于双侧中央区 C3 Cz C4 活动与感觉运动皮层功能活动相关 不受睁闭眼影响 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时减低 也可被活动意念所抑制 可以不对称 或单侧明显 活动 thetaactivity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较成人多 低波幅 小于30 v 4 7Hz 弥漫性 成人清醒期少量 思睡期出现 睡眠时增加 儿童可为主要的背景活动 颞叶 见于老年人可少量或颞区 混合短程 阵发出现 波 Lambda波 形状类似与希腊字母 发生于清醒期枕区 呈倒三角形 锯齿状 波形呈单相或双相 三相 主成分呈正相 波幅20 50 V 波底较宽 100 200ms 散发 连续出现 双侧对称 但也可以非对称 患者主动注视活动物体 眼球扫视运动或节律性闪光刺激是容易出现 成人睡眠分期及睡眠背景活动 思睡 drowsiness 脑电活动成年人思睡中背景频率减慢 解体 活动增高 分布范围扩大 然后消失 波幅增高并广泛分布 1 老年人可出现颞区 和 波增多 节律性高波幅 活动易与病理性间歇性节律 活动相区别 2 广泛性中至高波幅5 7Hz 活动暴发常可见到 活动增多 偶成爆发性 然后减低 1 思睡期 活动在额中央区增加 2 Mu活动 可见于思睡中 节律消失后Mu节律可持续存在 I期睡眠 NREM 以3 7Hz 相对低波幅 混合频率脑电活动为主 每页纸中 活动必须少于50 眼球运动减慢 下颏肌张力减低EMG 随着睡眠深度增加 3 7Hz活动增多 波幅增高 I期末可出现大量顶部尖波 II期睡眠 NREM 睡眠纺锤出现 阵发出现的12 14Hz活动 持续0 5 1 5秒 出现K综合 持续最少0 5秒 由于睡眠纺锤和K综合为散在分布 间断出现 长达3分钟的 期睡眠出现在K综合或纺锤之间 也应视为II期睡眠 III和IV期睡眠 NREM 二者常被统称为慢波睡眠 高波幅慢波 峰峰波幅最小75 V 0 5 2Hz脑波 脑电活动为主 如果睡眠慢波以0 5 2Hz波占20 50 被视为III期睡眠 如果睡眠慢波以0 5 2Hz波大于50 被视为IV期睡眠老年人如果其波幅可以低达50 V 也为3 4期睡眠 REM睡眠 REM睡眠 为相对低波幅 混合频率的EEG 类似于I期睡眠表现 但下颏肌电张力明显减低 伴以周期快速眼球运动 顶部尖波 vertexsharp 可见于NREM 并可延续到 期 100 300 v 波宽125 300ms 青少年波幅最高 V波双侧同步 主波负相为主 见于中央顶区 儿童和青年人 V波可呈高波幅尖或棘波形态 需与癫痫波鉴别 双侧不对称出现中央导联 但在睡眠初期可以一过性不对称 可见思睡状态 纺锤活动 sleepspindle NREM 的标志 并可延续到 期 波形12 14Hz梭形节律 50 75 v 0 5 2s 串 中央区 Cz C3 C4 向额区扩散 同步 对称 也可以游走 不对称 极度纺锤 小儿纺锤波幅100 150 v 串长 5s 见于癫痫 智力低下儿童 也可正常儿童 Kcomplex K 综合波 高波幅复合双相或多相慢波 类似顶尖波 但常比顶尖波更宽 出现在NREM 期 并可延续到 期 可以分布到顶区和额区 顶部波幅最高 常伴以纺锤活动 为一种传入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与觉醒 arousal 机制相关 POSTS posterioroccipitalsharptransientsofsleep 睡眠中一过性枕部正相尖波 呈正相尖波式样 一过性出现枕区 见于双侧枕区 散发或连续出现 单个波形 正相电位 或4 5Hz的节律 波幅20 80 v 双侧同步 不同步 常双侧对称 可以稍有不对称 主要见于轻 中等程度睡眠 易被误以为异常波 上图平均导联下图双极导联 成人临床下节律性放电 subclinicalrhythmicelectrographyicdischargeofadults SREDA 临床上不常见 主要见于老年人 类似癫痫放电 但从不伴有临床症状 对诊断癫痫没有意义 开始 突然出现 突然或逐渐停止 分段性 或阵发性 频率 连续性单相或双相尖样波 节律性 和 性质 持续时间 平均1分钟 分布 顶 后颞 对称或不对称 患者状态 清醒休息状态或HV过程中 偶见睡眠中 缺损节律 breachrhythm 为颅骨缺损记录的脑电活动 这一情况是指颅骨缺损区 在没有颅骨衰减的情况下 