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doc_第1页
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doc_第2页
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doc_第3页
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doc_第4页
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时间:2007年6月21日19:00地点:亮马河大厦办公楼1座4层 主持人: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晚上的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交流活动。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赵丽,是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艺术项目经理,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今天在交流活动中有几位嘉宾和大家先简单介绍一下。 这位是谢勇先生,是去年创意英才奖中国区获奖人,代表中国的设计师去英国进行了一个设计之旅。 倪韦伯先生是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区艺术总监。 宋慰祖老师,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去年和今年北京赛区的评委。 雷海波先生,他是视觉中国的主编,也是今年我们在北京地区的合作方。 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流程,先请在座的主办方,包括评委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下奖项,接下来由谢勇先生做一个大概20分钟左右的展示,讲一下去年参赛的体验,包括在英国进行设计之旅之后的想法。之后我们把时间留给大家,因为我觉得大家可能在准备参赛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关于奖项的问题,可以自由的对嘉宾进行提问。 还有一位特别的嘉宾,就是前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吴秋权先生,是我们的特别嘉宾。 这个奖项是由我们英国的总部(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所以先请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国区艺术总监倪韦伯讲话。 倪韦伯: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欢迎到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我们的名字叫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今天晚上看到大家很兴奋,平时我们的这个空间主要是由学生来填满的,因为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到英国去留学,但是今天,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能看到却是这么多的艺术和设计界人士,让我很兴奋。确实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参与我们这个奖项,今年是我们中国区第二次参与这个奖项,也是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第三次举办这个奖项。 这个奖项英文缩写叫IYDEY,D代表Design,这个奖项是我们一系列创意英才奖的一部分,这一系列奖项不仅包括设计,还有像电影、音乐、时尚,甚至出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创意英才奖这一奖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认可青年的设计师和青年创意人才,在激烈的创意经济中所取得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奖项今年在全球有10个国家参与,我们在这进行的是中国区的活动,直到7月中旬选出中国区的优胜者,然后他/她将到英国与其他的9个国家的参赛者的优胜者一块进行角逐,这些参赛者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像印度、印尼、委内瑞拉等等一些国家。获得中国区优胜者以后,意味着去英国伦敦进行一次设计之旅,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获奖者有机会在伦敦与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交际网。