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坪县袁家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 登记 技术方案 西安思达迈尔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二 0 一七年十月 2 佛坪县袁家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佛坪县袁家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 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任务承担单位 盖章 编写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编写人 审 核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 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 月 日 1 目目 录录 1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 1 1 调查区域简介 1 1 2 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 2 1 3 工作实施计划 3 1 4 工期 3 2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3 2 1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 6 2 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6 2 3 测量精度与方法 6 2 4 采用的主要技术 7 2 5 成果数据要求 7 3 工作依据工作依据 7 3 1 法律与法规 7 3 2 行政规章 8 3 3 技术规程及标准 8 4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 9 4 1 平面控制测量 9 4 2 高程控制测量 12 4 3 图根控制测量 12 5 数字地籍数字地籍 15 5 1 地籍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15 5 2 界址点测量 16 5 3 地籍图编制的方法 16 5 4 不动产编号 17 5 5 宗地图编制要求 19 5 5 2 宗地图绘制 19 6 权属调查权属调查 20 6 1 权属调查的任务 20 6 2 调查要求 21 6 3 调查步骤 21 6 4 有关问题的处理 23 6 5 注意事项 23 7 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 24 7 1 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 25 7 2 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 25 7 3 不动产籍数据库内容 27 7 5 不动产登记要素的分类及编码方法 27 7 5 不动产登记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 27 7 6 空间数据的分层 30 7 7 作业流程 31 7 8 数据预处理 32 7 9 图形数据编辑 34 2 7 10 成果输出 36 8 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38 8 1 生产设备保障 38 8 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38 8 3 加强过程检查 38 8 4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9 8 5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39 8 6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39 9 安全生产与文明测绘安全生产与文明测绘 39 9 1 安全生产措施 40 9 2 文明测绘 41 10 成果资料提交成果资料提交 42 11 附件附件 43 附件 2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43 附件 3 委 托 书 44 附件 4 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45 附件 5 地 籍 调 查 表 46 附件 6 土 地 登 记 审 批 表 53 附件附件 7 7 GPSGPS 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59 1 1 项目概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关于进一步 加快推进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14 101 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陕政 办发 2011 57 号 和汉中市不动产登记局的会议精神 佛坪县国土资源局为加快推进佛 坪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查清农村宅基地 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情况 整合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 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数据库 为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管理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启动佛坪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西安思达迈尔测绘工程有限公司根据招标文件和其他有关要求 结合陕西省实际情 况 为确保地籍调查数据的实用性和本项目各工序的衔接 保证成果质量 统一技术标 准 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 1 调查区域简介 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东北部 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南坡山峦腹地 秦岭山 脉主脊横亘县境北部 境内山峦重叠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7 41 108 10 北纬 33 16 33 45 县城袁家庄 东到宁陕县 26 公里 西南到洋县 28 公里 南到石泉县 43 5 公里 西到洋县 75 公里 北到周至县 39 公里 西北到太白县 100 公里 东北 经周城公路 到西安市 212 公里 西南 经周城公路 到汉中市 158 公里 佛坪 县南北长约 54 05 公里 东西宽约 50 25 公里 总面积 1279 平方公里 袁家庄街道位于佛坪县城所在地 是佛坪县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属城乡结合镇 袁家庄街道位于佛坪县城所在地 是佛坪县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属城乡结合镇 全镇东西长约全镇东西长约 14 514 5 公里 南北宽约公里 南北宽约 13 513 5 公里 总面积约公里 总面积约 141141 平方公里 辖平方公里 辖 1010 个行政个行政 村村 1 1 个居委会个居委会 4343 个村民小组个村民小组 5 5 个居民小组 全镇个居民小组 全镇 38413841 户户 1028810288 人 其中农业人口人 其中农业人口 13811381 户户 47834783 人 人 108108 国道和椒溪河南北向贯穿全境 最高海拔国道和椒溪河南北向贯穿全境 最高海拔 22002200 米 最低海拔米 最低海拔 780780 米 米 土质多为黄棕壤 年降雨量土质多为黄棕壤 年降雨量 938 1938 1 毫米 年平均气温毫米 