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doc_第1页
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doc_第2页
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doc_第3页
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doc_第4页
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文成种兔繁育场种兔选育方案及目标胡国华2011年9月25日一、 种兔育种目标以优质种兔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采用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对种兔进行性测定和选育,使兔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同事建立3000头核心兔群,年出栏种兔10万的育种基地。在保持一定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的前提下,以提高繁殖性能、瘦肉率、肉质形状、抗逆性、屠宰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育种目的,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种兔育种体系,以期达到使养兔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 建立核心群 以从山东农科院原种兔场引进新西兰兔作为基代,采用与山东农科院原种新西兰兔同步的种兔策略,建立本公司育种计划,由3000头新西兰纯种兔组建核心群,并做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新西兰肉兔:是著名的优良肉用兔品种,原产于美美国。我国已引入多年,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产肉力高,肉质肥嫩的特点。同时,毛皮质地也很好。饲料回报率高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繁殖力强适应性和抗病力强 该品种体质强壮,抗病力强,脚毛丰厚,抗脚皮炎,特别适合规模化笼养。三、 种兔育种计划 以种兔场已有的种兔作为选育基础群,以种兔性能测定技术为基础,提高遗传评估标准,以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为理论指导,坚持基础群持续严格地选种、配种,闭锁繁育三年;在选育后期采用联合育种方式,对选育基础群意外的优秀个体(包括种公兔和种母兔)可引入选育群,但在引入外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所引进个体的必须是具有优异的性能,且体型体貌控制在2以内,选育群内全部实现人工配种并按标准选留后备种公兔,以保证公兔的数量和质量。为保证这一规模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母兔应按所需数量增加25-30选留。为了实现联合育种,需将外源优秀基因导入选育核心群,并在促进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的同时通过公共种公兔的使用,建立与其他种兔场间的遗传联系,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各种兔场间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联合育种的目的。1. 基础群的建立1.1 基础群的选择:1.1.1生产性能:具有完成育种的遗传潜能,即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有一的个体。1.1.2亲缘关系:为避免群体近交系数增长过快,要求种公兔个体间、种公兔和种母兔无亲缘关系,种母猪个体之间尽量避免有亲缘关系,是遗传基础广泛。外貌特征:外貌鉴定是种兔选种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要求头型、耳型、体躯、四肢、被毛、成年体重等外貌特征应符合种兔的品种特征;在外生殖器与乳兔舍的发育方面,要求种公兔睾丸大而匀称,无单睾或隐睾,性欲强;母兔乳头数4对以上,无论公、母兔均无生殖器官炎症;在行为与习性方面,要求母兔无习惯性流产、无食仔癖、不经常在产仔箱内排粪尿,公兔无凶暴、好斗、咬人等恶癖。无遗传疾病:凡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均不能选入基础群。按上述条件选出优秀个体,组成联合育种选育的零世代选育基础群。1.2 基础群的规模从理论上说,基础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越大,选择强度也越大,每世代的近交增量越小,越有利于提高选择进展,保证选育质量。但基础规模易受到经费、场地等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根据本场条件基础群至少需要400头种公兔,3000头种母兔。2 选配方式:一般采用避免全同胞交配的有限随机交配,这样可以避免群体近交系数的过快增长,防止优良基因的丢失。到了培育后期,如果杂合子在群体中仍然较多,可采用半同胞甚至全同胞近交,加速基因的纯合。最终建成育种体系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10左右,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同事要控制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在2左右。3 选种方法尽量争取每一世代的个体处于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然后根据自身成绩结合同胞资料进行严格选种,选种的标准和方法每一世代尽量保持一致。种兔的选择强度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最好能将后备兔饲养至1.5公斤体重时就进行选种,可以大大提高选种的强度和准确性。选择中尽量保留血统或家系,不要轻易淘汰家系。要缩短世代间隔,以加快选育进展。兔以半年一个世代为好,在母兔生产的次胎中选留钟公兔和种母兔组成下一个世代,上一代的种兔一般不参与下一代的繁殖,但是特别的优秀的种兔个体允许世代重叠。在选育过程中,可以引进同品种同类型的外缘优秀血统,原则是引进的外血统生产性能必须优于育成的基础群生产性能。3.1 种公兔的选种标准第一次选择:在仔兔断奶时进行。主要依据断奶体重,同时结合系谱鉴定和同窝仔兔生长发育的整齐度进行选择。第二次选择:在1012周龄内进行。着重测定个体重、断奶至测定时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性状,选择方法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第三次选择:在4月龄时进行。主要根据体重和体尺评定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淘汰生长发育不良和患病个体。第四次选择:在56月龄时进行。根据体重、体尺的增长以及生殖器官发育等情况选留,淘汰发育不良个体,对选留种兔安排配种。第五次选择:在89月龄时进行。根据个体重、体尺大小和外貌特征,作体型外貌鉴定。第六次选择:在1y左右母兔繁殖三胎以后进行。主要是根据母兔前三胎的受配性、母性、产(活)仔数、泌乳力、仔兔断奶体重、断奶成活率等情况,公兔性欲、精液品质、与配母兔的受胎率及其后裔测定结果,评定公、母兔种用价值高低,最后选出外貌特征明显、性能优秀、遗传稳定的种兔。3.3 后备兔的选种标准3.3.1 第一选种:在65日龄时,对个体进行称重,主要测试个体的体重,观察其形状和质量状况,以及是否有遗传病的因素,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后备兔要适时淘汰,节约成本。3.3.2 第二次选种:在90日龄育成期结束时进行,要求体重达到2.5公斤以上,根据性能测定资料,在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各参数高低选留继代兔。3.3.3 第三次选种:在繁殖阶段时进行。主要根据个体的繁殖性能,对于5月龄后,无发情征兆,一个发情期内连续3次未受胎,断奶后1一个月以上五阿庆征兆,母亲差,产仔率低的种母猪应考虑淘汰。3.3.4 最终选择;根据公兔的种用遗传性能,母猪的繁殖记录做出遗传评估,最终决定是否继续使用留用。种兔年更新率在30左右。四、 种兔性能测定及遗传进展评估兔育种的核心是选择,而单靠外形鉴定是不够的,须要精确度量才能真正估计育种值,然后把育种值作为选择的依据,从而提高选择的精度性,因此性能测定的实施是选育取得成功的保证。本公司以场内测定为主,由专人负责对后备群的繁殖形状,生产形状等重要经济形状进行测定。同时,结合性能测定结果,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 1. 性能测定 1.1 年测定:优质原种兔4000头 1.2 年出栏:优质原种兔100000头 2. 遗传评估的基本形状:包含三个(1)达到2.5kg的日龄(2)达2.5kg体重的精料料重比(3)母兔的平均产子数及仔兔成活率五 育种进度的安排 2012年:制定统一育种方案,育种方法及操作规程。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明确参与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的任务内容,建立完善的性能测定制度与评估系统。2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