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ppt_第1页
医疗废物管理.ppt_第2页
医疗废物管理.ppt_第3页
医疗废物管理.ppt_第4页
医疗废物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医疗污染物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2003年6月4日经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6月16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380号国务院令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配套文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立法宗旨,全程化安全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原则,全程化安全管理 产生 分类收集 贮存 运送 处理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责任,组织、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第一责任人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应急方案 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或设立人员,履行相应责任措施 开展人员培训 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 查体 接种 分类收集、内部转运和暂时贮存,分类收集,禁混不同类别的废弃物分别用不同标识的容器收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文件 卫医发2003287号,医 疗 废 物 分 类,感染性废物 传染性病人或疑似传染性 病人产 生的生活垃圾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玻璃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卫法2003 第188号,原料 不得使用聚氯乙烯(塑料PVC) 聚乙烯(PE) 颜色 黄色标识 医疗废物警示标识文字说明 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包装袋 正常使用不得渗漏、 破裂穿孔 最大容积 0.1m3 利器盒 密闭、无法再次打开 抗撞击周转箱(桶) 能快速消毒、清洗,医疗废物 MEDICAL WASTE,对容器的特殊要求 锐器:防渗漏、耐刺的容器,转运 转运过程应密闭贮存 贮存地有明显标志 时间不能过久 容器绝对密封 特殊废弃物需要特殊处理,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运送人员的要求,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工具的要求,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废物暂存处的要求,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医疗废物暂存处的要求,(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五)易于清洁和消毒;(六)避免阳光直射;(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填写 保存,医疗废物登记,登记内容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条件和基本要求,条件: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要求: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行政处罚,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1号令 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 环保部门的职责,行政处罚,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的 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 5000元以下的罚款,行政处罚,视情节分别给予 责令限期改正 警告 罚款(2000元30000元) 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制度不全或没有未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混有医疗垃圾收集处无标识收集袋盛装过满运送不密闭无专用运送工具塑料制品买卖交给无资质的单位处置无记录或不全无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无专用收集容器,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传染病防治法(2004)消毒管理办法(2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995)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1988)消毒技术规范(200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8.11),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39)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51),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7号发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2年8月31日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卫生部(87)卫防字第49号文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立法宗旨,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医疗机构的消毒卫生要求,成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标准开展消毒质量监测 (4),1成立消毒管理组织,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1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第10条),(2)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和人员: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1条),2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消毒管理制度,要有实施文件。,3.执行规范、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4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第四章第二节“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检测方法:按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第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17“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和频次,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生物监测 消毒剂 1/季 灭菌剂 1/月 化学监测 每日监测 随时监测 戊二醛 1/周压力蒸汽灭菌 工艺监测 每锅 化学监测 每包 生物监测 每月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工艺监测 每锅 化学监测 每包 生物监测 每月,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和频次,紫外线消毒 日常监测 应用时间 累计照射时间 使用人签名 强度监测 70W/cm2 1/半年 生物监测消毒后内镜 1/季灭菌后内镜 1/月 血液净化系统 透析液 1/月 入口液细菌菌落总数 200cfu/ml 出口液细菌菌落总数 2000cfu/ml,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5) 全院培训考核和重点人员的培训考核相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人员、供应室消毒员、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6),诊疗物品的要求,建立索证制度,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鲁卫消证字第xxxx号)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消毒剂、消毒器械)(卫消准字(年份)第xxxx号); 产品备案证(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2003.10.14 2004.6.26)(鲁卫消备字第xxxx号)产品批次自检报告。 (7),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自1998年4月22日至8月2日,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2例病人中有158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直接感染源手术使用的刀片和剪刀浸泡消毒消毒剂错误配制,1%戊二醛当作20%稀释100倍后使用 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感染 消毒液 病人 工作人员习惯认为该戊二醛是20%浓液,消毒产品,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轻企业负担,经研究,我部决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再纳入消毒管理办法管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取消卫生行政部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备案制度和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制度。 特此公告。 二00三年十月十四日,卫生部公告2003年 第24号,山东省卫生厅关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再纳入消毒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批复 鲁卫复字20045号,医疗卫生单位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按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向生产企业或经销单位索取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应加盖生产或经销单位公章。直接从生产企业购入,应向生产企业索取“二证一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产品注册证 工商营业执照从经销单位购入,除索取上述“二证一照”外,还需向经销单位索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经销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5个),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8),环境、物品消毒要求,医 院 消 毒 卫 生 标 准 GB 15982-1995,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空气 10 cfu/m3物体表面 5 cfu/cm3 医护人员手5 cfu/cm2类普通病房、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 5 5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001010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15 15,医 院 消 毒 卫 生 标 准,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无菌器械保存液 必须无菌。