年平均气温 11 5 11 5 为中部温凉湿润气候区 为中部温凉湿润气候区 20052005 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41854185 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 615615 万元万元 多种经营总收入多种经营总收入 2 670670 万元 粮食总产量万元 粮食总产量 10121012 吨 油料产量吨 油料产量 3939 吨 乡镇企业总产值 总收入 利税分别吨 乡镇企业总产值 总收入 利税分别 达达 33603360 万元 万元 35703570 万元 万元 100100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111211 元 止目前元 止目前 共发展板栗 共发展板栗 核桃核桃 50005000 余亩 袋料香菇余亩 袋料香菇 1515 万袋 年产板栗 核桃万袋 年产板栗 核桃 6060 余吨 香菇 木耳余吨 香菇 木耳 3030 余吨 发余吨 发 展枣皮展枣皮 70007000 余亩 天麻余亩 天麻 1200012000 平方米 柴胡等中药材平方米 柴胡等中药材 850850 亩 发展养猪亩 发展养猪 21002100 头 养土头 养土 鸡鸡 62006200 只 养蜂只 养蜂 270270 群 群 1 2 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 1 2 1 调查区域范围 本次不动产调查区域主要为佛坪县袁家庄下辖袁家庄社区 黄家湾村 袁家庄村 袁家庄社区 黄家湾村 袁家庄村 塘湾村 东岳殿村 王家湾村 老庵村 桃园村 关沟村塘湾村 东岳殿村 王家湾村 老庵村 桃园村 关沟村 肖家庄村 石印沟村 肖家庄村 石印沟村等 1010 个行政村个行政村 1 1 个居委会个居委会所有农村 宅基地 集体建设用地 及地上房屋 测区总面积约约约 141141 平方公平方公 里里 1 2 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1 测区范围内基础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为地籍测绘和房屋测量提供测量依 据 2 查清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以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 位置 界线 面积 完成界址认定及地籍测绘 3 权属调查 1010 个行政村个行政村 1 1 个居委会个居委会内所有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分 宗 户 地调查 对房屋等建筑物的建设合法性进行确认 4 通过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所有权登记工作 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按照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梳理与规范 根据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 准 整合 建立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等建筑物使用权登记数据库 5 依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所有权登记数据库 审核发放不动产权权证 3 6 对于国有建设用地 重点调查宗地信息 地上房屋建筑物只调查测绘其坐落 面积和结构等 7 测绘各类交通用地范围 1 3 工作实施计划 整个项目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实施开展 计划投入 5 个工作小组对整个袁家庄袁家庄镇辖区 1010 个行政村个行政村 1 1 个居委会约个居委会约 38413841 户户开展工 作 内容主要包括 1 权属调查 以全解析法对城镇地籍调查范围界线以外的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含村庄内外少 量国有土地 进行逐宗 逐户 1 500 比例尺地籍测量和权属 地类调查 查清每宗土地 的权属 界址 面积及村庄内部沟渠 道路 空闲地等各类土地利用情况 要求相互衔 接 不重不漏 2 控制测量 各自然村的控制点图根点 各自然村的界址点 3 不动产测量 地籍图测绘 测绘严格按照地籍图测量规范执行 工作量按每组每天 25 户计划 3 质检组 进行地籍草图检验 组织外业组工作 配合调查组调查 尽量将所有工作 磨合到统一时间完成 4 内业组 于 12 月 10 日之前将公司现有的调查宗数全部完善 根据规范整理出最终 成果 转交到一个工作程序 5 数据库编辑工作 计划投入 5 个技术人员 加班加点 保质保量按要求完成 1 4 工期 完成工作时间 严格遵循 合同 约定 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 技术路线 一 技术路线 1 采用 GPS 卫星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RS 遥感资料 3S 等高新 4 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及新的作业方法 开展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为主要内容的农村 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 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健全 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权属调查工作 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 确定宗地的坐落 权属 面积 界址 用途等 3 地籍测量工作 在调查 控制的基础上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 作为测图的基 础 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 以图根点为基础 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 利用专业测 图软件 结合权属调查信息 绘制地籍图 宗地图 4 根据调查 测量成果 依照 土地登记办法 规定的土地登记程序 进行农村 宅基地登记发证 5 数据库建设工作 通过对地籍图数据的格式转化和处理 录入权属信息 实现 图属挂接 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6 进行数据汇总统计 编写文字报告 二 技术流程 5 地籍调查的基本技术流程如图所示 合 格 互 查 佛坪县全解析法数字化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 准备工作 制定计划 资料整理与收集 编写技 术设计书 表册与器材准备 人员培训 权属调查 收集调查资料 准备调查底图 标绘调查范围 划分街道街坊 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实 地进行调查 指界 签名 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编号 填写地籍调查表 调查资料整理并建立数据 库 控制测量 平面首级加密控 制测量 平面图根控制 街坊地籍图 宗地图房产图 块图接边与拼接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链接 簿册与地籍资料 整理 界址点坐标册 宗地面积汇总表 土地分类面积 汇总表 生成统一格式数据 数据入库 地籍 房产要素测量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格 合格 合 格 地形要素测量 图 1 不动产调查技术流程图 6 2 1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 1 已有控制网资料 位于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有 位于测区四周由陕西测绘局施测的 B C 级 GPS 点 2008 年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项目 