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doc_第1页
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doc_第2页
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doc_第3页
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doc_第4页
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陕西省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2011年陕西省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方案为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着力提升统计调查能力,努力提高农村抽样调查数据质量,全面真实反映我省各地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发展的目标任务,今年全省将开展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为了保证此次样本轮换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确保新样本对各市(区)的代表性,陕西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司2010年全国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并结合全省以市为总体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工作的具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样本轮换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此次样本轮换的目标,一是保持样本代表性。通过对现行农村抽样调查网点进行轮换,增强样本代表性,提高数据质量,达到真实客观反映近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目的。二是提高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通过完成以市为总体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抽样设计,提升农村抽样调查的业务水平和统计调查能力。(二)原则1、随机性原则。样本轮换过程,要始终贯穿并科学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保证样本轮换工作符合抽样方案的技术规范,不能人为地指定和调整样本点。2、可比性原则。每次样本轮换,都会面临着目标总体范围、统计概念上的一些变化,抽样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变化了的总体特性,又要与以往的范围、口径相衔接,使样本轮换前后的抽样数据具有可比性。3、高效性原则。样本轮换抽样设计方法的改进,就是要提高抽样设计的精度和效率,即在一定调查资源和样本量的约束下,抽选出代表性高的样本,提高样本效率。二、实施范围2011年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范围涉及到全省11个市(区)所辖107个县(市、区),市县各级统计部门一律按本方案的要求开展样本轮换工作。三、抽样方法由于以市为总体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涉及全省107个县(市、区),因此住户调查抽样设计以市为总体,原则上采用二阶段自加权抽样方案,即市抽普查小区、普查小区抽户,每个调查县的调查户数按规定由各市确定。第一阶段即市抽普查小区,由各市对其所辖县(市、区)按抽样框资料中的城乡分类代码和普查小区码进行排序,结合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抽选三套方案的普查小区,由各县(市、区)在此三套普查小区中任选一套方案,抽取调查户。第二阶段各县(市、区)在选定的普查小区内,用等概率系统抽样方法抽选固定数量的调查户。对于农村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8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对于农村常住人口未达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6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原则上各市(区)的样本总量不得低于轮换前的样本总量。各市(区)具体样本量见下表:市(区)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榆林安康商洛杨凌样本量920320840940820870820880780560170(一) 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流程图3月4月5月6 月7 月8月9月 10月 11月下旬上旬下旬上中旬下旬上中旬下旬召开全省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方案研讨会。(省局)1、制定实施方案。