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ppt_第1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ppt_第2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ppt_第3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ppt_第4页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宿迁市农委能源办王迎春 一 农作物秸秆的成分 一 秸秆的一般化学成分农作物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物及水所组成的 其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又由纤维素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组成 纤维素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它包括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在常规分析中 纤维素类物质用粗纤维表示 可溶性糖类用无氮浸出物表示 泛指不包括粗纤维的碳水化合物 一般不再进行化学分析测定 而是根据秸秆中其他养分的含量进行计算得出即 无氮浸出物含量 100 水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秸秆中的无机盐用粗灰份来表示 由硅酸盐和其他少量微量元素组成 含量大约为6 但稻草中的硅酸盐含量较高达到12 以上 农作物成熟以后 其秸秆中的维生素差不多全被破坏 因此秸秆中很少含有维生素 二 秸秆中的纤维素类物质的组成作物秸秆中由许多植物细胞组成 所有的秸秆细胞可以分为细胞内容物和细胞壁两部分 秸秆用中性洗涤剂消化 煮沸一小时 细胞内容物溶于中性洗涤剂中 不溶的就是细胞壁 细胞壁是纤维素多聚物 经中性洗涤剂消化而得的纤维叫中性洗涤纤维 随后将中性洗涤纤维用酸性洗涤剂消化 能溶于酸的叫酸性洗涤可溶物 不溶的物质叫酸性洗涤纤维 能溶于酸的物质大部分是半纤维素和细胞壁含氮物质 不溶于酸的酸性洗涤纤维 又分为纯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 木质素经灼烧成灰分 灰分是由各种无机盐组成的 三 秸秆主要组成成分的化学特性与作用 1 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中最丰富的物质 又是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 在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40 50 纤维素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 1 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吡喃葡萄糖单位组成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微纤维组成的结晶形状存在 化学性能稳定 不溶于稀酸 在高温 高压和酸性条件下 可以水解成为葡萄糖 在家畜消化道中共生的微生物能分泌水解纤维素的酶 可将纤维素分解成为挥发性脂肪酸乙酸 丙酸和丁酸 被家畜吸收利用 2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戊糖 己糖和多糖醛酸及其甲酯的缩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戊聚糖 一般不溶于热水 而溶于稀酸 半纤维素在秸秆的木质素部分含量很高 植物木质部分的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缩合物 其比例是6 12 1 小麦秸秆中半纤维素主要是糖醛酸 阿拉伯糖和木糖缩合体 其比例为1 1 23 玉米轴里的半纤维素是5 1 的葡萄糖醛酸和94 8 的木糖的缩合物 豆科植物 苜蓿 则几乎都是单纯的半乳糖缩合体 半纤维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一是起支架和骨干作用 二是起贮存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在家畜消化道中 只有共生的微生物分泌的酶才能水解半纤维素 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乙酸 丙酸和丁酸等低级挥发性脂肪酸 反刍动物对半纤维素的消化率一般为60 80 3 木质素木质素是一类酚酸多聚体混合物 它是由苯丙烷及其衍生物为基本单位构成的高分子芳香醇 一般不能被家畜所利用 它常常与半纤维素 纤维素镶嵌在一起 极不容易分开 在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 有香豆醇 松柏醇和芥子醇三个重要先体 在缩合物中其相应的结构成分为羟基苯 邻甲氧苯基和丁香 由于木质素的存在 不仅影响微生物酵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而且也影响消化道中的酶对饲料中其他有机物的消化作用 使饲料有机物消化率降低 据报道 饲料中的木质素每增加1 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则下降0 8 植物中木质素的功能是 在细胞壁中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复杂结构 防止微生物的侵袭 在细胞之间作为一种粘合剂起支架的作用 还可以缓和水通过细胞壁向内渗透 4 粗蛋白作物秸秆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很低 且变化很大 据报道 稻草 麦秸 和玉米秆的粗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 5 1 4 4 9 3 变化范围分别为 3 4 5 9 3 8 5 0 8 8 9 8 燕麦麦秸平均为2 4 高梁秸为3 4 又据我国 奶牛饲养标准和典型日粮配方 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玉米秸为7 7 燕麦为7 5 粟秸为5 小麦秸为4 7 稻草为3 9 粗蛋白主要分布在秸秆的细胞壁中 故其消化率一般也较低 