可以记录到更多的高频脑电活动 可见 活动数量增多 波幅增高 精神运动变异型 psychomotorvariant 思睡节律性颞叶暴发 活动 rhthmictemporalthetaburstsofdrowsiness previoulsyknownasthepsychomotorvarieantpattern 5 7Hz尖样波或带切迹的 由于基本 频率融合 harmonics 可双侧或单侧性暴发出现在双颞区 并不转化其他频率或波形有别于癫痫放电 主要见于青年人 中 前颞区 向旁中线区扩散 阵发或暴发出现 14 6Hz正相棘波 以往称为每秒14 6Hz正相棘波 单导最易出现 正相呈尖样 负相较圆钝 轻睡状态下的后颞最为明显 正相波为13 17Hz或6 7Hz 持续时间为0 5 1秒 单个或者暴发出现 思睡或睡眠状态中出现 12 20岁多发 上图14 6Hz正相棘波下图6Hz正相棘波 小尖棘波 sss 见于思睡或轻睡状下 常为低波幅 短时限 50ms 双相棘波 下降支较陡 其后慢波成分 可以有 无节律性慢活动 不影响背景脑电活动 多见于单极导联 颞区 可广泛分布 定侧 单侧为主 可双侧对称 或不对称 发生 散在 患者年龄 成年 对癫痫发作的诊断没有意义 6Hz幻影棘波 6Hz棘慢波也被称为快棘慢 fastspike and wave 以棘慢波形式出现 频率 6 1Hz 重复频率 规则 暴发持续时间 短暂 分布 前头部和后头部导联 定侧 双侧对称 同步 通常为低波幅棘波 主要见于轻睡状态 随睡眠加深而消失 与临床癫痫发作无关 患者年龄 青年 门棘波 或称门波 wicketwaves orwicketspikes 为单个棘样波 或成串Mu样波 6 11Hz 60 200 V 负相尖样 正相圆钝 主要见于老年 发生于思睡或轻睡期 出现于 波消失后 见于颞区 双侧或单侧 可一侧多发 常为左侧 以单个形式出现 常被误以为颞叶癫痫 其后不伴以慢波成分 不改变背景活动 不使背景脑电活动减慢 与颞叶癫痫不同 上图平均导联下图双极导联 手套波 mittenpattern 400 500ms高波幅波形 多见于Fz Cz见于睡眠状态 上升支常出现切迹波 形成拇指部分100 125ms 其慢波 形成手的部分 需与棘慢波综合鉴别 1 sss再找个清晰的图片替代原有图片 2 6Hz幻影棘波 在找个清晰的图片替代原有图片 完善课件内容 徐飞飞于2015 12 12 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脑电图 新生儿 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活动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的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中 活动3周为中央区节律 1岁内迅速增加 分布广泛 5 6岁达到高峰 其后开始下降 以颞 枕区著2 5岁弥漫性 活动为主 5 6岁 与 活动大体相等 此后年龄段中 活动逐渐变得更加明显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中央区 节律以中央区 C3 C4 为主 出生后Rolandic节律为6 7Hz 到3个月龄后频率为8 12Hz 6 12个月龄 中央区节律数量逐渐增多 可不对称性出现 如无特殊加注 均为睁眼状态下记录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Lambda波枕区一过性尖样波 与受试者对明亮的图形和结构复杂物体的快速扫视性眼球运动有关 正相为主 75 100ms 可伴随出现一个后续约200 250ms负相电位 见于6个月龄 10岁之间儿童 2 3岁为最多发年龄 波形也最为明显 扫视诱发的一种电位 如无特殊加注 均为睁眼状态下记录 脑电活动频率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活动1岁之内 与 活动大体相等 活动逐年数量增加持续到5岁 但少于 活动 随着发育脑电活动趋于以 活动为主 脑电活动波幅与年龄相关的演变过程 3个月龄波幅50 100 v9个月龄波幅100 200 v1岁末波幅 200 v6 9岁儿童 波幅达到最高 然后开始下降 活动波幅右侧较左侧为高 几乎见于所有儿童之中 睁闭眼抑制现象3个月龄才可能出现 