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外科学.ppt_第1页
第一篇总论外科学.ppt_第2页
第一篇总论外科学.ppt_第3页
第一篇总论外科学.ppt_第4页
第一篇总论外科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 第一篇总论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 1895年11月8日 伦琴发现X线20世纪50 60年代 出现超声成像 USG 70 80年代 出现DSA CT MRI ECT SPECT PET 介入90年代以来 相继出现了CR DR PACS等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 1895年德国伦琴 R entgen 发现X线1896年X线始用于临床医学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史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 1900 1930年R entgenology专业化 radiologist 历史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 1969年英国Hounsfeild发明CT 72年公诸于世 79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CT ComputedTomography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6 CT是以X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照射 测定透过的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CT 概念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7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8 三维成像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9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0 1973年美国Lautebur揭开了MRI在医学影像学方面应用的序幕 MRI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1 磁共振成像 通过对外加静磁场中的人体给予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 radio frequency RF 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 即质子 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当终止RF脉冲后 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 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 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 产生出MR图像 MRI 概念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2 T1加权像 T1weightedimage T1WI 采用短TR 短TE主要反映组织间T1差别的作用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MRI SE序列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3 T2加权像 T2weightedimage T2WI 采用长TR 长TE主要反映组织间T2差别的作用T2WI有利于显示病变组织 MRI SE序列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4 质子密度像 protondensityimage PDI 采用长TR 短TE主要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多少差别 MRI SE序列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5 功能成像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6 1977年美国Nudelman获得首张DSA图像 DSA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7 数字X线摄影 CR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8 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PACS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19 第一章X线成像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0 一 X线的产生和特性 一 X线的产生 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 钼 靶时而产生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1 二 X线成像设备X线管 变压器 操作台等 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2 X线 X线机基本构造 X线管变压器 操作台IITV 支架检查床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3 X线 X线机发生装置 X线管变压器操作台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4 三 X线特性 X线是波长短的电磁波 X线成像波长0 008 0 031nm 1 穿透性成像基础2 荧光效应透视基础3 摄影效应摄影成像基础4 电离效应放疗和防护基础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5 二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三个基本条件 1 具有穿透力 这是X线检查能够诊断疾病的主要原因 2 被穿透的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3 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 需经过显像过程获得X线影像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6 几个概念1物质密度 取决与物质的性质 与其本身比重呈正比 术语 用密度的高 低来表达影像的白与黑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7 2人体密度 由高到低 骨骼软组织 含液体 脂肪气体四类 3影像密度 受物质密度 被照器官与组织的厚度影响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8 由于人体的密度不同 X线穿透人体各种组织结构时 其穿透程度由强到弱的次序是 含气组织 脂肪 软组织 包括液体 骨骼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29 4天然对比 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 5人工对比 为显示某些脏器 必须在该脏器内或其周围注入高或低密度物质 增大其与周围组织的对比 称为人工对比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0 骨骼软组织脂肪气体 天然对比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1 阳性对比剂 positivecontrastmedia钡剂 碘剂阴性对比剂 negativecontrastmedia空气 人工对比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2 第二节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 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后的投影总和 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3 不同密度组织 厚度相同 与X线成像关系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4 不同厚度组织 密度相同 与X线成像关系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5 放大与虚影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6 变形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7 不同投照方位时影像变化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8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一 普通检查1 荧光透视 优点是操作简单 方便 快捷 经济实用 可随意转动体位多角度观察 可了解器官动态变化 缺点是没有客观记录 对比度 清晰度差 细微结构无法辨认 诊断结果与操作者责任 水平有直接关系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39 2 X线摄影 资料可长久保存 对比度 清晰度好 费用较高 不能看动态变化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0 二 特殊检查1 体层摄影定义 是摄取人体某一层面组织的摄影方法 基本原理 是投照时X线球管与X线胶片沿某一支点向相反方向移动 使某一选定层面清晰显示 而非选定层面模糊不清 2 放大摄影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3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4 三 造影检查定义 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 增大器官与组织间的密度差 造成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 一 对比剂 1 高密度对比剂 钡剂 碘剂2 低密度对比剂 二氧化碳 氧 空气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5 二 造影方式1 直接引入 口服法 灌注法 穿刺注入法2 间接引入 口服法 静脉注入后 通过分泌进入泌尿道或胆道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7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8 三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的处理了解有无禁忌症 做好解释工作 先做过敏实验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49 第四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0 1977年美国Nudelman获得首张DSA图像 DSA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1 IITV高分辨率摄像管计算机磁盘阴极线管操作台 DSA 设备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 通过减影处理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 从而得到清楚血管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DSA 概念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3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4 DSA的优点 1图像中没有原来的骨与软组织影 使血管显示清楚 祛除伪影 2减少了造影剂浓度与用量 减少了造影剂的并发症 减少剂量和并发症 3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造影后处理 提高了图像质量与增强了更多信息 提高质量 4由于实时显示 使结果很快显示 有利于立即做介入性处理 节约时间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5 DSA的缺点 1对于运动器官或不自主运动 如胃肠道 部位不宜做DSA 2静脉法DSA显示细小血管不够清楚 3视野小 球管包含的范围不够大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6 第二章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 原则 影像 病史 症状 体征及其他临床资料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7 步骤 1条件 片号 左右 照片质量等 2顺序 上下对照 左右比较等 3区分正常与异常 对于异常的应注意 位置 分布 数目 形状 边缘 密度等 邻近器官组织改变 功能改变等 再结合临床和既往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正确诊断 X线诊断结果分 肯定性诊断 否定性诊断 可能性诊断 放射诊断学 东大医学影像学系杨小庆靳激扬 58 第三章X线检查方法选择原则简便 经济 安全 准确的原则先普通 后特殊 造影等 放射诊断学 东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