5 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禾本科作物秸秆中含有少量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作物含量不同 如冬小麦秸秆中的果糖 葡萄糖 蔗糖 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的含量分别为 2 6 1 2 0 4 1 5和1 3克 千克干物质 春小麦秸秆则分别为 2 5 1 8 4 4 2 1和1 8克 千克干物质 大麦秸秆为 1 9 2 1 0 8 1 2和1 4克 千克干物质 这些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均很高 几乎为100 6 无机盐秸秆中无机盐含量都很低 而且明显缺乏钴 铜 硫 钠 硒 和碘等元素 由于稻草细胞壁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很高 严重影响瘤胃中多糖类物质的降解 有关秸秆中无机盐含量的研究资料很少 较为全面的是美国 加拿大 饲料成分表 1984 小麦秸秆还田技术 一 麦秸还田的必要性 1 农田亟待修复当今 农家肥少有积制 更难以下田 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程度日益加重 造成土壤板结和酸化 耕地产出能力和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农产品质量也有下降 据有关报道 我国平均肥料利用率30 35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5 的利用率水平 我们大体每年现在化肥的使用量是5460万吨 这是折纯的量 一 麦秸还田的必要性 我区粮食虽然连续增产 但病虫害加重 产量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和农药维持 说明地力衰退 报酬率下降 抗灾能力减弱 化学肥料 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氯离子Cl 硫酸钾 磷酸二铵 土壤板结 酸化 土壤板结 酸化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土壤保水性能差土壤干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土壤保水性能差作物受旱 小麦病害虫发生重 水稻病虫害发生重 2 培肥必须秸秸还田麦秸还田是培肥改土最重要的资源 对大部分农村而言 是唯一资源 麦秸还田对培肥改士及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 1 增加土壤养分 每亩300公斤麦秸还田相当于向土壤中投入N 1 92 P 0 87 K 3 21 折合尿素 4 2 过磷酸钙6 7 氯化钾5 4 连续2 3年实施机械切碎秸秆还田 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 1 0 2 增加速效磷30 40 增加速效钾20 30 增加含氮量1 一般能提高单产10 左右 2 提高土壤缓冲能力 麦秸还田后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量增大 提高了土壤溶液的缓冲能力 缓解工业 三废 不洁水灌溉 过量农药化肥等对农田土壤的侵蚀 减轻外源有害物质结农田土壤的污染 3 提高抗逆性 水稻抗病能力明显增强 特别是对稻瘟病 胡麻斑病 稻曲病抗性明显增强 还有助于防治杂草和增加抗倒能力 4 提高光合效率 麦秸腐解过程中 产生的CO2缓慢释放到水稻冠层内 提高水稻光合效率 对水稻总光合作用的贡献率达6 7 延长水稻后期叶片功能 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5 8 麦秸秆中除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氮 磷 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在秸秆腐解过程中这些元素被陆续释放出来为作物所利用 而随着土壤中这些元素含量的变化 势必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多数研究认为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优化 但结论不一 二 麦秸焚烧或遗弃 秸秆遗弃 秸秆遗弃 二 秸秆焚烧的危害性 1 破坏土壤生态 麦秸焚烧使农田土壤有机质减少16 56 土壤细菌 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减少85 95 78 58 和87 28 引起土壤肥力的退化 2 污染大气环境 秸秆焚烧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CO CO2 氮氧化物 光化学氧化剂 和悬浮颗粒等物质 严重地段是全年均值的7倍以上 CO2浓度是全年均值的9倍以上 2008年以前 受夏收季节麦秸焚烧影响竟达8 10天之多 严重地影响了城乡人民的生活 也损害生态城市的形象 秸秆焚烧 秸秆焚烧 秸秆焚烧 秸秆焚烧 PM2 5超标造成雾霾天气 全天监测平均值超过75微克 立方米就不合格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 有时也被称作入肺颗粒物 我国PM2 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 标准 中PM2 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微克 立方米和75微克 立方米 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对颗粒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按尘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为飘尘和降尘 习惯上分为 尘粒 较粗的颗粒 粒径大于75微米 粉尘 粒径为1 75微米的颗粒 一般是由工业生产上的破碎和运转作业所产生 亚微粉尘 粒径小于1微米的粉尘 炱 燃烧 升华 冷凝等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 粒径一般小于1微米 炱 t i 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俗称 