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doc_第1页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doc_第2页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doc_第3页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doc_第4页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由3fatty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 核辐射知识与防护手册 1. 前言 2 1.1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 2 1.2 福岛核电站泄漏情况进展和对我国的影响 2 1.3 世界气象组在全球进行监测和预报: 3 1.4 辐射的单位和国际安全标准: 3 2. 目前我国核辐射的测定 3 3. 核辐射的危害: 4 4. 核辐射的症状: 5 4.1 急性核辐射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 5 4.2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将出现哪些症状 5 4.3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5 4.4 远期效应 6 5. 核辐射的分级: 6 6. 核辐射的防护: 7 6.1 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7 6.2. 内照射的防护方法 8 6.3. 核电事故防护的主要措施 8 7. 附录: 9 7.1 核辐射的种类 9 7.2 核辐射防治的常用药品 9 7.3 日常抗辐射食品 11 8. 参考文献: 11 1. 前言 1.1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露危机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露危机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医学部希望借助这个小册子,能帮助大家了解这次事件的背景以及基本的核辐射知识与 如何做好防护。 1.2 福岛核电站泄漏情况进展和对我国的影响 12 北京时间 3 月 11 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强震,强震引发海啸。 强震造成两座核电站的 5 个机组停转, 并于 12 日首次确认核电站出现泄漏, 大批居民被 疏散。 强震造成多处火灾,核泄漏情况不断扩大。 新华网北京 3 月 15 日电 近期,日本地震灾区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险情引起我国民众对 于核辐射问题的关注。卫生部网站 15 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 。问答指出,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 1 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但对于核电站 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 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 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 量照射的情况。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 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 。 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 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 关闭门窗, 关闭通风设备, 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 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 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 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 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 污染的食品或水. 问答强调,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1.3 世界气象组在全球进行监测和预报:12 世界气象组在全球进行监测和预报: 世界气象组建立了个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别设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 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当全球任何地方出现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核试验等核辐射威胁, 以及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污染时, 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区域环境紧急 响应中心,进行监测和预报. 1.4 辐射的单位和国际安全标准: 12,13 辐射的单位和国际安全标准: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毫希;砖房每年 毫希; 宇宙射线每年 毫希; 粮食、 水、 蔬菜、 空气每年 毫希; 土壤每年 毫希;胸部透视一次毫希。国际基本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 每年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毫希。 2. 目前我国核辐射的测定 1,2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3月16日10:00,我国辐射环境 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 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 我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 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6 日16时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 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 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 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如果你想时时关注我国辐射环境监测近况,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方网 站:/gkml/ 3. 核辐射的危害: 核辐射的危害: 3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 也叫做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 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 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 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4. 核辐射的症状: 核辐射的症状: 4.1 急性核辐射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 急性核辐射初期症状: 核辐射初期症状 4,5 照射剂量超过 1 Gy( 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 1 Gy 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 110 Gy 时,出现以造血系 统损伤为主; 剂量在 1050 Gy 时, 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 若不经治疗, 在两周内 100% 死 亡;50 Gy 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 2 天死亡。