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当植物根从外部吸收溶质时 首先有一个溶质迅速进入的阶段 称为第一阶段 然后吸收速度变慢且较平稳 这称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溶质进入质外体 在第二阶段溶质进入原生质及液泡 图3 2植物组织对溶质的吸收 将实验材料从溶液转入水中 原来进入质外体的那些溶质会泄漏出来用无O 低温或用抑制剂来抑制呼吸作用 则第一阶段的吸收基本上不受影响 而第二阶段被抑制 这表明 溶质进入质外体与其跨膜进入细胞质和液泡的机制不同 前者以被动吸收为主 后者以主动吸收为主 化学势 与分子穿透性膜运输之间的关系隔室A和B之间分子种类的运动取决于每个隔室中溶质j的化学势的相对大小 在这里用方框的大小来表示 顺化学势梯度的运动自发进行 且称为被动运输 逆化学势梯度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 且称为主动运输 三种膜运输蛋白 通道 载体 和泵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可以调节溶质顺电化学势梯度穿膜的被动运输 通过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一 被动吸收 passiveabsorption 一 扩散作用指分子或离子沿着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移的现象 不带电的中性分子和粒子的扩散取决于其化学势梯度或浓度梯度 带电粒子的扩散除了其化学势梯度或浓度梯度以外 还受体系间电势高低的影响 亦即取决于其电化学势的梯度 在压力 重力等因素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某一体系中某种离子的电化学势可定量描述为 0 RTlna ZFE式中 为该离子的电化学势 0为标准状态下离子的电化学势 R为气体常数 T为热力学温度 a为离子的相对活度 Z为带电荷数 带正电为正数 带负电为负数 F为法拉第常数 E为离子所处体系的电势 设细胞内的离子浓度为ai 膜电势为Ei 电化学势为 i 细胞外的离子浓度为a0 膜电势为E0 电化学势为 0 细胞外和细胞内的电化学势差为 o i RTlnao ai ZF Eo Ei 3 1 RTlnao ai为化学势梯度项 ZF Eo Ei 即ZF E为电势梯度项当 0时 E RT ZF ln ai ao 3 2 细胞外离子向细胞内扩散 表现为细胞吸收离子 当 0时 E RT ZF ln ai ao 3 3 细胞内离子向细胞外扩散 表现为细胞释放离子当 0 即膜内外离子移动平衡时 E RT ZF ln ai ao 或 E RT ZF ln ao ai 3 4 3 4 式就是著名的楞斯特 Nernst 方程式 表示了膜内外离子移动平衡时 膜电势差与膜内外离子活度比的对数成正比 如仅研究分子扩散 3 1 式中电势梯度项可视为0 RTln ao ai 3 5 当 0时 即RTln ao ai 0 此时ao ai 因而分子扩散是顺化学势梯度或浓度梯度扩散的 典型的植物细胞 在细胞膜的内侧具有较高的负电荷 而在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较高的正电荷 按照化学势梯度 细胞内的阳离子应向外扩散 而按电势梯度 由于细胞内有较高的负电荷 则这种阳离子又应该从细胞外向内扩散 那么离子究竟向什么方向扩散呢 这要取决于化学势梯度与电势梯度相对数值的大小 也就是电化学势梯度的大小 K K K K K K K K 细胞的膜电势可用由微电极 参比电极和高灵敏度的电位计组成的测定装置 图3 3 测定 微电极是由玻璃毛细管打制而成 尖端口径仅为1 m 能刺入细胞内部 微电极内放入电解质和金属导线 参比电极安放在细胞外 当微电极刺入细胞质 测定到的是质膜内外的电势差 如刺入液泡 测量值就代表液泡和细胞外部之间的电势差 图3 3测定细胞膜电势差的示意图微电极插入细胞内 而面积大的参比电极安放在细胞外 二极间的电势差由静电计测量 电势差经放大器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 二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diffusion 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电化学梯度跨膜的转运 它不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部分 1 离子通道 ionchannel 由细胞膜上内在蛋白构成的允许离子通过膜的孔道 离子通道有多种类型 如根据它转运溶质的选择性有K Cl a2 通道 也可能存在着供有机离子通过的通道 从保卫细胞中已鉴定出两种K 通道 一种是允许K 外流的外向通道 另一种则K 的内向通道 一个表面积为4000 m2的保卫细胞膜约有250个K 通道 离子通道开闭的机制有两类 一类可对跨膜电势梯度发生反应 另一类则对外界刺激 如光照 激素等 发生反应 离子通道的构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处于某些构像时 它的中间会形成孔 允许溶质通过 见图 一个跨膜的内部蛋白的中央孔道允许K 通过 K 顺其电化学势梯度 注意通道右侧过量的负电荷 但逆着浓度梯度从通道左侧 外 移向右侧 细胞质 通道上的感受蛋白可对细胞内外由光照 激素或Ca2 引起的化学刺激做出反应 通道上的阀门可以通过一种未知的方式对膜两侧的电势梯度或由环境刺激产生的化学物质做出开或关的反应 图3 5K 离子内向通道模型 