作业队伍所施测的 D 级 GPS 控制网点 这些控制点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和联 测点 2 地名资料与地形图资料 调查区域内已有 1 1 万正射影像图 DOM 可作为项目设计底图 已有地名办编制 的最新地名志 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 2 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2 2 1 成图比例尺 图幅规格等高距 成图比例尺为 1 1000 图幅的分幅规格 采用 50cm 50cm 正方形规格 图幅编号 按图幅西南角的坐标 X 在前 Y 在后 与图式一致 统一编号 例如 324275 49825 为地籍图 图名以村庄名 学校 桥名 山名 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 2 2 2 测量基准 地图投影 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 3 分带 中央子午线 108 00 2 3 测量精度与方法 1 地籍图基本精度要求 a 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 5cm 隐蔽地区不大于 7 5cm b 界址点 主要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5cm 隐蔽和特殊困难 地区不大于 7 5cm c 界址点与地物点 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中误差不大于 10cm 隐蔽地区不大于 15cm 7 2 测量方法 基础地形 权属界线 地类界均采用全解析法测量 全野外一体化 成图 2 4 采用的主要技术 2 4 1 GPS 技术 GPS 技术主要用于地籍调查 GPS 基础控制网的施测 2 4 2 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采用 南方 CASS 软件 该软件为 GIS 前端数据采集工具 具有外业数字 化测量 内业图形属性编辑 数据处理 数据检查 制图制表 数据交换等功能 特别 注重对数据质量的要求 其生产的数据可以完全达到 GIS 直接入库标准 是一个同时具 备 CAD 和 GIS 数据加工能力的测绘专业工具 2 4 3 数字地籍技术 数字地籍数据库建设使用苍穹软件 该软件为土地专业数据加工工具 利用地籍测 量数据 建设初始地籍数据库 提供了地籍数据加工 属性编辑 拓扑编辑 变更编辑 数据模式检查 统计查询 制图和制表等功能 2 5 成果数据要求 一类界址点和主要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5cm 村庄 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隐蔽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7 5cm 3 工作依据 3 1 法律与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 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办法 5 陕西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 6 土地调查条例 8 3 2 行政规章 1 土地登记办法 2007 国土资源部第 40 号令 等 2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1995 国土 籍 字第 26 号 3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003 国土资源部 17 号 4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 土资发 2014 101 号 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国土资厅发 2012 54 号 6 陕西省集体土地范围内民宅登记发证工作指导意见 建房 2011 260 号 3 3 技术规程及标准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2007 TD 1014 2007 2 地籍调查规程 TD T1001 2012 3 房产测量规范 GB T17986 1 2000 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H T1004 2005 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H T1001 2005 6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73 2010 7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 RTK 技术规范 CH T2009 8 城市测量规范 CJJ T8 2011 9 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2015 5 10 地籍测绘规范 1994 CH5002 94 11 地籍图图式 1994 CH5003 94 12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 T17160 2008 13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 T20257 1 2007 14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 试行 国土资厅发 2011 57 号 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 T1015 2007 9 16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国土部最新颁布标准 17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 T24356 2009 1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 T18316 19 经批准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20 汉中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 汉中市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 屋所有权登记发证技术方案 的通知 4 控制测量 4 1 平面控制测量 4 1 1 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任务需要 每个行政村任意埋设 2 3 个 E 级 GPS 点 使用静态 GPS 联测的方式 进行观测并计算出所埋设各 GPS 点的坐标值 4 1 2 GPS E 级网设计 GPS E 级控制网的设计 选埋 测算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 各级控制网 中 采用的起算点应分布均匀 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 GPS E 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网 形强度 选埋 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 4 1 表 4 1 GPS 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 GPS网等级 项目 指标 E 级 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 10 相邻点最大距离 km2 相邻点最小距离 km0 1 相邻点平均距离 km 0 2 0 5 GPS网设计 GPS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 km28 固定误差a mm GPS 接收机标称 标准差 参数 比例误差b ppm GPS 接收机标称 GPS测量模式 静态 卫星高度角 15 数据采样间隔 