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双全_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_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doc_第1页
工学双全_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_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doc_第2页
工学双全_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_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doc_第3页
工学双全_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_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doc_第4页
工学双全_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_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梦无忧网 试管婴儿论坛 本文由33467338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 0 年 4 月第 2 期 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55 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例 陈柏良 何巧利 郑艳芳 周宝玉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贸易系 , 福建福州 350012 ) 摘 作为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 “ 要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继承 、深化 、发展和完善了校企合作办学 、“ 模式和产学结合培养方式 , 它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的障碍和瓶颈 , 实现校企合作创新 、实训模式创新和 双师培养创新等 。与理工专业特点不同 , 对经 、管 、贸等专业而言 , 以职场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例 , 通过明确功 能定位 、创新管理体制 、营造职场环境和设计项目内容等 , 构建实用 、有效的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 , 、“ 这是新时期创办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突破高等职教传统模式 、保持领先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 。 关键词 职场化教育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G6421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4940 (2010) 02 - 0055 - 07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加强学生实践操 作能力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必然要求 , 是以就业为 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 , 也是职业院校 在职业教育实践与发展中必须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要 问题 。对此 ,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定 (国发 2005 35 号 ) 、教育部 关于职业院校 4 号 ) 和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 企之间普遍停留在 “ 合而不作 ” 合而无作 ” 作 、“ 、“ 而不合 ”等不同程度的合作状态 , 工学结合也主要 是依靠学校通过人情关系为纽带去寻找企业实训实习 基地 (何静 , 2008 ) , 从而无法真正实现 “ 校企合 作” 。而在 “ 校企合作 ”模式基础上的 “ 校企合一 ” 职业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突破传统和开创职业 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 “ 既合亦作 ”的成功新 范本 。 模式 一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 职场化教育新 “ 、“ : 试行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 2006 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 等政策和文 件 , 为职业院校探索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模 、“ 式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有效的保障 。但是 , 校企合作 中的 “ ”只是战略层面上的 , 更为迫切和重要的 合 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 “ ”好 。 作 当前 , 校企合作的普遍作法只是停滞在学生下工 厂企业实习 、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上课和毕业生就业 安排等浅表层面上 , 整体上校企合作的程度不深 、质 的内涵 (张日恒 , 2006 ) , 这 是工 学结合 的前 提条 件 。但由于教育公益性与企业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 校 “ 校企合一 ”的概念最早是作为联合办学的形式 而提出的 (李家群 , 2000 ) , 例如通过兼并 、买断和 接收与教学有关的困难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田秀萍 、 胡珍芬 、陈玉阁 , 2006 ) , 如河北唐山技师学院 。在 2006 年 3 月 30 日 , 教育部 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 结合 、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 2006 4 号 ) 提 出, “ 积极推进 校企合一 鼓励 , 前厂 (店 ) 后 校 或 前校后厂 (店 ) 。