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1页
语文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2页
语文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3页
语文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4页
语文教学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语文教与学的调研何世江 2012级汉文三班语文,包含着太多的含义,以至于我们无法说清楚语文到底是什么。简单的讲,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它包含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也包含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个板块。首先,语文是语言,通过语言的学习,把握语言这门工具,以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使用,这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其实,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在各行各业中,换句话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最明显的就是销售、律师这些行业;此外,语文还是文字,在古代,上到皇帝发布诏书,下到普通百姓通过书信传递信息,还有古今书籍文献的记载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文字这个媒介;就算在当今,不管网络技术如何发达,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些交流媒介。其次,语文是一种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可以获得一种精神,获得一种文化积淀。这种文化滋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外国语言学习所达不到的,这也是汉语言文化独特的地方。再次,语文还是一种境界,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和洗礼,传统文化一代传一代,变得更加完善,有些成为智慧和文明的代表,比如儒释道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语文课,作为一种学生和老师双向完成的教与学的活动,承载着艰巨的任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实施好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那么怎样去做呢?这也容易出问题,曾经,一些老师一味地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或者是只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甚至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德育课,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多多少少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向问题,教师素养问题,教学效果问题,教育观念问题,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学,学生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这些都是我们有待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现状进行了调查。下面,我将调查情况予以简单的概括和说明,并且试着分析解决方案。一、调查情况对于这次调查,我采取灵活而又全面的调查方式。首先,调查方法和渠道多样化,有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也有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调查,这样不仅确保了调查信息的真实性,也节省了调查时间。第二,调查的对象广泛,既有在校中小学生,也有师范专业的大学同学,还有在职老师以及家长,这样就避免了调查对象的单一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把握住几个主要的问题,首先,对学生调查,调查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感兴趣的语文内容是什么?”,“在语文课堂上,你最难忘的片段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调查,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到了他(她)们的学习心理。第二,对老师调查,调查“你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怎么样?”,“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有哪些?”。第三,对家长,集中在“你是怎样督促孩子学习的?”这个问题上。通过实际的调查,我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现陈述如下:(一)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因为有学才有教,教学为了学生,教学围绕学生,要想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要了解学生这个主体。为了了解学生,我对其进行了调查,现对调查情况予以报告:第一,学生对繁重作业的苦恼。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对学生的情况顾及不暇,也就谈不上了解学生,更不用说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老师的教学任务也繁重,不仅需要完成考试需要的内容,还要补充语文相关知识,更要为学生终身发展考虑,算起来老师的要求也不少。然而,学生也是面对众多老师,有的学生不仅面对科目老师,还要面对课外辅导老师。这样,加在头上的作业也就多了起来,学生又是喜欢贪玩的年龄,铺天盖地的作业让他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学习的压力,这样无疑的湮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而又快乐学习的互动过程,这样双方却成了苦恼与抱怨相交飞互斥过程。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学期,他们要完成许多毫无用处的作业,为了供老师的检查,抄答案似乎成为一种主流。更有胜者抄答案时讲求速度,字迹也越来越潦草。这样心不在焉的抄作业连练字的目的都不能达到,可见其危害大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懒于去思考,将会使成绩越来越差。