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doc_第1页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doc_第2页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doc_第3页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doc_第4页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 小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教案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数控机电教研室黑龙江省水利工程技术学校 教 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 小豆 第一节 概述教研室主任教务科长授课时数2授课方法讲授教具授课班级与时间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小豆的营养与应用价值2、 掌握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3、 掌握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难点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第1节 概述1、 小豆的营养价值红小豆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既是调剂人民生活的营养佳品,又是食品、饮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一年四季,尤其是盛夏,红小豆汤不仅解渴,还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用小豆与大米、小米、高粱米等煮粥作饭,用小豆面粉与小麦粉、大米面、小米面、玉米面等配合成杂粮面,能制作多种食品,用来调节生活。还是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功能食品,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食用方法。 红小豆出沙率为75,主要制作豆沙(湿沙、干沙)。豆沙可制作豆沙包、水晶包、油炸糕、什锦小豆棕子。小豆沙还可制作冰棍、冰糕、冰激凌、冷饮。用豆沙可制成多种中西式四季糕点,如小豆沙糕、豆沙月饼、豆沙春卷、豆阳羹、奶油小豆沙蛋糕。近年来,用大粒红小豆制作红小豆罐头。 红小豆食品和饮料的加工业已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小豆加工为豆沙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干燥的小豆磨成豆粉,筛去种皮,余下的即细干豆沙。二为湿加工法,先将小豆浸泡,并用水煮软,再将煮软的小豆粒碾碎、放入冷水中使种皮与淀粉(豆沙)分离,用不同筛目的筛子或其它方法除去豆皮,最后将所得豆沙(豆泥)干燥保存,可制作各种食品。因红小豆种皮易溶于水,换水两次,所得豆沙为浅红色。另一种方法为在小豆煮软后,将豆粒磨碎,用离心方法将纤维等物质除去,余下部分再用水浸洗、压碎,然后得到豆沙(豆泥)。加入糖作成甜食或干燥后磨成粉。日本将小豆用糖水煮熟后作成罐头。还可以将小豆粒与爆玉米花一样,做成爆裂小豆。二、小豆的应用价值1、 药用价值红小豆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品,而且是医家治病的妙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治下水肿,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排痈肿脓血”。药性本草说可“治热毒、散恶血”。本草纲目记载,红小豆“味甘,性平,无毒,下水肿,排痈肿脓血,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它对痈肿有特殊疗效。例如朱氏集验方称:“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现代医学还查明,红小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旧社会,有些医生用它作药治病时,常常在病患者面前给它蒙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清康熙时期,医药家汪昂在本草备要里写道:“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赞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本草纲目说七十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中贵人任承亮亲见。后任自患恶疮,付永投以药立愈。问之:赤小豆也?承亮始悟道士之咒伪也。后过豫章,见医治胁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医惊拜曰:用此活三十余口,愿勿复宣。这说明赤豆外敷,是治“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恶疮”和“胁疽”等病症的良药。古医书中关于红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有许多记载,有些虽近玄虚,但说明它药用价值很高,有广泛的疗效。 赤豆内服外用,都未见有副作用。祖国医学提示:“多服泄津液,令人枯燥”。可见使用时,也得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经济价值红小豆经济价值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称它出口换汇率高,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1、 小豆的生物学特征赤豆赤豆性喜温、喜光,抗涝。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积温20002500,一般在8一12以上开始发芽出苗。赤豆对光照反应敏感,过早播种延长生长期,成熟期并不提早。所以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时会提早成熟,而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时会延长成熟期。 赤豆生育长短因品种而异。生长期短的可在6090天;生长期长的在80一120天。赤豆在开花前后需水最多,开花结荚期遇高温、干旱,易造成落花、落荚;过于湿润,植株容易倒伏。在鼓粒成熟期,天气晴朗利于光合作用,有利提高粒重。赤豆在疏松的腐殖质多的土壤中生长最好。沙土地种植赤豆粒红有光泽。壤土地种植的赤豆发乌、暗红色。