s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GPS 观测 观测时段长度 min 40 10 GPS网等级 项目 指标 E 级 平均重复设站数 1 6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ppm9 0 精度评定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ppm15 0 平差基线最弱边平面分量相对中误差 1 20000 1 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 4 1 表示 4 1 a2 b d 2 式中 标准差 mm a 固定误差 mm b 比例误差 ppm d 相邻点间距离 km a b取值为所用 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 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2 GPS 点编号与命名 GPS E 级点命名规则 冠以 DJ 后跟自然数流水编号作 为相应点名 3 GPS 网应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 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 4 1 执行 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 4 1 3 GPS E 级点选埋 1 E 级 GPS 点位密度应满足表 4 1 的基本要求 2 GPS 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便于作业观测及其它测量手段利用 3 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 便于操作 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 15 的成片障碍物 点位应远离有整片幕墙玻璃的高大建筑物 远离大片平静水面 以降低多路径效应对 GPS 卫星信号的影响 4 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 离高压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50m 而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200m 5 GPS E 级控制点的标石制作规格 标石埋设均按 城市测量规范 的要求执行 选点须综合考虑其点位的稳定 坚固 尽量考虑不受建设规划 交通发展等因素干扰 4 1 4 GPS 控制网测算 11 4 1 4 1 GPS 控制网外业观测 1 外业 GPS 观测采用双频 或单频 接收机 接收机应在使用前一年内进行检定 并提交检定合格证明资料 2 GPS 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作业 观测要求应满足表 4 1 规定 观测时 应视卫星信号情况 点位环境和基线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必要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3 观测过程中 人员应尽量不靠近天线 且不要在天线附近走动和使用对讲机 使用对讲机应离天线 10 米以上 4 雷雨天气应停测 并卸下天线 5 正确量取并记录天线高 并要求测前 测后量取两次 取平均值为天线高 两 次量取差值不得超过 3mm 否则应重新设站观测 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 6 在 GPS 观测时 每个测站均要求用观测手簿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为 点名 点 号 观测者 记录者 天气 日期 时间 时段 天线高 接收机编号 天线编号等 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 不要求记录气象元素 4 1 4 2 GPS 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1 GPS 观测原始数据的记录 存贮及格式转换 须严格保证数据的正确与可靠 GPS 观测数据应转换成 RINEX 标准格式数据 然后采用严密 可靠的 GPS 基线处理软件 如 TRIMBLE 公司的 TGO 软件 解算和检核 GPS 基线向量 2 由若干条非同步边组成的异步环 其坐标差分量闭合差按公式 4 2 进行计算并 执行 Wx 3 Wy 3 Wz 3 4 2 n n n 式中 n为闭合环边数 为 GPS 基线空间距离标准差 其数值计算参见公式 4 1 及表 4 1 3 同一条基线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 即重复基线互差 应小于接收机标称 精度的 2倍 其中接收机标称精度按公式 计算 2 d 1ppm10 22 4 1 4 3 GPS 网平差计算 1 GPS 网平差计算应使用严密 可靠的 GPS 测量基线平差计算软件进行 以非同 步观测的 GPS 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 并兼顾地面起始坐标 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方法进行 12 平差计算 2 等级控制网平差计算完成后 应进行控制网精度评定 统计计算 精度统计 包括以下内容 控制网中同级相邻点间最小 最大距离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最大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边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及限差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改正数绝对值及限差 约束平差与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改正数较差及限差 4 2 高程控制测量 4 2 1 高程控制网设计 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 高程采用 拟合方式 4 2 2 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 3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全站仪图根导线测量或 GPS RTK 图根测量 图根埋石点数量不 应小于全部图根控制点数的 30 并保证埋石点两两通视 4 3 1 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1 图根控制网采用一级图根 或以上 导线形式 测角中误差为 12 测距中 误差为 15mm 图根控制点宜布设成多结点网形或附合线路形式 附合线路长度不超过 1200 米 多结点导线网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 联测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的高等级控制点 以保证图根控制点的点位精度均匀分布 2 图根控制点应保证足够的密度 按照数字地形测绘的要求 结合地籍要素测量 需要 图根控制点加密至每平方公里不少于 64 个点 建筑密集区域需适当增加密度 4 3 2 图根控制点埋设 埋设图根控制点时 每幅图至少应埋设 1 个固定点 如大铆钉 水泥桩 并且每 13 个固定点要和一个相近 GPS E 级点通视 以保证每幅图不少于 2 个点 其它图根控制点 采用临时标志 以铁钉 木桩为主 若调查区域内有比较稳固的老点应尽量加以利用 4 3 3 图根控制点编号 图根控制点编号采用 英文字母 T 阿拉伯数字 表示 为不影响图面美观 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 但不得重复 4 3 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 图根控制网观测采用全站仪常规导线测量或 GPS RTK 方法施测 2 图根控制网观测要求及限差如下 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回数 等级 