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_第1页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_第2页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_第3页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_第4页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现状、前景展望和教学经验交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魏 强2009-9-10,引言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沿革-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求分析-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状况分析-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求状况分析-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的主要措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分析-基本要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动物实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尚不完善-实验动物专业系统教育还很薄弱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策略-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发展策略-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发展策略教学经验交流结语,一、引言 实验动物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新崛起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学科门类之一。作为一个独立的、年轻的学科门类,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问题。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从业人员上岗前培训;二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实验动物专业教育培养。目前,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已在国内全面展开,收效显著,对实验动物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及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实验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目前在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尚没有实验动物专业(1998),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名单中增加了医学实验学(100311W),属于三级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中,也没有实验动物学的二级学科,只是在一级学科生物学(0710)中有动物学(071002)二级学科。而在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有:一级学科生物学(180),二级学科动物学(180.57),三级学科实验动物学(180.5761);一级学科基础医学(310),二级学科医学实验动物学(310.51)。,众所周知,医学、药学等生命科学中的许多研究领域依赖于实验动物。借助于实验动物,我们可以开展有关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许多研究。通过实验动物,人们可以对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进行安全和效果评价。实验动物可以做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结构和机能上的变化,探索和评估诊疗方法。实验动物还作为人类的替身,在军事医学和航天科学等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实验数据。实验动物也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不可代替的模型,甚至可能是异种器官移植的组织或器官提供者。在一定意义上,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命科学的发展水平。,在建立我国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实验动物资源与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质量检测人才,还需要建立我国实验动物标准化的研究人才。同时,更需要培养与造就前沿科研领域进行创造性研究的实验动物顶尖人才。实验动物专业教育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我国完善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体系迫在眉睫。整个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支撑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实验动物科学以相关科学为基础,结合自身的目标和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丰富学科的内容,加强学科的建设,使该学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的大量实验动物资源,开发了许多研究技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在推动生命科学诸多学科发展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验动物科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已经融入到许多前沿学科研究中,并由此衍生了一些分支学科,如比较医学、实验动物医学、转化医学和基因组学等。,二、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沿革 (一)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实验动物工作也开始了新的历程。国外实验动物专家不断来华讲学和交流,中国实验动物专业人员也走出国门,交流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中国人发现我们的实验动物工作落后了,科学研究要赶超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实验动物工作不能滞后。专业技术培训是迎头赶上和快速发展的捷径,19831985年,国家科委委托江苏农学院举办了两期全国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班;1985年,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所等单位举办了悉生动物饲养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班;卫生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医药管理局以及各地方实验动物工作主管部门和单位都举办了各种实验动物专业人员培训班,如微生物学监测技术学习班,遗传学监测技术学习班、实验动物设施研讨班,初级和中级饲养管理人员学习班等,使有关人员从实验操作到基本理论都得到了提高。,在发挥国内各部门、地方和单位的积极性,大力搞好人员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通过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间的专项技术合作项目,得到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援助,建立了1个全国实验动物研究培训基地。1992年6月26日,两国政府经过协商,正式签署了中国实验动物科技人才培训中心项目合作纪要,即所谓R/D协议。在项目合作期限内,计划分期分批开设7项共22期课程的培训班,共招收520名学员。培训对象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高级和中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学员可掌握有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增强管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到1994年底,已办班6期,其中实验动物技术及管理班4期,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技术课程班2期,共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名学员。1994年随着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和2001年重新修订发布,又掀起了以学习贯彻实验动物国家标准为内容的培训工作。,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地方(如北京、上海)和部队动管会纷纷举办全国和地区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一些大单位(如医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还针对国家标准中的技术工作开办了培训班(如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和遗传检测技术培训班)。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与管理的需求,北京市科委和动管会于2002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组建并验收通过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屏障设施运行与管理培训基地”,该“培训基地”针对北京地区和国内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办班20余次,培训人员400多人次,收到良好效果。,(二)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实验动物专业教育始于中国农业大学,该校于19851987年连续招收了三期实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班,每期1530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通过高考录取。19921993年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卫校定向招收了两届实验动物管理大专班,共计招收学员60名,学制3年。