赤豆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教 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 小豆 第二节 小豆栽培生物学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务科长授课时数2授课方法讲授教具授课班级与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小豆的营养与应用价值2、掌握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3、掌握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难点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第2节 小豆栽培生物学基础2、 小豆形态特征红小豆属豆科(Leguminosae),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株高80100厘米,有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及蔓生缠绕型。叶为3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圆头型或剑头型。花梗自叶腋生出,梗的先端,着生数花,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小,开黄花或淡灰色花,龙骨瓣呈螺旋形,每花梗上结荚15个,荚长716厘米,果荚内包着418粒椭圆或长椭圆形种子。种子多为赤褐色,也有黑、灰、白、绿杂、浅黄色等。种子千粒重50210克,大多在130克左石。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达90cm。茎上有显著的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卵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侧生小叶偏斜,全缘或3浅裂,两面疏被白色柔毛;托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具短爪,龙骨瓣上部卷曲;雄蕊10,二体。荚果圆柱形,长58cm。种子68粒。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吉林、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 采制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 性状 种子矩圆形,两端较平截,长57mm,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有光泽,侧面有白色线性种脐,长约4mm,不突起。子叶两片肥厚,乳白色。教 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 小豆 第三节小豆栽培技术教研室主任教务科长授课时数授课方法讲授教具授课班级与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小豆的营养与应用价值2、掌握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3、掌握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难点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第3节 小豆栽培技术1、 轮作倒茬农业生产中有意识地将计划种植的各种作物按一定顺序,在一块田地上周而复始地轮换种植就是轮作2、 种植方式赤豆单作或间作、套种。由于耐荫多以间、套种方式种植,单作很少。主要形式有: 1赤豆与春玉米、高梁、谷子套种。春玉米与赤豆以1:1 或2:2方式套种。一般在玉米定苗之后,在玉米行间套种赤豆, 2赤豆与夏玉米、夏谷混作。播种夏玉米或谷子时,赤豆随之下种,定苗时注意玉米株间留一定株数的赤豆苗。 3棉花与赤豆套种。春天棉花出苗后,在大行内穴播一行赤豆,赤豆选用棵小早熟品种。这种套种方式,对棉花下部通风透光有利,能减少蕾铃脱落,多坐桃。有时在棉花、花生、甘薯等作物缺苗地块补种赤豆。 4春甘蕾套种赤豆。在甘薯地隔沟墩播赤豆,一墩56株。赤豆成熟早,当赤豆收获时,正值甘薯块根第二次膨太高峰期,不影响甘薯产量,还多收几十斤赤豆。3、 精细整地4、 精细整地的主要功能:(1)除去垄上的茬子,为第二年播种创造条件;(2)疏松耕层,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发育;(3)及早精细整地有利于保墒、蓄墒。精细整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基础。1、秋翻地、秋整地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应每23年翻一次地。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翻,最佳翻地深度为1825厘米,打破犁底层,翻后及时耙压,做到无漏耕、无立垄、无坷垃、土块疏松、细碎。秋翻的地块应立即进行整地,在上冻前起好垄并及时镇压,在秋翻地打垄的同时,实施秋施肥是一项效果比较明显的增产措施。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2、秋翻地、春整地秋翻后没有来得及整地的地块,当土壤化冻层达到1015厘米时,即可进行耙压整地,宜早不宜晚最好做到顶浆打垄,随打垄、随镇压以待播种,还可结合整地进行深施底肥。3、秋灭茬、整地打垄在不翻地的年份,秋收后应立即进行灭茬、整地,灭茬深度一定要达到15厘米以上,防止出现只打茬管的现象,灭茬后应立即进行整地,在上冻前起好垄并及时镇压。4、春灭茬、整地打垄在秋季来不及灭茬、整地的地块,应在春季土壤化冻层达到1518厘米时尽早进行灭茬、整地,要做到随灭茬、随打垄、随镇压以待播种,还可结合整地进行深施底肥。5、 种子处理 选种6、 时期播种7、 合理密植8、 合理施肥9、 田间管理10、 灌溉与排涝收获与储藏教 案 授课题目第一章 小豆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教研室主任教务科长授课时数授课方法讲授教具授课班级与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掌握小豆的营养与应用价值2、掌握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3、掌握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难点小豆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一、红小豆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主要是针对红小豆田病虫草的危害,造成严重减产;尤其是化学除草用药不正确,造成作物药害的生产实际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病虫防治药剂7种;除草药剂11种,防效可达90%-98%。二、: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当田间单子叶的杂草发生普遍,双子叶杂草很少量发生时,可在红小豆出苗前选用禾耐斯、地乐胺、都尔进行防治。当田间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时,可在出苗前选用地乐胺、地乐胺+禾耐斯、阔草清+禾耐斯(或都尔)等进行防治。茎叶处理除草技术。在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