附合导 线长度 km 平均边 长 m DJ2DJ6 测角中 误差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 长相对 闭合差 坐标闭合 差 一级1 212012 12 24 1 50000 22 二级0 7101 20 40 1 30000 22 注 n 为测站数 导线总长度少于 500m 时 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 1 3000 和 1 2000 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3 图根导线边长使用全站仪单程观测一测回 对边长观测值的加常数 乘常数 气象改正可直接预置入全站仪进行改正 4 观测数据记录宜采用电子记簿 5 RTK 图根控制测量 本次 RTK 图根测量采用单参考站 RTK 测量方法 全镇统一使用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参 数 a 选埋点要求 图根点点位的选定应参考等级 GPS 点的点位要求进行 b RTK 测量时其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10 RTK 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14 观测窗口状态 截止高度角 15 以上的卫 星个数 PDOP 值 良好 6 4 可用5 6 不可用 5 6 c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11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点间 距离 m 点位中误 差 cm 边长相对 中误差 与参考站的 距离 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 等级 图根 50 5 1 5000 5 4二级及以上 注 1 点位中误差指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2 采用单参考站 RTK 测量控制点需更换参考站进行观测 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 3 次 d 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 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 应采用不少于 3 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 所 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 且能控制整个测区 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 对起算 点进行可靠性检验 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 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e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参考站的技术要求 iii 参考站应设在首级控制点上 iv 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 参考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 用移动通信进 行数据传输时 参考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v 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 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 以避免串频 vi 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 电台类型 电台频率 天线类型 数 据端口 蓝牙端口等 f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 15 i 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 平面的收敛精度 设置与参考 站的通讯 ii RTK 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 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iii 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 并得到固定解 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 宜断开通信链路 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iv 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作业过程中 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 应重 新初始化 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 方能继续作业 v 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 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vi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 2cm vii 测量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 2cm viii RTK 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 整平 每次观测历元数 应大于 20 个 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 3cm 的要求 同一控制点不同参考站 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 5cm 的要求 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g 数据整理 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按同名点进行观测成果的分类汇总 对每一个点的同参考站和不 同参考站多次测量的成果进行计算比较 若测量成果符合限差要求 取其中数作为该点 的最终成果 否则重测 5 数字地籍 5 1 地籍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1 各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各级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2 界址点 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5cm 隐蔽和特殊 困难地区不大于 7 5cm 3 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 5cm 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 7 5cm 4 界址点与地物点 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距离中误差不大于 10cm 隐蔽和特殊 困难地区不大于 15cm 5 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按相应规范或规定要求执行 16 6 地籍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界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 15cm 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 1 3 等高距 丘陵地不大于 1 2 等高距 山地不大于 