2001年首都医科大学开始招收培养实验动物专业技术大专生;中国医科大学于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实验动物专业技术大专生。首都医科大学培养两届大专生后,于2004年开始通过高考招收医学实验学(实验动物专业)4年制本科生,每届招收30人。扬州大学动物医学系自1999年开始招收实验动物专业方向本科生,每年招收3040名学生。,许多单位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办实验动物科学职业高中班,或委托高等院校代培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人员。实验动物专业研究生培养也伴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兴起,1986年协和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率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动物学(实验动物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点。以后相继有解放军农牧大学、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扬州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获得了动物学(实验动物专业)或其他学科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预防兽医学等(实验动物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点。目前,一些教授已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一大批硕士、博士毕业生已加入实验动物科技队伍中来,这对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培训和教育主要是针对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进行的,这些人受训后基本都在从事实验动物管理和技术工作。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和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供应标准化的合格实验动物,同时开展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从事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三) 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对非从事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动物科学教育,在国内的医学院校和生命科学院所主要针对研究生和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本科生展开,在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般实施必修或选修实验动物课;大多开展2550学时的教学工作,主要教学内容是实验动物的分类、命名、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而对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科技人员,国内有些省市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凡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作者都必须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及专业培训,并取得由市科委颁发的“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方可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有关法律、法规;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常用实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动物设施的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课时不少于25小时。,为配合这一工作的开展,北京市科委于1998年3月认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北京卫生职业学校,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等7家“培训机构”,承担北京地区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机构”经认证后积极开展工作,有计划地对北京地区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截止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并获得“岗位证书”人员20,000余人。国内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或委托有能力的单位组建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开展了大量的人员培训工作,据估测全国经培训并获得“岗位证书”人员已超过100,000人。,三、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求分析 我国实验动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业绩。现发达地区和部门的实验动物无论是硬件设施、软件管理还是实验动物质量,都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这些成绩除源于国家重视给予巨资投入外,主要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队伍。时至今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仍是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贯彻落实政策法规和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一)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近十年几来,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队伍发展相当迅速,从业人员数量翻了几番。如92年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225个医药卫生单位的统计,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总人数为2,000人,其中科技人员总数1,077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50%,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145人,占科技人员的14%。到1998年根据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95个卫生系统单位的统计,从事医学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已超过9,00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41.3%,比5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2003年5月,我们通过网络和调查表的形式对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广东、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9个省市的实验动物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岗位性质、个人背景资料进行了总体数量、分布状况、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岗位工作性质、所学专业及行业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后:,1从业人数及分布 调查显示,9省、市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总数为16,479人,其中在具有教学、科研、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业务的综合性实验动物单位的人数有2,314人,占14%;在具有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业务的较大型实验动物单位的人数为4,004人,占24%;在单纯从事动物实验的单位从业人数为10,161人,占62%。从中可以看出,从事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占主体。从业人员数量上,当时北京有近8,000人,而目前已超过20,000人。据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已超过100,000人。,2从业人员学历构成 硕士学历以上占18%;本科学历为19%;大、中专学历占31%;中专学历以下为32%。调查结果表明,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多数。3从业人员职称构成 正高级职称占l;副高级职称占5%;中级职称占63%:初级职称占31%。4从业人员从事工作性质 从事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人数占6%;从事实验动物饲养工作人数占18%;从事教学、科研和动物实验工作的人数占73%;从事其它辅助工作的人员占3%。,5从业人员专业构成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中,实验动物专业占1%;畜牧、兽医专业占7%;生物学专业占3%;医学及相关专业人数占84%;其他专业占5%。总体人员中经过实验动物上岗培训的人员占97%,未经任何培训的占3%。6从业人员行业分布 在科研院所工作的人员占23%;医疗单位工作的占24%;大专院校工作的占18%;军医系统占16人;生物医药行业占11%;其它行业占8%。 调查中发现在从业人员专业构成方面真正学实验动物专业的人员很少,只占l;医学及相关专业人数最多,这主要是大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医学及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只是要应用动物进行实验。调查中也发现本科学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无学历及未经培训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二)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需求状况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对实验动物质量要求的提升和法制化管理的加强,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得以普遍生产和应用,使普通级实验动物生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被屏障设施所取代,第一线的饲养、管理人员又从业务熟练转变成了缺少经验的工作者,而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对实验动物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其工作性质和内容也从单纯的动物饲养供应转变成了集动物保障、技术服务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支撑体系。