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非子思想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空前甚至绝后的思想大碰撞,当时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重大事件。当时,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于是各种政治文化思潮相继出现。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出现在这个时代,而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当时著名的文化基地有战国早期魏国的“西河之学”,战国中期齐国的谡下学宫,以及战国晚期吕不韦以三千门客编撰吕氏春秋。诸子百家博大精深,儒墨被视为显学,在此我只谈一下法家。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初期的齐国管仲和郑国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而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而我今天所要说的正是韩非子。韩非韩国公子(约前281年-前233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据说韩非子口吃,不善言谈,但善于著述,其文章气势逼人,当时堪称大手笔。他与李斯曾同是荀子的学生,但由于博学多能,才智过人,思维敏捷,让李斯很是嫉妒。其虽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商鞅的理论称为“法”。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最终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当时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未予采纳。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于是在“观往者得失之变”时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可谓推崇备至,仰慕已极。后来秦王攻打韩国。鉴于形势紧迫韩王安便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极为高兴,却未予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诋毁,说其“终为韩不为秦”,“不如以过法诛之。”于是秦王下令将韩非入狱审讯。李斯伺机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王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后秦王后悔,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法家思想最著名的就是提出了势、法、术,韩非认为三者都是帝王统治的工具。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八经)“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韩非子人主),并认为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三者当中,韩非更注重“势”。他认为帝王之所以为帝王,首先在于有势“凡明主之治国,任其势”(韩非子难三)。而势又是实行法、术的前提条件,“主失势而臣得国”(孤愤)。他提出势分为“自然之势”与“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在客观的既成条件下掌权和对权力的运用,因此对君主而言,它不是主要的,它是继承事实;真正的势应该是人为之势,是指在可能条件下能动地运用权力。人为之势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为“聪明之势”,奸劫弑臣说:“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也就是说君主不必有超人的智慧,但要善于化天下人之聪明为己之聪明,让天下人的耳目成为己的耳目;二为“威严之势”,韩非显学说:“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又说:“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韩非子人主)只要掌握了这两势,君主不必是圣人,只要是中人就行了。他还特别强调人为之势,意在鼓励君主把全部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成为真正的最高绝对权威。“势”必需牢牢掌握在君主手里,要时刻注意臣子的权力窥视,尤其要注意拍马者,拍马是为了骑马。奸劫弑臣中说:“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现在我们说一下“法”,一般认为韩非“法”的思想主要是承继于商鞅。首先说一下立法:他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子五蠹,“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因此世异则事异,法随时迁。变法的内容上,一要实行严刑峻法,适当行驶仁义,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过分仁慈对君主来说弊大于利。二须“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显学),只靠徳而不靠法是行不通的,是无法有效统治的。三要把法作为治国的最高标准,正所谓“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问辩)因此“礼”也必须合于法。四要靠制度不靠贤人,将治国的希望寄托于个人的才智是不妥当的。另外“法莫如一而固”(韩非子五蠹)不能经常变动,并要宣传法律使民众知法从而守法。不过韩非认为立法权是君主的,提出“法自君出”(韩非子问辩)的观点使法令成了君主个人的意志。在具体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上,一是立法是为了防止坏人,“使庸主能止盗趾也”“使众人不相谩也”(韩非子守道)。二是立法必须明确,否则会引起民众的争论,是谓“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诉简,是以圣人之书必著论,明主之法必详事。”