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时的扩散速率在106个 S 1 108个 S 1膜片钳 patchclamp PC 技术可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 极大地推动了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膜片钳 patchclamp PC 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所谓膜片钳技术 是指使用微电极从一小片细胞膜上获取电子学信息的技术 即将跨膜电压保持恒定 电压钳位 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已测到原生质膜中有K Cl a2 等离子的通道 也可能存在着供有机离子通过的通道 在液泡膜上也有相应的离子通道 从保卫细胞中已鉴定出两种K 通道 一种是允许K 外流的通道 另一种是吸收K 内流的通道 一个表面积为4000 m2的保卫细胞膜约有250个K 通道 图3 4膜片钳技术测定离子通道示意图 A 测定原理与装置 a 测定原理图 在玻璃微电极尖端截取的膜片上 如有开放的离子通道时 离子通过通道进入微电极 产生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 由监视器显示或由记录仪记录 b 测定装置 示安装玻璃微电极的装置 有吸引接口和信号输出接口 B 通道开闭时的电流输出记录图 示仅通过一个离子通道时 的膜电流情况 只有在通道开时才能测到电流 2 离子载体 ioncarrier 离子载体是一类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内在蛋白 由载体转运的物质首先与载体蛋白的结合部位结合 结合后载体蛋白产生构象变化 将被转运物质暴露于膜的另一侧 并释放出去 载体蛋白对被转运物质的结合及释放 与酶促反应中酶与底物的结合及对产物的释放情况相似 图3 6协助扩散简化模型通过载体进行被动转运的示意图 溶质是经通道蛋白还是经载体蛋白转运 二者区别 转运载体结合位点的饱和 使呈现速率达饱和状态 Vmax 在理论上 通过通道的扩散速率是与运转溶质或离子的浓度成正比的 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差成正比 经通道的转运是一种简单的扩散过程 没有饱和现象 经载体的转运 结合部位数量有限 有饱和现象 经通道转运溶质是被动吸收 由载体进行的转运可以是被动吸收 顺电化学势梯度 也可以是主动吸收 图经通道或载体转运的动力学分析 细胞液和液泡中的离子浓度可以通过主动运输 实箭头 和被动运输 虚线箭头 进行控制 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 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 这种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二 主动吸收 activeabsorption 一 ATP酶 ATPase 催化ATP水解生成ADP与Pi的酶 是参与能量代谢的关键酶 根细胞膜上的ATP酶 是膜上的插入蛋白 体积大 横跨整个膜 也是一种特殊的离子载体 质膜ATP酶催化反应如下 ATP H2OATP酶ADP Pi 32kJ mol 11molATP水解释放32kJ能量 释放的能量用于转运离子 即把细胞质内的阳离子 H K Na Ca2 向膜外 泵 出 H 是最主要的通过这种方式转运的离子 所以将转运H 的ATP酶称为H ATPase或H 泵 由于ATPase这种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转运阳离子造成了膜内外正 负电荷的不一致 形成了跨膜的电位差 故这种现象称为致电 ATP酶称为一种致电泵 electrogenicpump 跨膜的H 梯度和膜电位具有的能量合称为H 电化学势差 H 也是其它离子或分子越膜进入细胞的驱动力 ATP酶运送阳离子假设 ATP酶上有一个与阳离子M 相结合的部位 还有一个与ATP的Pi结合的部位 当未与Pi结合时 M 的结合部位对M 有高亲合性 它在膜的内侧与M 结合 同时与ATP末端的Pi结合 称为磷酸化 并释放ADP 当磷酸化后 ATP酶处于高能态 其构象发生了变化 将M 暴露于膜的外侧 同时对M 的亲合力降低 而将M 释放出去 并将结合的Pi水解释放回膜的内侧 这样ATP酶又恢复至原先的低能态构象 开始下一个循环 H K Na 或Ca2 以上述方式转运 ATP酶逆电化学势梯度运送阳离子到膜外去的假设步骤 A 通过ATP进行磷酸化 B 磷酸化作用导致蛋白质构象改变 使得阳离子暴露在细胞外 从蛋白质上释放阳离子 C D 磷酸盐离子从蛋白质释放到细胞质中的过程重新恢复了膜蛋白的最初构象 使得新一轮泵循环开始 H 是最主要的通过这种方式转运的离子 所以我们可以将转运H 的ATP酶称为H ATPase或H 泵 由于ATPase这种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转运阳离子造成了膜内外正 负电荷的不一致 形成了跨膜的电位差 故这种现象称为致电 又因为这种转运是逆电化学势梯度而进行的主动转运 所以也将ATP酶称为一种致电泵 质膜H ATPase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主宰酶 masterenzyme 它对植物许多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液泡膜上也存在H ATP酶 水解ATP过程中 它将H 泵入液泡内 叶绿体和线粒体膜上也存在有ATP酶 在光合 