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试中的模糊聚类分析.doc_第1页
体育测试中的模糊聚类分析.doc_第2页
体育测试中的模糊聚类分析.doc_第3页
体育测试中的模糊聚类分析.doc_第4页
体育测试中的模糊聚类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糊数学实验报告 题目:研究生招生中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姓 名 学 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1日目录一、背景介绍3二、问题分析3三、模糊聚类3 1.数据矩阵3 2.数据标准化4 3.标定64、 实验结果10 1.模糊相似矩阵10 2.聚类图11五、代码211、 背景介绍当代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滑,为保证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每年的中考都会有体育测试,个学校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应用数学角度看,体育测试为一种排名的工作,为了使排名更加合理、可信、科学,我们综合录取单位决策过程中的模糊信息,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聚类结果来确定每位考生的体育排名结果。下面针对某年20名初中生的两项体育成绩为数据实现模型的建立及排名结果。2、 问题分析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排名原则是,越先聚为一类的人,名次越靠近,如果有一名考生,他的每项成绩都不低于其他20位考生中的任何一位,很显然他应该在体育排名中排名第一。现虚设有这样一名考生(编号为41),其两项成绩为3.99,25,然后按照与这名虚设考生聚为一类的先后次序确定录取排名顺序。20名考生的两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3、 模糊聚类1.数据矩阵由题意可知,设论域U= X1 ,X2,X3 . X20 为被分类对象,每个对象由2个指标表示其性状,即Xi=(Xi1,Xi2)(i=1,2,3,20),得到原始数据矩阵 2.931 15 3.122 10 2.751 16 3.142 15 3.337 15 3.019 4 3.123 5 2.676 13 3.378 8 2.924 14 3.256 18 3.984 15 2.788 17 3.120 7 2.884 14 2.032 14 2.205 24 2.555 17 3.107 12 3.438 32.数据标准化在实际问题中,不同的数据一般有不同的量纲。为了使有不同的量纲的量也能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数据作适当的变换。但是,即使这样,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在区间0,1上。因此,这里所说的数据标准化,就是要根据模糊矩阵的要求,将数据压缩到区间0,1上。(1)平移标准差变换 (i=1,2,10;k=1,2,5),其中,。(2)平移极差变换(3)对数变换 (i=1,2,10;k=1,2,5)3. 标定(建立模糊相似矩阵)运用相关系数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与的相似程度为。其中,。4、 实验结果1. 得到模糊相似矩阵为:2.聚类图为:由聚类图可得体育排名为:17,12,16,20,11,9,14,7,6,19,2,8,18,5,4,13,3,15,10,1则录取时体育按此排名。5、 代码function F_Jlfx(bzh,cs,X)%定义函数%模糊聚类分析: F_Jlfx(bzh,cs,X)%X,数据矩阵%bzh=0,不变换;bzh=1,标准差变换;bzh=2,极差变换%cs=1,数量积法%cs=2,夹角余弦法%cs=3,相关系数法%cs=4,指数相似系数法%cs=5,最大最小法%cs=6,算术平均最小法%cs=7,几何平均最小法%cs=8,一般欧式距离法%cs=9,一般海明距离法%cs=10,一般切比雪夫距离法%cs=11,倒数欧式距离法%cs=12,倒数海明距离法%cs=13,倒数切比雪夫距离法%cs=14,指数欧式距离法%cs=15,指数海明距离法%cs=16,指数切比雪夫距离法% X=0.9948 0.5895 1.0000;% 1.0000 0.9353 0.6760;% 0.4272 0.5227 0;% 0.9496 0.3408 0.9862;% 0.6516 0.7187 0.4523;% 0.6699 1.0000 0.8206;% 0.4547 00.6575;% 00.3034 0.8480;% 0.1337 0.9273 0.3158;% cs=6;% bzh=0;X=F_JlSjBzh(bzh,X);%标准化准换R=F_JlR(cs,X);%模糊聚类分析建立模糊相似矩阵fprintf(得到模糊相似矩阵如下:n);Rm,n=size(R);if(m=n|m=0)return;endF_JlDtjl(R);functionR=F_JlR(cs,X)%定义函数%模糊聚类分析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R=F_JlR(cs,X)%X,数据矩阵%cs=1,数量积法%cs=2,夹角余弦法%cs=3,相关系数法%cs=4,指数相似系数法%cs=5,最大最小法%cs=6,算术平均最小法%cs=7,几何平均最小法%cs=8,一般欧式距离法%cs=9,一般海明距离法%cs=10,一般切比雪夫距离法%cs=11,倒数欧式距离法%cs=12,倒数海明距离法%cs=13,倒数切比雪夫距离法%cs=14,指数欧式距离法%cs=15,指数海明距离法%cs=16,指数切比雪夫距离法n,m=size(X);%获得矩阵的行列数cs=8;R=;if(cs=1)maxM=0;pd=0;%数量积法for(i=1:n)for(j=1:n)if(j=i)x=0;for(k=1:m)x=x+X(i,k)*X(j,k);endif(maxMx)maxM=x;end