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doc_第1页
陈涉世家.doc_第2页
陈涉世家.doc_第3页
陈涉世家.doc_第4页
陈涉世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卢少华 审核:九年级语文组陈涉世家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的现象。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教学设想: 1、在熟悉课文的前提下,疏通文意。主要利用正音、断句、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然后由学生试译课文,疏通文意,其中,读不懂的语句,集体解疑。 2、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落实训练重点。 3、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思考题,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封建统治中,曾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志士。他们为反抗封建统治,揭竿起义。陈胜、吴广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或:大家学习过中国历史,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在哪个朝代?起义领袖是谁?二、简介史记及司马迁。 学生阅读课文注解,了解作者及史记,教师作下面的补充: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虽是一部史书,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皇帝,被捕入狱,受腐刑(宫刑)。后发愤著书,写成史记,自己也抑郁而终。 三、朗读课文,进行正音。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3、进行正音。 学生一人一段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略作评价或点拨。 要求:读准字音并正确停顿。 4、试译课文 学生借助注解疏通课文大意,并记下不明白的词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说明:学生疏通课文大意,教师应多给一些时间。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必逐字“对号入座”。)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翻译情况。二、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三、研读第一段1、先交代陈胜、吴广的 ,然后重点介绍 。“_”,点明他们雇农的身分。“_”,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3.少年时期的陈胜的人物形象?4.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四、研读第二段1.起义的导火线是_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5、本段写出了陈胜的什么才能?6、第二段可以分为哪三层五、作业背诵第二段第三课时一、检查上节课内容二、阅读分析第三节,讨论下列问题。 1、起义是如何发动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 明确:智杀二尉、起义动员、为坛而盟。体现了陈胜、吴广把起义运动计划得十分周密。 2、起义动员时说的一番话(尤其是“且壮士有种乎”一句),表现了陈胜这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这是用激昂的语言点燃在场者的反抗怒火。“死即举大名耳”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句,铿锵有力,动人肺腑,说出了在场者的心里话,具有极强的鼓舞斗志的作用,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所以徒属都“敬受命”。同时也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蔑视王侯将相的叛逆性格。也显示了陈胜作为领导人的宣传、组织才能。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4、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5、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1)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2)九百民众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3)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6、给第三段划分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吴广为都尉”,写起义开始时的情形。第二层:从“攻大泽乡”到“号为张楚”,写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和陈胜立国经过。第三层:从“当此时”到段末,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照应上文“宜多应者”。 三、小结 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重点详写了起义的原因和发动经过,略写了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突出地表现陈胜谋划时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善于激励号召、起义后善于把握时机的卓越组织领导才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充分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四、写作特点善于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五、分析人物形象六、布置作业1、据课后练习三进行拓展阅读2、搜集两个史记中的小故事,小组交流拓展训练阅读追韩信,完成文后各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一、 写出下列各句中“数”的读音和词义: 1、信数与萧何语( )2、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4、诸将亡者以十数( ) 二、从下列成语的加点词中找出与“何奇之”中的“奇”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舍近求远 B、出奇制胜 C、不远万里 D、奇谈怪论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若所追者谁 ( ) 1、若 关山度若飞 ( ) 今若断斯织也 ( ) 2、亡 何闻信亡 ( ) 日知其所亡 ( )3、顾 顾野有麦场( )顾王策安所决耳()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四、“何来谒上”时,刘邦为什么“且怒且喜”,从中看出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A级:年轻;按照法律;有人;认为;一向;高台 B级:此题为开放性练习,只要想像丰富且合理,即予肯写。 C级:一、1、多次;2、几;3、多次;4、计数;二、C;三、1、你;像;如果;2、逃跑;通“无”;3、只是,只看;回头看;难道;四、“怒”的是萧何不打招呼“自追之”,致使自己“如失左右手”般陷入窘境;“喜”的是“丞相何亡”不实,已“亡”“一二日”的萧何又出现在阶前。“怒”与“喜”的矛盾统一,正反映了刘邦的轻信和爱才的性格特征。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给同学们的感觉比较“恐怖”,是啊,相对于学生在初一、初二学过的文言文来说,文章实在是太长了。本身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样的一篇文言文又何从入手呢?于是,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先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