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个奖项,让中国和英国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的一个希望。 我就讲这么多,但是我借这个机会感谢一下和我们合作的人,包括北京区共同主办视觉中国,雷海波;还有宋慰祖、谢勇以及在座的各位,还有媒体界的朋友们。 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宋老师讲几句。 宋慰祖: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次活动。应该说,作为创意英才奖的评奖活动,我是第二次参加了。从去年开始,中国开始参加在英国的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创意英才评奖活动。 应该说,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北京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文化创业产业,从我们的组织上来讲,我们是北京的设计产业的推动者,也是设计产业的组织者。所以这个奖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觉得参加这个活动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如何使我们北京的设计产业在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上浮出水面。在座的、大家都是设计师,都是设计的专业人士。我们可能内部交流的多,但是,让社会、国家、政府去认知我们的设计,可能在座的在这方面做的并不足。因为我自己是做这个工作的,我很了解。 第二,我们做这样一个活动,是能够推出一批人才。因为设计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一部分,主要是靠个人的创造能力。所以,也应该像影视一样,出名人、出明星。所以,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把北京的设计界的名人、明星推出来。 第三,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刚才倪韦伯先生也讲了,能够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增进中国设计朋友们和世界各国设计师、设计机构进行国际化交流,进而提升我们的国际水平和能力。 基于这三点,今天在座的这么多的设计师,而且看到的都是年轻的设计师,大家能够参加这样的一个活动,基于去年的评选的经验,一方面是要充分展示我们设计的能力和设计的水平,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参与性。我们在社会的活动和社会推进发展方面能够做什么,这也需要大家去思考,这是在评选当中能够展示的。 我祝大家成功,希望今天在座的朋友都能够参加这样一个活动。 谢谢! 雷海波:我想我今天来的话,并不代表主办方,其实可能有些人知道,我是去年这个活动的参赛者之一,当然也是入围,没有谢勇老师那么优秀,我取得的是入围奖。从我个人来讲,我愿意和大家交流我为什么参加这个奖项。 去年我知道这个事情,主要是北京工业设计中心,特别是刘老师,极力推荐参加这个活动。当时我记得马上就要截止了,他特意推了一天时间让我交报名表,碍于情面我填了一下,然后我参加了以后,特别是入选参加面试的时候,宋老师是我的评委,赵丽也是评委。我发现同样参加面试的人很多是我认识的朋友,特别是有外地的优秀的设计师,我觉得这个奖项的目的可能就是在这个地方,让大家认识更多的朋友和机会。所以,当然入围了。从另外一方面也是给大家一个个人推广的机会。我印象很深刻,名单公布完第二天,人民日报有一个记者打电话要采访,我当时说采访后来说是收费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师,今天在座的可能很多是设计公司的CEO、创意总监,大家可能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虽然在这个领域做的很优秀,但是因为缺少机会,没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参加这个奖,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接下来的交流时间大家一定要积极一点。 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的,因为我去年是参赛者。但今天受到文化处的邀请作为北京地区的共同主办方,我想也顺便说一下视觉中国。因为我们本身就在设计领域做了六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设计的媒体,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特别是中国的设计师和国外的设计师进行交流,同时能够让国内的设计师也进行交流,这是我们视觉中国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们参与这个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就让谢勇给我们做一个展示,讲讲他去年的参赛过程和获奖之旅。 