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动物、克隆动物的制作及繁育使人们传统的工作经验受到极大的冲击。而80年代以来工作在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和技术骨干都己到退休年龄,中青年科技人员流动较大;面临实验动物科学的新形势和新内容,大多数人尚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经验,加上本来人员不足,使实验动物专业队伍仍面临着人员短缺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境遇。,1从业人员数量上的需求 跟据2007年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结果推测,目前国内有100,000余人从事与实验动物相关的工作,其中约有1/5的人员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其余的人员只是偶尔做动物实验工作。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相对稳定,每年需补充约10%的人员,即每年新增约2,000人。这些人大部分要求受过系统的实验动物相关专业教育,一般要求中专以上学历或职业高中毕业生,主要从事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实验动物相关技术保障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工作。而只是偶尔做动物实验工作的人员数量变化较大,根据地区的不同每年增加30%60%。这些人员学历较高,大部分是从事医学、药学研究和生产检定人员。,2从业人员岗位需求 据我们2007年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岗位中,实验动物单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是:实验动物饲养工作岗位需求占13.79%;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岗位需求占6.90%;实验动物技术工作岗位需求占21.14%;实验动物研究工作岗位需求占13.79%;实验动物多面手工作者需求占41.38%。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单位希望从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科技工作者。,3从业人员学历构成需求 2007年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岗位中,实验动物单位对各种学历的从业人员需求是:职业高中毕业生占17.86%;专科毕业生占17.86%;本科毕业生占35.71%;硕士毕业生占14.29%;博士毕业生占14.29%。可见实验动物用人单位对实验动物本科毕业生需求量较大。,4从业人员岗位学历构成需求 据2007年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岗位中,实验动物单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学历构成的需求是:(1)饲养工作岗位:职业高中毕业生占6.90%;专科毕业生占55.17%;本科毕业生占37.93%;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为零。(2)实验动物技术工作岗位:职业高中毕业生为零;专科毕业生占10.20%;本科毕业生占68.97%;硕士毕业生占10.35%;博士毕业生占3.45%。(3)实验动物研究工作岗位:职业高中毕业生为零;专科毕业生占3.45%;本科毕业生占13.79%;硕士毕业生占34.48%;博士毕业生占48.28%。(4)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岗位:职业高中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为零;本科毕业生占44.82%;硕士毕业生占48.28%;博士毕业生占6.90%。以上结果说明,在实验动物饲养工作岗位上,主要需要本科以下学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专科生备受青睐;在实验动物技术工作岗位时,重点需要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而实验动物研究工作岗位则以高学历人员为主;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则主张由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担任。,四、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分析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和动物实验相关的各类从业人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分为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和动物实验专业技术从业人员。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技能需要,分别对其提出具体职业素养要求。,(一)基本要求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们从事实验动物行业工作必须达到的最低条件。1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实验动物工作,积极为实验动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2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国家有关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和实验动物福利要求。3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由地方实验动物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前专业培训和考试,在获得“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后方可从事实验动物相关工作。 4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心理卫生素质,符合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体检健康要求。,(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从业人员除符合基本要求外,还应当分别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实验动物生产繁育、保种、育种疾病防疫、饲料加工生产、笼器具使用、消毒灭菌等方法和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SOP)。,3掌握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设施环境的要求和基本操作规程。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了解实验动物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个人防护技术。4掌握实验动物专业科技发展动态;能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实验动物生产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承担实验动物相关研究课题;在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开创性研究或根据国家需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提出本学科某一领域研究方向,设计重大并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课题。,(三)动物实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动物实验专业技术从业人员除符合基本要求外,还应当分别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现代实验动物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而扎实的动物实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术,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2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熟练进行实验样品的处理,对常用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3熟悉动物实验的一般程序和标准化操作规程,掌握常规动物实验设计和一般动物实验的方法;能正确书写实验记录,熟练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能独立解决动物实验中较复杂的技术(管理)问题。,4掌握设施环境的要求和基本操作规程;了解动物实验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个人防护技术、动物无痛苦处死、尸体及实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方法。5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较好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承担实验动物相关研究课题;在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开创性研究或根据国家需要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提出本学科某一领域研究方向,设计重大并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课题。,五、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人员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缺憾,总结起来有如下两个方面。(一)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工作尚不完善 通过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发证时要检查“岗位证书”)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岗位证书”制度的落实,据调查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中有95%以上经过培训获得了“岗位证书”,但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岗位证书”的效期(5年)过长。