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字词积累,侍坐:陪侍长者闲坐。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词缀。摄sh:夹(在)。饥馑jn:指荒年。饥,五谷不熟; 馑,蔬菜不熟。哂shn:笑。俟s:等待。,注音释词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 侯相见。同,诸侯同朝天子。撰zhun:才具,指为政的才能。冠un者:成年人。古代男子20岁时 行冠礼,表示成年。舞雩y:台名,鲁国求雨的坛。,词类活用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 着礼服,戴着礼帽。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赤也为之小,谁能为之大: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1.了解对话中人物的思想、主张及性格特点。2.掌握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并注重积累。,礼,乐,射,御,书,数,教学目的,说说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礼乐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复兴不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不恰当,百姓就不知该如何做。,学习导入,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译文: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读了诗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读诗,没法讲话。”我下来就读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了礼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法立足。”我下来就学“礼”。,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回答说:国君是国君,臣下是臣下;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各自按应有之道去做,要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前551-前479),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孔子简介,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学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某些章节的记述,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论语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日常起居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急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译文参考,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修明礼乐,只好另请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干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可是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的先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对话,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四个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再现了学生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礼让、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诱,通过师生畅言,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运用生活画面来表现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诗情画意之中,很有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整体感知,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则何以哉)先生问志。,孔子的出场,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开明的印象。他先自谦的话语打消师生年龄上的隔阂,为谈话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之后,才让弟子言志。孔子确实是一位因材施教的大师。,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言志。,子路抢先轻率发言,说出治理“千乘之国”的抱负,强调的是勇和方,却未涉及礼;孔子报以微笑。冉有、公西华、曾皙先后被孔子,点名,冉有以才能可治理小国作答,公西华以才能配小司仪官作答,讲话内容都涉及到礼。曾皙被问,从容“舍琴”作答,言谈中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图,其言行追求,吻合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孔子当即表示赞同。,第三部分(三子者出孰能为之大)先生评志。 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单独探问孔子对三同窗谈话的看法,,似有些不自信,怕自己背离了孔子一贯主张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篇)。孔子拿礼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志向逐一评点,从始至终也没有批评为官。,关于孔子“与点”的说法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认为曾皙是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 侍坐章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14岁,难随孔子出游;又公西华是鲁国人(辞海),故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即65岁以后。,课文探究,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就乘坐竹筏漂流到海外去,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我,只是我从哪里取材做竹筏呢?,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是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谈话之初,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导引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同步练习,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答案】D/A.介词,因为;B.动词,认为;C.动词,用,做;D.介词,用。,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方圆,纵横。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 的才能。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不高兴的 样子。,【答案】D/喟然:长叹的样子。,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C.莫春者,春服既成D.唯求则非邦也与,【答案】B/A. 希通稀 C.莫同暮 D.与通欤,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其言不让C浴乎沂,风乎舞雩D三子者出,曾皙后,【答案】B/A、C、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让”是形容词,意思是“谦让”,不属于词类活用。,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B居则曰:“不吾知也!”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 加之以师旅。,【答案】D/ A、B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C项则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D项是介词短语作补语。,6.下面对文中四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概括不 准确的一项是A.子路性格急躁、爽直、自负。B.冉有出言谨慎,性格较谦虚。C.公西华看似谦虚,实则讲话虚伪。D.曾皙文质彬彬,放达洒脱。,【答案】C/C项分析不当。公西华说话表现了他谦虚的好品质。,7.从上文可知,孔子的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