2 3 等高距 高山地不大于 1 倍等高距 5 2 界址点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以地籍调查表为基础 采用全站仪实地全解析法采集界址点及其它地 籍要素点坐标数据 无法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的点 可用边长交会法 截距法等解 算方法求其坐标 但必须有检核数据 5 3 地籍图编制的方法 地籍图根据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 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 5 3 1 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的内容 1 自然村庄范围轮廓线 居民点名称 居民所在的乡镇 村名称 居民地所在 农村地籍图的图号 2 宗地权属界线和宗地号 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 宗地权利人名称 利用类别 和宗地面积 3 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 垣栅 篱笆 铁丝网等线状物 4 自然村庄内公共设施 道路 球场 水塘 晒谷场和地类界等 5 测量员 指北针 比例尺 绘图员 检查员 绘制日期 5 3 2 宅基地地籍图的地籍要素 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部分组成 要以地籍要素为主 地 形要素为辅 1 地籍要素如下 i 各级行政界线 宅基地界线 宗地编号 土地等级 已完成分等定级完成后 土地利用类别 宅基地面积 ii 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 界址点用 1mm 直径 的圆圈表示 界址线用 0 3mm 粗的 10 号红色线表示 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 17 上 界址线等于或短于图上 0 8mm 时 不绘界址线 短于 0 3mm 时可用一个界址点表示 2 地形要素包括水系 道路 构筑物 建筑物等 i 房屋位置以墙基角为准 悬空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位置表示 界址线从围墙中间 线通过 围墙用不同于界址线的颜色来表示 界址线用红线表示 ii 道路依比例尺双实线表示 河流 水渠 湖泊 水源以岸边线表示 水系如已 确权 则用已确权的界址线表示 5 3 3 地籍图分幅编号 图式 图廓格网 注记及整饰 1 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 规格为 50cm 50cm 编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 X 在前 Y 在后 统一编号 2 地籍图的图式 图廓格网 注记及整饰见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以及有关的 地籍测绘软件 5 4不动产编号不动产编号 5 4 1 不动产单元编码 动产单元代码采用七层 28 位层次码结构 由宗地代码与定着物代码构成 1 宗地代码为五层 19 位层次码 采用 TD T 1001 规定的编码规则 按层次分别表 示县级行政区划 地籍区 地籍子区 宗地特征码 宗地顺序号 其中宗地特征码和宗 地顺序号组成宗地号 2 定着物代码为二层 9 位层次码 按层次分别表示定着物特征码 定着物单元编 号 3 不动产单元代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宗地 宗海 顺序号 定着物特征码 定着物单元编号 宗地 宗海 特征码 地籍子区 地籍区 行政区划 18 a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 代码为 6 位 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T 2260 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 b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 代码为 3 位 码值为 000 999 c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 代码为 3 位 码值为 000 999 d 第四层次为宗地特征码 代码为 2 位 其中 1 第 1 位用 G J Z 表示 G 表示国家土地 海域 所有权 J 表示集体土地 所有权 Z 表示土地 海域 所有权未确定或有争议 2 第 2 位用 A B S X C D E F G H W Y 表示 A 表示集体土地所有 权宗地 B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表 S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上 X 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 地下 C 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 D 表示土地承 包经营权宗地 耕地 E 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 林地 F 表示土地承包经营 权宗地 草地 H 表示海域使用权宗海 G 表示使用权无居民海岛 W 表示使 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海域 Y 表示其它使用权土地 海域 用于宗地 宗 海 特征扩展 e 第五层次为宗地 宗海 顺序号 代码为 5 位 码值为 00001 99999 在相应的 宗地 宗海 特征码后顺序编号 f 第六层次为定着物特征码 代码为 1 位 用 F L Q W 表示 F 表示房屋等 建筑物 构筑物 L 表示森林或林木 Q 表示其他类型的定着物 W 表示无定着 物 19 g 第七层次为定着物单元编号 代码为 8 位 1 定着物为房屋的 定着物单元在使用权宗地内应具有唯一编号 前 4 位表示房屋 的幢号 房屋幢号在使用权宗地 或地籍子区 内统一编号 码值为 0001 9999 后 4 位表示房屋的户号 房屋户号在每幢房屋内统一编号 码值为 0001 9999 2 其他的定着物 定着物单元在使用权宗地 宗海 内应具有唯一的编号 码值为 00000001 99999999 4 使用权宗地内无定着物的 定着物单元编号用 00000000 表示 5 4 2 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每宗地的权属界线为单位 在本权属界线上对所有标定的界址点以西 北角的一个界址点开始 按顺时针顺序进行流水编号 必须以最小号 J1 作为开始号 编号一定要连续 不能间断或跳号 也不能有重号 其格式为 Ji i 1 2 n J 是大写字母 表示界址点 界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图上标绘 在地籍图上不作标绘 5 5 宗地图编制要求 5 5 1 宗地图内容 1 地籍要素 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 地籍区 行政村或自然村 号 宗地号 界址线及其长 度 界址点号 面积和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 宗地号 界址线等 2 图廓外要素 本宗地的宗地编号 权利人名称 图廓 指北针 比例尺 绘图员 审核员 制图 日期等 5 5 2 宗地图绘制 1 宗地图绘制要求 界址线走向清楚 坐标正确无误 面积准确 四至关系明确 各项注记正确齐全 20 比例适当 2 农村宅基地宗地图的内容 i 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及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 ii 所在图幅号 地籍区 行政村或自然村 号 宗地号 界址点号 土地利用分 类 iii 本宗地用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批准面积和实测界址点边长或反算的界址点 边长 iv 邻宗地的宗地号 v 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vi 宗地内的建筑物 