第二,现代通讯工具对学生的毒害。随着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其危害,虽然用之在人,然而当危害侵袭到每个人时,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种时尚。就拿手机对学生的危害来讲,就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注意。起初手机只是通讯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加其附加功能,随着附加功能的兴起,原来的通讯功能却逐渐被一些聊天软件取代,手机越加成为一种娱乐工具。特别在初中时代,手机成为学生深夜的守护神,学生则成为守护神下的夜猫子。这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作息习惯,其害处令人堪忧。除了手机,电脑又何尝不是呢?一些学生迷恋于网游,可谓废寝忘食,适当的游戏切合孩子的心理,但如果达到极限就会有害,这也是道家“物极必反”的印证。第三,语文素养意识缺乏。语文以前也叫国文,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大到文化的传承,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都需要它。学好语文,是国人必备的素养,然而就因为它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时刻需要它,却在中学生那里没有引起重视。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应付考试,显然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他们对其理解太过狭隘。到了初中阶段,他们认为语文课是可有可无的课,这是一种处在危险边缘的境况。正确的观念是语文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语文不仅在书内,也在书外;不仅是纵横古今囊括四海,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明白了这样的大语文观念,这样的生活语文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莫大的好处。第四,学生喜欢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特别是提到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前面也提到,一个老师首要的是怎样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思考以怎样的姿态和状态给学生上课,让学生听你说话和讲课是一种享受,并让学生对你的课有一种期待的状态。毕竟学生是长期听你的课,如果课堂毫无生气,死气沉沉,老师又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拿谁来也受不了。我们知道风趣幽默、平易近人是一种待人处事的好风尚,在教学中,也成为一个好老师必备的素养。此外,知识渊博也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特别是语文老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有包藏宇宙之才气,要有吞吐山河之大气,对教学胸有成竹,对变化处变不惊,这样方成学生的典范。学生在说到老师不要照本宣科的同时,也不希望出现老师记忆含糊突然卡壳的现象,实际上,这样也会使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第五,学生喜欢的语文内容多种多样。 语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学生在长期与语文的接触中,渐渐对语文感兴趣,由于某种天时地利人和,或是自身的潜质,使一些学生对一些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又可能把这种兴趣渐渐埋没,以致看不清自己的兴趣了。其实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语文的世界中,他们是有自己喜好或擅长的东西的。并且喜好的内容大多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眼睛,发现每个人的特点所在,以此为切入点,不断扩大和延伸他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自然对语文感兴趣了,那时,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学生也会自觉学习,并且乐于学习。在实际的调查中,谈到他们所感兴趣的语文内容时,他们大多是停留在兴趣认识上,没有兴趣的实施,更谈不上兴趣的延伸和拓展。(二)、对中小学语文老师的调查关于语文老师的调查,我采取了舍远求近的原则,对我们镇上的中小学老师进行了调查,由于放假,大多数老师都离开了学校,我只好登门拜访。在交谈中,我集中在几个主要问题上,虚心向老师讨教,获得了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相关问题的真实信息。最后对所有的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我发现了几个问题:小学生和初中生存在着显著的异和隐秘的同;老练的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学之道。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年龄的差异,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差异,中小学老师对此颇有感受。其中特别明显的就是小学生注意力没有中学生持久,其中一个老师小学老师语重心长的提到:“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尤其是遇到讲的内容枯燥无味,大多数孩子到课堂的后面就开小差去了”。相同的问题在初中老师那里得到的答案迥然不同,初中生一般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在学习积极性上,可能不如小学生,假如你去初中课堂上,你会发现,积极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或者永远是那几个。上面简单的说明了中小学的差异,下面将要谈谈他们相同的地方。虽然他们学习的心理有差异,老师教学也有相应的改变和侧重,但是其教与学的规律不会改变,不仅教其“学会”,还要教其“会学”。首先,要教其学会,也就是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要达到这个目的也绝非易事,其中一个老师的教学细节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她在给学生讲文言文中“有通又”时,首先是指出它的意思,读准音调,一般老师讲到这里也算讲完了,但是这个老师考虑到学生在这个地方容易出错,她当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年龄加以运用,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十一又一、十一又二”等答案,即学即用,有读音错误的当场纠错。