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代诗歌三首_第1页
12.古代诗歌三首_第2页
12.古代诗歌三首_第3页
12.古代诗歌三首_第4页
12.古代诗歌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才华横溢 写鬼仙之辞 却英年早逝 他尤爱骏马 借题抒真意 抑悲怜之思 诗人 李贺 李贺 约791 817年 字长吉 是 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有 诗鬼 之称 是与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佛 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 雁门太守行 李凭箜篌引 等名篇 李贺27岁就去世了 在其短暂的一生中 呕心沥血 用才华横溢的诗笔 铸成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 流传下来的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 这些诗歌中以马为题或谈到马的诗歌有80多首 可见李贺对马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喜爱 他的 马诗二十三首 是历来写马之作中的经典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作的组诗 马诗 李贺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步踏清秋 写景 抒怀 何时 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沙如雪 月似钩 运用了两个比喻 看似平常 内涵却丰富 沙如雪 不仅从视觉写出颜色 而且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 需注意的是 月光皎洁是 沙如雪 的前提 所以也就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月似钩 此处的 钩 不单指月亮的形状 更指冷兵器中的典范 吴钩 充满着传奇色彩 屈原 李白 杜甫 王昌龄等名人都曾借他表达报国之志 所以富含深意 代表着作者的向往 两个比喻 平时中含深意 形象中寄心志 放在 大漠 燕山 这样特定的环境之下 可谓寓意深远 匠心独运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 是贵重的鞍具 象征马受重视 得到重用 清秋 之时草黄马肥 正好驱驰 冠以 快走 二字 形象的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但是 又以 何当 引出 却让人感慨扼腕 何当 即 何时 即说明遥遥无期 不知何时 既含无限期盼 又寓无尽无奈 显然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石灰吟 于谦 于谦 于谦 1398 1457 字廷益 号节庵 汉族 明朝名臣 民族英雄 有 于忠肃集 传世 明史 称赞其 忠心义烈 与日月争光 他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 z o f n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首是体现了石灰哪些品质 试着结合诗文简单分析 千锤万击 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 初步体现石灰坚强坚韧的品格 若等闲 浑不怕 两句一脉相承 讲石灰面对严酷考验时从容自若 处之淡然的态度表现的生动形象 表现了石灰的奉献精神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的坚贞精神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语双关 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 又寓高尚的节操 表达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这首诗仅仅是在讲石灰吗 诗表面写石灰 其实在字里行间隐藏着诗人自己的影子 本诗借物咏志 以石灰作比 借以言志 表达诗人自己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贞不屈的精神 和洁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于谦的廉洁奉公让我们想到了石灰洁白的色彩北京城危在旦夕 他以一介书生义正辞严的驳回投降和迁都的谬论 临危受命 带领军民浴血奋战五昼夜 让我们想到了石灰不怕千锤万凿 不怕烈火焚烧 不怕粉身碎骨 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人生就如石灰生产的过程一样壮烈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 1421年 于谦登进士第 任地方官十几年 在任期间 于谦严格执法 廉洁奉公 救济灾荒 关心百姓 具有很高的威望 土木之变后 英宗兵败被俘 他力排南迁之议 坚请固守 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 整饬兵备 部署要害 亲自督战 率师二十二万 列阵北京九门外 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 他以 社稷为重 君为轻 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 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 于谦仍积极备战 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 又遣兵出关屯守 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 于谦独运征调 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 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 口不言功 平素俭约 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但因个性刚直 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 1457年 英宗复辟 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 致使其含冤遇害 明史 称赞其 忠心义烈 与日月争光 他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再读诗歌 品味情感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 多年后朝廷为他洗清了冤屈 还了他的清白 人已远去 精神长存 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 一起再读 石灰吟 板桥先生 郑燮 郑板桥 1693 1765 原名郑燮 字克柔 号理庵 又号板桥 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 雍正十年举人 乾隆元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 潍县县令 政绩显著 后客居扬州 以卖画为生 为 扬州八怪 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 竹 石 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 百节长青之竹 万古不败之石 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 世称 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家 书画家 代表作品有 修竹新篁图 清光留照图 兰竹芳馨图 甘谷菊泉图 丛兰荆棘图 等 著有 郑板桥集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比喻根扎得结实 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扎根 生根 本来 原本 原来 裂开的山岩 即岩石的缝隙 磨 折磨 挫折 磨炼 击 打击 坚强有力 尔 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 咬 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矢志不渝的刚毅性格 立 字表明竹子对生存条件并无过高要求 显示出他的生命力顽强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话体现了竹子怎样的精神品质 经历了千磨万折 竹子依然能保持坚韧挺拔 一个 任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竹子傲立风中的绰约风姿 展现了竹子刚正不阿 无惧无畏 坚定顽强的精神 写竹子其实是写诗人自己 竹子的品质暗喻郑板桥不向恶势力低头 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 写法探究 本课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三首诗都是咏物诗 既然咏物 都要实写物之形态 色泽等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 求其 形似 同时又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 神似 三首诗都采用了 托物言志 和 借物喻人 的手法 联系以前学习过的 蜂 和 墨梅 等古诗 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蜂 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