end;end;endif(maxM0.000001)return;endfor(i=1:n)for(j=1:n)if(i=j)R(i,j)=1;else R(i,j)=0;for(k=1:m)R(i,j)=R(i,j)+X(i,k)*X(j,k);endR(i,j)=R(i,j)/maxM;if(R(i,j)0)pd=1;endend end;endif(pd)for(i=1:n)for(j=1:n)R(i,j)=(R(i,j)+1)/2;end;end;endelseif(cs=2)%夹角余弦法for(i=1:n)for(j=1:n)xi=0;xj=0;for(k=1:m)xi=xi+X(i,k)2;xj=xj+X(j,k)2;ends=sqrt(xi*xj);R(i,j)=0;for(k=1:m)R(i,j)=R(i,j)+X(i,k)*X(j,k);endR(i,j)=R(i,j)/s; end;endelseif(cs=3)%相关系数法for(i=1:n)for(j=1:n)xi=0;xj=0;for(k=1:m)xi=xi+X(i,k);xj=xj+X(j,k);endxi=xi/m;xj=xj/m;xis=0;xjs=0;for(k=1:m)xis=xis+(X(i,k)-xi)2;xjs=xjs+(X(j,k)-xj)2;ends=sqrt(xis*xjs);R(i,j)=0;for(k=1:m)R(i,j)=R(i,j)+abs(X(i,k)-xi)*(X(j,k)-xj);endR(i,j)=R(i,j)/s; end;endelseif(cs=4)%指数相似系数法for(i=1:n)for(j=1:n)R(i,j)=0;for(k=1:m)xk=0;for(z=1:n)xk=xk+X(z,k);endxk=xk/n;sk=0;for(z=1:n)sk=sk+(X(z,k)-xk)2;endsk=sk/n;R(i,j)=R(i,j)+exp(-0.75*(X(i,k)-X(j,k)/sk)2); endR(i,j)=R(i,j)/m; end;endelseif(cs=7)%最大最小法 算术平均最小法 几何平均最小法for(i=1:n)for(j=1:n)fz=0;fm=0;for(k=1:m)if(X(j,k)X(i,k)x=X(i,k);else x=X(j,k);endfz=fz+x; endif(cs=5)%最大最小法for(k=1:m)if(X(i,k)X(j,k)x=X(i,k);else x=X(j,k);endfm=fm+x;endelseif(cs=6)for(k=1:m)fm=fm+(X(i,k)+X(j,k)/2;end%算术平均最小法else for(k=1:m)fm=fm+sqrt(X(i,k)*X(j,k);end;end%几何平均最小法R(i,j)=fz/fm; end;endelseif(cs=10)C=0;%一般距离法for(i=1:n)for(j=i+1:n)d=0;if(cs=8)for(k=1:m)d=d+(X(i,k)-X(j,k)2;endd=sqrt(d);%欧式距离elseif(cs=9)for(k=1:m)d=d+abs(X(i,k)-X(j,k);end%海明距离else for(k=1:m)if(dabs(X(i,k)-X(j,k)d=abs(X(i,k)-X(j,k);end;end;end%切比雪夫距离if(Cd)C=d;endend;endC=1/(1+C);for(i=1:n)for(j=1:n)d=0;if(cs=8)for(k=1:m)d=d+(X(i,k)-X(j,k)2;endd=sqrt(d);%欧式距离elseif(cs=9)for(k=1:m)d=d+abs(X(i,k)-X(j,k);end%海明距离else for(k=1:m)if(dabs(X(i,k)-X(j,k)d=abs(X(i,k)-X(j,k);end;end;end%切比雪夫距离R(i,j)=1-C*d;end;endelseif(cs=13)minM=Inf;%倒数距离法for(i=1:n)for(j=i+1:n)d=0;if(cs=11)for(k=1:m)d=d+(X(i,k)-X(j,k)2;endd=sqrt(d);%欧式距离elseif(cs=12)for(k=1:m)d=d+abs(X(i,k)-X(j,k);end%海明距离else for(k=1:m)if(dd)minM=d;endend;endminM=0.9999*minM;if(minM0.000001)return;endfor(i=1:n)for(j=1:n)d=0;if(j=i)R(i,j)=1;continue;endif(cs=11)for(k=1:m)d=d+(X(i,k)-X(j,k)2;endd=sqrt(d);%欧式距离elseif(cs=12)for(k=1:m)d=d+abs(X(i,k)-X(j,k);end%海明距离else for(k=1:m)if(dabs(X(i,k)-X(j,k)d=abs(X(i,k)-X(j,k);end;end;end%切比雪夫距离R(i,j)=minM/d;end;endelse for(i=1:n)for(j=1:n)d=0;%指数距离法if(cs=14)for(k=1:m)d=d+(X(i,k)-X(j,k)2;endd=sqrt(d);%欧式距离elseif(cs=15)for(k=1:m)d=d+abs(X(i,k)-X(j,k);end%海明距离else for(k=1:m)if(dX(i,k)xmin=X(i,k);end if(xmaxX(i,k)xmax=X(i,k);end endfor(i=1:n)X(i,k)=(X(i,k)-xmin)/(xmax-xmin);end endelse%最大值规格化 A=max(X); for(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