呼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使细胞质的pH值升高使细胞壁的pH值降低使细胞质相对于细胞壁表现电负性 H ATPase在矿质转运中的作用 液泡膜H ATPase与质膜H ATPase的区别 其转运H 时不与ATP末端Pi结合 每水解一分子ATP运送两个H 进入液泡 不依赖于K 的激活 可被Cl 刺激 对钒酸盐不敏感 被NO 抑制 Ca 是另一种通过ATP酶转运的离子 质外体中通常含较高浓度的Ca 而细胞质中Ca 浓度则十分低 微摩数量级 Ca ATPase逆电化势梯度将Ca 从细胞质转运到胞壁或液泡中 细胞质中Ca 浓度很小的波动就会显著影响许多酶的活性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调节Ca ATPase的活性使细胞质中Ca 保持一定水平 二 共转运cotransport 质膜ATPase水解ATP产生能量 把细胞质内的H 向膜外 泵 出 膜外介质中H 增加的同时 也产生膜电位 E 即膜内呈负电性 而膜外呈正电性 跨膜的H 梯度和膜电位具有的能量合称为H 电化学势差 H H 也是其它种溶质越膜进入细胞以及由ATPase合成ATP的驱动力 见第四章光合磷酸化 共转运 把H 伴随其他物质通过同一传递体进行转运称为共转运或协同转运 H ATPase 泵 出H 的过程 称为初级共运转 primarycotansport 也称原初主动运转 primaryactivetransport H 作为驱动力的离子运转称为次级共运转 secondarycotransport 具有水合层的无机离子不能通过疏水的膜脂层 若要进出细胞膜 除 H 外 还须通过传递体transporter 才能完成 这些传递体都是具有运转功能的蛋白质 载体 根据运转物质的方向 传递体可分为 共向传递体 将溶质与H 同向转运过膜 反向传递体 将溶质与H 异向转运过膜 单向传递体 协助阳离子如K NH4 顺着电势进入细胞 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传递体 质膜H ATP酶也是单向传递体 把H 分泌到膜外 它是一种消耗能量的主动单向传递体 所以单向传递体可分为主动 被动两种 在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共运输是与质子跨膜运输相偶联的溶质运输 如H K H NO3 H H2PO43 H 蔗糖 H 氨基酸等 植物细胞中的化学渗透的过程的概述 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中 用H 梯度中的能量来合成ATP 通过水解ATP与PPi的泵来建立跨膜的质子梯度 有这些泵建立的化学势被用来运输许多离子与小的代谢物穿过完整的膜通道与载体 图3 9在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被证实或设想的几种转运系统 经过共向传递体 阴离子或中性溶质如糖和氨基酸等可随着H 一同进入膜内 H 经过反向传递体进入细胞的同时有阳离子如Na Ca 的排出 由于膜电位的过极化 增加了膜内的负电位 这样阳离子如K NH4 顺着电势进入细胞 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传递体 质膜ATP酶也是单向传递体 不过在那里H 分泌到膜外 它是一种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转 所以单向传递体可分为主动 被动两种 次级主动运转假定模式驱动这过程的能量被贮存在 H A图左边 红色箭头表示 正被用来逆底物浓度梯度吸收底物 S A图左边红色箭头 A 在最初构象中蛋白质结合位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可以结合质子 B 结果导致发生仅能结合S分子的构象变化 C S的结合导致构象再次发生变化 使得结合点和底物暴露在细胞内侧 D 质子和S分子在细胞内部的释放重新恢复了载体的原初构象 使得新一次的 泵 循环开始 两个与原初质子梯度有关的次级主动运转的例子 A 在共向传递体中 能量通过驱动溶质 如蔗糖 随着质子一同进入细胞内而被耗散 B 经反向传递体 能量通过驱动质子进入细胞内同时主动运转的溶质分子 如中性离子 排出细胞 在两种情况中一定程度上溶质都是逆电化学势梯度方向运动的 所有的中性和带电荷的溶质都可以通过次级主动运转过程被运输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第三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一 根系吸收矿质与吸收水分的相互关系1 相互关联 盐分一定要溶于水中 才能被根系吸收 并随水流进入根部的质外体 而矿质的吸收 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 促进了植物的吸水 这也叫做以水调肥 肥水互促 2 相互独立 两者的吸收不成比例 吸收机理不同 水分吸收主要是以蒸腾作用引起的被动吸水为主 而矿质吸收则是主动吸收为主 分配方向不同 水分主要分配到叶片 而矿质主要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 矿质吸收与水分吸收成比例 二 根系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 离子的选择吸收是指植物对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或同一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吸收的比例不同的现象 1 