随着校企合作 、工学结 ” 合的不断深入 , 近年来不断有职业院校探索 、实践 量不高 , 密切 、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需要拓展 “ ” 合 3 收稿日期 : 2010 - 03 - 05 基金项目 : 本文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 (编号 : Sz201014 ) 。 E - mail: ballenchen1631 com 作者简介 : 陈柏良 (1981 - ) , 男 ,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讲师 , 研究方向 :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 56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10 年 4 月第 2 期 “ 校企合一 ”的职教新模式 , 先后有石家庄职业技术 学院 (杜秀珍 , 2008; 田晓玲 , 2008 ) 、齐齐哈尔职 业学院 (王德山 , 2008; 李才 , 2009 ) 、广州机电技 师学院 (张可安 , 2009 ) 、安博教育集团天津长城学 校 (央视新闻联播 , 2009 年 6 月 29 日 ) 、无锡城市 职业技术学院 (锡海模式 , 林武 , 2009 ) 和杭州职 业技术学院 (友嘉模式 , 叶鉴铭 , 2009 ) 等 , 但这 些学校的 “ 校企合一 ”模式大多面向软件开发 、机 械制造 、机电数控 、动漫设计等理工专业 , 从而缺少 对经济 、管理和贸易等专业 “ 校企合一 ”模式的探 索和研究 。而与理工专业先进技术要求和昂贵设备投 入需要不同 , 电子商务涉及经济 、管理 、贸易 、计算 机等专业 , 呈现形式多样 、学科综合和成长快速等特 性 , 而且具有创意 、创新和创业等专业优势与行业要 求 , 以此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校企合一 ” 模式 , 这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深入开展与实 践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一 ) “ 校企合一 ”的内涵 工学两者之间互相促进 、兼顾不误 , 并从 “ 工学交 替 ”发展到 “ 工学协同 ” 而 “ ; 双全 ”的另一方面又 要求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力求 “ 全真 ”实战 、“ 全程 ” 渗透 , 借助 “ 校企合一 ”的电子商务 “ 教学工场 ” , 推行与企业商务运作和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学习模式 ,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强调实战性 、职业环境贴近真实 性 、商务思维方式凸显开放性等 , 真正完成电子商务 职业教育 教 学 从 虚 拟 到 模 拟 , 再 到 真 实 的 过 渡 与 转变 。 综上 ,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奉行教育 、“ 家陶行知 “ 知行合一 ”的教育思想 , 这同样符合易 经中的太极图式思维 , 如图 1 所示 。大圆圈象征高等 职业教育以培养完整的 、全面的人为宗旨 , 黑白二色 分别代表学工双方 、知行二律 , 黑白之间的分界线即 划分知行和工学的界限 , 黑 、白及分界包含在同一圆 圈之内 , 构成和谐的合一整体 , 体现出知中有行 、行 中有知 、知行并重的教育哲学思想 。同时 , 知行双方 循环中有渐变 , 渐变中又不离循环 , 二者循环相生 、 循环相变 , 这种合而不同的辩证思维范式和动态循环 方式 , 遵循的恰是太极图的理路 。 所谓 “ 校企合一 ” 是指学校本着 “ , 实用 ” 实 、“ 操 ” 实战 ”的职场化教育理念 , 在现有的专业理 、“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 , 借鉴李开复的 “ 创 新工场 ” 概念和模式 , 引入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 , 通过自主运营 、外包运营或项目孵化等形式搭建一个 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师生教学相长的电子商务 “ 教学 工场 ” 形 成 “前 场 (企 ) 后 校 ”或 “前 校 后 场 , (企 ) ”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 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过程 与企业生产过程 、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经营资源 、学 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三维融合 , 使学生的职 业技能与的企业岗位需求之间无缝对接 。 简言之 , “ 校企合一 ”即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 。 从逻辑上看 , 二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 但关键是 “ ”的内涵不同 : “ 合 校企合一 ”强调 “ 合一 ”但是 又不排斥 “ 合作 ” “ ; 校企合一 ”不是浅层或表面 “ 合作 ” 而 是 更 深 入 和 紧 密 的 “ 作 ” , 合 。实 际 上 , “ 校企合一 ”是校企合作的继承发展与深化推进 , 从 而有本质的递进与提升 。 (二 ) “ 工学双全 ”的内涵 图 1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的太极式思维 、“ 从太极图式思维出发 , “ ”和 “ ”分别对应 学 工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学习领域和职业岗位行动领 域 , “ ”和 “ ”则分别代表职业知识体系和职业 知 行 能力体系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的太极式 “ 、“ 思维以 “ ” 工 ”智慧为核心 , 以知识储备为基 学 、“ 础 , 以职场行动为保证 , 辅助带动思想境界 、价值观 念 、性格心态和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 作为工学结合的深入形式 , 所谓 “ 工学双全 ” , 其本质是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的一种人才培养创新模 式 。