烟子 或 煤子 煤 松 松烟 雾尘 工业生产中的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 化学反应和液体喷雾所形成的液 滴 粒径一般小于10微米 由过饱和蒸汽凝结和凝聚而成的液雾也称霾 烟 由固体微粒和液滴所组成的非均匀系 包括雾尘和炱 粒径为0 01 1微米 化学烟雾 分为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两种 硫酸烟雾是二氧化硫或其他硫化物 未燃烧的煤尘和高浓度的雾尘混合后起化学作用所产生 也称伦敦型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所形成 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 煤烟 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粒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 粒径为0 01 1微米 煤尘 烟道气所带出的未燃烧煤粒 粉尘由于粒径不同 在重力作用下 沉降特性也不同 如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可以长期飘浮在空中 称为飘尘 其中10 0 25微米的又称为云尘 小于0 1微米的称为浮尘 而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 则能较快地沉降 因此称为降尘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 而且变动很大 大致可分为三类 有机成分 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 后两者主要是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 重量 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 结构复杂的有机碳化合物 可溶于苯的有机物通常只占10 以下 其中包括脂肪烃 芳烃 多环芳烃和醇 酮 酸 脂等 有一些多环芳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如苯并 a 芘 是一种五环多环芳香烃类 结晶为黄色固体 等 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 硝酸盐 氯化物等 其中硫酸盐含量可高达10 左右 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 它能反映土壤中成土母质的特征 主要由硅 铝 铁 钙 镁 钠 钾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 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占10 40 此外还有多种微量和痕量的金属元素 有些对人体有害 如汞 铅 镉等 环境危害 颗粒物中1微米以下的微粒沉降速度慢 在大气中存留时间久 在大气动力作用下能够吹送到很远的地方 所以颗粒物的污染往往波及很大区域 甚至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粒径在0 1 1微米的颗粒物 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 对可见光有很强的散射作用 这是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化学转化生成的硫酸和硝酸微粒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颗粒物落在植物叶子上影响植物生长 落在建筑物和衣服上能起沾污和腐蚀作用 大气中大量的颗粒物 干扰太阳和地面的辐射 从而对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气候发生影响 对人体危害 专家表示 PM2 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 中国将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pm2 5的危害一导致心脏病 动脉硬化 作为微小颗粒物 pm2 5极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 有研究数据显示 雾霾天气越多 心脏病发病率越高 pm2 5的危害二导致肺癌或肺部硬化 作为入肺颗粒物 pm2 5对肺部的危害也是首当其冲的 即使知道了pm2 5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人还是忽视了小个子杀手 而这些颗粒物穿透鼻腔中的鼻纤毛 进入肺部 在肺部沉淀聚集 进而造成肺部硬化 甚至导致肺癌 pm2 5的危害三导致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 随着超细微粒及纳米颗粒物的增加 一些细小病菌通过搭顺风车 通过鼻纤毛进入呼吸道 进而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这也是为什么大雾天气 哮喘病发作的原因 pm2 5的危害四影响胎儿发育 数据显示 pm2 5和pm10浓度越高 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 而pm2 5的影响尤为显著 近年来 肺癌发病人数在全球呈持续上升趋势 肺癌发病率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12 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 超过110万人死于肺癌 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 江苏大气污染下 肺癌居我省肿瘤发病率 老大 占1 4 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 有时也被称作入肺颗粒物 3 引发交通事故 2008年以前麦收季节 一把火 浓烟弥漫 引发交通事故 野火漫延 时有伤亡事件发生 4 遗弃污染水体 将秸秆遗弃至沟 河 腐解产生有机酸等毒素污染水体 导致鱼虾死亡 三 宿迁市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实施了秸秆肥料化利用 