生理碱性盐 physiologicallyalkaline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降低的盐类 例如NaNO 2 生理酸性盐 physiologicallyacid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 如 NH SO 3 生理中性盐 physiologicallyacidsalt 植物吸收其阴 阳离子的量很相近 而不改变周围介质pH的盐类 称生理中性盐 如NH4NO3 生理酸性盐和生理碱性盐是由于植物的选择吸收而引起外界溶液逐渐变酸或变碱 如果在土壤中长期施用某一种化学肥料 就可能引起土壤酸碱度的改变 从而破坏土壤结构 所以施化肥应注意肥料类型的合理搭配 三 根系吸收单盐会受毒害 任何植物 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 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 最后死亡 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toxicityofsinglesalt 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 而且在溶液浓度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例如把海水中生活的植物 放在与海水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中 植物会很快死亡 图3 11小麦根在单盐溶液和盐类混合液中的生长A NaCl KCl CaCl B NaCl CaCl C CaCl D NaCl 许多陆生植物的根系浸入Ca Mg Na K等任何一种单盐溶液中 根系都会停止生长 且分生区的细胞壁粘液化 细胞破坏 最后变为一团无结构的细胞团 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 这种毒害现象就会消除 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 称离子颉颃 ionantagonism 也称离子对抗 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中才能良好生长 这种溶液称平衡溶液 balancedsolution 前边所介绍的几种培养液都是平衡溶液 对于海藻来说 海水就是平衡溶液 对于陆生植物而言 土壤溶液一般也是平衡溶液 但并非理想的平衡溶液 而施肥的目的就是使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达到平衡 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金属离子间的颉颃作用因离子而异 钠不能颉颃钾 钡不能颉颃钙 而钠和钾是可以颉颃钙和钡的 不同族元素的离子之间 关于颉颃作用的本质 目前还没有满意的解释 二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根系是植物吸收矿质的主要器官 吸收矿质的部位和吸水的部位都是根尖未栓化的部分 根毛区是吸收矿质离子最快的区域 一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 积累量 输出量 图3 12大麦根尖不同区域 P的积累和运出 二 根系吸收矿质的过程 1 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表面根部细胞呼吸作用放出CO 和H O CO2溶于水生成H2CO3 H2CO3能解离出H 和HCO3 离子 这些离子同土壤溶液和土壤胶粒上吸附的离子交换 如K Cl NCO3 等进行交换 使土壤中的离子被吸附到根表面 离子交换按 同荷等价 的原理进行 即阳离子只同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只能同阴离子交换 而且价数必须相等 根系还可分泌出一些柠檬酸 苹果酸等有机酸来溶解一些难溶性盐类 并进一步加以吸收 岩石缝中生长的树木 岩石表面的地衣等植物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矿质营养的 图土壤颗粒表面阳离子交换法则由于土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 阳离子被土壤颗粒吸附于表面 外部阳离子如钾离子可取代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另一个阳离子如钙离子 使得Ca2 被根系吸收利用 2 离子进入根部导管吸附根表面的离子可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种途径1 质外体途径外界溶液中的离子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扩散进入根部质外体 故质外体又称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的大小无法直接测定 只能由实验值间接估算 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 relativefreespace RFS 估算的方法是 将根系放入某一已知浓度 体积的溶液中 待根内外离子达到平衡后 再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数和根内进入自由空间的离子数 将根再浸入水中 