(省局)2、下发以市为总体农村大样本调查工作文件。(省局)1、召开全省动员、培训会议。(省局、市局)2、核对样本框数据。(市局)1、抽选普查小区。(市局)2、多次检验、评估样本。(省局、市局)完成普查小区入户清查工作。(县局)1、完成普查小区绘图工作。(县局)2、完成普查小区入户摸底工作。(县局)1、完成普查小区抽户工作。2、完成新网点辅调员选调、调查户落实工作。(县局)1、建立新网点辅调员、调查户档案(县局)。2、安排新网点的开点、开户和调查动员及培训工作。(县局)1、向省局上报新样本网点落实情况。(市局)2、完成新样本网点的审评、备案工作。(省局)1、完成新网点开展基础工作。(市局)2、完成样本轮换总结报告。(市局)1、启用新样本试记账一个月,为十二月全面启用新一轮样本打下基础。2011年陕西省以市为总体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实施细则为了规范有序地做好以市为总体农村住户调查的样本轮换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提高样本代表性,确保数据质量,特制订农村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农村住户调查。一、抽样范围与对象2011年陕西省以市为总体农村住户类调查的范围包括统计上新的城乡划分中的“乡村”以及“城镇”的涉农地域。具体指,统计上使用的新的城乡划分中“乡村”类别中所有的村委会、居委会、类似村委会、类似居委会 对村委会、居委会、类似村委会、类似居委会的界定,按村级单位代码的第10-12位进行确定,居委会为001199,村委会为200399,类似居委会为400497和499,类似村委会为500597和599。;“城镇”类别中所有的村委会、类似村委会。上述农村住户类调查的范围在本细则中简称为“农村”。上述农村范围中有关村委会、居委会、类似村委会、类似居委会的界定,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中村级单位的代码进行识别和归类。对代码库中称为“社区”、“管委会”等的单位,一律按其村级单位对应代码的码段进行识别,列入村委会码段的按村委会对待,列入居委会码段的按居委会对待。对代码库中的空壳村、即将拆迁的村委会或居委会,经各市核实后不纳入这次样本轮换的抽样范围。农村住户调查的对象都是农村常住户及常住人口。农村常住户是在当地居住或即将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家庭户。农村常住人口是在当地居住生活半年以上的家庭户成员。二、抽样方法由于以市为总体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涉及全省107个县(市、区),因此住户调查抽样设计以市为总体,原则上采用二阶段自加权抽样方案,即市抽普查小区、普查小区抽户,每个调查县的调查户数按规定由各市确定。第一阶段:即市抽普查小区,由各市对其所辖县(市、区)按抽样框资料中的城乡分类代码和普查小区码进行排序,结合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抽选三套方案的普查小区,由各县(市、区)在此三套普查小区中任选一套方案,抽取调查户。第二阶段:各县(市、区)在选定的普查小区内,用等概率系统抽样方法抽选固定数量的调查户。对于农村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8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对于农村常住人口未达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6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原则上各市(区)的样本总量不得低于轮换前的样本总量。三、工作步骤与具体要求(一)编制普查小区抽样框各市统计局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提供各市总体范围的涉农普查小区抽样框初步资料。普查小区抽样框初步资料包括以下指标:普查小区代码、普查小区所在村的村码、村名、城乡分类代码、所在村“四通”(通电、通公路、通电话、能接收电视节目)情况、常住户户数、常住人口数及分性别人口数,常住户人口的年龄构成,常住户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农村常住户从业人员,农村常住户外出从业人员,按住房价值分户的比重,每百户主要资产(电视机、汽车、摩托车、手机、电脑等)拥有量。各市所辖县(市、区)统计局,将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中确定的农村村级(含部分居委会)单位编码、名称、城乡分类代码、常住人口,与农普中得到的涉农普查小区抽样框初步资料进行核实比较,对涉农普查小区抽样框进行修订。要求如下:一是增加农普中没有的村级单位,如乡村范围内的居委会,新建社区等,在这种情况下,该村级单位先按一个普查小区对待,并直接使用代码库中的常住人口作为该单位的人口,其他指标参照其邻近的村级单位的数据进行插补。如果该单位被抽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户是否分配到普查小区(村民小组)中。二是删去已拆迁的村级单位。三是校正更新由于村合并等原因已改变地址码的村级单位的编码。四是注意校正村级单位的城乡分类代码。修订更新后的普查小区抽样框资料由县(市、区)统计局上报省统计局进行审定、备案,之后省统计局下发至各市统计局进行抽样。(二)抽选普查小区在上述普查小区排序后的抽样框中,以每个普查小区的常住人口数进行累计,在此累计值的基础上,按每县抽取若干固定数量(通常为10个)的普查小区,采用PPS系统抽样方法。