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doc_第1页
第三届(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doc_第2页
第三届(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doc_第3页
第三届(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doc_第4页
第三届(2012)“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活动实施细则一、 总 则(一)为促进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活跃学习气氛、展示学子风采,同时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特组织举办“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并制定本规则。(二)“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景都系及建都所、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韩国江陵大学环境造景学部和中国风景园林网发起,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主办,中国风景园林网和世界园林杂志社承办,在风景园林院校毕业生中开展的一项评选活动。(三) 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包括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均可报名参赛。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参赛,如果已是一个设计小组的成员,则不能再以个人身份参赛,也不能同时隶属多个小组。(四)“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每年开展一次,为自愿申报制。申报由本人(或小组主要人员)提出后,经活动参与单位推荐,或由国务院参事、院士、院系学科带头人、组委会委员推荐。(五)“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主题不限,毕业作品、论文均可报名参赛。(六)“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评选采用网络评选与专家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七)“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设置四类,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类,风景园林规划作品类,园林规划设计论文类,园林植物研究论文类。每类分为两组,本科组和硕博组。(八)参赛资料的著作权归参赛者所有,如有纠纷作者自负,中国风景园林网拥有出版权和使用权,参赛相关资料不予退还。请参赛者妥善保存参赛原始资料,以备出版之用。二、参加方式1. 参赛资格报名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毕业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包括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本科、硕士生、博士生); 中国风景园林网注册会员()。2. 报名方式 “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每年开展一次,为自愿申报制; 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风景园林专业(包括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的相关院校均可报名参与竞赛活动; 院校团体参赛报名:毕业生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所在院校推荐,到学校联系员处登记报名,联系员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将纸质版和电子版的院校报名表提交至组委会秘书处。参赛毕业生需登录中国风景园林网进行网上报名; 个人参赛报名:由国务院参事、院士、院系学科带头人、活动组委会以及评委会委员推荐,于报名截止日期前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报名表至组委会秘书处,并登录中国风景园林网进行网上报名。三、资料提交1. 参赛作品(论文)提交 院校团体参赛提交:院校联系员需将院校参赛作品列表、版权声明表和参赛作品(论文)刻盘,于提交截止日期前邮寄至组委会秘书处; 个人参赛提交:于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将版权声明表、学生证扫描件及参赛作品(论文)刻盘邮寄至组委会秘书处。2、网展上传 所有参赛毕业生需按网络提交要求在会员中心进行网展作品(论文)上传。于参赛作品(论文)提交截止日期前上传以便参与网络评审和网上展示。 四、内容要求1. “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主题不限,毕业作品、论文均可报名参赛。2. 组委会指定的官方语言为中文、英文。3. 作品要求 本竞赛不设主题,但参赛毕业作品要求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 范围涵盖绿色基础设施(城乡绿地系统、大地绿色廊道、生态板块、防护系统等)的规划设计;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保护性用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的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广场、街道、林地、湿地、滨水区等)规划设计;旅游与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各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庭院、校园、企业园区等)的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物、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医疗康复、场馆的环境设计。4. 