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doc_第1页
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doc_第2页
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doc_第3页
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doc_第4页
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月18日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讲稿作者: 协和双语学校发布时间: 2011年4月6日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认为,他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于即将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生活的六七岁的孩子,家长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二、校园大揭秘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l 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 桌椅摆放可以随时灵活调整。而小学教室布置知识性较强,桌椅座位相对比较固定,这需要孩子注意力更专注,更持久。l 师生关系的变化。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l 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孩子们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是义务教育,要根据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性较强,学生要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进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小帖士: 提示:激发入学愿望,培养学习兴趣。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带孩子熟悉学校的环境,激发他们入学的愿望。多给孩子讲上学的好处和拥有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你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三、养成好习惯1、学会交往,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孩子入小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因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教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多带孩子走出家门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生活中我们发现,自私的孩子不容易与人交往;相反,慷慨大方、与人为善的孩子则能很快融入集体,被人接纳。因此,培养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是每个孩子进入社会的前提。教育小帖士: 提示: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我曾见过这样一幕:几个小朋友分饼干,有一个没分到,另一个立刻给他一片。别人问他:“你为什么给他?”那个小朋友说:“因为他没有得到饼干,心里一定很难过,如果大家一齐吃,大家都高兴。”因此,这个小朋友赢得了称赞,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激发了他再次与人分享的动机。这是成功分享的例子。父母要积极创造让孩子与人共享的机会,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做分发者,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为之提供了分享的锻炼机会;再如请同伴到家里玩,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他们玩,把好吃的拿给他们品尝,让孩子从与伙伴相处中充分体验与人共享的乐趣。从他人的快乐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就可以使孩子走出自我,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2、学会独立,养成自理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进入小学后,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习、劳动等任务,都要求孩子独立完成,那些动作慢、能力差的孩子就不能适应,这样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家长要努力增强孩子自理能力,以便很快地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教育小帖士: 提示1:放开手,鼓励孩子“自己来”。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没有锻炼机会,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节假日家长带孩子远足踏青时,要学会放手孩子,如:让孩子自己背包,自己行走,进公园时买票带路,孩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切放手孩子,孩子就会在自己走的过程中渐渐长大,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提示2:事情做糟了,家长孩子在“自己来”的过程中,难免会把事情做糟,如“把地板擦的一绺绺儿,玩具收拾的大杂烩,筷子搅的饭菜撒一地,洗衣粉倒了一大袋.家长由此产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自立习惯的形成,若支持、鼓励、指导孩子,则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独立做事的愿望,增强自信心,使孩子“我自己来”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习惯;反之,家长流露出不满、责怪孩子甚至大声训斥等,则会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失去做事的自信,不利于其自立习惯的培养。3、学会专注,养成专心致志的好习惯: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老师总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坐姿端正,目的就是训练他们集中注意力,那些坐姿懒懒散散、东倒西歪的孩子显然不可能专心致志地听课。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教育小帖士: 提示1: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注意力。另外,给孩子买的文具不要太花哨,以免孩子“爱不释手”不停地摆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都可能打开,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清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也不应放镜子,这会使她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提示2: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提示3: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提示4: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注意力的训练。(1)听觉注意力训练:“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给孩子讲故事,在讲故事前或者讲完后问孩子一些相关的问题,训练孩子捕捉听觉信息的能力。(2)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看照片观察人物、地点、事件、动作、表情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孩子很容易就会没有兴趣。 (3)动作注意力训练: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家长可以教孩子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以上几种重要的行为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样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上,给家长提出几点建议:1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当然,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要太高。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饭了,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就说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3、家园(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