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据列子一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回答第101和102题。101、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原因在于( )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 B C D 10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回答103-106题。103、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思维和存在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0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 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D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10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 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106、下列说法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理生万物”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回答107、108题。107、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A B C D 108、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 B C D 109、放眼周围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原野等物质具体形态。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眼光认识物质的唯一特性,其正确回答是( )A 可知性 B 客观实在性 C 永恒性 D 矛盾统一性110、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B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D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111、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他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债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的错误在于( )A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 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肯定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11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要勇于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认识事物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13、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看其是否是物质运动过程中( )联系。A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B 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 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D 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114、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A B C D115、“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A B C D 116、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1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B C D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回答18-20题。11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的特点包括(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科学实验性A B C D 119、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 B C D 120、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是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121、在平面内,若直线a垂直于c ,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平行直线b;在空间,若直线a垂直于c,直线b垂直于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 真理和谬误是一对矛盾C 真理有时不是客观的 D 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水平认识就不同 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回答122、123题。122、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A B C D 123、药物的配伍禁忌问题启示我们( )应该在普遍联系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应该客观地认识事物在联系中的性质和作用应该摈弃那种控制条件研究事物的方法 应该摈弃那种分门别类研究事物的方法A B C D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了著名的“乘除法”: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回答124、125题。124、“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温总理的“乘除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提出的。这说明认识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 )A 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B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125、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做过科学的解释,其中“是”是指事物( )A 客观性 B 物质性 C 规律性 D 可知性田径比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回答126、127、128题。126、只有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才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是因为( )A 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C 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 整体的功能是部分功能的总和127、在四名队员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排列顺序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这说明A 量变比质变更重要B 要重视量的积累C 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事物的质变D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28、4100接力赛的布阵理念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研究并改进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客观实际出发 A B C D 北京奥运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将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有机融合,显示了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回答129、130题。129、北京奥运体育图标,既符合体育图表标易识、易记、易使用的共同要求,又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这种有机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关系。A 相互联结 B 相互区别 C 相互转化 D 相互对立130、将千变万化的运动形式与我国汉字架构相联系,是一种创新。创新的哲学依据是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 辩证的否定观 D 事物是相对稳定的131、宋代大作家晁补之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书法“古今之妙处已亡”是因为( )A 书工笔吏缺少创新精神 B 书工笔吏尽得古人点画之法C 古人已经穷尽书法之妙处 D 学习书法切忌模仿13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B C D 一些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够千古传颂,重要原因在于它们都蕴涵深刻的哲学思想。回答133、134题。133、在下列名言中,最能体现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是( )A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34、在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D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135、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B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C 要坚持适度原则 D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136、在循环经济链条中,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家企业“废弃物”及副产品可能就是另一家企业的原料。这一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要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资源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起来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A B C D 137、右边这幅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 B C D 138、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家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正确的思想出发 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事情办成功C 真理不只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回答139141题。139、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不同学科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说明(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140、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 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141、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多数与少数的关系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42、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下列诗句中与老子这一思想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 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D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43、下列名言中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44、每天,我们都有很多的学习任务,这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如果善于按照右图所示,将学习任务进行管理,并按一定的顺序完成任务,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做法主要体现了( )的原理A 矛盾普遍性 B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D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45、“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做法表明A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 要集中力量解决特殊矛盾C 质变比量变更为重要 D 物质比意识更为重要146、中国成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水滴石穿,铁杵成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 C D 147、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知本家”“再就业”“海归”“自驾车旅游”等等。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决定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 B C D 14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人的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的成败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149、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主要说明(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不同社会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C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5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该考虑个人利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A B C D 二、简答题 要求在横线上或表格中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13、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匮乏问题相当突出。为了多生产粮食,人们“毁林造田”“以农代牧”,其结果,不仅使粮食增长十分有限,还导致了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应运而生。在新的价值观下,人们开始“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 从哲学上看,“毁林造田”“围湖造田”“以农代牧”的做法违背了。14、海恩法则是以德国人帕布斯海恩命名的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15、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哲学上看,“简单”与“不简单”、“平凡”与“不平凡”之间是( )的关系。16、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 )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其实质是( )1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真理是。18、唯物辩证法主张用( )、( )、( )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 )和( )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现状与它的( )和( )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 ),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和( )。( )是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切矛盾的( )。19、在下列空格中填入恰当内容。2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铁十五局集团上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呼吸科患者气道管理技术考核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网络安全风险与数据隐私保护研究报告
- 2025年放射肿瘤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共享经济行业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与共享经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产品行业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农产品行业产地直供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建筑工程行业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曹操献刀课件
- 2025年智慧农业行业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探讨报告
- 消防水池挖槽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血液辐照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九上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医院电梯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云南省烟草公司2025秋招网申-申论题模板及答案
-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2【测试范围:必修一第1~2章】(考试版)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招聘真题
- 污水处理厂二次污染防治方案
- 广东省上进联考2025-2026学年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生物(含答案)
- 2025年沼液还田协议书
-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某法院)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