目前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制度尚不建全,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实验动物技术还不成熟,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岗位证书”的效期存在着一劳永逸之嫌,其内涵将与实际相脱节,尤其是对一些偶尔从事动物实验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今天经培训获得了“岗位证书”,几年后做动物实验时可能早已将培训内容忘记,或许法规政策已发生了变化。,二是培训内容有些遗漏。目前,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运动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已从动物保护发展到争取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和动物权力(animal right) 运动,而我们的培训中这方面的内容却涉及较少,只是在解释“3R”概念时提到是发展趋势,缺乏系统完整的动物伦理和保护知识讲授。三是培训缺乏针对性。发达国家实验动物的培训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联邦法规和大学规定要求进行培训,以确保实验动物受到适宜的管理和应用。培训的对象是新的实验动物使用者,受雇于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培训方式为理论授课和实习,并可进行一对一示教。,目前我国接受培训人员对其学历背景没有实质性限定,基本上是萝卜白菜一锅烩,一个班中既有教授、博士毕业生,也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工。这不但给讲课教师的授课尺度带来困难,而且受训人员的理解程度和收效也有较大差异。受训人员经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实验动物选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而对实际应用技术和针对性的实验方法却不能在“岗位证书” 培训中学到。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技术培训工作尚未展开,更谈不上针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者的要求内容进行专门培训。,(二)实验动物专业系统教育还很薄弱 我国实验动物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招生量小且不连贯,总体培养的层次偏低(多为专科生);课程设置还不完善,各校开的实验动物专业本科或专科班的课程主要是依据本校的教学能力而定,农业院校偏重于畜牧兽医学,医学院校则尽量靠近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和实验课,而不是根据实验动物科学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比较医学的内容(如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比较外科学等)设置较少;教材和教学辅助设施还明显不足,目前实验动物科学的专业教材还很不齐全,教学标本、图片、参考书及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还明显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师的专业分布不均,有的专业课甚至缺乏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教学管理有待完善,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六、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发展策略 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采取岗前培训和专业教育并举的发展策略。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主要对象是首次开展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培训内容是实验动物基础知识、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而实验动物专业教育指的是实验动物专业的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培养。,(一)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发展策略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目前是对实验动物专业教育的补充,随着实验动物专业教育的普及和完善,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将发生根本的改变。未来的培训应侧重于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法规的普及与宣传和贯彻。但未来几年内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应着力开展如下工作。,1依法大力开展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前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令第六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各类人员,应当逐步实行资格认可制度。在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规定,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必须具有保证正常生产和保证动物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检测人员,所有人员持证上岗;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必须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在国家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章规定,在申请实验动物许可证时,要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人员。各地方政府和实验动物管理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的检查力度,同时广泛宣传依法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争取实验动物机构内的从业人员达到100%持证上岗,杜绝未经培训人员开展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相关工作。,2改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管理体系 根据目前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状况,适当缩短“岗位证书”的效期,并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实行不同效期的“岗位证书”。对于长期从事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岗位证书”效期可相对长些,而对于偶尔从事动物实验的工作人员,其“岗位证书”的效期要短,逐步实行每次动物实验都须先行培训制度。对培训内容要进行补充和调整,增加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内容。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集中培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开实习操作内容,同时开展专项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工作。培训部门还可根据受训单位或个人要求,开展专门或特殊的个性化技术培训。,3建立全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与考核网络 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目前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分类分级考试计算机全国网络体系正在积极的筹建之中,培训教材也编写就绪等待出版,届时申请人可通过自学或申请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或通过点击计算机网络上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最后通过网络考试获取成绩,考试合格后由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发给“岗位证书”或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资格证书。,(二)我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发展策略 实验动物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种种困难和缺陷,与成熟的专业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也看到了我们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本专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体现在本专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体现在社会对本专业培养人才有较大需求;更体现在本专业全体教师发奋图强,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良好风范。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本专业的发展步伐,快速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今后要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1制定实验动物学专业建设规划与指导方针根据实验动物专业教育目前所涵盖的专业和学科的功能,本着建设特色专业的目标,实验动物学专业在未来建设中必须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一要做强,二要有特色。实验动物学专业含盖的专业课有两大类学科。一是实验动物学专业基础学科,包括:病理学、动物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动物毒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动物伦理学、比较生理与解剖学等;二是实验动物学专业学科,包括:实验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动物寄生虫学、实验动物外科手术学、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转基因动物技术、实验动物繁殖育种学等。实验动物学专业建设拟采取“整体推进、分段建设、重点提高、突出特色”的16字方针。