论文要求 本竞赛论文不设议题,但参赛的毕业论文要具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 范围涵盖园林历史、文化及人居环境研究;园林学科建设、教育体系探讨;传统园林的鉴别、评价、保护、修缮与管理;园林规划设计、生态观光旅游、风景名胜区与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探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评价;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调查、引种、栽培、繁殖、遗传育种研究;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切花保鲜、病虫害防治、栽培养护、古树复壮、工程技术研究;园林行业法制建设、企业、工程管理等理论探讨;盆景、赏石、插花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探讨。5. 参赛论文及作品的详细要求,请登录中国风景园林网个人会员中心查看相关附件。五、评 审1. 组建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或社团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竞赛的评审事宜。2. 评优细则 分 类:按照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风景园林规划作品、园林规划设计论文和园林植物研究论文四类分别评优。 对 象:评优以作品和论文为对象,参与院校提交的参赛作品和论文和非参与院校个人提交的参展作品和论文采取无区别对待。 分 组:竞赛设置两组,分别为本科组和硕博组,分别进行评奖。 方 法:以网上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约为20%、8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按分组分别评选出“风景园林规划作品” 、“风景园林设计作品”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和“园林植物研究论文”的一、二、三等奖。各参赛院校根据组织参赛情况以及选送作品(论文)质量综合评出优秀组织奖和风景园林教育先进集体奖。一等奖获奖学生作品(论文)的指导教师,将授予优秀教师奖。 评审标准(暂定)毕业作品评审标准代码标 准最高分规 划设 计A对场地现状的分析评价与规划、设计原则30%100对场地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机遇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战略,包含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进行分析的情况。对场地现状要素的分析与评价,以及地方性设计条件的把握和理解。B总体布局与空间联系20%100依据活动功能或景观类型划分的空间区域布局合理,结构关系明确,空间组织清晰,尺度把握得当,整体关系协调完整。物理空间构成与布局合理有效,尺度感强,景观要素的运用符合对人和自然的关怀的基本原则。C对生态、乡土文化和可持续性的考虑15%100方案体现对地方和场地内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展示,以及对全球性、区域性和局地性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对场地生态、文化价值的考虑和表现,关爱自然和环境,大胆采用生态设计和生态技术手段,以及生态工程方法。D方案(解决问题)创新15%100针对问题和机遇,解决问题方案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场地现状分析评价结果、规划目标、原则、理念与规划成果一致性强。方案建立在深入的场地理解和抽象基础之上,针对性强;设计目标、原则、理念与设计成果一致性强。E绘图表现技能与图面艺术效果20%100内容表述清楚、逻辑、规范,一目了然;标题、关键字、说明文字明确简练,图文比例得当、色彩搭配协调优美。对方案全部内容表述清楚、规范,一目了然;图文比例得当、色彩搭配协调优美;图面富有艺术感染力。综合得分综合得分=A30%+B20%+C15%+D15%+E20%毕业论文评审标准代码要 素最高分标 准A选题的针对性20%100针对风景园林行业的技术、管理、设计、研究等存在的关键问题。B方法的科学性25%100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所研究的问题,结论或结果分析符合科学要求。C工作的复杂性15%100工作量,难度,复杂程度。D研究的创新性20%100结论或结果分析有新思想、新方法、新进展,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E结果的效益性20%100工作结果创造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或具有相当的潜在应用价值。综合得分综合得分=A20%+B25%+C15%+D20%+E20%3. 评比流程 竞赛分为院校团体参赛报名或个人参赛报名; 参赛者按要求提交参评的相关材料; 秘书处按评审标准初查申报材料,并将参评材料在网上展示组织网上投票; 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详细评审; 专家评议后与网上投票结果结合汇总评审结果; 公布评审结果。 六、组织机构为保障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特设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巡展工作,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竞赛等相关事宜。申请参与竞赛活动的院校请推荐1名组委会委员和1名联系员。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联系员为秘书处成员。1、组委会:主任委员:李竹成、张启翔常务副主任:王小璘、李 雄、包满珠、王 浩、刘滨谊副主任委员:沈守云、许大为、王向荣、章俊华、赵泰东、包志毅、杜春兰、成玉宁、王脩珺、古禮淳、李 敏、朱 玲委员:刘 燕、张青萍、何友峰、刘庭风、刘纯青、杨滨章、周向频、王胜永、宋钰红、吴雪飞、唐 军、刘骏、陈月华、魏开云、路 毅、湛锦源、郭瓊瑩、唐世斌、李辰琦、孙丽娟、李睿煊、孙晓刚、王雨村、张 斌、赵晓龙、姜 龙2、秘书处:秘书长:徐家华副秘书长:刘 尧、路 毅、祝 晓、刘纯青、章 莉、郑维伟成 员:王 欣、徐艳芳、王薇薇、刘俊婧、夏宜平、张云路、彭俊生、刘小东、王洪涛、李圆圆、孙丽娟、丁金华、张 剑、冰晨旸、刘大鹏、姜 龙、张 培、贾 静、周旭丹、奚雪松、李睿煊、张蔚萍、覃 慧、高 璐、梁兴芳七、奖 励1. 获奖学生将颁发获奖证书、并现场颁发奖品。分类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若干名。2、获得优秀组织奖和风景园林教育先进集体奖的院校将颁发奖杯及获奖证书。获得优秀教师奖的教师将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3. 评审结果将在中国风景园林网进行专题报道,同时组织在相关院校中开展巡展宣传活动。4. 组织对获奖作品和论文的编辑出版。九、竞赛咨询竞赛相关咨询请与秘书处联系,秘书处是“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的组织机构之一,主要由竞赛参与院校的联系员老师组成,是沟通组委会、评委会成员及参赛毕业生之间的纽带,负责协调、统筹报名、评审以及巡展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