谢勇:很高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这个聚会。刚才海波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去年的活动。去年参加的每一个选手都是非常优秀的,大家实际上在自己的各个行业里做的都是非常好。我能够被选中,去英国参加这个活动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事情,可能各个方面,我记得有一个评委,是一个广州的评委,说我综合性来讲得分高一些,不管是从业经历,还是表达,还是语言,作为去年的一个企业家的想法,综合起来可能我比较合适。所以,今天晚上非常感谢宋老师他们都能够过来,还有在座的很多的朋友,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是我的朋友、老师、同行,我特别高兴和大家交流一下去年在英国10天左右时间的感受。 我要讲的题目是体验英伦。今年的活动的主题是设想英伦,我的题目是体验英伦。 因为很多朋友不是工业设计这个行业。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95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以后留校当老师,97年成为联想的客座设计师,当时联想刚刚有工业设计这一块,当时姚映家是第一个设计人,我刚刚进联想的时候认识了他,组织了一个组,有清华美院的蔡军老师,还有我,还有唐林涛等6个人做联想电脑,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幸运,从联想一开始有工业设计我们就介入。一直到99年的时候,我当时和一个朋友两个人创意了北京琥珀设计有限公司,当时是数码产品多一些,像现在市面上比较少,前一段有爱国者、潜水艇,包括现代,当时的产品是我设计的。应该说比较值得骄傲的是,在那个阶段有一百多款产品上市,其中很多销量都是一两百万台。所以,琥珀设计就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数码品牌。前一段碰到冯军,他说你们是爱国者的功臣。 2004年我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这是我在我工作和教书的同时攻读的一个学位,成为Orca首席设计师,呆了一年以后出来,创建了易造工业设计,就是E-made Industrial Design,一个讲产品的制造,还有就是易者改变,或者是理解为创新,我们就是创新/造就/承诺。 特别是去年参加了IYDEY活动,这个活动是刘爽推广给我的,就是在5月份的科博会上,他当时拿了一打卡片,就是我手上拿的。我当时看到觉得不可能,因为要找到才华横溢,而且英语特别好等等很多条件,我和他说我不参加了。后来刘爽说参加吧,试一下,而且前20名有奖状,当时觉得不错就参加了,结果一路上非常的幸运,直到到最后赴伦敦参加该奖项的设计之旅。 参加完IYDEY以后,我当时觉得这在我个人发展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所以,我趁热打铁,参加了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和“创意北京、年度青年人物奖”。包括去年底的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我们参加了五个产品,有三个产品得到金、银、铜奖,我个人从去年有非常大的收获,而且是从IYDEY开始的。 (见图)这是我的设计。有一些亚都加湿器、爱国者产品。 这个产品是我们最近炒的比较火的,是去年得的红星奖的一个音响,实际上这里面有一段特别的金属,在空气中不发声,和一般的声音不一样,它是放在介质表面,与放在桌面上,放在石头表面上它会发声。这个产品获奖以后,一个是卖的很好,供不应求,断货。另一方面被一些机构看中,送给一些领导,包括朱镕基和省部级的官员,作为高科技,包括北京科委主任,作为高科技的产品的设计的代表,也是非常的幸运,赶上政府对创业蝉翼特别的重视。 (见图)我们还设计过机器人,是仿真1.6的机器人。 (见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奖,我不说了。 (见图)自从IYDEY以后,接受了大量的采访。现在隔三差五有媒体打电话,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收费的,包括有一个现代广告,还有各种商业周刊,影响力蛮大的。其实我不是夸大效果,但是也是因为去年参加了IYDEY,我和海波一样,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当时拿那个表格,不管是海波也好,还是其他的参加者也好,第一个感觉不知道表格怎么填起。因为很多比如自己在中国设计业中你的角色是什么,中国的设计业现状是什么,未来的发展障碍是什么,潜力是什么,以及将来的十年规划是什么。