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与次序,形成循序渐进、相互连接、相互共融、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2在医学、农学院校广泛开展实验动物专业的多层次系统教育由于医学和农业院校有着深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凭借现有的解剖、生理、生化、组织胚胎、病理等基础课和动物疾病诊断、外科手术、传染病及营养、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教学资源,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动物的有关知识。如在农业院校增加诸如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质量控制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面的教学力量,而在医学院校增加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将弥补了医学和农业院校开办实验动物专业存在的先天不足,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实验动物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使实验动物的专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完整性,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既有宽泛的医学基本知识又有动物学的理论基础;既掌握了现代医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又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方法的实验动物专门人才。培养实验动物专门人才,可根据国内实验动物行业需求,开展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多层次学历教育。各省市尚可根据地区需要,委托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进行定向培养。,3 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培养,因此抓住人才建设是实现专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根据目前实验动物学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将依据引进、培养、外聘相结合的原则及重在培养的方针,争取短时间内改变师资队伍的学历、学术、职称及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我国实验动物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为此将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引进”、“培养”并举,重在培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40岁以下青年教师通过考取统招博士研究生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逐步提高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率,力争在5年内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者达80%,对于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要送国内外进行专门培训。(2)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无论对老教师、引进的人才还是外聘的客座和兼职教授都将尽可能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适宜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安心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安心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服务。(3)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支稳定、流动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要相对稳定。同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与步伐,依靠一批竞争力强,学业出众的教师队伍,协调一批技术精湛的骨干力量,团结老、中、青年教师,一起搞好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完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材建设,拓展教学内容(1)细化教学体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体系也要随之进行补充和完善,尤其是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实验动物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学体系,进一步细化教学大纲,使教学体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科学进步,适应培养目标和实验动物科学总体发展思路,逐步剔除那些可有可无,学生可通过自学完成的课程,增加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要不断创新,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程度、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2)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教材短缺已严重的桎梏了实验动物学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在今后的几年中,要加大教材编写速度,争取在3年内使实验动物学专业课的所有课程拥有自编的试用或出版教材。,(3)开展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 要针对实验动物学专业学生(包括研究生)经常性地开展实验动物科学进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的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知识结构。5借助于实验动物设施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实验动物专业极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实验动物设施内的技术操作训练。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设施。这不但会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而且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还会使学生受到正规化训练,养成规范操作习惯,培养标准化管理能力。我国实验动物设施资源十分丰富,发达地区的实验动物设施已堪称国际一流,实验动物专业教育要与这些设施挂钩,使之成为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六、结束语 随着实验动物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视,人们对实验动物学科的认可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养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21世纪是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追求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在社会对健康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激励下,医学生物学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但也更加依赖于实验动物,从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养就越发紧迫。,目前实验动物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人才客观需求庞大。实验动物的相关法律要求和社会需求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实验动物从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持续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发展相对落后,学科研究成果对专业建设所起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体现不够明显。建议加大对实验动物科学这一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有关实验动物学科体系及内涵的深入研究,拓展科研和教学创新空间。,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从国内开办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和专业学历教育的培训中心和院校所设置课程的离散现状可知,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的共识度不高。建议各培训中心和各校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问题,逐步开展专项和个性化培训,使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真正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建议稳步发展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搞好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改革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管理制度;开展专业分类分级认证;推出优化、特色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和专业教育的系列教材;扩大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验动物所实验动物学课程安排,实验动物学教学经验交流,实验动物所实验动物学课程讲义大纲目的和范围:加强实验动物学科建设,增强研究所学科内容拓展比较医学知识,培养学科教学队伍,面向多层次需求,规范实验人员、饲养人员以及博士、硕士生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提高工作、研究能力。使用教材:1)秦川主编:医学实验动物学(高等教材)。2)相关实验动物参考书。3)实际经验。,讲课内容:1. 实验动物学意义和作用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范围以及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作用。