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理科)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历史必修三第一至第三单元。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3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意义来看,主要是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5“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其利。”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张7董仲舒的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作用的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制天命而用之”8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诗经 春秋 韩非子 礼记9南宋末年坚持抗元斗争的文天祥在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这实际上是当时那一社会主流思想熏陶的结果A道学 B理学 C心学 D仁学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12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公开以“异端”自居,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1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不包括A主张个性自由 B主张经世致用C主张农、工、商皆本 D主张民主共和1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15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A.一管毛笔,一叠纸张 B.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 D.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16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17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A丰富了人类文化 B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 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18“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9“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20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21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22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23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A.人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24他曾说“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白答:“认识你自己!”材料中的“他”是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他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应该是A但丁 B彼特拉克 C拉斐尔 D马丁路德26下列人物及其代表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加尔文九十五条论纲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7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指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29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卷,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30、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1题7分,第32题8分,第33题10分,第34题7分,第35题8分,共分)31、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7分)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 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回答:1)材料一中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3分)2)如果要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1分)4)在材料四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 读图: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1)此作品朝代_ ,作者是_ 。作品的名称是_,作品的风格是 _。(4分)(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分)材料二 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图一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二王羲之兰亭序 图三怀素自叙贴(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书法三种字体类型,中国书法的另外两种字体类型是什么?(2分)33.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文化人的学派” 材料二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四卢梭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1)根据材料一,按序号写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名称。(3分) 、 (2)材料三中,莎士比亚宣扬了什么精神?(1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4)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34、启蒙运动把西方推到了科学理性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7分)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拉伯雷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下来在腿上就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2分)“理性的阳光”是指什么?(1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1分)有何积极作用?(1分)(3)材料三所体现的是什么思想?(1分)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有何深远影响。(1分)35、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三 图一图二请回答:(1)1416世纪欧洲有两大运动,其中与材料二中“人文主义”相对应的、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是哪一运动?与材料一中“新教”相对应的、从德意志拉开序幕的是哪一运动?(2分)(2)材料一着重说明了中国两大发明传到西方后在哪两个方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3)据材料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谁?(1分)(4)材料三图一中海王星等的发现,主要是根据牛顿提出的哪一定律?材料三图二中,当时的艺术家对牛顿持什么态度?(2分)(5)综合材料二、三,科学进步主要依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分)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理科)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5 B A A B C 6-10 C B C B C 11-15 A A D D A 16-20 C B C B D 21-25 B C C B D 26-30 A B A C A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