在填表格之前,我只是有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想法,因为填表格,触动我仔细的思考一下,没有想到填了表格,把我未来十年想明白了。然后参加这个活动,包括去香港、广州、英国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和采访。 实际上在英国呆了不到16天,但是,加上在广州、香港的逗留差不多有10多天。在我回来第二天开始,我本来是要写一个作业,就是写一个汇报,但是因为感受太强烈,所以列了16条提纲,当时看照片回想每天的经历,把照片列出来,然后开始写,发现写到四五页的时候,就不能写了,因为这三四个部分就已经写了十多页,要交作业的话,这个太多了,所以,又回过头来写了一篇学习伦敦好榜样的短文,发给赵丽。应该说,每天都有非常精彩的体验。 我下面按照16回,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感触。 第一回,赴广州群英聚会 别开生面。因为得奖先要经过广州,在国内先领一个奖,然后再去香港到伦敦。在广州的时候,一个盛大的Party,到场的人比今天晚上的人还多,在XX时装店里,他的老板是一个赞助者,在三楼做了我们作品的展示,一楼是舞台和空间,来了很多的记者。我以前也得过比较重要的设计奖,但是从来没有哪天晚上那么兴奋,和很多人交流,不管是媒体、学生,还有当地和香港的设计者,还有重要的朋友。那天晚上用别开生面来形容是非常贴切的。 (见图)这里有和香港朋友的合影,还有香港的比较有名的杂志,还有英国的官员和艺术家等等。 第二回,经香港小憩机场 另有所得。在香港是转机。但是我发现几个不错的点,为什么叫“另有所得”。 (见图)最左边是我坐火车下雨,火车经过隧道被风吹成一条一条,有深有浅,当时觉得非常美,是很好的设计,觉得这个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一个画或者是静止物的设计或者是平面的设计。 中间是顶棚结构和内在的一种呼应。 (见图)这个是电话亭。 第三回,第三天凌晨到伦敦机场,然后到酒店。因为去的早,所以有时间在外面逛逛。伦敦的地铁很有名。 (见图)这个是伦敦的地铁的灯的设计,从工业设计师来看,这是非常经典的设计,就是灯光加钢管,对接形成一条线,非常的漂亮。 (见图)这个是在伦敦很多的设计公司,不管是平面还是家具,就像街边的专卖店,在北京也好,上海也好,广州很少看街边有设计公司,而在伦敦有很多的设计公司,有产品公司和室内公司,他们开在街边,但是可以看到产品的设计的橱窗,里面是他们的空间。 (见图)这是我住的酒店。 (见图)当时在广州,新视线送给我们每个人一本杂志,我背到伦敦了,背到那以后,我想做一个活动,把杂志放在公园长椅上,看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然后有几个人路过,因为是很新的杂志,所以有人看看,然后再看看有没有丢了这个杂志。第四个人是管交通缴费的人,穿制服的人,他看了这本杂志首先很惊喜,拿起来是中文看不懂,然后看里面有很漂亮的画,再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再后来他就拿走这个书,一页一页的看,我就觉得这是我的贡献,用这个杂志和伦敦有一个文化交流。 周一的时候到了British Council (英国文化协会)伦敦总部。他们的这个标志,到现在对它的认识还是特别深刻。这个标识刚开始很简单,就是四个圆点,没有什么设计,后来一想,一个是和他们交流,另外从我自己的认识来讲,我觉得设计很好,据说花很大的钱设计。四个圆点能够看出很多的寓意,不管是B还是C,四个圆点是四面八方,越看越经典,而且这次IYDEY,去年就是这个图形,就是彩色的圆点,我在重庆也是做这样的交流活动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点,还有这些点,还有在座的朋友,就好象这些点一样,通过一个色彩,斑斓的通道通往伦敦的创意隧道的感觉。 在British Council里,一进门就有中国的唐诗,当时知道是一首诗,回家一搜知道是白居易的。还有就是一下子认识很多的朋友,从另外几个国家来的设计者。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平时有两个人讲英语,其他的8个人英语的水平差不多,所以,大家在一起交流没有什么障碍,因为水平差不多,讲不懂就不懂,可以画画,或再怎么样解释。 那天最兴奋的是,认识了其他的九个人,还有就是和BC的负责我们活动的官员,还有就是秘书,我们一下成为了好朋友。格拉斯哥,然后我们以后的每天都是这样走出,10个人,我们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或者是坐飞机去格拉斯哥,或者是坐地铁、坐巴士等等,所以,我的题目就叫“我在伦敦的家”。格拉斯哥是另外的城市,我到现在也没有读这个设施,特别之处,正好赶上格拉斯哥纪念Macintosh多少年,我开始不知道看她们的博物馆,后来经过解释,我才知道Macintosh是一个艺术家,他最早在西方把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设计结合的先驱,做了很多这样的平面设计,有东方的线条,包括一些建筑的里面。