儿童年龄的7个分期和各期脑电图特点 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 共40周 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 自满1周岁至3周岁 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至6 7岁 学龄期 自6 7岁至青春期前 青春期 11 12岁至17 18岁 新生儿期脑电图特点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从早产儿到足月儿 脑电图背景活动的发育规律大致是从非连续图形逐渐演变为交替型图形 最终发展为连续性图形 新生儿期脑电活动频率范围很宽 从低波幅的8 15Hz快波到0 5 7Hz低 高波幅慢波 可以不同比例混合出现 婴儿期脑电图特点 2 12个月 广泛2 3 5Hz 50 100 v 不规则慢波以 和 活动为主 出生后3个月后头3 4Hz节律活动 但不稳定并不完全阻滞 活动雏形 出生后3个月Rolandic区5 8Hz节律性活动 25 50 v 睡眠纺锤出生后2个月出现 到3个月应出明显睡眠纺锤 12 15Hz 30 50 v 正相尖 负相圆钝特点 部位同成人 大于10s 顶部尖波和K 综合波出现出生后5个月 波形宽钝 出生时REM期约为50 以后逐渐减少 但REM潜伏期延长 出生后3 4个月睁闭眼阻滞 闪光刺激4 6Hz易诱发光驱动反应 幼儿期脑电图特点 12个月 36个月 脑电活动发育节奏有所减慢 分化良好的的 和中央区节律 额区活动相对较少 闭眼引出后头部节律 较1岁时波率略有加快 至3岁出现中度分化的 明显弥漫性 活动 大于 活动 弥漫性 活动 开始出现 后头部慢波 为后头部节律 呈多相电位 儿童期 3岁后至青春期前 脑电图特点 脑电活动发育节奏有所减慢 闭眼可见分化良好的 常混有数量不等的慢波活动 后头部可见不同程度的 活动 可以不对称 不同程度的弥漫性 活动 活动持续存在 约20 30 v 中央区节律 mu 明显 与棘波相似 可以不对称 青春期脑电图特点 13 20岁 枕区节律8 12Hz之间 后头部插入性慢波逐渐减少 分化良好 不同程度后头部慢波 可以不对称 和慢波并存 可形成尖样波 但并非棘波 弥漫性 活动有所减少 但仍继续存在 少量弥漫性 活动 儿童正常思睡 唤醒 睡眠脑电图 思睡型部分1岁之内的儿童背景活动 和 轻度增多 比清醒状态波率为慢 弥漫性 活动 3 4岁儿童最为明显 最常见的儿童脑电图型 活动呈弥漫性 5 18个月龄儿童最为显著 背景活动减少 波幅减低 伴随出现低波幅 思睡期爆发型 思睡期爆发型2 5Hz正弦样波爆发 以额 中央区为主 为一种良性活动 14 18个月龄出现 3 5岁最多见 11岁之前出现属于正常 顶部尖波 V波比成人波幅高 时限短 因此 酷像棘波 波形和极相有不同 可连续出现 双侧半球游走性不对称 开始出现于生后3 4个月 生后5个月龄可见分化良好的顶部尖波 3 4岁顶部尖波最为明显 纺锤活动 睡眠纺锤最早见于生后3 4个月 生后3 9个月龄比此后年龄儿童纺锤数量更多 每组纺锤活动持续时间更长 1岁之内常以不同步形式存在 幼龄儿童位于中央 顶区 可变现为梳形波 唤醒反应 唤醒反应最初刺激 诱发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宽V波 之后4 8Hz弥漫性节律性慢波 以额 中央区为主 然后1 3Hz的弥漫性 此后 与4 5Hz 混合并存 伪迹 脑电活动是一种非常微弱的生物电信号 经过数百万倍的放大才能在头皮记录到 同时各种来源的非脑电信号也可进入放大器 混入到脑电信号中 被称为伪迹 额区肌电伪迹 电极T4线伪迹 27床放大器伪迹 呼吸伪迹 心电伪迹 心电伪迹 拍打伪迹 同上图 眼球伪迹 呼吸伪迹 拍打伪迹 1 拍打伪迹 2 瞬目伪迹 单一电极伪迹 摇动伪迹 异常脑电图 异常脑电图 I背景活动异常II癫痫形式放电 背景活动异常 正常脑波活动减少或消失 脑波活动频率的改变 节律的改变 波幅的改变 波形明显改变 I 背景异常 基本脑波节律慢化持续性弥漫性慢波活动广泛间断性慢波活动局灶性或一侧性持续性慢波局部电压衰减暴发抑制 FIRDA 病理生理意义 以影响白质为主的病变常引起复形 活动 以影响皮层灰质为主病变引起间断性 双侧同步性 阵发性慢活动 癫痫式样的异常放电 灰质病变较白质病变更常见 