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Vii 本宗地界址点位置 界址线 地形地物现状 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制图日期 界址点用 1mm 直径的圆圈表示 界址线用 0 3mm 粗的 10 号红色 线或黑色线表示 viii 图名 图廓线 指北针和比例尺 ix 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 一般为 32 开 16 开 8 开等 x 单宗地的宗地图 土地证书附图 可采用大比例尺 1 500 或 1 2000 xi 为保证宗地的法律性和严谨性 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 宗地图的制图者 测量 员 审核者均在图上署名 3 宗地图绘制方法 原则上从地籍图上裁切而成 利用地籍成图软件自动生成并适当编辑整饰而成 6 权属调查 6 1 权属调查的任务 宅基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权利人 使用人和他项权利人 申请及其提供的权源资 料对宅基地范围 界线 界址 权属性质 用途 建筑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 记录并 经相邻各方认定 填写 地籍调查表 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 为发放土地证书提供具 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和凭证 21 6 2 调查要求 6 2 1 农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宗地范围 原则上按居民实际建造房屋及附属生活设 施的现状范围调查 在不涉及公共利益和相关权利人权益的前提下 可以房屋滴水线作 为宗地的界址线 6 2 2 村庄内已有道路 规划道路 划入宗地调查范围 6 2 3 一处宅基地中有几户共用 且难以划分使用范围的 可作为共有土地使用权 宗地处理 各户可先自行协议分摊使用面积 无法分摊面积的按共用共有处理 6 2 4 一处宅基地中有多人共用 符合多户分宗条件的 分户分宗调查 6 2 5 居民点范围内的学校 寺庙 村委会 经济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场 所等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 应按现状调查测量 6 2 7 宅基地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 户的确定 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为准 在 户籍登记中没有单独立户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也可按户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 1 第二轮土地承包时 已经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单独承包 土地的 2 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3 未婚 但年龄已到法定结婚年龄以上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4 依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作为特殊 户 6 2 8 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 但户籍仍在本村的 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 拥有宅基地 并按规定申请确权登记 6 3 调查步骤 6 3 1 测绘工作底图 按照调查范围首先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化现状图测量 1 1000 测绘主要地形要素 以此作为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 6 3 2 接受申请文件 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源证明文件是进行权属调查的依据 宅基地权源证明是指合法 22 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没有合法宅基地权源证明的 由土地所有权人按户出具 宅基地权属来源证明 并经村委会 乡 镇 人民政府审核确认 调查组应对申请文件 核对清点 6 3 3 预编地籍号 在工作底图上划分调查范围 预编地籍号和宗地号 6 3 4 指界通知 调查人员按照调查计划 工作进度 时间安排 根据宗地申请材料由村委会干部通 过送达指界通知书或电话 口头方式通知有关当事人 且一并到场指界 指界通知应准 确可靠 送达指界通知书应有签名备查 并收取回执 6 3 5 调查人员对照工作底图 逐宗进行调查 具体做法是 1 核实权利人或受委托人身份 包括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 2 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现场共同指界 指界人应现场出示 身份证明 委托书等证明其资格 3 核实指界人共同认定的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 有明显界标物的可直接在 界标物上标明界址点 界址点注记统一采用 符号标明 没有界标物的可埋设木桩 等作为界标物 4 在指界双方确认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的前提下 调查人员参照实地位置 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界线和界址点 从左到右 自上而下编界址点号 在 地籍调查表 上按顺时针方向当场填写界址点号和界线位置 由双方指界人签名盖章予以确认 界址 间距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 然后依据调查情况在数字化现状图上绘制宗地图 并现场绘 制宗地草图 5 按照农村宅基地 地籍调查表 中的调查内容逐项进行调查并认真记录调查 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街坊及宗地编号 户主 单位 名称 界址点位置 编号及权属界 线和宗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相邻单位及户籍情况调查 对涉及多户共用的宗地 还 要调查各户共用面积和各户独自使用面积 23 6 4 有关问题的处理 6 4 1 权属争议的处理 在宗地调查过程中有权属争议的 可当场进行调解处理 调解不成的 由调查人员 将双方权利人姓名 争议范围 面积以及相关原因在 地籍调查表 争议情况 栏中 作说明 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6 4 2 委托指界的宗地涉及多条界线委托书的处理 委托书可以只填写一份 原件放在该宗地档案中 涉及的宗地以复印件存入档案 并注明原件存放档案用户名称及门牌号或宗地号 6 4 3 指界违约缺席的处理 按下列办法处理 1 如一方违约缺席 其权属界线以另一方指界确定 2 双方违约缺席 其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按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 将界线核定结果 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 并收取回执单 权利人若有 异议 应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 15 天内向土地管理机关提出重新指界确权书面申请 并 负担重新指界的全部费用 逾期不申请的 按 1 2 两条所核定的界线自行生效 指界人在指界后 若无正当理由未在农村宅基地 地籍调查表 上签字盖章的 参 照上款规定处理 用于签章归档的 地籍调查表 为地籍测量完成后利用软件生成打印的地籍调查 表 6 5 注意事项 6 5 1 法律程序要完备 调查单元 宗地 