具体而言 , “ 工学双全 ”一方面是指 “ 学习 ”和 “ 工作 ”同时同步并行开展 , 学即可用 , 用即所学 , 201 0 年 4 月第 2 期 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57 达到工学融合 、知行合一 。 二 、 校企合一 ” “ “ 、 工学双全 ”模式的创新 根据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 号 ) 的精神 ,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 式, 而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的创新主要 、“ 表现在校企合作创新 、实训模式创新和双师培养创新 三个方面 。 (一 ) 校企合作创新 全面职业素养 , 并提升职业竞争能力 。如图 3 所示 。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 , 学校与企业虽然作为相对 独立的责任主体 , 但是校企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对话地 位 , 其中主要是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 校 “ ” (经济 ) 、“ ” (管理 ) 、“ ” (贸易 ) 、 经 管 贸 “ ” (会计 ) 、“ ” (计算机应用 、美术设计等 ) 会 技 等各系和专业各自为政 、各自行动 、条块分割 , 校企 合作资源分散 , 无法达到通盘规划 、整合利用和资源 共享 。特别是 ,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 “ ” (创意 、创新 、创业 ) 这一模块缺乏针对的 创 训练和有效的提升 , 如图 2 所示 。 图 3 “ 、管 、贸 、会 、技 、创 ” 融 经 于一体的 “ 校企合一 ”模式 在“ 校企合一 ”模式中 , 学校即设有企业 , 教 室亦是办公室 , 老师也是老板 , 而学生又是员工 , 作 品还是产品 , 育人同时也创收 。学生以 “ 准员工 ” 的身份在真实的电子商务情境中边学习 、边实践 、边 工作 , 通过 “ 顶岗轮换 ”学习 “ ” 管 ” 贸 ” 经 、“ 、“ 、 “ ” “ ” “ ”等不同领域的商务知识和专业技 会 、 技 、 创 能 , 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热情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效果 。 (二 ) 实训模式创新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模式特别注重学生职 业技能的培养和强化 , 通过深度融合校企双方的资源 优势 , 由学校提供网络设备 、实训场地 , 借助企业的 产品 、人员和 企业 管理 经验 等 , 搭建 一个 融 “ 、 经 管 、贸 、会 、技 、创 ”于一体的真实的电子商务协 同实训工场 (实训公司 ) , 紧密联系电子商务行业和 企业 。如图 4 所示 。 图 2 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校企合作模式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模式扭转了高等职业 教育中学校被动和尴尬的局面 , 并可以主动地通过兼 并 、买断 、合资 、合作 、独资 、参股或控股等方式灵 活参与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活动 。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应 用型人才的新好途径 , “ 校企合一 ”的办学模式和 “ 工学双全 ”的培养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并富有战略意 义的校企合作创新 , 它打破原有的校企合作框架 , 促 进各职业教育模块的整合与沟通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图 4 基于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模式的 电子商务协同实训工场 (实训公司 ) 58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传统的校企合作实训模式中 , 由于学生的商务知 20 10 年 4 月第 2 期 可见 , 与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当 前 普 遍 采 用 的 “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和 “ 产学结合 ”培养方式一脉 相承 , “ 校企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并非是单纯的 、“ 资源整合 , 也不是要取代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模式 , 而是一种稳固的 、多层面的校企融合 , 是高等职业教 育模式的进一步深化 、发展 、创 新和 完善 的产 物 。 “ 校企合一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它是引领职业教育 改革的正确方向 (孙永强 , 2009 ) 。但是 , 这并不是 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把所有的专业都办成产业 , 也不是 要求学校办的企业越多越好 , 更不是学校同企业的合 并 , 而是要做好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李才 , 2009 ) 。 三 、 校企合一 ” “ “ 、 工学双全 ”模式的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模式的构建需要明确 功能定位 、创新管理体制 、营造职场环境 、设计学习 内容等 。 (一 ) 明确 “ 校企合一 ”的功能定位 识和专业技能大多没有和经济收入挂钩 , 导致学生学 习的努力程度不够 。在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 模式中 , 通过真正企业化运作的协同实训工场 , 边 教 、边学 、边训 、边工作的 “ 教学做合一 ”理念被 广泛应用和推广 , 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获取了报酬 , 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 使学校的 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商务运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 , 电子商务协同实训工场 (实训公司 ) 可以统一联系 企业工厂的产品货源提供给学生以进行网络商店实战 运作 , 同时以 “ 阿米巴经营 ” 项目小组式的专业化 分工和协作为基础搭建 “ 网店群 ” 提升学生电子商 , 务的运作与协同能力 , 从而也为大型电子商务公司专 业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 特别地 , 该实训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电子商务职 业技能 , 也为想创业但又缺乏资金与平台的学生提供 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平台 。