韩非子八说)。三是法不必求民众满意,他认为民众是愚蠢的,没有长远眼光,对于有可能影响民众的眼前利益或是民众感到不便的法令,君主立法要有主见,不必考虑民众的意见。四是法律必须具有可行性否则将成为一纸空文,而且应俗易懂,否则“民无从识之矣”(韩非子五蠹)。五法不可有歧义,只能有一种解释,不然就失去了作为是非标准的作用,并且要将解释权归于专门的官吏。其次说一下明法:他认为法律已定,即应对其公开宣传和统一解释,以杜绝官吏舞文弄法和民众行为无准则的弊端,也能“明法以制大臣之威”,这一点极大的先进与叔向之类的不肯公布法令的守旧者,也区别与君主独操所谓的“术”,并专设负责解释法律的官吏。其观点可归结为“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韩非子难三)。他主张对民众要上法律常识课,不赞“不教而诛”。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是极为超前的。再次说一下守法: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主要讲刑法,而基本没有民法。他认为原则上法是君、臣、民都应该遵守的,但根据内容的不同,有些法是君主也要遵守的,有些法则是专门要臣下与民众遵守的。这一点不同与现代所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主要是为君主集权统治所服务的。在他看来三者的关系是,君是立法者,臣是执法者,民则是执法的对象,因此民众应当遵守一切法令。民众须按君主所定的法去思想,去行动。最后说一执法:一是执法必须坚决,法律不能有弹性,该赏即赏,该罚即罚。二是执法必须公平,应做到“法不阿贵,绳不扰曲”(韩非子有度),要“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饰邪)。在法制上亲情不应高于国法。只可惜这些好东西被后世给遗弃了。四是禁令必须严厉,指出“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五蠹)。五要保护和嘉奖执法严明的官吏,以树立典范,维护世风。韩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术”。法家的“术”的思想是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它是君主与贵族、大臣之间日益尖锐化的矛盾的产物。现只就“御臣术”来谈一下。一要虚静以待令,无为而治国。英明的君主需要运用虚静的态度来审视一切事物,只有虚心,才能够得知实情的真相;只有静气,才能够洞悉事物的善恶。如果君主运用了无为虚静之法,群臣就摸不透君主的意图,从而形成恐惧心理,竭尽全力效忠于君主。二要不显山露水,保持神秘感。所谓“明君之道”就是讲求君主如何将一切功劳纳为己有,而将罪责归咎于群臣,这样做就充分保持了君主的神秘性,言行举止让群臣不得揣摩,因此君主的形象也变得高深莫测。如果让神秘感始终留存在自己的手中,就能提升自己的震慑力,如此就达到了防奸、止奸的目的。三要赏罚分明,控制有度。韩非子认为:人性好利和君主至上。因此君臣之间也是充满着利益的关系的,只有用爵禄做为诱饵才能鼓励群臣去做有利于君主的事。这正是鉴于人人自私自利,于是君主就可以运用赏罚来驾驭群臣。但要做到赏要厚,罚要重。四要循名而责实、因任而授官。如此方有利于规范群臣百官的行为,有利于抑制他们的邪心杂念,有利于君主认清和掌握那些权臣、重臣的面目,而且要警惕他们利用被宠幸的优势来推荐他的同僚们。任用选拔人才必须经过实践检验,不能偏信一词。五须明察臣下实现奸谋的途径。他认为在现实的利益社会里,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奸臣,因此君主必须掌握知奸术,在内储说上七术中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贵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所谓的众端参观是指君主从多个方面来考察臣子,看其各个方面是否相矛盾、相抵触,相互参验看其忠奸。所谓的必罚明威指的是对于犯错误的必须严惩,以此来树立君主的声威,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所谓的信赏尽能是指君主对臣子的奖赏要兑现诺言,这样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尽心尽力地为君主服务。所谓的一听贵下是指君主需要考察其臣子的言行是否一致,并根据他所说的责令他切实地完成、兑现诺言。所谓的疑诏诡使是指用假诏书来考察他,看其是否忠诚。所谓挟知而问指的是君主运用所知的事情来考察其是否诚实,看其是否老实。所谓的倒言反事,是说君主故意装作是非颠倒、语无伦次,即做与实际相反的事情,说与实际相反的话语,以试探对方的反应和其是否有阴谋。另外,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采取手段不断削弱群臣的势力,以达到除去奸臣的目的,而且对于奸臣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即“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闭,夺其辅,国乃无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豫剧花木兰课件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内部设备安装合同协议
- 2025版汽车维修厂维修车间维修技师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个人信用贷款担保及审核合同
- 2025版跨国企业外教引进与海外员工语言提升服务合同
- 2025年车辆抵押借款合同关键条款分析
- 2025代持股权转让与公司战略调整合作协议
- 2025大型设备运输合同范本
- 2025年版云南省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红绿灯课件教学课件
- 加油、加气、充电综合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塔机拆卸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知识培训
- 2025秋数学(新)人教五年级(上)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技工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房屋拆除专项施工方案(3篇)
- AutoCAD电气工程制图 课件 项目1 低压配电柜的绘制与识图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