例如某县要抽选10个普查小区,首先计算PPS系统抽样的组距,即累计的常住人口数除以样本量10,然后在第一个组距内随机起点抽出第一个样本普查小区,随后每隔一个组距抽选一个样本普查小区。通常情况下,农业普查的普查小区与村民小组是基本一致的。对于抽中的样本普查小区,如果普查小区与村民小组没有对应一致,存在一个样本普查小区由多个村民小组交叉组成,或者普查小区仅为村民小组的一部分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对于前者,只选择其中较大的一个村民小组视为抽中的普查小区;对于后者,视整个村民小组为样本普查小区。下面举例说明,利用县级样本框,采用按与常住人员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抽选普查小区的具体方法。表1:PPS方法抽选普查小区普查小区码城乡分类码常住人口累计常住人口随机起点+组距抽中样本(1)(2)(3)(4)(5)(6)990105001005981121231231359901050012009811216428713519901051000019811232561222399901051002000111234195322399901051002000211253414872239990105100200031125542041223999010510020004122569261022391990105100200051222632873434399010510020006122261313443439901051002000712248536194343990105100200081225204139434399010510020009122316445543431990105100201012106025057644799010510020102210395545264479901051002010321063960916447990105100201042105836674644719901051002010521031569898551990105100201062202767265855199010510020201220241750685519901051002020222030278088551990105100202032204781285519901051002020422040482168551990105100202052202218437855199010510020301220243868085511990105100203022202718951106559901051002030322033492851065599010510020304220237952210655990105100203052201559677106559901051002030622034010017106559901051002030722050310520106559901051002030822061211132106551990105100203092205391167110655990105100203102203651203610655990105100203112205881262410655表1中,样本框中普查小区排列顺序是先按第2列城乡分类代码升序排列、再按第1列普查小区码升序排列而成。第3列是抽样设计变量常住人口数,第4列是对第3列的累计。如果我们要抽选6个普查小区,则组距等于累计人口数除以组数,即组距。在组距之内给出随机起点,这里随机起点是135,第4列中第二个普查小区的累计常住人口数大于等于随机起点,因而抽出第一个样本。以后,对第5列随机起点135再加上一个组距2104等于2239,第4列中的第七个普查小区其累计人口数大于等于2239,抽中第二个样本。然后第5列2239再加上一个组距2104等于4343,当第4列中对应的普查小区其累计常住人口数大于等于4343时,抽中第三个样本。以此类推,一共抽出六个样本。(三)抽中普查小区住户名录摸底清查对抽中普查小区的住户名录进行清查,具体表式参见附件“抽中普查小区全部家庭户摸底清查表”,摸底清查的住户包括居住在本小区的所有家庭户,不论常住与否都要包括在清查范围内。采用逐片连户、不重不漏的方式清查住户。要遵循一定的行走方向,比如按普查小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排列住户,或逐路逐巷排列住户。有门牌号的要按门牌号排列,要注意不要遗漏没有门牌号的住户。一个门牌号中有许多个住户的,要逐个编列。没有门牌号的要注明方位。如果遇到住楼房的住户则采用逐层顺时针方向行走的原则排列住户。摸底清查时,按要求对每个住户要询问“是否在本村居住半年或即将居住半年”,并根据回答判断是否是常住户。对常住户编顺序号(3位),并进行随后的摸底调查。(四)对抽中普查小区进行绘图为方便对抽中普查小区内的所有常住户实施摸底调查并了解样本户位置,需要对普查小区画出示意图,普查小区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要求,详见附件“普查小区地图的绘制”。(五)抽中普查小区内常住户摸底调查在抽中的样本普查小区进行清查和地图绘制的基础上,对普查小区内的常住户实施摸底调查,具体表式参见附件“抽中普查小区的常住户摸底调查表”。(对样本普查小区的住户摸底调查完成后,对调查数据需要录入计算机,一是为编制住户抽样框做准备,二是可以用住户摸底资料与抽中样本的住户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录入程序和汇总输出的要求由省统计局下发。)样本普查小区摸底清查表和摸底调查表原始资料,由县统计局作为调查档案长期妥善保存。(六)住户抽样框的编制各县统计局在计算机录入整理抽中普查小区的一次性摸底调查资料形成住户抽样框。要求将每个普查小区全部常住户按顺序码从小到大排列。