例如 , 在 “ 校企合一 ”中 有关老师 (老板 ) 的带领和指导下 , 学生可以通过 自建网站平台 、借助 ShopEx 等平台工具或依托淘宝 网等第三方平台等进行创业 , 电子商务协同实训工场 (实训公司 ) 对开创出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 “ 校企合一 ”是从学校层面上定义的一种以市场 变化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一 体化运行机制 , 它要求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 的需要 , 通过引进 、参与或创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 在学校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的基础上 , 结合专业特性 组建专业实训公司 , 并依托专业办产业 。但是 , 办好 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 从而提升 人才培养的效果 。“ 校企合一 ”模式中的企业并非单 纯的生产经营机构 , 其功能定位首先应该是作为高等 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专业公司实 体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 通过深化教育 教学改革 , 充分发挥 “ 校企合一 ”模式的教书育人 功能 , 确保企业经营生产服务专业教育教学 。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 通过电子商务协同实训工 场 (实训公司 ) , 把学生视为一个 “ 职业新人 ”进行 磨砺 , 并始终灌输给他们融入 “ 校企合一 ”中的企 业家与创业精神 、市场与效率观念 、战略与策略思 维 、竞争与合作智慧 、分工与协作能力 、管理与沟通 素养 、诚信与发展品质 、成本与风险意识等 , 以铸造 融 “ 、管 、贸 、会 、技 、创 ”为一体的电子商务 经 “ 职业达人 ” 。同时 , 通过形成校企互动机制 , 兼顾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公司的商务运作功能并努力做到有 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 这不但可以降低学校实践教学的 成本 , 又 可 以 降 低 企 业 的 运 营 成 本 。可 见 , 明 确 “ 校企合一 ”的功能定位是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 创意进行重点培育和孵化 , 当学生的创业项目成熟到 一定程度以后 , 可以剥离电子商务协同实训工场这一 母体而成为独立的公司 , 并可以继续得到电子商务实 训公司的有关业务指导和人才支持 。 (三 ) 双师培养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是既懂理论又 懂实践的 “ 双师型 ”教师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 , 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 大多通过利用假期 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的 “ 双师 ”素 质 ,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 “ 挂职 ”等方式很 难取得真正的锻炼效果 。要培养出知经济 、懂贸易 、 会谈判 、能营销 、擅管理等的高素质应用型商务人 才 , 那么 , 老师自己首先要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和丰富 的商务经验 。 校企合一 ” “ “ 、 工学双全 ”模式为高等 职业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培养 “ 双师型 ”教师创造了 有利条件 。在这一模式中 , 专业教师既是老师又是老 板 , 既要组织教学工作又要管理公司运营 , 并借此获 得实践操作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 从而为职业院校 培养自己的 “ 双师型 ”教师提供平台 。 201 0 年 4 月第 2 期 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59 双全 ”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 这要求学校和教师本着 “ 无作不合 、既合亦作 、合而作之 、金石可镂 ”的信 心和理念 , 始终坚持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有 利于学校未来发展和有利于教师未来发展的原则 , 并 真正深入贯彻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 模式 。 (二 ) 创新 “ 校企合一 ”的管理体制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前提下 , 通过兼并 、买断 、合 资 、独资 、参股或控股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创办和 经营活动 , 从而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 质量 。 协同实训公司形式是指基于 “ 灵活开放 、资源 共享 、多元合作 、协同服务 ”搭建社会化的 “ 实训 公司 ”平台 , 通过优化重组教育教学资源 , 整合企 业生产经营资源 、短期技能培训资源以及学校 “ 双 师 ”队伍资源等 , 形成由 “ 教室 (办公室 ) 实训 公司 教学工场 ”三级配套衔接并提供社会服务功 能的实训模式 , 其特点是 “ 师生员工化 , 实训生产 化” 。该形式中 , “ 实训公司 ”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 , 但在整个管理体系建设中 , 特别强化有关专业的协同 实训体系建设 。