不一样的是,因为在格拉斯哥,创造了格拉斯哥学校,还有很多的团体,包括市中心,包括商场里,包括设计公司都有这样的标语,就是进入到Macintosh的世界,我很吃惊,很难想象一个城市对一个艺术家有这么高的尊敬和礼遇,而且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津津乐道。这是我们在格拉斯哥博物馆参观,参加了格拉斯哥的艺术博物馆。 (见图)这是我们在野果参加一家很大的设计公司叫“灯塔”。它实际是一个老建筑的一部分,大概是6层高,从一楼到六楼指示牌,还有中楼的楼梯,一直通到顶。在“灯塔”里感觉到一个设计公司做到这样的规模,特别的惊叹,因为他积累下来的东西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所以,有很多的收藏和展览空间,还有设计空间,有设计商店,还有设计协会在里面,就是苏格兰六个城市的设计协会的总部在这里。我知道未来的公司是有设计商店的,前一段到未来的造型设计的时候也觉得特别的亲切。 在“灯塔”里比较有感触的一点就是,他们是通过设计公司把这个设计界团结起来,他们实际是交会费的,他们设计公司是要给它交会费,但是实际付出远远大于费用,但是能够把六个城市,他们把六个城市的设计公司组成协会,在一个公司里面。 (见图)除了这样的航母,比较大的公司,也看了很多的中小型的公司。包括像这样的一个车库型的,一个车库里大概这样的面积只有我们这个办公室这么大,是两家公司,中间隔一排书架,包括像胡同里这样的公司,在英国有很多的三五人的小公司,但是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很辛苦,可能大家创业之初或者是现在很辛苦做设计,但是他们可能是创意环境的问题,他们更加自如,而且安于创业和创新的状态。 (见图)他们有一个公司专门做运送婴儿的管子,就是把出生的婴儿放在管子里,里面有保温的,包括对流空气有这个项目的空间。他们项目已经做了第三年,他们说第五年可能会有投产。那个公司在车库里面,几个人从穿着到设备、家具都是很低成本的,包括家具都是自己拿管子切的,还有小型的加工车间,但是他们做的非常安于这种状态,并不急于用各种方式赚钱,而是把这种设计做好。 和他们聊英国也有“苹果”等等,还有出来很多的有名的人,他们也很羡慕,他们说他们从现在做起。 第八回就是回家,就是回伦敦。 格拉斯哥机场很小,我去过很多机场(红色的),但是没有这样的环境。其实我的照片有很多,我现在只是摘了比较典型的。 第九回,真正的文化之旅。伦敦有很多的博物馆,最著名的是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我们基本是在周末去的,我们行程也有安排去博物馆。包括泰特美术馆,也是非常的壮观。其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在维多利亚博物馆看的达芬奇的展览,我们知道达芬奇的绘画,但是近些年也有他的创新型的设计,这个展览有很多一比一的大模型,这是真人比例,挂在展厅的上空,还有图片,包括他做的坦克,还有展览里有三十多份达芬奇的草图,都是皇家收藏(女王收藏),都是真迹。我当时第一感觉是很小,很小张,有的比这个卡片还小,不是你们想象的A4,因为达芬奇作为一个艺术家,总是随身携带小本子,看到什么新奇或者好的想法就立刻记下来,所以,很多是小草图。所以,我想,作为设计师来讲,每天可能有一瞬间会有奇思妙想,但是我们懒的话,就是有成百个好想法也就过去了,自娱自乐的过去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老老实实记下来,踏踏实实总结和研究,其中哪些可以变成实际的产品或者是很好的创意的点子。这是我看完草图尺寸的第一个感想。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我没有拍下来,不让拍。把达芬奇小的草图作成动画,因为头一天晚上我在酒店还看到这个新闻采访,就是圣马丁的一个Time,把这个作为动画,就是“在线达芬奇”,就是把这个设计活起来,这个设计也是非常新颖的。不是一帧照片,而是很多的。所以,当时的感觉是几百年前设计的先驱,很自然的,不管是仿真也好或者是怎么样,是创意的迸发的源泉,我觉得对我的设计上也是一个突然感觉,在那些点上有一个刺激和提高。 第十回叫应接不暇的问题。就像我们一会儿大家会有很多的问题和交流,包括我们去年参加IYDEY活动,评委有很多的问题和交流。其实我们去英国,一个很不一样的体验,就是每天的交流上,我们一开始去之前有一本发传真打印出来的十多页的行程表,就是要去的所有的地方和公司的网站的信息,以及大概的时间,大概见什么人。我们去之前特别匆忙,简单的做一下功课,去一开始被要求,到每个地方听他们讲完以后问问题,到后来我们自发地抢问问题,因为从直接的交流里我们感觉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因为我本人做老师,我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体验,中国的学生不乏对设计非常执着和认真的态度,但是缺的是交流的精神,就是老师讲完以后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什么问题就下课了。所以,我们缺乏这样的互动,就像今天晚上可能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有很好的交谈。