能源化利用 工业原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 基料化利用 集中化转运 六项 途径 今年夏收期间 实现了秸秆全面禁烧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 5 预计全年秸秆总量达400万吨左右 综合利用率达98 5 左右 其中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率达75 左右 肥料化利用率达4 能源化利用率达9 原料化利用率达3 5 饲料化利用率达4 基料化利用率达3 一是秸秆还田 我市常年种植小麦490万亩 水稻320万亩 玉米80万亩左右 是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来源 由于农事季节紧 近年来坚持把农机合作社作为秸秆还田的实施主体 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壮大基层农机服务力量 并提前组织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还田协议 提高秸秆还田的组织化程度 秸秆还田率逐年提高 全市秸秆还田夏季小麦秸秆达80 以上 水稻秸秆还田70 左右 特别是配置秸秆还田机 配套秸秆切碎装置 通过粉碎稻麦秸秆 深耕还田 达到消化农作物秸秆的作用 二是建立秸秆收储转运体系 积极鼓励农民经纪人 村组干部 能人大户购买打捆机和运输设备 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草场 畅通秸秆输出渠道 确保每个行政村都要建有不低于10亩的秸秆临时堆放点 鼓励生物发电企业自建秸秆堆场 初步统计今年全市新建各类草场100多个 累计达500多个 每年新建秸秆临时堆放点1000多个 保证了绝大部分秸秆的有序 整洁堆放 三是推进秸秆发电利用 全市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达9 其中秸秆发电利用率达7 5 重点是宿豫区的中节能 开发区的凯迪热电 泗阳县的国信电厂等三家已投产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 直接加大秸秆收储投入 进一步提高秸秆收购价格 并组织乡镇与三家公司对接 建立秸秆供应基地和直供渠道 三家企业收储秸秆20多万吨 四是拓展工业原料化应用 全市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率达3 5 通过机械化秸秆编织草帘 草绳 草包 秸秆制纸浆和秸秆制板等技术 年利用秸秆量超过10万吨 五是秸秆基料化应用 全市秸秆基料化利用率达3 通过秸秆粉碎 堆沤等技术处理 形成培养草菇 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基料 年利用秸秆量约12万吨左右 六是秸秆饲料化应用 全市奶牛存栏量达3万余计 秸秆饲料需求巨大 特别玉米花生和山芋秸秆需求量很大 价格也较高 近几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都在15万吨 通过秸秆氨化 青贮等处理后饲喂草食动物 促进秸秆过腹还田 占年利用秸秆综合利用量的4 左右 一是严格控制 第一把火 对出现全市 第一把火 的县区 在考核中一次性扣除20分 扣罚保证金10万元 各县区 第一把火 在考核中一次性扣除10分 扣罚保证金6万元 所在乡镇实行 一票否决 并在该乡镇及时召开全市后进典型现场会 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在现场会上和市级新闻媒体上公开检讨 该乡镇列为市重管乡镇 二是科学组织好综合利用考核 秸秆还田量组织社会第三方检查并给予补助 收储场和五化企业根据用电量和销售凭证进行计量 电厂根据收购凭证计算利用量 并分别由农机 农业 发改负责考核 三是坚决兑现奖罚政策 市级今年向各县区收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保证金 完成任务并通过考核的给予奖励 否则收缴保证金 从而形成了常效管理的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四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秸秆机械切碎全量还田 有利于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提高农作物抗逆性 降低种田成本 提高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其技术要点为 1 秸秆机械切碎 撒匀在福田系列 沃得系列等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安装秸秆切碎机 把麦草切成3 5公分 人工将切碎的麦草均匀摊撒在田间 2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技术上水浸泡 上水浸泡3 4天 目的是泡松土壤 使麦草充分吸收水分 提高机械施耕埋草作业效率 灌好薄水层 施耕埋草时 保持田里有较薄的水层即可作业 水层过深 表层泥土不易起浆 影响泥草均匀混合 水层过浅 不利于田面干整 旋耕埋草 使用中型拖拉机配套埋茬耕整机旋耕埋草 旋耕深度要在25公分以上 旋耕越深 泥土和麦草的混合效果越好 整好的田面允许露草量为每平方尺竖立的碎草少于10根 秸秆粉碎还田 秸秆粉碎还田 秸秆还田稻作 施肥技术 1 基肥 在机械旋耕埋草前 亩施42 22 8 12 或48 24 10 14 配方肥40公斤 加尿素3 5公斤 或亩施尿素18 22公斤 12 普钙30公斤 60 氯化钾10 15公斤 2 返青分蘖肥 亩施尿素15 20公斤 如施后下大雨导致稻田内肥水流失 要及时补施 3 穗粒肥 水稻开始拔节时 亩施尿素5 8公斤 水分管理 麦秸还田腐解与秧苗生长争氮 并释放有机酸等物质 影响秧苗前期生长 麦秸还田土壤疏松度增加 易导致根部倒伏 因此 在水份管理上 要做到 移栽活棵后及时排水露田 增氧促根促蘖 移栽15天后排水轻搁 分次搁实 幼穗分化到抽穗保持硬板清水 切忌重搁 影响幼穗发育 灌浆结实期保持湿润 如田面回软 分次搁实 搁田到位与不到位田块对比 搁田到位 沤水田 病虫草害防治 麦草全量还田旋耕稻作有利于清除田面杂草 也有助于防治 杂草稻 的发生 但在水稻种植后仍需防除杂草为害 机插秧 抛秧移植后4 5天及时撒施除草剂 保持水层5 6天 直播稻杂草防除要做到 一封 二杀 三挑 对病虫害防治 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动态 