在实际运行中 , 实训公司作为学校下属 的二级单位 , 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公司经理负责制 , 负有 学校管理职能和教学责任 , 其目标是建成电子商务职业 教育、专业实训、员工培训和商务运营四位一体的多功 能的 “ 教学工场 ” 。在教学工作上 , 专业实训公司按照 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 , 负责承担学生的实训、 实习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实践锻炼任务。 (三 ) 营造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实境 31协同实训公司形式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公益性和企业的逐利性这 一矛盾 , “ 校企合一 ”模式需要正确理顺 、适当创新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 寻找学校和企业 这两个性质有着明显区别的组织 “ 合一 ”的共同着 力点和有机结合点 。从管理体制看 , “ 校企合一 ”的 具体实现形式主要可以通过高等职业院校自主运营 、 专业外包运营或实训公司项目孵化等 。 相对于 “ 校办工厂 ” 校办企业 ”而言 , 通过 、“ 学校自主运营形式的 “ 校企合一 ”模式具有法人资 格 , 但它以承担教育教学功能为主 。在该形式中 , 法 人代表由学校的校长兼任 , 学校可以通过选派有关专 任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承担 “ 校企合一 ”企业的日 常管理和运营工作 , 并通过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独 立核算和相对独立运营 , 学校将其纳入相关部门的编 制 , 从而把学校的职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商务经营管 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做法可以从学校总体自主运 作 、灵活调配资源 , 有利于打通各个专业条块分割的 局面 , 从而共享全部的校企教育教学资源 。 专业实体公司形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依托行业和 企业 , 按照 “ 围绕专业办产业 , 办好产业促专业 ” 的开放式办学思路 , 广泛聚集专业教师的人力资源 、 智力资源与市场资源 , 以 “ 专业 +公司 ” (万由祥 , 2008 ) 的形式创建集教学 、科研和生产服务于一体的 21专业实体公司形式 11学校自主运营形式 营造真实配套的职场环境是构建与实施 “ 校企 合一 ” 工学双全 ”模式的基础 , 这对于学生在复 、“ 杂多变 、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零距离上岗具有重要 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设计公司化的教室作 为学生参与学习与工作的办公室 , 教师通过设计与专 业相关的企业真实商业问题 、项目内容和工作任务引 导学生学习 , 而学生通过利用真实的互联网络平台和 工具等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 、管理运作和营销推广 等过程中的相关真实商业问题等 。 同时 , 通过 “ 校企合一 ”实体公司的良好企业 文化 、规范管理流程和浓厚商业氛围等真实的职场化 学习与工作环境来熏陶和影响学生 , 并结合 “ 校企 合一 ”中真实职业岗位的实战操作训练 , 要求学生 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 基本流程 , 而且还要掌握 “ 应知 、应会 ”基本职业 岗位 能 力 , 初 步 形 成 “朴 实 、踏 实 、务 实 ; 能 干 、 肯干 、会干 ”的良好职业素养 。 (四 ) 设计 “ 工学双全 ”的学习内容 “ 校企合一 ”的专业实体化公司 , 以促进专业教育教 学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在该形式中 , 学校可以 通过成立 “ 校企合一 ”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 、管理 指导各个专业实体公司的工作 , 通过创新学校管理体 制 , 如通过二 级管 理制 度 、专 业法 人制 度 (李 才 , 2009 ) , 建立 “ 扁平化 ”的 “ 校企合一 ”管理组织结 构 , 充分调动系 (部 ) 和专业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 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 系 (部 ) 或专业成为专业实体公司的法人主体 , 在 在职场实境的基础上实施 “ 校企合一 ” 工学 、“ 60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 10 年 4 月第 2 期 双全 ”模式 , 关键是开发出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专 业学习课程系统体系 , 并通过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和 学习领域来构建具有实战性 、灵活性和扩展性的课程 内容体系 。这要求从行业分析入手 , 通过职业岗位调 查 、分析职业的基础岗位和提升岗位 , 对相应的职业 岗位分解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并以此为基础划分行 动领域 、描述职业活动领域 , 进而转化成相应的学习 领域 , 再为每一个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 最后进行 课程的教学实施优化与评价 。 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例 , 通过对电子商务的产 业特性 、行业发展和企业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 , 可以 明确电子商务职业岗位主要有 B ( Business, 商务 ) 系列岗位 (如 , 网络贸易专员 、网络营销专员 、外 贸电子商务专员 、电子商务客服专员 、电子商务物流 专员 、电子商务网站策划专员 、互联网产品策划专 员 、网络 促 销 策 划 专 员 、网 站 编 辑 专 员 等 ) 和 T ( Technology, 技术 ) 系列岗位 (如 , 电子商务网站 “ 工学双全 ”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项目设计与 实施评价问题以及如何防范 “ 校企合一 ”教学功能 弱化甚至散失的教育风险问题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 究和探讨 。 