在英国,整个的过程每天都是在问问题,因为我的英文也不太好,去年得了奖,得到一个强化,开始的时候开口也是磕磕绊绊的,后来问问题特别溜,而且总结我问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或者其他的问题回答对我有没有价值,应该说,整个十多天让我学会怎么听别人回答和提自己的问题。 我们有一天专门安排去见Terence Conran,他在中国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在西方是著名的设计领袖之一。他在战后借鉴了一些像法国巴黎,非常现代而有用的实际,开辟了自己的连锁店,到现在全英国有90多家,就是Habitat,就像在中国的宜家,就是它的文化和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其实去英国之前,要求我们把给Terence爵士提的问题写好,他好准备回答。但是,那天下午拿着我们问问题的那张纸还是很紧张,因为其他的问题很即兴,但是那天非常重视,在提问题之前大家反复的看自己的问题,其实就是十几个简单的字母,没有想到和爵士的交流很轻松,他反问了很多的问题给我们,他问了我一个,当时我们的交流很愉快,张佳去了,有十几位记者,他们在会议室坐一排,而且我的其他几个同事认为你们是给我助阵的,所以,总和我们的领队问,他们是不是我的亲友团,是不是中国派他来得冠军。他们解释不是,只是一个巧合。 (见图)那天晚上我们参加了一个论证设计节的开幕式。开幕式在我们理解,有很多的重要人物讲话,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这是我不同的体会。在伦敦,只有Terence Conran 爵士讲话,然后大家就聊天,之后大家就是交流,没有任何的演讲和做秀,都没有。 (见图)然后我们去了Tom Dixio ,是英国主推的产品设计师,他在时尚方面,也做过很多体恤的设计,他比较著名的设计像这把椅子的设计,包括他给Habitat做设计总监。Tom Dixio是英国比较著名的设计师,早年比较嬉皮,骑摩托车和玩儿摇滚,然后骑摩托车受伤,撞折腿,然后学设计,成为非常著名的设计师。他代表了英国设计文化的一方面,他设计灯,他设计的非常朴素,但是很生动。一开始单独看到这个灯,只是觉得很精致,因为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旦放在一个环境里,上面印入的图像等等,就会觉得灯很漂亮。所以,他很朴素和自然的风格,是英国设计很重要的一个侧面。 第十三回叫设计百分百,是英国伦敦设计节很重要的设计。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场,有百分百细节和家具。他们有很厚的一本书,记录了在这期间所有的内容,百分百是几页,你会发现很多的地方,包括像中国酒吧街里面旁边废旧楼都是展馆。非常大的,如果在英国伦敦想看全这个设计节,至少需要在伦敦呆一个星期。我还去了设计广场,包括在圣马丁参加了晚上的活动。 (见图)这是我们10个优胜者的合影,也是我们在“设计百分百”上的IYDEY的一个专门的展位,也是介绍去年得奖的作品。 (见图)认识了很多很特别的人,我只是列了一部分,包括像“金铅笔”的,还有“黄易”的教授,还有茱莉等等,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但是感触很深的设计师。 (见图)这是最后一个周末,去了海德公园去喂天鹅,还去小镇拍了拍照片,因为我有一个调研任务,朋友让我去拍英国的庭院,我专门坐了地铁到英国的小镇,上去以后拍很多的这样的照片,最后晚上回到住的酒店。 (见图)其实这十多天的记忆在脑海里,现在还是非常清晰,很多的细节记得非常清楚。可以说是永恒的回忆。另外, 参加IYDEY这一奖项使我获得的东西,一方面是在英国有这样的体会,有这样的一个历程,另外一方面它激发了个人的一种抱负或者是野心也好,通过这次一个过程,我看到了英国的设计界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回来以后自己有很多的感触。所以,感觉是一下子自己野心扩大很多倍,有很多要做的事,所以,后来参加了一些竞赛,而且今年、明年有很多的计划等着我做。所以,IYDEY真的来讲是一个给予的机会,因为我现在34岁,但是我感觉自己的这种创业的状态一下子倒退了五年,感觉是二十五六、二十七八岁的状态,确实是这样的感觉。有很多人看到我说和去年不太一样。 最后回到我们公司的一个主题,就是“创新造就成功”。作为设计的企业家可以和企业合作,作为教师,可以培养设计师,或者是带领设计师,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缺少的是设计界的榜样,只有这样才可以带动企业、学校,设计师和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国的创新而努力。 最后感谢大家的参与。 主持人:谢谢谢勇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英国设计之旅的展示。 其实借这个展示,我想告诉大家一条信息,尤其是对那些不能像谢勇这样亲自到英国体验设计来说的,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个活动,就是“设想英伦”,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全方位介绍英国的设计。