使自由空间内的离子扩散到水中 再行测定 用下式可计算出相对自由空间 RFS 自由空间体积 根组织总体积 100 进入组织自由空间的溶质数 mol 外液溶质浓度 mol ml 1 组织总体积 ml 100豌豆 大豆 小麦的相对自由空间约在8 14 之间 各种离子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根部自由空间 但是因为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 离子和水分都不能通过 因此自由空间运输只限于根的内皮层以外 而不能通过中柱鞘 离子和水只有转入共质体后才能进入维管束组织 不过根的幼嫩部分 其内皮层细胞尚未形成凯氏带前 离子和水分可经过质外体到达导管 图3 14根毛区离子吸收的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 另外在内皮层中有个别细胞 通道细胞 的胞壁不加厚 也可作为离子和水分的通道 2 共质体途径离子通过自由空间到达原生质表面后 可通过主动吸收或被动吸收的方式进入原生质 在细胞内离子可以通过内质网及胞间连丝从表皮细胞进入木质部薄壁细胞 然后再从木质部薄壁细胞释放到导管中 释放机理可以是被动的 也可以是主动的 并具有选择性 木质部薄壁细胞质膜上有ATP酶 推测这些薄壁细胞在分泌离子运向导管中起积极的作用 离子进入导管后 主要靠水的集流而运到地上器官 其动力为蒸腾拉力和根压 胞间连丝如何连接相邻细胞中的细胞质的示意图 三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一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 随土温的升高而加快 当超过一定温度时 吸收速度反而下降 这是因为土温变化 影响呼吸而影响根对矿质的主动吸收 影响酶的活性 影响各种代谢 影响原生质胶体状况低温下原生质胶 图3 15温度对小麦幼苗吸收钾的影响 体粘性增加 透性降低 吸收减少 高温 40 以上 使酶钝化 从而影响根部代谢 高温还导致根尖木栓化加快 减少吸收面积 高温还能引起原生质透性增加 使被吸收的矿质元素渗漏到环境中去 早稻秧苗低温发黄 二 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直接影响到根系的呼吸作用 通气良好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速度快 根据离体根吸收钾的试验 水稻在含氧量达3 时吸收速度最快 而番茄为5 10 通常要求土壤中含氧量要 5 通气不良的土壤中含氧量中只有2 缺氧时 根系的生命活动受影响 从而会降低对矿质的吸收 通常要求土壤CO 含量 5 CO 过多会抑制根系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增强 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增多 如H2S和Fe2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剂 对根系造成毒害 如南方的冷水田和烂泥田 地下水位高 土壤通气不良 影响了水稻根系的吸水和吸肥 因此 增施有机肥料 改善土壤结构 加强中耕松土等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措施能增强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三 土壤溶液浓度 据试验 当土壤溶液浓度很低时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 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达到某一浓度时 再增加离子浓度 根系对离子的吸收速度不再增加 这一现象可用离子载体的饱和效应来说明 浓度过高 会引起水分的反渗透 导致 烧苗 所以 向土壤中施用化肥过度 或叶面喷施化肥及农药的浓度过大 都会引起植物死亡 应当注意避免 一般阳离子的吸收速率随壤pH值升高而加速 而阴离子的吸收速率则随pH值增高而下降 图3 16pH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左 对燕麦吸收K 的影响 右 对小麦吸收NO 的影响 四 土壤pH值 土壤溶液pH值对植物吸收离子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 直接影响 影响到根系的带电状况 这与组成细胞质的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有关 在酸性环境中 根组织活细胞膜及胞内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处于带正电状态 易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在碱性环境中 氨基酸的羧基多发生解离而处于带负电状态 根细胞易吸收外部的阳离子 有利阳离子吸收 有利阴离子吸收 2 间接影响影响到离子有效性 比直接影响大得多 当土壤的碱性逐渐增加时 Fe Ca Mg Cu Zn PO43 等元素易形成难溶性化合物 使这些元素的有效性降低 在偏酸性环境中 有利于PO K Ca2 Mg2 等溶解性的增加 从而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但同时这些元素易流失 往往植物来不及吸收 便被雨水冲走 故在酸性红壤土中 常缺乏上述元素 土壤酸性过强时 如我国南方地区红黄壤 Al Fe Mn等溶解度增大 当超过一定含量时 可引起植物中毒 