再如老师在讲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时,不是直接拿出概念,而是根据人体特点,从首联推出其他三联,讲到尾联时,巧作幽默,学生乐在其中,解决了学生在这里混淆概念的问题。这些虽然只是教学中的“小道”,却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若掌握了教学的“大道”,定能在教学上豁然开朗,运用自如。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小学教学中的道是一样的。但是,获得教学的“大道”绝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默默无闻的奉献,需要探索发现、总结归纳。除此之外,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容易受到其弊端的影响,这在初中生中表现的非常明显,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拿手机而言,初中生沉迷于手机小说的不在少数,除手机之外,还有影视、广告、网页弹窗信息以及韩剧动漫等等,对中学生都是一种诱惑。此外,带来的最明显的反映是中学生作息不规律,大多数学生也成了晚睡晚起的夜猫子,这对中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担心,值得我们去反思。当我问到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时,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用辩证法来讲,每一种难题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教学中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知识不够用的困扰,简单的讲,在教学中,对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所准备,这需要你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也就是通常讲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需有一桶水”。知识不够用的情况在年轻老师中最容易出现,因为他们才从学转向教,而学和教之间有一个很难避免的鸿沟,学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而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在这由学转为教的过程中,或由于知识内化不扎实,或由于知识外化的方法不得当,就会导致在教学中力不从心。第二,学生难管的现状,老师反映,在语文课上,学生相对感觉自由,认为语文课是比较好耍的课,正因为如此,大家形成懒散的习惯,在课堂上懒于思考,也懒于做作业了。这样学生越玩越野,越玩越懒,语文没有发挥应有的魅力,没有收住学生的心。第三,怎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老师经常苦恼的问题。几乎所有拜访的老师都提到,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的课,如果没有这个大前提,谈其他教学技巧和方法都是白搭,这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第四,确保老师自身不断学习成为重中之重。很多老师强调,自身的学习也不能懈怠,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老师要有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但老师也强调,实际上确保老师自身不断学习也难上加难,怎么说呢?首先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化,语文教学大多局限于课本,有的是一篇教案要重复教几遍,老师对教学内容也深感枯燥,加上自己知识增多,没有了学生时代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无疑给自己加了一把枷锁。其次,由于教学课时多,空闲时间少,加上家庭重任和社交事物等,导致一些老师在自身学习上止步不前。但是社会的要求是在改变的,学生的对知识的需求也丰富多样,以固有的知识来供养无尽的需求怎么能够办得到呢?如此说来,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为有源头活水来”。(3) 对家长进行调查 一个人的成长和他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重大。就拿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来说,不可小觑,家长品德兼优,其子也也会知书达理;家长教导有方,其子方能成器成才。望子成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也大有存在。为什么会恨铁不成钢?这是家长的无奈还是家长的失职,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家长进行了简单的调研。询问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他们希望孩子在语文课上学到什么。在要求方面,有的希望孩子一直名列前茅,有的希望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有的只是简单让孩子在学校快快乐乐的学习,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在课堂学习上,有的要求学到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要求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有的只是希望孩子能顺利通过中考。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孩子却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那样,于是对孩子越加严格,而严格可能是一种督促,太严格也会使其反感,或是压抑他的性格。 二、解决方案 下面,笔者试着分析上述问题的原由,并分析其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反思,对于自己认识的增长有很大好处,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在分析时,我按照学生、老师、家长三个层面来谈,但在实际操作上,可能无法将几个层面完全分开。(一)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老师加给自己的任务,加之贪玩的秉性,可能让学业荒废,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厌倦。其实,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但是为什么会厌学呢?可能与铺天盖地的作业有关,大量的作业和学习压力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此外可能与逆反心理有关。那么这个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思想意识呢?