及时防治 结合药肥混喷每亩喷施叶面肥两次 防早衰 麦秆还田稻作 水稻生长正常 防治病虫害 麦秆还田稻作 水稻抽穗期 生长后期 麦秆还田稻作 水稻收割不受影响 玉米秸秆机械切碎还田 玉米秸秆机械切碎还田 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种植小麦 对培肥改土 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但由于秸秆全量还田配套措施不到位 给麦田整地 播种 出苗及麦苗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并容易引发冻害和渍害 要做好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工作 必须狠抓技术关键 综合运用各项配套措施 促进小麦全苗 壮苗 一 特点 1 秸秆量大 机具配置要求高水稻秸秆谷草比为1 1 1 1 2 按照水稻亩产550公斤计算 亩秸秆量为600 660公斤 平均每平方米秸秆量为1公斤左右 机械化全量还田的机具配置要求和动力消耗比较高 作业成本增加 2 腐熟时间长 农艺技术要求高本地水稻收获后为秋冬季 后茬为小麦 低温和旱作减缓秸秆的腐熟 病虫草害发生率有所提高各项农艺措施跟上 才能有效防止病虫草害 3 气候和土壤条件差 还田作业难度高有些年份水稻收获后会秋雨连绵 不利于农机作业 机械还田难点较大 应根据气候条件合理选用秸秆还田方式 提高作业水平 4 稻茬麦面积大 稻秆还田压力重本地大面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才逐步展开 大面积推广还有一个时间过程 二 技术方案 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麦作应结合机具配置情况 土壤条件 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科学制定适合当地秸秆还田的各项技术措施 一 旋耕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 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 切碎均匀抛洒 施用基肥 增施氮肥 旋耕 正 反转 人工播种 镇压 开沟 2 特点 1 作业环节增加 与传统人工种植模式相比 增加了一次旋耕作业 2 动力配置低 一般采用50 65马力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 3 作业要求高 水稻收获要低茬收割 需进行切碎和均匀抛洒 4 还田效果一般 秸秆只能埋入田地8厘米左右 5 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还田效果一般 部分经切碎的秸秆还滞留在地表上 影响播种质量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好且习惯于小麦人工撒播的区域或田块 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 切碎均匀抛洒 施用基肥 增施氮肥 机械化复式作业 浅耕灭茬 条播 开沟 二 复式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 复式作业 复式作业 2 特点 1 作业环节少 由于使用复式作业机可以实现浅耕灭茬 条播 开沟多道工序一次完成 减少了作业环节和成本的支出 2 动力配置低 一般采用50 65马力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 3 作业要求高 前期收获要低茬收割 需进行切碎和均匀抛洒 4 还田效果一般 秸秆只能埋入田地3 5厘米 若要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可在复式作业前增加一次旋耕作业 5 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还田效果一般 部分经切碎的秸秆还滞留在地表上 影响播种质量 3 适用范围适合多种土壤环境 为小麦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方式 本技术方案必须配置复式作业机械 三 深翻深埋秸秆机械化还田 1 技术路线机械收获水稻 切碎均匀抛洒 施用基肥 增施氮肥 深翻深埋 耙平镇压 机械条播小麦 机械开沟机械条播小麦 复试播种机 旋耕 施肥 播种 镇压 深翻深埋 深翻深埋 复试播种机 2 特点 1 秸秆还田效果好 通过圆盘犁 铧式犁 翻转犁等机械可以将作物秸秆埋入20厘米以下的泥土中 有利于小麦的种植 2 前期机械作业要求低 机械收割的割茬可适当提高 切碎的长度可适当加长 抛洒的均匀度可适当降低 有利于发挥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 3 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小 由于秸秆埋入深度超过20厘米 其在地下腐烂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离小麦根系较远 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伤害较小 4 农机装备投入大 需配备圆盘犁 铧式犁 翻转犁等深翻深埋机械和重型耙整地机械 同时动力配备也需提升至75 90马力 3 适用范围深翻深埋秸秆还田适用于水稻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好 土壤含水量低 后茬作物种植时间较为宽裕且机械配置条件较好的区域 四 套播免耕作业秸秆覆盖还田 1 技术路线人工播种 收获前3 5天 机械收获水稻 切碎均匀抛洒 施用基肥 增施氮肥 开沟覆土 2 特点 1 作业环节少 采用免耕作业 开沟覆土 减少了旋耕作业环节 2 动力配置低 一般采用50 65马力拖拉机即可以带动机具进行正常作业 3 作业要求高 前期收获要低茬收割 需进行切碎和均匀抛洒 4 还田效果差 秸秆一般覆盖在泥土表面 5 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经切碎的秸秆还滞留在地表上 影响小麦出苗和后期生长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小麦播种季节紧 土壤耕作条件差的田块或区域 如直播稻 连阴雨 墒情差等 三 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