,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9),发生院内感染时的要求,罚则,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五、六、七、八、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市、处置室 布局合理 无菌操作 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消毒液更换 2次/周 灭菌物品小包装 打开的无菌物品不得超过24小时检验科 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用后物品的处理供应室 布局 无菌物品的贮存 下发 灭菌监测,消毒基本原则 相关知识,术语,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灭菌剂 sterilant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灭菌要求的制剂。,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4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二溴海因、二氯海因等)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3中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常用方法: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配消毒剂、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4低水平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常用方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中草药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批准的适用范围和方法使用。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对受到致病性芽孢菌、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对存在较多有机物保护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4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 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消毒、灭菌基本程序,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害。,三种消毒方法选择的原则首选物理 快速 安全 可靠特别情况下使用化学法 毒性 腐蚀性 影响因素生物法作用缓慢 效果有限,医疗机构监督管理 有关法律法规,机构管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人员管理(医师、护士、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管理(血液、医疗废物、医疗事故、医疗美容、药品、广告、医院感染、临床技术准入、临床技术操作和临床诊疗活动、母婴保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实验室等),管 理,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9.1,修订2004.8.23,实施2004.12.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5.6.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10.30)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9.5.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1),行政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9.1)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2.3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部令规章,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1993.1.1)医疗广告管理办法(1993.12.1)护士管理办法(1994.1.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4.9.1)血站管理办法(1998.10.1,2005.11.17发布,2006.3.1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8.10),部令规章,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1999.7.16)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1999.7.16)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2000.7.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8.1)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2001.8.1)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5.1),部令规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9.1)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9.1)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03.5.1)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2004.5.27),部令规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006.2.27发布,2006.6.1实施)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2005.7.1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2006.3.16发布,2006.7.1实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2006.4.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规范性文件,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1994.9.1)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1994.9.2)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994.9.5)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1994.9.5)医疗机构评审办法(1995.7.21),规范性文件,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1996.6.11)综合医院评审标准(1997.9.1)乡(镇)卫生院评审标准(1997.9.1)医院、乡(镇)卫生院评审结论判定标准(1997.9.1),规范性文件,医师资格考试考务管理暂行规定(1999.7.16)医师资格考试违纪处理暂行规定(1999.7.16)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2001.4.30)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下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的通知(2001.6.20),规范性文件,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11.30)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2.1.21)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2002.4.16)医疗美容项目(试行)(2002.7.8),规范性文件,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学科专业组名录(试行)(2002.8.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2002.8.16)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2002.9.1)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5.12.16),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9.1)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2002.9.1)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02.9.1),规范性文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8.1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94年) 共分7章55条 总则 规划布局和设置审批 登记 执业 监督管理 罚则 附则,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共分8章91条 总则 设置审批 登记与校验 名称 执业 监督管理 处罚 附则,明确了医疗机构的类别,共十二类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疗养院,明确了医疗机构的类别,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急救中心、急救站,明确了医疗机构的类别,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登记和校验制度,申请执业登记必须填写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并提交有关材料登记机关受理后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核实审核合格的,发给由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诊疗活动,变更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地址、法人或负责人、所有制形式、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注册资金(资本)、诊疗科目、床位(牙椅)等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的为内部职工服务向社会开放的,校验,床位在100张以上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远、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校验期为3年其他医疗机构的校验期为1年,诊疗科目登记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界定了当时我国允许开设的诊疗科目的范围和种类,并统一了诊疗科目的名称依据临床一、二级学科及专业名称编制,共规定了32个一级科目和130个二级科目,执业,印章、帐户、牌匾等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的名称一致严格执行无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门诊病历保存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不少于30年,监督管理,非法行医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 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不按期校验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监督管理,视性质、情节、后果给予下列处罚 警告;立即改正;限期改正 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药品和器械 罚款(500元以下;500-1000元;3000元以下;3000-5000元;3000-10000元) 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人员管理,医师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