首先要有学以致用的观念,不要把学习和生活看成是毫不相关,比如在语文的学习上,不要把语文当做一种认务去学习,把语文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在不知不觉和潜移默化中学习,有时是自然而然达到学习的目的,但这种学习的状态需要有意识去培养和形成。比如在旅游时,游记可能是自然形成,遇到感兴趣或新奇的事物把它记下来,形成随笔,或者是学学民歌,看看风土人情等等,最后形成一种文化,对于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有影响。其次,在作业上,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作业只是一种辅助学习的方式,不宜追求量的多少,而应该求得质量的高低,有时甚至要考虑学习的效率问题。比如数学等科目,需要作业操练去巩固知识,则另当别论。最后,对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并根据情况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上,更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要像学究一样只知道调书袋子,在语文上需爱积累和背诵,但也要学习和思考结合,不断温习,不断反思,在温习与反思中或得新知。只有树立这样的学习意识,才能在语文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乐在其中。第二,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会影响学习。比如作息习惯,观察现在学生的作息习惯,大多没有规律,严重违反中国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昼夜颠倒,对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都有不良影响。究其原因,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方面,是手机等通讯工具的作用;内因方面,是学生生活规律意识缺乏。在语文的学习上,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众所周知,早晨是记忆知识比较快,但对于现在孩子来说,多少有晨读的习惯呢。为了达到晨读的目的,一些学校设有早自习,但这样集中的早读效果没有在树影婆娑的晨光下那样好,也缺少了那份惬意,说到底这还是要靠学生的自觉。第三,拟定语文学习计划。有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习惯,就为语文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有长期和短期的语文学习计划,关于语文的学习计划,可以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一些建议,先由老师拟定学习计划,学生对学习计划加以借鉴吸收,或者开一个语文学习计划拟定班会,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计划,通过班会的交流学习,学生自己懂得如何拟定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拟定的学习计划,学生也乐于去施行,在计划施行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予以适当的督促,若学生发现计划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自行修改完善。这是课外的语文学习计划,需要学生自觉完成,在拟定计划时,可以参考课内学习计划,使课内课外形成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第四,发现自己的语文兴趣,形成自己的特长,并不断延伸拓展。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语文也一样,有了兴趣就好办,沿着这个兴趣点出发,不断探索语文世界新的内容,这样由语文的一角延伸到语文的诸多方面,渐渐的就会爱上语文。假如你对诗词感兴趣,惊叹于些许汉字的巧妙组合就可以构成如此的美妙意境,你也许会深入到诗律词律的内容,进而对其抑扬顿挫惊叹不已,你甚至尝试自己作诗作词,领略一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畅快;假如你对那一篇篇优美精巧的散文感兴趣,也许你会去领悟和揣摩作家在创作时的所见所想,你更会惊叹那心思的细腻,构思的精巧,文字的魅力。假如你对浩如烟海的小说世界感兴趣,你将会经历一次次现实中无法一一呈现的世界,开阔你的视野,培养你丰富多样的感情。假如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通过语文,你将和古人对话,游历在儒释道等文化之中,你更会佩服儒家的积极出世,佛家的出世解脱,还有道家潇洒自由。通过这些,语文素养自然就形成了,应付考试也不成问题。 (二)老师:热爱语文,关爱学生热爱语文和关爱学生是一种态度,有这种态度是好的,但还要是一种状态。实际上,我们热爱语文,却没有用行动进行表达,把热爱挂在嘴边不加行动,热爱语文就只是一句空话。关爱学生是大多老师都有的品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甚至是课外,老师不经意中可能伤害学生,同时,通过一些细节也可能成就一个学生,这些都是一个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的。因此,时时处处,把热爱语文和关爱学生形成一种状态,而不是停留在意识和态度层面,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应有的责任。首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现在,一些老师光强调教学的技巧,喜欢玩弄花样以吸引眼球,而不从根本去积累学习运用,教学成了技巧和花样构成的空壳。作为师范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应该抓住宝贵的学习时间,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把一些教学必须的语文知识学透,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除此之外,还要扩大知识面,对专业外的知识有所涉猎。作为在职的语文老师,也不要松懈学习,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考核。在阅读方面,选择一些重要书籍。比如由国内书籍扩展到国外书籍,由现代书籍扩展到古代书籍,由小说到诗歌散文戏剧等,比如一些国内外名著,再如中外的一些必读书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以合理的安排。在写作方面,多练练笔,长期的坚持,写作水平定会提高。在口语交际方面也是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也是教学的必备内容,因此对口语交际的学习也应该有一个计划,一些老师说话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当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其次,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