一般植物最适生长的pH值在6 7之间 但有些植物喜稍酸环境 如茶 马铃薯 烟草等 还有一些植物喜偏碱环境 如甘蔗和甜菜等 四 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除了根系以外 地上部分 茎叶 也能吸收矿质元素 把速效性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以供植物吸收的施肥方法称为根外施肥 1 吸收方式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喷施到植物地上部分后 营养元素可通过叶片的气孔 主要 叶面角质层或茎表面的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角质层是多糖和角质 脂类化合物 的混合物 分布于表皮细胞的外侧壁上 不易透水 但角质层有裂缝 呈细微的孔道 可让溶液通过 溶液经过角质层孔道到达表皮细胞外侧壁后 进一步经过细胞壁中的外连丝 连接细胞壁与质膜的纤丝 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 角质层 外连丝 表皮细胞的质膜 叶肉细胞 其他部位 主动或被动吸收 外连丝 连接细胞壁与质膜的纤丝 外连丝里充满表皮细胞原生质体的液体分泌物 从原生质体表面透过壁上的纤细孔道向外延伸 与质外体相接 当溶液经外连丝抵达质膜后 就被转运到细胞内部 最后到达叶脉韧皮部 外连丝是营养物质进入叶内的重要通道 它遍布于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的外围 角质层 外连丝 ectodesmata 表皮细胞的质膜 叶肉细胞 其他部位 Absorptionofmineralelementsbyleaf 主动或被动吸收 2 影响因素营养物质进入叶片的量与叶片的内外因素有关1 叶结构嫩叶比老叶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要大 这是由于二者的表层结构差异和生理活性不同的缘故 对角质层厚的叶片 如柑橘类 效果较差 2 温度温度对营养物质进入叶片有直接影响 在30 20 和10 时 叶片吸收32P的相对速率分别为100 71和53 3 保留时间由于叶片只能吸收溶解在溶液中的营养物质 所以溶液在叶面上保留时间越长 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量就越多 营养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沾湿剂 吐温 洗净剂 以增加营养液在叶面的吸附力 4 凡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外界环境因素 如光照 风速 气温 大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叶片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因此 向叶片喷营养液时应选择在凉爽 无风 大气湿度高的期间进行 追肥时间以傍晚或阴天为佳 3 优点1 用肥省一般大量元素浓度为1 0 5 2 微量元素0 001 0 1 为宜 用药量50 200斤 亩 一株20年生的果树施尿素如需2 5kg 叶面喷施只需0 1 0 2kg就足够2 肥效快叶面喷施比根施见效快 KCl喷后30分钟K 进入细胞 尿素喷后24小时内吸收50 75 肥效可至7 10天 3 补充养料的不足特别是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降低 吸肥能力衰退时 或因干旱土壤缺少有效水 土壤施肥难以发挥效益 或因某些矿质元素如铁在碱性土壤中有效性很低 Mo在酸性土壤中强烈被固定等情况下 采用根外追肥可以收到明显效果 常用于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氢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探讨
- 2025年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 2025年油冷器项目提案报告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Colours The fifth period (第五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违约金计算协议书6篇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真模拟数量关系题及答案
- N1叉车司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理论试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 艺考机构学校合作协议书
- 肺结核患儿的护理
- 冬季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含答案)
- 项目制用工管理制度
- 安徽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2024
- 中国梦与个人梦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 国家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备考策略【课件】
-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