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 称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 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 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其中, 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 表现为恶 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 “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 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 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 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工作人员。 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除非摄入量很高, 但这种情况非常罕 见。 4.2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将出现哪些症状?4,5 在接受辐射后, 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 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它有一系列症状。 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往往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 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了高等程度的辐射, 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 并伴随着全身性的、 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接受 4 戈瑞(Gray,简写为 Gy,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单位)的辐射后,大约一半 的健康成年人会因此丧命。 【译注:目前日本报告反应堆周边的辐射约为千分之一 Gy。 】 相比之下,治疗癌症时,放疗的辐射剂量往往达到每次 1-7 戈瑞,但是这些辐射被严密地控 制,并往往只作用于特定的身体部位。 4.3 胚胎与胎儿的损伤 5 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 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 在器官形成期接 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 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为高。 4.4 远期效应 5 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 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 在受到急慢 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 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5. 核辐射的分级: 核辐射的分级: 6 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分级表(INES)是全世界通用的有关核和放射性事件安全性等级 表,政府官方使用 INES 数字等级定义核事故严重程度并进行报告。现行版本的 INES 手册 指南是经过最新内容补充编辑后,于 2008 年 7 月 1 日被采纳。 INES 的作用类似于用于表征地震强烈程度的“里氏”等级,旨在说明一系列有关核活动 的严重程度。 这些活动包括在工业及医疗中使用放射源、 核设施的操作以及放射性材料的运 输。 INES 将核事件或事故分为:第 0 级事件称为“未达级数事件” ,第一级称为“异常警示 事件” ,第二级称为“偶发事件” ,第三级称为“严重事件” ,第四级称为“场区意外事故” , 第五级称为 “场外意外事故” 第六级称为 , “严重意外事故” 第七级称为 , “最严重意外事故” , 社会公众可据此划分各异常事件/事故的严重程度,消除对核能安全不必要的疑虑。我们熟 悉的 1979 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定义为 5 级,1986 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定 义为 7 级。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有微量放射性物质释放, 对核电站以外的区域危害不 7 大,因此被定为 4 级。 6.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 8,9,10 根据核辐射危害的作用方式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6.1 外照射的防护方法 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防护的原则是尽量减少人体受到照射的剂 量把它控制在剂量当量限值以下。在确定辐射源的情况下,决定人体受到照射剂量的大小 的因素是离辐射源的距离、照射时间和屏蔽情况。因此,外照射的防护一般利用“距离”、 “屏蔽”和“时间”三种方法加以考虑。 6.1.1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对于核辐射“点”源,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增大人体与辐射源间的距 离是降低人体受照射剂量简单有效的途径。 6.1.2 缩短辐射照射的时间, 1.2 缩短辐射照射的时间, 缩短工作周期人体受到的剂量等于剂量率与时间的乘积,因此,在相同的核辐射场中, 人体受照时问越长, 接受的剂量也越大。 对于辐射防护来说, 在一切接触到核辐射的环境中。 都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 6.1.3 屏蔽 核辐射通过物质层时由于电离碰撞或其他作用过程而被吸收,射线强度被减弱,因此。 根据辐射源的性质, 在其周围加上一层合适的和足够厚的屏蔽材料, 在辐射源和救援人员之 间设置屏蔽层,“阻挡”或“减弱”核辐射粒子对人体的照射。 6.2. 内照射的防护方法 进人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为内照射。 由于直接吸入承载放射 性物质以及通过口腔咽下或通过皮肤、伤口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的危害。因 此,内照射可通过减少放射源数量,包括大气、人体或物体表面的辐射量;穿戴防护衣,防 止皮肤直接接触辐射源;戴正压呼吸面具或气衣,防止吸入放射性微尘;禁止在控制区吃、 喝、吸烟,限制食入放射性物质的途径;避免带有裸外伤进入辐射控制区等方式进行防护。 6.3. 核电事故防护的主要措施 病人的处理: 6.3.1 病人的处理: 首先估算受照剂量,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及临床症状等方法提供的受照剂量、内照射 和外照射、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以分清轻、中、重不同损伤程度,尽快做好早期诊断及治 疗。 组织放射性监测: 6.3.2 组织放射性监测: 包括人员、环境、水源、饮食,分出污染等级以便于污染处理及防护。 食品的处理: 6.3.3 食品的处理: 根据对食品放射性测量污染结果采取去包装,削皮冲洗以达到允许标准即可食用。 饮用水: 6.3.4 饮用水: 采用凝集沉淀过滤方法以达到可饮用标准。 衣服、用具: 6.3.5 衣服、用具: 根据具体表面污染,经过拍打、清扫、冲洗以达到去污标准。 6.3.6 环境污染 采取控制出入,隔离或迁移、隔离待衰变或扩散稀释达到允许标准可恢复正常。墙面、 地面、道路:根据不同情况可用覆盖铲除表层或冲洗达到允许标准。 3.7 6.3.7 个人防护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呼吸道防护,根据不同情况,可戴防护面具及不同类型的口罩,穿 防护服,离开污染区要淋浴、更换衣服,加强个人剂量监测。 .3. 6.3.8 医疗防护 根据情况需要服用碘片或其他预防药品。根据受照剂量不同的人群进行长期医学观察。 宣传教育: 6.3.9 宣传教育: 利用影视、网络视频图片及编制核事故应急资料宣传片等。 7. 