今天大家参与的IYDEY创意英才奖就是“设想英伦”的开篇之作,接下来我们会在全国范围内参与马上开始的一个“大声展”的活动,里面会有整个英国部分的展览,全部都是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策划,并且全程资助的。而且还有一系列的英国设计师,8月份到北京,7月份到上海,6月份在广州。包括我们在和英国贸易组的同事合作,带来英国一系列的企业的团队和大家交流,如果大家感兴趣,这个活动从现在开始一直到11月份,您可以随时到我们的网站,小卡片上有我们的网站(),欢迎大家参与我们的活动。 说完题外话,把时间交给大家,大家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问,关于如何参与这个奖项,具体到填表,任何的关于IYDEY的问题提出来。 这部分交给宋老师。当然问题不一定给宋老师,可以互相交流。 宋慰祖:刚才谢勇介绍了他到英国去的整个的经历。去年我们北京的设计师夺得了国内的第一,代表中国参加在英国的活动。 首先希望今天在座的设计师里会产生一名今年的代表再去英国。其实谢勇在英国的时候,我也在,但是我没有他那么幸运,他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每天跟设计公司在一个楼里,我5天谈了17家设计公司,每天听设计公司讲怎么经营公司,他们的公司的运作方式,他们希望和中国的什么样的机构合作。应该说,我在那儿学到很多,突然产生一种新的感受,就是对中国目前设计公司的运作,以及设计公司的工作方式产生了一种颠覆性的,就是觉得好像现在这种简单的委托式设计不是设计公司的发展方向。刚才谢勇讲到做婴儿的,包括保温、新生儿的保健系列的产品,英国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做创造性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做别人已有的,委托给人改改造型,改变一下环境或者是简单的做一点跟随性的设计的方向。 下面还是大家提问题。提问题之前我讲两点: 第一,我为什么站在这,为什么我来讲。可能还有很多的设计师不知道我是谁,我这个人的身份比较复杂,我是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的秘书长,也是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副主任,同时还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总体来讲,就是干一件事,就是如何提升设计在中国的地位,如何能够使政府,使国家的各种政策和优惠的方针,他们给予的各项政策方面的活动,包括资金的支持能够惠及设计业。所以,我现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企业,包括设计师的发展。包括谢勇讲到的十佳杰出青年的评选,包括红星奖的评选,都是我们组织,我是直接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另外,我是去年IYDEY的评委,也是今年的评委,是北京的。所以,我今天会站在这里。 第二,今天能够见到这么多的设计界的设计师,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北京设计界的全面调查,我想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大家的公司是谁,今后才可能把各种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方面的优惠惠及大家。在这儿也算是简单的介绍。 下面大家来提问。 提问:可不可以看一下谢勇先生的获奖作品?宋慰祖:是参加英国这次创意英才奖的作品吗?这个比赛不是作品比赛,它是人才的比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你说看他的红星奖的作品可以,因为红星奖评的是产品,但是这个活动他评选的是人。不是带产品去。一开始我讲了,重点反映两点素质,第一,你在设计方面有你的创造性,有你的创造能力。第二,你要在设计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社会活动当中有贡献。所以,去年在英国来自于10个不同国家的创意青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本国内所做的一些成就。 提问:是不是有背景才可以参加,就是一定有很多的获奖项或者是有很多的工作经验,或者是有一定的地位才可以参加? 倪韦伯:其实这个奖项的宗旨不是目前的地位。我们为什么把年龄设置在25-35岁是有这样的原因,我们认可年轻人的价值,不一定是有很多的成功的案例、是成功的设计师、获得很多的大奖;我们这个奖项看的是你未来的潜力,看你是不是有这个潜质将来做一点不同的事情,能够领导中国的设计界,成为未来的领军人物,你有没有创意的思维和创意的方法。所以,展示的时候不是展示你的作品,当然可以把过去获的奖或者是一些东西作为参考,但是这些不是主要的提交资料。 提问:我是香港来的,在北京有办事处,可以参加吗? 倪韦伯:是要参加中国的还是参加香港的。因为香港有IYDEY,一点都不一样。 