注 : 释 新 工 场 ( www1 innovation2 创 works1 com ) 由 李 开 复 博 士 于 2009 年 9 月创办 , 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 , 旨在培育 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 , 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 。 “ 阿米巴经营 ”是日本稻盛和夫创立的一种独特的经营管 理手法 , 它是将公司划分为 “ 小集体 ” 公司内部的小集体 , 组织就像自由自在地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 “ 阿米巴 ” 。阿米 巴作为一个核算单位 , 是一个拥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 、持 续自主成长的独立组织 。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 , 让 其自行制订各自的计划 , 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 完成目标 。通过这种做法 , 让第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成 为主角 , 主动参与经营 , 进而实现 “ 全员参与经营 ” 。这里 借鉴 “ 阿米巴经营 ”的模式创新性开展电子商务实训教学 组织模式 。 建设专员 、网页设计与制作专员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 专员 、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维护专员等 ) 。围绕 B、 T 这二个系列的典型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 , 借助 “ 校 企合一 ”电子商务平台 , 分解所需要的职业岗位 , 并进一步确定典型的电子商务工作任务 , 并在此基础 上划分企业电子商务行动领域 、描述电子商务职业活 动领域 , 然后转化成相应的企业电子商务学习领域 。 在“ 校企合一 ”平台运营过程中 , 同时为电子商务 学习领域设计有效匹配和普遍适用的学习情境 , 从而 开发全程渗透 、全真实战的职场化电子商务学习实境 内容体系 , 这是实施 “ 工学双全 ”模式的重点任务 , 也是难点工作 。 小结 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工学紧密结合是实现高等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内在要求 。面对 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 “ ”的忧患和 “ ”的艰难 , 合 作 “ 校企合一 ”作为一种职教新模式 , 从学校层面上定 义了一种以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互动运 行机制 , 是校企合作的深化 、发展和创新 , 真正实现 校企多层次 、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 , 以期为 新时期创办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突破高等职教传统模 式 、保持领先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 。 但是 , “ 校企合一 ”模式下的管理体制与法律责 任问题 、教师专 业知 识水 平与 职业 实战 能力问 题 、 参考文献 1 耿洁 1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 J 1中国职业技术教 2 张日恒 1 “ 校企合作 ”重在拓展 “ ”的内涵 J 1科 合 3 李家群 1 “ 校企合一 ”是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必由之路 4 田秀萍 、胡珍芬 、陈玉阁 1校企合一 产教结合 创新办学 5 何静 1 “ 校企合一 ”工学结合模式探析 福建船政学 6 王德山 1 “ 校企合一 、产学一体 ”高职办学模式的研究 8 张可安 1 “ 校企合一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 9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 2009 年 6 月 29 日 1 10 林武 1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J 1无 11 叶鉴铭 1 “ 校企共同体 ”的实践探索 以友嘉机电学 12 万由祥 1创建以专业实体化公司为特征的校企合作模式 7 李才 1 “ 校企合一 、产学一体 ”职教新模式探索 J 1 育 , 2006, ( 35 ) : 13 - 141 2008, (2) : 74 - 751 技经济市场 , 2006, (10) : 1791 J 1新职教 , 2000, ( 2 ) : 71 模式 J 1中国培训 , 2006, ( 2 ) : 7 - 81 堂“ 厂校 一 体 ”办 学 体 制 的 启 示 J 1 成 人 教 育 , 与实践 J 1职业教育研究 , 2008, ( 6 ) : 39 - 41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1) : 79 - 811 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10 ) : 13 - 151 施 J 1职业教育研究 , 2009, ( 6 ) : 114 - 1151 院为例 J 1中国高教研究 , 2009, (12) : 66 - 681 201 0 年 4 月第 2 期 构建 “ 校企合一 ” “ 、 工学双全 ”的职场化教育新模式 ( 12 ) : 62 61 p rise cooperation, p ractical training and teacher w ith dual qualifications1A s to the m ajors of econom ics, management p loration in running the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w ith specialt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keep ing ahea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2Enterp rise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W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