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联巷穿越8#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回风联巷穿越8#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回风联巷穿越8#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回风联巷穿越8#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4页
回风联巷穿越8#锚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风联巷(穿越8#煤层段)补充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原因及目的回风联巷掘进至6m位置时,以133011向下穿越8#煤层进入9#煤层当中,顶板8#煤层4m、煤层上部为6m泥岩,穿越8#煤层厚度4m,穿越段斜长22m,另底部联巷内长度8m,共计30m,原支护形式不能满足支护要求,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研究决定更改巷道支护设计,为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指导施工。二、原支护设计概述1、原巷道施工坡度开口50.370(平距)为53937下山;50.370-72.370(平距)为131751下山;72.370-153.106m为14210下山;153.106-173.106m为143427下山施工,施工断面为矩形巷道:掘宽掘高=42003200mm,掘进断面为13.44。顶板采用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每排布置11根锚杆,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靠近两帮的锚杆距帮部400mm,并与巷道顶板成70夹角。每排布置三根锚索,间排距为12003000mm,(间距沿巷道中心线向两边对称布置)。全断面铺设6.5冷拔丝网,网格为100*100mm,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混凝土强度为C20。2、 支护材料 锚杆规格:20*2200mm螺纹钢,锚索采用17.8*10m钢绞线(1*7股钢绞线),每根锚杆用1卷Z2360型及1卷z2335型树脂药卷锚固;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120Nm,锚固力不低于100KN;锚杆外露长度2050mm;每根锚索使用4根Z2360锚固剂端头锚固,锁具为QVM15-1单孔锁具;每根锚固力不低于150KN(锚索涨紧仪读数30MPa),托盘应密贴岩面,锚索外露长度150300mm;托盘均为正方形,规格为长宽=120120mm,用8mm钢板压制成弧形。网片采用6.5金属网,网格100100mm,网幅长宽=20001000mm,网要压茬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相邻两块网之间要用16#铁丝连接,连接点间距200mm。连接方式为隔网连接。附:回风联巷原断面支护图三、变更后支护设计概述1、回风联巷开口6m施工坡度更改为平巷,6m后按照133011下山施工,直至掘进至9#煤层顶板后按照9#煤层顶板顶板施工。巷道断面仍按原设计施工。2、穿越8#煤层段支护方式及参数除锚索支护外其他仍按原设计施工。锚索支护更改为每排布置两根,间排距为16001200mm,锚索托盘更改为长宽厚=2008010mm铁托盘,外加14#槽钢固顶,槽钢长度为500mm,锚索长度从第一排锚索长度10m开始每增加一排锚索长度递增300mm,最长处锚索为14.2m.(间距沿巷道中心线向两边对称布置)。锚索要全长锚固,若遇特殊超宽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密锚索支护。采用前探梁或支柱临时支护。3、 底部回风联巷支护参数 除锚索外其他仍按原设计施工,原锚索支护相应调整为每排布置两根,间排距为1600*1600mm,锚索托盘更改为长宽厚=1508010mm铁托盘,外加10#槽钢固顶,槽钢长度为500mm,锚索长度为14.2m.(间距沿巷道中心线向两边对称布置)。锚索要全长锚固,若遇特殊超宽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密锚索支护。刷扩巷道超前工作面10m范围内,采用双排带帽点柱及时支护,点柱间距1200mm,排距1000mm。附:回风联巷穿越8#煤层断面支护图、底部回风联巷断面支护图4、原巷道密闭在斜坡穿层段13m处,右帮遇原采空巷道,采空巷道与回风联巷跨距为9.5m,需对其进行密闭,具体方式为:(1)首先安排瓦检员对原采空巷道口进行检测有害气体情况,待瓦检员检测完毕后方可开始工作。(2)密闭前在原巷道与回风巷道贯通处向里顶板打设3排锚杆、两根锚索加强支护,详见临时密闭支护图。(3)密闭段长度为6.5m,采取双层料石砌筑墙体,墙体厚度为500mm,中间填充黄土,厚度为1000mm,总计厚度2m,墙体高度为2m、基础500mm。详见回风联巷临时密闭图。(4)砌筑完毕后对墙体挂网进行喷浆密封,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强度等级为C20。5、刷扩巷道超前工作面10m范围内,采取双排木点柱及时支护,点柱间距1.2m,排距1m,采用直径160-180mm圆木点柱进行临时支护,圆木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仔细检查顶板和帮部围岩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特别是在打帮部锚杆、锚索的过程中,要保证支护锚杆、锚索的施工质量,搅拌旋转时间不少于30S,安注锚杆、锚索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危岩、排除隐患。2、掘进过程中,发现岩石松软、片帮、来压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汇报调度室,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情况危急时,必须撤出迎头内的所有施工人员至安全地点,严禁冒险作业。 3、掘进过程中若顶板破碎,留不住顶板时可采取打设超前锚杆支护,超前锚杆面向迎头打设角度为15-30,打设数量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变化。4、采取浅孔放小炮,短掘短支,尽量做到顶板、两帮平直以保证支护质量。5、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 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检查瓦斯)、“三保险”(站岗、设置警标、吹哨)和“三人联锁”制度。6、装药前,首先必须清除炮眼内的煤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有水的炮眼,应使用抗水型炸药。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脚线悬空,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采、掘机械等导电体相接触。7、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炮眼深度小于 0.6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每孔装药量不得超过150g;b、炮眼必须封满炮泥;c、爆破前,必须在爆破地点附近洒水降尘,并检查瓦斯,浓度超过1%不准爆破;d、检查并加固爆破地点附近支架;e、爆破时,必须站好岗并有班组长在现场指挥;、炮眼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得小于0.5m。8、严格瓦斯检查及监测制度,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异常、达到0.8%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上报队部及调度,查明原因并处理完毕后再恢复生产。9、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巷壁。10、井下不得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和电缆。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0.8%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查;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