主持人:在香港有另外的奖项,叫数码先锋奖,不是这样的奖,和这个奖项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你在北京有公司,当然可以参加这个奖。 宋慰祖:上次还有一个新加坡人。 提问:你们的评委构成是哪些方面的?有没有其他方面设计领域的评委?主持人:我们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分四个赛区,每个赛区会选出两名选手,每个赛区会派一个评委,大家是在7月11号或者是12号在广州进行最后一轮中国赛区的角逐。一共有4个评委,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因为我们的这个奖项考虑到评委的评选,因为设计分很多细的种类,不可能每个种类全部照顾到,但是,这个奖项不管评委的背景如何,评委最重要的就是本身就是设计企业家,今天大家拿到的这份资料没有给大家提供评委的信息,但在我们的网站上又详细的介绍。 评委中有的是广告业的,也有IT业,涉及不同设计领域。宋慰祖:我纠正一个概念,可能你听我们说完以后,一大堆是工业设计的。第一,我自己不是搞工业设计,我也不是学工业设计的,我是学核能的。但是,我在这个设计领域里做了12年,因为我感觉这个产业很有发展前途。第二,刚才讲的工业设计,在中国来讲应该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工业化时代的设计,不是简单的指产品的设计。因为我们从评审的过程中也考虑到,包括在整个的工业化设计过程中包括平面,包括包装,也包括城市环境景观,刚才我讲到的我做设计产业的统计工作,包括建筑装饰、室内、园林规划都在其中,它是一个大的设计概念。包括工业设计中心,曾经想改就叫设计中心,和香港的设计中心一样,没有改的原因是今年年初给温家宝总理写一封信,温总理接到信的第二天就有批示,叫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所以,我现在和国家发改委在做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政策,这个政策的名字也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但是,它所涵盖的面不仅仅是刚才讲的产品设计这一点,包括了平面、环境、工艺、工程等等设计。 提问:国内设计人才一个大的环境,你肯定做过研究,和欧美,尤其是英国,他们的人员的环境有不同,刚才听谢老师也讲了,他参观的设计公司,那些设计师安于设计,他们三年内不急于赚很快的钱,而中国的设计师存在生活的压力,不断的设计,会有思维的枯竭的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另外,我们国家有什么好的政策,使设计师真正的安于设计?政策上和资金上? 宋慰祖:其实刚才我已经讲到一个问题。第一,目前来讲,设计公司的一个状态和国际的发展的趋势还有差距。的确,您刚才讲到一个问题,现在设计师忙于应付生活,因为我们有一个生存压力的问题。但是在英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与整个企业的国际大分工有关系,你不能创造性的为企业设计,这些国际的大企业是不需要的。去年我接待过飞利浦公司,它把在亚太地区的设计部和亚太总部全部关掉,现在跨国大企业设计部门在缩减,大量的是在应用社会的设计机构。而社会的设计公司去做设计不是简单的受它的委托,因为它的研发部门都没有,不知道现在的技术是什么,它今后的需求是需要设计公司为它创造产品。这样的话,刚才谢老师讲到,设计公司安于创造,因为创造才可能产生更大的财富。 去年我在英国谈了17家设计公司,其中有9家是纯粹的产品设计公司。这些设计公司都是创造型的,因为它是为企业创造产品,企业对它来讲是购买,不是简单的委托。委托我们是拿一点设计费,但是购买是一种商业行为,在这种商业行为中,不仅仅取得设计费,实际取得项目的转让费,而且可以在项目里进行每一件产品的提成,所以,他们生存的方式比我们宽松的多,因为他们取得的效益的方式非常高。而我们的设计,就是给你5万块钱做一个设计,做成做不成自己看,所以,产生很多的恶性竞争,因为大家没有差异化,谁都可以做这个事情。刚才我们在下面也交流,500块钱做一个设计,2万、5万、50万也做设计,但是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这里存在这样的差距。 英国的设计公司,我到英国调查一下,大概光工业设计公司,仅仅作产品的设计公司就1万多家。他们给我介绍这样讲的,有一个欧洲设计联盟,世界上70%的汽车是英国设计师设计的。这种设计不是简单的某一个汽车厂委托他设计的,而是专门为他设计的。设计以后成功了卖给你,所以,像奔驰都有很多是英国设计公司做的设计。 提问:平面设计和产品,这里只能选其中的一个吗? 主持人:您是说设计领域的界定吧? 宋慰祖:可能有很多的设计公司是多项的? 主持人:参赛者可以是以下任何领域的从业者,不用去选择。这个奖项比较特别的是不一定一定要设计师,可以是设计公司,也可以是设计管理者,只要在业界有一定的从业经验,符合参赛者的要求。大家看到,这个要求不是具体的量化的,提到的只有工作经验和年龄比较具体,其他的比如创业、魄力、个性、能动性、能力方面需要大家在面试的过程中展示出来。 这两天收到很多的报名表,但有一些问题,最后提醒大家,申请表中有些问题提的比较大,开放式,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