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病.doc_第1页
什么是慢性病.doc_第2页
什么是慢性病.doc_第3页
什么是慢性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的危害1、死亡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目前一年全球大约有5000万余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90年代后期因慢性病等主要生活方式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数70%,每天约有1.3-1.5万人死于慢性病。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人中年早逝。心脑血管病是首位的死亡原因,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2、致残率高 目前的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的可能性分别是3倍、4-10倍、17倍、25倍。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坐待死亡。 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3、负担重 据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慢性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60%以上。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北京市居民存款目的中养老占11.3%,而预防意外事故和大病医疗的占到23.3%。“疾病是贫困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为7-8%,居民年收入增长速度5-7%,而据统计资料显示,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4000多亿元医疗卫生开支中,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总卫生费用的4%。六成死亡与慢性病有关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公布了北京市10年来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死亡与慢性疾病有关。 在全市死因统计工作会上,北京市居民19912000年健康状况分析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在威胁市民生命健康的各种慢性病中,糖尿病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而且4049岁人群死亡速度上升最快。 虽然糖尿病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但脑血管病这一慢性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第一杀手”,脑血管病死亡率在10年里上升的幅度高达25.6。城市里14的死亡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而在远郊区县有13的死亡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 据分析,发病增多与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专家提醒市民,慢性病的预防与早治疗很关键,市民在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运动、生活要有规律。慢性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一、慢性病导致患者的心理变化(一)社会现状1慢性病与慢性病患者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许多危重的急性病患者经抢救得以生存,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慢性病患者的绝对数量日趋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一般人群中因患慢性病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躯体或心理功能缺损,影响社会适应者,占患者总数的8%左右。当前,在我国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上无法将一些患病率高的疾病治愈,以致不少患者成为终身慢性病患者,其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及经济支出都面临许多问题。2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现实中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确实普遍存在着与疾病相关的心理反应,但由于行为表现并不显著突出,以及社会总体上对此问题认知水平有限,许多心理障碍并未被采取及时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临床上,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表现,考虑患者自身患病情况,分析心理障碍原因,加以适当的康复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从而尽量减少慢性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损害。(二)慢性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1透射性心理反应 慢性病患者可能产生外向和内向透射性心理反应。外向透射是指一些患者在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意念或遭受精神挫折时,将原因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的表现。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与护理要求,经常责怪医师未精心治疗,责怪家人未尽心照料,好挑剔、任性、易感情用事,人际关系紧张。 内向投射患者则自我压制、压抑,有不能接受的意念、感情和冲动。如果患者以往是心理内倾者,或严于对己,则患病后容易产生自责,感到患病给家庭及他人带来负担,产生消极厌世意念,呈现出抑郁、自卑、退缩、甚至有自杀行动,以老年患者为甚。 两种透射性心理反应主要都是由于患者自己失去了对治疗的信心,从而生活信念动摇。为减轻或消除这类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肯定疗效,对患者给予鼓励,提供继续治疗的保证,家属应该耐心热情地照料,给予感情支持,采取关心同情的态度。2患者角色的适应 患病时,个体原有的社会身份被患者身份取代,取得患者角色。慢性病患者一旦进入患者角色,会慢慢察觉到这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治疗与护理。这一心理适应过程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疗,使患者能面对现实、执行医嘱、配合治疗。患者也可能因为得到继发性获益而使患者逐渐形成对患者角色的习惯化。 慢性病患者如果长期依赖于医师的治疗及他人的照顾进行休养,则患者角色便会成为巨大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妨碍疾病的好转。此时医师应注意建立共同参与的医疗模式,医患双方共同参加治疗方案的制定,或让患者对方案提出意见,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为日后恢复社会功能进行准备,以使其摆脱心理依赖,尽早达到心理上的康复。慢性病的预防 慢性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的。 世界医学研究表明,在慢性病的形成的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疾病流行病学因素是主要方面,是可控的因素,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遗传性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较难干预。对慢性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确定前十位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酒、高血压、吸烟、低体重、肥胖、高胆固醇、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固体燃料引起的室内烟气污染、铁缺乏、不安全饮用水和卫生问题。通过分析显示,如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全球的健康期望寿命延长5年到10年,而中国大约是6年。 这一点已得到美国健康管理的充分证明。据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心的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与糖尿病,70%的中风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慢性病的防治误区体弱服药 等于慢性自杀 老年人常因衰老多病(主要是慢性病),而服用很多药物。但因多用药而常常增加了药物毒害的机会。据统计,我国每年单因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致死人数就达50余万人,致残人数达300余万人,而因药物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乱服药引发其他疾病的人数更是难以估计。中老年人因身体虚弱,肠胃吸收功能差,往往消化不好。因此,体弱服药,必须首先解决消化问题。因消化不好,药效不能吸收,而且药物的毒性还会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必然造成新的药源性疾病和多种并发症。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所有药物都有可能损伤肝脏,轻则无明显症状,重则可导致死亡。药物不良反应有1015发生在肝脏。 大部分药物代谢后由肾脏排泄,因此肾脏也容易受到药物毒害。药源性肾功能障碍以急性发作较多,并很快恶化加重:慢性肾功能障碍可发生和延续在用药后数月至数年。据报道,慢性肾衰患者3.1是药物诱发的。 因此,一般药物,特别是一些毒性很大的西药,只能作为短期应急救药物使用,不可长期服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对疾病要以预防为主,采取从元气调补,运动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卫生等综合措施来防治,不能单靠药物。警惕!虚不受补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使用补药不当而死亡,而平时不合理进补的人数,占用药总人数的11%至26%!这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人用药是不合理的,而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在于“虚不受补”。保健专家提示您:小心,虚不受补! 老年人的五脏六腑都比较虚弱,故而容易发生疾病,是最需要滋补的人群,一般可通过滋补脏腑、组织、器官,调补阴阳气血精髓,使人体生命活动平衡协调,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但老年人一般体质过虚,则切忌大补,否则“虚不受补”,又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无法很好的吸收营养,滥补反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补出乱子来。 专家指出,合理进补的关键在吸收。吸收的好坏则取决于肠胃功能,脾胃被称作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胃气旺盛,不断地吸收营养,就能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如果肠胃不好,过于虚弱,则不但不能有效吸收营养成份,反而会造成人体代谢失调、体内垃圾积聚,危害健康,吸收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脾元和血元受到损伤,要恢复健康状态,必须三管齐下,补足元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当心!病后如山倒 中国每年有6000万住院病人,2000万手术病人,病后如何很好的调理恢复始终是一大难题。大病初愈或手术之后,许多病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精神不振、身体虚弱,整个身体状态大不如病前,常表现为面黄苍白、茶饭不思,甚至还伴有头疼脑热等症状。其实大病一场,手术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于病后、术后身体的康复。目前医院在病后康复调理手段上单一,也没有良药;再加上现在病友也不太重视病后身体康复的调理。医学专家指出:大病、术后若不及时恢复身体健康,会导致病后各种后遗症,或出现反复发作,从而影响病友一辈子的健康。慢性病与衰老 过去,衰老被看成是一种生命的被动消耗过程。现在,医学界对衰老的机理提出了新的看法。医学家们指出,衰老是一个发生在细胞内的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