思考题:你知道的实验动物和讲课后理解的实验动物有哪些不同?2. 标准化实验动物-遗传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掌握遗传学决定实验动物本质,为应用、比较实验动物打下理论基础。思考题:你认为医学遗传学能涵盖人工培育的实验动物遗传学吗?近交系是违反遗传学规律吗?,3. 标准化实验动物-微生物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影响实验动物本质和应用,进一步理解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范围以及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作用。思考题:病原性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实验动物不实行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动物实验?4. 标准化实验动物-病理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病理学是奠定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的基础应用学科,病理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实验动物本质和应用。思考题:人和实验动物类似疾病的病理表现应该完全一致吗?,5. 标准化实验动物-营养、环境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营养、环境学-保证实验动物健康的重要条件。思考题:为什么实验动物也要一定的空间大小、各种动物饲料形状、大小为什么不一样?6. 唯一学科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学的特殊性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为何要制定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包括哪些标准思考题:为什么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试剂、活的天平、活的体系?,7. 实验动物生物特性含义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实验动物特性决定实验考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等。思考题:你知道实验动物为什么又相似又不同吗?你喜欢那种动物,它可用于哪些实验?为什么?8. 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因素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正确处理实验影响因素才能得到真实结果。思考题:实验结果和你预期的不一样怎么办?,9. 从实验动物到比较医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实验动物科学跨越式发展,形成桥梁学科-比较医学。思考题:我们为什么要做动物实验?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体试验?比较医学重点比较什么?10. 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路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实验动物、比较医学根本的用途包括哪些内容,通过特殊模式动物的应用和感染性病原模型研讨,理解目前模型能做到什么程度。思考题:如果你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你怎么制备模型了解其机制、治疗等问题?,11. 特殊技术-高端目标实现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实验动物转基因、基因敲除动物技术、活体成像、分析技术、干细胞、受体等前沿技术,启发学生综合利用高端技术实现目标。思考题:近5年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奖获得者是谁,因什么研究获奖?对你有何启发?12. 基本技术-实验结果保障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实验动物采样、外科、给药等必备技术和避免错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动物实验技能。思考题:血清制备应该注意些什么?麻醉药对不同动物都适用吗?,13.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涉及的诸多环节中的生物安全要素和对策,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思考题:生物安全涵盖哪些方面?动物生物安全和你有怎样的关系?14. 实验动物在GLP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在药品、生物制品中涉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题:你认为你用的药物是安全的吗?怎样证明药物是安全的?,15. 实验动物国际化要求-意识和准备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AAALAC、IACUC、福利和伦理的要求。思考题:你知道实验动物“最大程度保持表达天性的自由”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证明药物是安全的?16. 不同实验动物管理要求和实际操作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种类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培训掌握实际操作,减少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思考题:动物实验-你准备好了吗?17. 动物实验的科学设计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实验,正确、科学的实验设计是达到目标的首要考量。思考题:动物实验设计重点考虑哪些因素?,18. 统计方法学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实验,要求生物学意义和统计意义的完美结合,正确、科学的统计方法是达到目标的重要保障。思考题:近交系动物和远交系动物试验统计中影响因素分析?19. 文献查阅、结果分析、论文写作重点和难点:教输学生理解并清楚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依据,培养研究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综合能力。思考题:论文书写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你知道投稿应该符合候选刊物的风格和要求吗?,实验动物-动物实验,良好的动物-良好的实验设计,环境-饮食-对待-操作-兽医-责任,降低对动物影响:善待动物,降低生物安全-结果准确,不应该造成伤害应该防止伤害应该消除伤害确有助益双重效应,自主性/自我决定权知情同意/知情选择:(1)信息的提供;(2)信息的理解;(3)同意的能力;(4)自由的同意保密/隐私家长主义(paternalism)非家长主义的干预,公正分配公正: 公正的形式原则 公正的实质原则回报的公正,不伤害/有利: 尊重: 公正:,WHY?,为什么做?,WHY?,WHY?,?,动物福利与生物安全的兼顾,动物实验不可避免地造成动物的痛疼,应该注重动物福利。任何动物实验都应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对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制止针对动物的野蛮行为、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动物;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育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疾病;尽可能地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要爱护动物并对由于实验死亡的动物持怜悯和感谢之情。当然,动物实验设计必须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要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怎样做?,监督管理职能,支持辅助职能,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实验室安全委员会 实验动物使用和管理委员会作用,研究所设立实验室安全委员会(安委会)和实验动物使用和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每年至少举行2次会议。 安委会对研究所下属各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教学、检测进行安全方面的管理、监督与指导;对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教学、检测的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所涉及实验室安全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监督、考核。 管委会对实验动物的生产和使用的规范化进行管理、监督与指导、伦理审查,以确保动物使用按标准和动物法规的贯彻和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章程,总则第一条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依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理、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成立,为规范管委会的工作,制定本章程。第二条 管委会是在所长领导下,由专家、兽医和社会人士组成的实验动物管理和伦理审查组织。通过监督审查活动,推动全所实验动物科技事业的健康有续发展。,做什么?,动物实验福利伦理审查的原则,动物实验福利伦理审查由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或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根据各自不同的名称)负责。动物实验福利伦理审查的基本原则是兼顾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者利益,在综合评估动物所受的伤害和使用动物的必要性基础上进行科学审查。含盖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伦理、科学需要等各方面内容。必须遵循:动物保护原则,禁止无意义滥养、滥用、滥杀实验动物,制止没有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或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动物福利原则,保证实验动物的权利;伦理原则,既要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又要保证实验动物项目的科学性,还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而且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