应是已提交登记申请书且其权属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合格的 6 5 2 表图填制要齐全 地籍调查的成果主要由表册和图件组成 表册的填写 图件的绘制须按统一表格和 图例填制 内容应齐全 清楚 24 6 5 3 调查记录要清楚整齐 地籍调查的资料是具有法律性的土地档案 必须做到事实记述清楚 记录内容不得 随意涂改 划改处须加盖划改人印章 在事实记录或结论意见的文字中结论明确 不得 出现推断性词语 6 5 4 数据要准确可靠 调查记录及成果中抄录的各项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6 5 5 档案材料要齐全 应对地籍调查资料进行核对整理 做到调查材料完整和调查内容全面准确 7 数据库建设 佛坪县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设 根据汉市国土资发 汉市国土资发 20172017 406406 号号 关于印发关于印发 汉中市汉中市 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技术方案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技术方案 的通知的通知 数据库 及信息系统建设 主要用于不动产数据库的建设和不动产日常管理业务 实现采集数据 处理 检查 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的标准化 满足不动产登记 日常变更 数据查询 统计 分析和汇总的要求 实现空间数据 业务数据的现势性 准确性 25 7 1 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 7 2 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 1 1 编辑处理原则编辑处理原则 图形编辑处理应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 数据编辑处理精度须在限差规定范围内 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经过共点 相交 空洞等错误检查处理 并建立拓扑关系 2 2 图形编辑图形编辑 26 在格式转换成 shp 初步完成后 应对矢量图形进行检查和编辑 如图形要素移动 缩放 修改 复制 补注记等 以保证图形矢量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3 图形数据的处理 图形数据的处理 按照点 线 面为基本对象构建空间几何数据 经过接边处理后 编辑点 线 面 的拓扑错误 建立点 线 面的拓扑关系 依据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划分空间几何 数据的逻辑层次 4 4 属性数据处理 属性数据处理 按照点 线 面为基本对象构建属性数据 保证界址点 界址线 宗 地和其他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精度和可靠性 按照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建立属性关系表 5 5 坐标系变换坐标系变换 对所采坐标系不符合要求的图件数据 要进行坐标变换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 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 3 分带 6 6 拓扑关系建立拓扑关系建立 对宅基地 行政村 乡镇 行政区界线等应建立图形点 线 面间拓扑关系 7 7 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 在完成了图形数据 属性数据和影像数据的基本处理之后 需要将图形数据与属性 数据进行拓扑关联 属性数据和影像数据建立对应关系 保证点 线 面对象能够与其 相应的属性数据拓扑一致性 8 8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 完成村庄地籍数据处理和整合后 根据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建立数据库 此时 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当是无噪声的 数据间的拓扑关系是隐含存在的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 行拓扑重建 不应当存在拓扑逻辑错误 27 7 3 不动产籍数据库内容 城镇地籍数据库包括应用于城镇地籍数据处理 管理 交换和分析应用的基础地理 要素 土地权属要素 土地利用要素 栅格要素 以及房屋等附加信息 7 5 不动产登记要素的分类及编码方法 村庄地籍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 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 原则 将城镇地籍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 小类 一级类 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 划分 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 其结构如下 大 类 码 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其中 1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 设定为二位数字码 其中 基础地理专业码为 10 不动 产登记专业码为 60 土地专业码为 20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 设定为二位数字码 空位 以 0 补齐 不动产单元业务代码为 01 不动产权利业务代码为 02 不动产权利人业务 代码为 03 不动产登记业务代码为 04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 2 各要素类中如含有 其他 类 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 9 或 99 7 5 不动产登记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 村庄地籍数据库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 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要素类型说明 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28 1001000000 境界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塔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陪诊师考试服务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东莞市人工智能训练师初赛竞赛练习题及答案
- (试题)社会救助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方案
- 2025年新媒体运营师中级考试预测题及实战技巧解析
- 2025年护士招聘面试预测题及应对技巧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 桃花姬阿胶糕课件
- 桃江眼科知识培训班课件
- 财管10-16年历年真题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2022年咖啡师资格证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508-2002锰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和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行为金融学案例
- 万科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手册207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