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_第1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_第2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_第3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_第4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年前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课题 辛亥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桃江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 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向指引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 一 背景 1 社会根源 列强侵华 辛丑条约 签订 危机不断加深 清政府实行 新政 预备立宪 没能挽救统治危机 2 经济基础 新政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发展 3 阶级基础 力量不断壮大 4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5 组织基础 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的建立6 起义锻炼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 有利时机 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知识梳理 二 爆发 年月日武昌起义三 高潮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1 成立民国 年元旦 孙中山宣誓就职 定都南京 以为国旗 2 颁布宪法 1912年春 由参议院制定 由孙中山颁布主要内容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 确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制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 具有反对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 结局 窃取革命果实客观原因 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 势力强大 列强以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为手段 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 主观原因 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具有软弱妥协性五 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 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近代亚洲各国的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人们把1911年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部革命过程称为广义的辛亥革命 概念阐释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 的颁布 民主进程的丰碑 知识梳理 辛亥革命 夺取政权 建立政权 巩固政权 重点解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临时约法 与 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 美 法三国宪法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是 A 让人民当家作主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C 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D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 D 随堂演练 2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 孙中山 时 需要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诞生写一段 画外音 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 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 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 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体制D 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C 随堂演练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和 1787年美国宪法 在中美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它们 都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立法 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都是各自国家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A B C D 随堂演练 B 问题探究 辛亥革命的成败 方法点拨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探究一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成因 探究二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 2011年汕头模拟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 临时约法 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C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D 随堂演练 5 2011济南模拟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意义 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B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 随堂演练 6 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 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 而今后的中华通史 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在 从君主到民主 的历史转型中 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辛亥革命 D 随堂演练 7 有人曾说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 被迫解散B 袁世凯自夸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孙中山出走海外C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未完成革命任务D 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 迫使孙中山辞职 C 随堂演练 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 我们无比自豪 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呼吁 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 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 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课堂小结 以 我看辛亥革命 为主题 写历史小论文 课堂作业 参考论著 1 章开沅 就辛亥革命性质问题答台北学者 近代史研究 1983年第1期 2 金冲及 孙中山与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史研究 1986年第4期 3 朱英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第12 13章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1996年 相关网站 1 辛亥革命纪念馆 http xhgm china1840 谢谢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确立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得享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 依据材料一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这是什么性质的宪法 否定主权在君 体现民族平等 人民平等 否定封建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 如何体现 体现分权与制衡 防止了专制 防止总统专制 材料二 临时约法 与 1787年宪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请比较两部宪法的主要异同 同 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制定 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都确立了共和政体 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不同 前者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后者实行总统制 前者实行不久被废除 后者不断修改完善实行至今 1 临时约法 更接近于表格中哪个国家的宪法 如何体现 2 临时约法 实行责任内阁制 在限制总统的权力方面作出了什么规定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3 请总结归纳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直接目的 限制袁世凯专权 根本目的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法国 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材料三 中 美 法三国宪法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评价方法 客观全面 辩证评价 史论结合评价内容 判断性质 积极作用 局限性 阅读材料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 乙 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 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 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 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 民主梦想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理解甲 乙的说法 2 就丙的说法 谈谈你的认识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成因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 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 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 民主梦想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理解甲 乙的说法 2 就丙的说法 谈谈你的认识 1 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 丙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封建势力强大 旧官僚 立宪派的破坏 袁世凯玩弄权术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当时民主政治梦想必然破灭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材料4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1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 等项权利 约法按照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 中国近现代史 上册 整理 辛亥革命引发当时中国政治什么变化 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 材料2 1912 1919年 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 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 3亿元以上 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 1913年为43448马力 1918年为82750马力 约增加1倍 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促进了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3 1915年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 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