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_第1页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_第2页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_第3页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_第4页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学教程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国际经济学教程 重点掌握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原理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意义相互需求方程式对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概念的评价 主要内容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一 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无论是斯密还是李嘉图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西方学者认为比较利益说不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进一步提出了机会成本概念 主张用机会成本的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存在 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难以对现实生产活动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机会成本概念的引入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1936年哈伯勒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根据机会成本理论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一单位此种山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 哈伯勒做出结论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商具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的差异取代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突破了李嘉图理论的内在局限性 二 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两国 两产品模型假设在封闭经济中 A国为多生产1单位的产品X就必须放弃2 3单位的Y产品 则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2 3单位的Y产品 同时B国X产品的机会成本是2单位的Y产品 X产品的机会成本在A国要比B国低 因此A国在X产品上相对B国具有比较优势 同理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 A B两国X产品 Y产品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教材 P29图3 1的两张图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下的组合也可行 但是不是高效率的 资源没有充分利用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向下倾斜 表明如果两国想要生产更多的X产品 就要放弃Y产品的生产固定机会成本包含以下内容 一 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是完全替代品或者在两种商品中要素比例相同 二 同一要素的所有组成是相同的 或者说具有同等的质量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即使机会成本固定 由于各国之间的机会成本不同 依然有贸易的可能 在A国Px PY 2 3 相反PY Px 3 2 在B国Px PY 2 PY Px 0 5 这表明A国的Px PY值低于B国的 A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同理B在Y的生产商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为各国间的贸易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三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现实条件下 一国在生产中面临的不是固定的机会成本 递增的机会成本意味着一个国家为了获得每多生产1个单位某种商品 必须减少越来越多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在此种情况下 生产可能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一跳凹向原点的曲线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教材P31图3 2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我们将每多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而少生产的Y商品的数量成为X对Y的边际转换率 假设A国在A点得斜率是1 4 在B点斜率是1 可以看到沿着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越来越多的X 机会成本不断地增加 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在于 一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不同质 二 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一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相对价格是两国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 也是两国贸易的基础A国和B国专业化生产比较优势产品 生产的机会成本会不断递增 一旦相对价格达到同一水平 分工停止 贸易就在这一价格上达到均衡 两国最终消费水平会大于不存在贸易时的消费水平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一 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简单的数字说明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 单一要素图中数字表明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X产品与Y产品的数量 可以看出 A国比较优势在于生产X产品 而B国比较优势在于生产Y产品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价格区域解释A国用X产品交换Y产品 国内交换比率为10X 15YB国用Y产品交换X产品 国内交换比率为20Y 10XA B国进行国际贸易条件 A国在国际市场上能用10X换 15YB国在国际市场上能用 20Y换来10X则价格区域为10 15 10 20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15Y16Y10X17Y18Y19Y20Y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从原点射出的射线代表着X产品与Y产品的价格比率 这条射线离哪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比率线越近 则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便越小 射线离哪国的国内价格线越远 则该国加入国际贸易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确切比率从图中难以确定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二 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相互需求理论提出者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理论内容 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的价格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A国出口X B国进口X 在b图中 当X的相对价格高于均衡水平时 出口 进口 X产品的相对价格将降到均衡价格水平 反之亦然 世界市场价格的上 下限是A B国国内的交换比率PEA PEB 而X产品的真正价格是由出口 进口决定的 第二节相互需求方程式 例 加入汇率因素C图 进口 出口 图 两国货币值的比率价格决定机制 供求关系 45o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一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 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 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 沿着原有优势推进 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 于生产某种产品 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 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 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 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 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O A C PPC2 图3 12出口的贫困增长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生产可能性曲线从PPC1向外扩张PPC2 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 生产点A外移到A 生产增加的同时 贸易出口也因之得到增长 但是贸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世界价格线在该国生产扩大 出口增加后发生变化 从TW移至TW 斜率变化即价格变化 结果是出口增加 价格 贸易条件 下降 即单位出口换得的进口下降 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即消费点从C下降到C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二 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1 单一经济的发展中国家2 国际市场上的大国 出口商品为初级产品3 产品价格弹性小4 出口导向型经济 严重依赖出口只有上述条件具备时 出口的贫困增长才会发生 否则 则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O Y X C I A a 在 a 中 尽管国际价格有所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尚不足以造成该国福利水平的下降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在 b 中 由于该国是个小国 对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不会产生影响 而且世界对于该国的出口是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全部吸收的 因此出口的增长带来了福利水平的提高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加大了 O Y X C I A b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三 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 O Y X C I A 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 一 产业结构转化的重要性从长远着眼 调整产业结构 尽早完成从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向制成品出口的转化 二 平衡出口量与出口价格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注意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平衡 补充资料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贸易地理结构新兴国家战略伙伴地理方向贸易商品构成主要商品贸易额增加整体形势继续向好 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对外贸易方式一般贸易方式增长快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增长强劲 贸易地理结构 对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东盟 南非 俄罗斯 巴西出口增速 45 103 高于平均增速35 2 出口占比 9 0 7 1 7 1 5 提高百分点0 4 0 1 0 2 0 3贸易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比重提高对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 贸易依存程度下降主要贸易伙伴地位稳定前十位 欧盟 美 日 东盟 香港韩 台 澳 印 巴 贸易商品构成 2010年以来 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 i与c回暖 全球企业普遍处于继续回补库存阶段主要商品进口 资源型产品 机电产品大幅增长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大宗商品进口Q P齐升出口 机电产品出口 保持快速增长4170亿美元 增长35 9 占比59 1 存在问题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导致T持续恶化 贸易摩擦加剧 关键技术设备 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程度显著提高 石油进口依存度 1995年 7 6 2010年 35 2020年 60 对外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方式增长快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一般贸易37 45 加工贸易30 36 民营企业增长强劲外贸经营主体出口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出口占比进口占比外商投资企业31 39 54 53 国有企业25 40 15 18 民营企业43 7 54 6 30 18 2020年4月19日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