脑电图异常及其程度的影响因素 年龄 患者临床状态 病程 继发因素 感染 药物 代谢 昏迷 Alpha frequencycomapattern l弥漫性分布 固定的 invariant 活动 无或微弱反应 或不衡定 l见于缺氧 心跳骤停 伴有明显脑干损伤 l如见于缺氧后出现 昏迷 预后不佳 昏迷 Beta frequencycomapattern 1 弥漫性 活动位于背景 慢波活动基础之上 2 常见于药物中毒 麻醉意外 纺锤昏迷 Spindlecomapattern 1 特征 类似于睡眠脑电图 以纺锤活动为主 伴有某些V波 但没传入刺激 唤醒 反应 2 原因 包括外伤 缺氧 脑干损伤 3 预后 原发病因和CNS损伤程度不同 不同类型的昏迷中 脑电活动自发性变化 比长时间不变者预后更好 暴发 抑制 Burst suppressionpattern 1 周期性 或反复的暴发活动 常为不规则尖波或棘波 与间歇性脑电活动减低 相互混合交替存在 2 见于重度脑损伤 缺氧 中毒 常提示预后不良 3 也可以见于可逆性病变中 如麻醉 药物中毒 低温 暴发成分主要为高波幅的 波或 波 有时复合棘波 尖波及快波 持续0 5 1s左右 暴发之间为5 20s以上低电压或电抑制期 波幅低于5 10 v 暴发抑制 Aicardi综合征 与胼胝体发育不全相关一组疾病 表现胼胝体缺损 肌阵挛 骨畸形 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视网膜 脉络膜炎 三相波 triphasicwavepattern 1 定义 短时限 低电压 表面电负性波 其后继以明显的正相尖波 最后继以长时限 表面电负相慢波 可呈节律性或成串方式存在 1 2Hz 双侧同步 对称方式存在 可出现额 枕或枕 额时间差 fronto occipitaltimelag 但一般以额部为著 2 病因 多见于肝昏迷 但非典型三相波可见于其他情况 如 其他代谢障碍 电解质失调 中毒 变性 缺氧等 三相波 triphasicwave 频率1 5 2 5Hz的中至高波幅慢波 第一相波幅较低的负相波 类似棘波 第二相一个突出的正相波 正相成分 深 且时限宽 第三相时限长于第二相的负相慢波 可散发或周期性出现 见于肝性脑病 代谢性脑病 克 雅病 缺氧性 中毒性脑病等 低电压与电静息 低电压指电压持续低于5 v 不受状态变化的影响 对外界刺激很少有反应 电静息脑电活动持续低于2 v或呈等电位线为电静息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在判断时应注意电极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cm 见于严重脑功能损伤 高度失律 Hypsarrhythmia 1 概念 高度失律指高波幅连续性 或近于连续性方式的杂乱性多灶性棘波或尖波 和非节律性慢波混合存在的脑电活动 2 多发年龄4月 4岁 3 临床常表现为婴儿痉挛 4 见于婴儿痉挛 早期肌阵挛性脑病等 5 可在清醒期 睡眠期持续存在 6 也可仅在睡眠期表现的更持续 更突出 周期性波 为某种突出于背景的脑波或波群以相似的间隔反复出现 可见尖波 棘波 慢波或三相波等 间隔期间可有低波幅的慢波活动 周期波与CJD 短间隔 1 中年 亚急性病程 为可传递性朊蛋白 2 痴呆 运动障碍 肌阵挛 早期可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 3 随病程进展 可见典型周期放电 为弥漫性 双侧同步的周期尖波 时限200 400ms 0 5 1 0s的短间隔周期性弥漫性放电 periodicshort intervaldiffusedischarges 4 肌阵挛与此种周期性尖波有关 但二者间关系并不恒定 周期波与SSPE 长间隔 1 为儿童 青春期变性病 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3 临床表现运动异常 智能退化 晚期出现全身强直 4 反复的刻板性高波幅尖慢波综合 为4 15秒的长间隔周期性弥漫性放电 periodiclong intervaldiffusedischarges 5 此种复合波多为弥漫性 双侧同步 也可以不同步的 或局灶性 刻板性抽动运动与此种周期性复合波有关 6 此种类型改变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