附录: 附录: 7.1 核辐射的种类 11 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阿尔法) 、(贝塔) 、(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 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 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 是内照射;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 造成外照射。 如何防护射线? 如何防护射线? 由于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射线应注意内照射, 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 如何防护粒子? 如何防护粒子? 粒子、其穿透能力比射线强,比射线弱,因此,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 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因此 其防护就复杂的多; (1) 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 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 措施。 如何防护粒子? 如何防护粒子? 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a)尽可能减少受 照射的时间; (b) 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 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 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 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居民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是 0.24 毫希/年,而一座百万级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多接受的放射性为 0.048 毫希/年,与每天抽一支香烟的辐照剂量相当。 7.2 核辐射防治的常用药品 8 1“500”注射液 “500”可促进受照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粒细胞的释放,是一个副 作用小、 有效时间长、 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都有较好抗放效价及有效剂量小的防治 急性放射病药物。在照射前6小时至照后1小时内肌肉注射,能提高存活率,减轻急性放射病 的临床症状,减低照射后自细胞的下降程度,其中以照射前36小时预防给药效果最好。 2“523”片 “523”片是一种口服、长效、副作用较小、照射前预防和照射后早期治疗均有效的辐射 损伤防治药物。其作用为升高白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减低白细胞下降 程度。在受LD90致死量7射线照射前2小时至照射后1天内口服,能明显提高活存率,减轻急性 放射病的症状,改善造血功能。主要用于核辐射事故急性放射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3“408”片 “408”片有转移自由基的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抑制包括造血细胞 在内的生理更新率高的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的代谢,从而降低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强断裂 染色体自发再接能力,促进部分受损细胞的恢复;使受照射的骨髓细胞加速成熟和释放,提 高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从而有利于受照机体渡过急性放射病极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 改善造血组织的能量供应和代谢, 从而有利于造血组织的恢复再生。 主要用于急性放射病的 治疗。 4碘化钾片 碘化钾中稳定性碘可在体内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内。它在甲状腺内饱和并封闭了甲 状腺,抑制甲状腺进一步摄取腺体外的放射性碘,从而减少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蓄积量,降 低了甲状腺的受照剂量。 碘化钾对于早期落下灰中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沉积具有明显的防护 效果,一般可减少甲状腺内放射性活度的85以上。 5裂叶马尾藻褐藻酸钠 褐藻酸钠在胃肠道内基本不吸收,它与摄人的放射性锶、钡、镭作用后,可形成褐藻酸 盐随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大量摄入放射性锶、钡、镭核素时,或在放射性锶等核素严 重污染的环境内灭火作战或救援时服用。 6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口服后肠道不吸收,在肠道内能选择性地与摄入的或由肠道腺 体再分泌的铯相结合,形成稳定的亚铁氰化铯盐,由粪便排出。主要用于意外地摄人、吸人 大量放射性铯时或较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放射性铯明显污染的环境时。 7促排灵 140 144 促排灵是一种络合剂,在体内能选择性地与体内沉积的放射性核素,如 La、 Ce等放 238 239 射性镧系和 u、 Pu等锕系放射性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的络合物,很快地 经肾脏排出体外, 从而减少了体内放射性核索的沉积量。 促排灵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均有显著 的促排效果,其促排效果因核素的种类、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及剂量不同而异。 8双氢克尿塞 主要抑制对钠和氢的再吸收,促进肾脏对氯化钠的排泄而产生利尿作用,可加速进入机 3 24 体内的 H、 Na等全身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9安定 抗焦虑药,主要应用于受辐射人员受照射后早期出现烦躁不安或失眠。 10消呕宁 抑制大脑呕吐中枢,主要用于受照射后早期呕吐的防治。 11复方丹参片 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主要用 于照射后早期改善微循环。 7.3 日常抗辐射食品 黑芝麻 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肾主骨升髓通于脑”,各种辐射危害主要影响人体大脑和 骨髓,使人免疫系统受损。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能有效保护 人体健康。 紫苋菜 紫苋菜能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与其含硒有关。硒是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健康。常吃含硒丰富的紫苋菜,可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 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 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茶叶中还含有脂多 糖,能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 蔬菜、水果 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能摄取大量的维生素 A、B、C、E。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减 轻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细微影响,避免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辛辣食品 辣椒之类辛辣食品属于常用调料, 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 吃辣椒不但可调动全 身免疫系统,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料,还能保护细胞的 DNA,使之不受辐 射破坏。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 http:/ww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