这样,每个样本普查小区住户一级抽样框中主要有以下指标:常住家庭户代码、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情况、家庭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情况等。(七)样本户的抽选各县统计局用形成的住户抽样框,对普查小区中住户样本进行抽选。采用等概率系统抽样方法抽选固定数量(对于农村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8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对于农村常住人口未达20万人的县(市、区),抽取不同村中的6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抽取10个调查户)的调查户。考虑到住户拒访或无回答的情况,往往采用过度抽样的办法抽取样本户。按照通常抽选10户的情况,通过系统抽样方式先抽取15个调查户,超出10户的部分作为备用样本,开点开户时最终确定的样本户是10户。下面举例说明在样本普查小区中用等概率系统抽样抽选住户的方法。表2:在样本普查小区抽选住户序号住户地址和门牌号户主姓名是否在本村居住或即将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顺序码是否调查户家庭人口随机起点+组距抽中样本(1)(2)(3)(4)(5)(6)(7)(8)(9)1姚各庄村二街5号张某是1是42姚各庄村二街6号李某是2是63姚各庄村二街8号孙某是3是5314姚各庄村二街9号吴某否否35是4是5116是5是4117是6是4118姚各庄村二街20号郑某否否59是7是51110是8是41111是9是31112是10是21113是11是511114是12是41915是13是31916是14是31917是15是41918是16是21919是17是21920是18是31921是19是419122是20是52723是21是52724是22是52725是23是22726是24是22727是25是22728是26是52729是27是427130是28是53531是29是53532是30是23533是31是43534是32是23535是33是23536是34是33537是35是435138是36是34339是37是44340是38是54341姚各庄村三街18号李某是39是34342姚各庄村三街19号吴某是40是343表2是在普查小区摸底清查的基础上进行样本户的抽选。第5列是按样本普查小区中所有常住户的顺序码排列,这里一共有40户。如果我们要抽选5个样本户,则组距等于住户总数除以组数,即组距。在组距之内给出随机起点,这里随机起点是3,即第8列中的随机起点为3,抽中的第一个样本对应于第5列中顺序码为3的住户。以后,对第8列随机起点3再加上一个组距8等于11,抽中第二个样本对应于第5列中顺序码为11的住户。然后第8列的11再加上一个组距8等于19,抽中第三个样本对应于第5列中顺序码为19的住户。以此类推,一共抽出5个样本。四、上报资料要求各市统计局在样本轮换工作过程中,对抽样框资料的核实更新、抽中样本点、样本普查小区的摸底清查与摸底调查等资料都要求上报省统计局。具体包括:1、修订更新后的普查小区抽样框资料。2、实际使用的抽样框数据,包括抽中样本村和样本普查小区的标识。3、样本普查小区地图。4、样本普查小区内常住户摸底调查资料。5、样本户名单。抽中普查小区家庭户摸底清查表表 号:526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字201025号有效期至:2011年12月2011年县 码(6位):乡(镇)码(3位):村 码(3位):普查小区码(2位):村民小组(自然村)名称: 县(市) 乡(镇) 村 组序号住户地址和门牌号户主姓名是否在本村居住或即将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顺序码是否抽中户备注抽中普查小区常住户摸底调查表表号:527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字201025号有效期至:2011年12月2011年县 码(6位)乡(镇)码(3位) 村码(3位)普查小区码(2位)村民小组(自然村)名称: 县(市) 乡(镇) 村 组在名录中的常住户顺序码:住户地址及门牌号: 户主姓名: (1)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表问 题编码住户成员人员代码R012345678与本户户主的关系?户主 配偶 子女 孙子女 父母 祖父母 兄弟姐妹其他亲属 非亲属R11是否在本户居住时间半年以上?是 否R2经济上是否与本户联为一体? 是 否R3性别 男 女R4年龄 R5户籍所在地 村内 村外乡内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省外 其他R6户籍性质 农业 非农业 其他R7是否在校学生 是 否R8受教育程度 未小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及以上R9从业情况:主要从事农业 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未从业R10到本乡镇以外从业一个月以上 是 否R11若外出,2010年全年共外出几个月?R12(2)家庭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情况H1 住房类型 钢筋混凝土 砖混 砖(石)木 竹草土坯结构 其他 H2 住房估价 1万元以下 1-5万元 5-10万元 10-20万元 20-30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