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之形象课件[74张].ppt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20/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1.gif)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之形象课件[74张].ppt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20/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2.gif)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之形象课件[74张].ppt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20/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3.gif)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之形象课件[74张].ppt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20/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4.gif)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之形象课件[74张].ppt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20/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0c4e4551-fa0e-411f-8104-bfe80efe8ac25.gif)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项,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2009年考试说明:,二、考点解读: 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诗歌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准确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准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处境、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不同。古代诗歌的鉴赏,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是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来评估一个学生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它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的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非下苦功不可。,古诗鉴赏,之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 :,(2)人物形象: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1)自然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抓景物特点,探诗人感情。,一、自然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古诗常见 意象,1、冰雪(冰心)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角。辛渐:王昌龄的朋友。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去洛阳时所作。 “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说: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水涨江满;天亮时送你回洛阳,远望你将行经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独。寒雨: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平明:天刚亮。客:指辛渐。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洛阳”二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壶的冰那样洁白透明。,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2、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月 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画菊最后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3、菊花傲霜独立,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4、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5、“莲”与“怜”音同,谐音双关表爱恋思念,古诗中借写莲以表达爱情;莲出淤泥而不染,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6、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双关。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箫声、秦娥、秦楼,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萧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灞桥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7、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注释: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北人:北宋灭亡,易安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高大繁茂。接着,词人描写蕉叶和蕉心。蕉心卷缩着,蕉叶舒展着,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脉脉,相依相恋,情意无限深挚绵长。芭蕉有“余情”,自然是由于词人有情;词人将自己的情注入芭蕉的形象之中,创造了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极其形象地表现了她对中原故国、家乡故土的绵绵不断的思念和怀恋。,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余情”深远绵长,词人夜晚卧床时仍苦苦思念,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本已是枕上落满伤心泪,三更时分窗外又响起了雨声,雨点滴滴哒哒地敲打着芭蕉叶,声音单调凄凉。雨打在蕉叶上,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三更的冷雨霖霪不止,词人的泪水更是倾泻如注;雨打芭蕉声是凄凉,词人的啜泣声更加悲切。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结句的“北人”,实际上应解作“流离之人”、“沦落之人”,因此,这种“不惯”不只是水土气候上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深怀着这种飘泊沦亡感的词人起坐听雨,从这凄凉的雨声中她听到了些什么呢?她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词的尾句就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词人面垂两行思乡泪,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感人形象,收“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效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人温庭筠 更漏子,9、梧桐 (和芭蕉类似)-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梧桐”意象,渲染出一片沉重的忧愁。梧桐属阔叶树种,在晦暗的秋夜,显现的当是团团黑影,这正给人一种压抑、郁闷之感。从文学意蕴的角度看,梧桐多用来表现苦恨情愁。,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表现的都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般的悲伤情绪、忧怆境界。梧桐夜雨意象不断出现于历代文人笔下,具有了一种文化性质。,10、松柏论语 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诗词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寄托。,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子到来意味春天的到来。诗人用燕子表达喜悦之情,11燕子-爱情的象征,反衬离人的孤寂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寄托。,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下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今晨登高望远。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劲厉肃杀,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悲慨,词在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12、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锦瑟)以望帝化鹃自抒哀怨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即柳絮。子规鸟即杜鹃鸟。开头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13、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背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注词释义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忧愁。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14、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书信或传送书信的使者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也普遍运用。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15、蝉-高洁的象征悲凉的同义词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这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好象下垂的冠缨,它品性高洁,栖高处饮清露。它那悦耳动听的长鸣声,就出自那棵远处的高挺清拔的梧桐树上。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练习: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的修辞方法和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二、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由_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_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_的处境。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一、1、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2、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二、1、露重;秋季;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的处境。2、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意同象异,意象归类,象同意异,意同象异,思乡怀远,离愁别绪,高洁品格,凄凉忧伤,边塞生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思乡怀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思乡怀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戴叔伦堤上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离愁别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戴叔伦堤上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离愁别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凄凉忧伤,凄凉忧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凄凉忧伤,凄凉忧伤,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洁品格,高洁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竹里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边塞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边塞生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象同意异,“猿啼”意象,“酒”意象,“菊花”意象,“杜鹃”意象,“梅”意象,“月”意象,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此三句中,都用了“猿”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愉快,兴奋,凄苦,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豪,忧,这些句子中,都用了“酒”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说闻官兵收河南河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凄凉,隐逸,斗志,积极昂扬,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凄凉,欢快,思乡,思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高洁脱俗,孤芳自赏、 凄凉抑郁,昂扬自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思乡,寂寞凄凉,人生感慨哲理之思,以上内容告诉我们在鉴赏时要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一、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准确把握诗歌意象,如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再如,杜鹃、猿鸣常传达凄凉之境都是与他们的声音有关。,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析】 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二、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三、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土地流转2025年规范化管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报告
- 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 后勤薪酬管理办法
- 员工产能管理办法
- 哈投供暖管理办法
- 商品储备管理办法
- 商场订金管理办法
- 商贸结算管理办法
- 喷漆作业管理办法
- 回单签字管理办法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新疆兵团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最终版
- MEI003-内层棕化工作指示-2013内容剖析
- 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题汇编(上)(中)(下)
- 吊车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消防控制室巡查登记表
- 特变电工哲学手册课件
- 2021年无纺布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 (完整版)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参考)
- GB/T 31586.1-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1部分:拉开法试验
- 技术研发中心职位职级管理制度(试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